高考物理力学求极值地常用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力学求极值的常用方法

一、知识要点

1.极值问题:指极小值和极大值。

注:极值不一定是最值。 2.求极值问题的两个途径:

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极值通常与某一临界值有关,巧妙地建立一个含极值条件的物理模型,则可快捷地解决问题。

(1)物理方法:从物理过程的分析着手求解极值问题。

(2)数学方法:从数学方法角度思考,借助于代数、函数或函数图像知识求解极值问题。

二、应试策略

1.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极值

一元二次函数y=ax 2

+bx +c (a ≠0),当x=-a

b

2时,y 有极小值y 极=a b ac 442-,用a>0时y 有极小值,

a<0时y 有极大值。

例1.一辆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 m/s 2

的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 的速度从车旁边匀建驶过

(1)汽车从开始运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多多长时间两者距最远?此最远距离是多少’ (2)汽车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设汽车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t 时间两车相距最远,则△S =S 2-S 1,S 2=V 0t ,212

1at s = 得22

36t t s -

=∆ (1)当s s a b t 2362==-=时,△S 极=m

a b ac 6460442

32

2=⨯--=-或m t t s 62362=-=∆ (2)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车位移相等,即△S =0,得t ’=4s 。v t =at ’=12m/s

答案:(1)2S ,6m ;(2)12m/s 。---可以利用配方法求解

点评:本题可以用v-t 图象求解,也可以用相距最远时二者速度相等这个结论来求解。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极值

将二次函数y=ax 2

+bx +c (a ≠0),转化为二次方程ax 2

+bx +c -y=0,其判别式Δ=b 2

-4aC ≥0,x 有实数解,若y ≥A ,则y min =A ;若y ≤A ,则y max =A 。Δ≤0,方程无实数解。

例2.一个质量为M 的圆环,用细线悬挂着。将两个质量为m 的有孔的小珠套在环上,且可沿环无摩擦滑动,如图所示。今将两小珠从环的顶端由静止开始释放。证明,当m >

3

2

M 时,圆环能升起。 证明:取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cos θ+N =R

v m 2

由动能定理得 mgR (1-cos θ)=2

1mv 2

由此二式得 N =2mg -3mg cos θ 上式中,N >0,即 cos θ<

3

2 以环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b ),在竖直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T+2N ’cos θ—Mg=Ma

当环恰好能上升时,a=0,可得 2N ’cos θ=Mg

N ’与N 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则2(2mg -3mgcos θ)cos θ=Mg

即6mcos 2

θ-4mcos θ+M=0

上式是关于cos θ的一元二次方程,cos θ为实数,则△≥0,即(4m )2

-4(6m )M ≥0,可得m ≥3

2

M 当m =

32M 时,T 恰好为零,但不升起,所以取m >3

2

M 为升起条件。 3.利用三角函数求极值

用三角函数求极值,实际上是应用了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 ①利用倍角公式将y =Asin ααcos 转化为y =21Asin2α的形式,当α=45º时,y 有极大值2

A

。 ②将三角函数y =asin θ+bcos θ,转化成)sin(22ϕθ++=

b a y 的形式,再利用其有界性求解。

例3.质量为m 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θ斜向上拉力F 牵引沿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求力F 的最小值及角θ。

解析。物体受力情况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 θ-f =0 F N +Fsin θ-mg=0 f =μN

解得:F =

θ

μθμsin cos +mg

可写成)

sin(12

ϕθμμ++=

mg

F ,其中2

2

1cos ,11sin μ

μ

ϕμ

ϕ+=

+=

则1)sin(=+ϕθ时,F 有最小值2

min 1μ

μ+=

mg

F ,此时2

π

ϕθ=

+,μ

π

θ1

tan 2

1

--=

答案:

2

μ+mg

μ

π

1

tan 2

1

--

点评: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极值,是中学物理常用的解题方法。 4.利用图象法求极值

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和所遵守的物理规律,找出相关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作出物理图象,由图象再求得极值。通常要用到图象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的物理意义等。

例4.甲、已两光滑斜面高度相同,乙斜面的总长度和甲斜面的总长度相同,只是由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小球从两斜面的顶端同时释放,不计在拐角处的能量损失,则哪一个小球先滑到底端?

解析:小球沿甲斜面OB 做匀加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 1,小球

沿乙斜面OD 段、DE 段分别做匀加速运

动,设其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2和a 3,由图象和a=gsin θ可知a 3

G

f

F

θ V

V

B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