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教材

合集下载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一、实验目的1. 了解质谱检测器的基本组成及功能原理,学习质谱检测器的调谐方法;2. 了解色谱工作站的基本功能,掌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分析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分离手段,它是以惰性气体作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其分离原理是基于样品中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上的差异。

气相色谱法虽然可以将复杂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分离开,但其定性能力较差,通常只是利用组分的保留特性来定性,这在欲定性的组分完全未知或无法获得组分的标准样品时,对组分定性分析就十分困难了。

随着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定性分析手段的发展,目前主要采用在线的联用技术,即将色谱法与其它定性或结构分析手段直接联机,来解决色谱定性困难的问题。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是最早实现商品化的色谱联用仪器。

目前,小型台式GC-MS已成为很多实验室的常规配置。

1. 质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质谱系统一般由真空系统、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和计算机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工作站)等部分组成。

质谱仪的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必须在高真空状态下工作,以减少本底的干扰,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分子-离子反应。

质谱仪的高真空系统一般由机械泵和扩散泵或涡轮分子泵串联组成。

机械泵作为前级泵将真空抽到10-1-10-2Pa,然后由扩散泵或涡轮分子泵将真空度降至质谱仪工作需要的真空度10-4-10-5Pa。

虽然涡轮分子泵可在十几分钟内将真空度降至工作范围,但一般仍然需要继续平衡2小时左右,充分排除真空体系内存在的诸如水分、空气等杂质以保证仪器工作正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进样系统由接口和气相色谱组成。

接口的作用是使经气相色谱分离出的各组分依次进入质谱仪的离子源。

接口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a)不破坏离子源的高真空,也不影响色谱分离的柱效;(b)使色谱分离后的组分尽可能多的进入离子源,流动相尽可能少进入离子源;(c)不改变色谱分离后各组分的组成和结构。

GC-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ppt课件

GC-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ppt课件

PPT课件
27
磁质量分析器
磁质量分析器是根据离子束在一定场强的磁场 中运动时,其运动的曲率半径Rm与离子的质荷 比m/z和加速电压V有关,当加速电压固定时, 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的曲率半径不同,于是不同质 荷比的离子在空间有不同的位置,得到了空间位 置上的分离。
PPT课件
28
磁质量分析器
PPT课件
29
31
四级杆质量分析器
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由4根平行的圆柱形电极组成, 电极分为两组,分别加上一个直流电压和一个射频 交流电压。当离子由电极间轴线方向进入电场后, 会在极性相反的电极间产生振荡。只有质荷比在一 定范围的离子,才可以围绕电极间轴线作有限振幅 的稳定震荡运动,并到达接收器。只要有规律地改 变所加电压或频率,就可使不同质荷比的离子依次 到达检测器,实现分离的目的。四极杆质量分析器 的优点是具有经典的质谱图,再现性好,扫描速度 快,离子流通量大,结构简单,易操作,因此应用 较广;其缺点是对高质量数离子有质量歧视效应, 分辨率较低,适用的质量范围也较小。
GC-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PPT课件
1
1.什么是GC-MS?
它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在试 样中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
2.GC-MS的优点是什么?
气质联用的有效结合既充分利用色谱的分 离能力,又发挥了质谱的定性专长,优势互补, 结合谱库检索,可以得到较满意的分离机鉴定 结果。
PPT课件
42
2.四级杆质量分析器
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由4根平行的圆柱形电极组成,电极分 为两组,分别加上一个直流电压和一个射频交流电压。当离 子由电极间轴线方向进入电场后,会在极性相反的电极间产 生振荡。只有质荷比在一定范围的离子,才可以围绕电极间 轴线作有限振幅的稳定震荡运动,并到达接收器。只要有规 律地改变所加电压或频率,就可使不同质荷比的离子依次到 达检测器,实现分离的目的。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的优点是具 有经典的质谱图,再现性好,扫描速度快,离子流通量大, 结构简单,易操作,因此应用较广;其缺点是对高质量数离 子有质量歧视效应,分辨率较低,适用的质量范围也较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样品制备:将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 和浓缩
样品分离:通过色谱柱将不同组分 进行分离
色谱柱选择与条件设置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根据待测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以提高分离效果和检测灵敏度。
设定色谱柱温度:根据待测物的性质和色谱柱的类型,设定合适的色谱柱温度,以优化分离效 果。
调节载气流速:根据色谱柱的特性和分离效果,调节合适的载气流速,以保持色谱柱的稳定性 和分离效果。
未来发展方向
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 开发更高效、快速的分析方法 拓展应用领域,如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等 加强与其他技术的联用,提高分析能力
Part Fiv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技术的实验操作流

样品前处理
样品收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 确性
样品注入:将样品注入到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系统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有 机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等,有助于环境监测和保护。
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添 加剂等有害物质,保障食品安全。
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药物 残留等,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通过将样品在气相色谱中进行分离, 得到各个组分。
通过对比标准品和质谱图,可以确 定各个组分的化学成分。
质谱原理
离子化:将样品分子转化为带电离子 分离:根据离子的荷质比进行分离 检测:检测离子的数量和荷质比 数据分析: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联用技术原理
气相色谱技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 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差异进行 分离

色谱联用技术PPT课件

色谱联用技术PPT课件
控制。
生物医学研究
用于研究生物体内的代 谢过程、疾病诊断和药
物研发。
02
色谱联用技术的原理
色谱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
色谱分离技术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 平衡,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吸附、溶解等性质差异 实现分离。
分离过程
在色谱柱中,流动相携带待分离物质通过固定相,由于不 同物质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导致在固定相中的滞留 时间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适用于复杂有机物和 生物样品的分离和检测。
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LC-NMR):适用于复杂有 机物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分析。
色谱联用技术的应用领域
环境监测
用于检测空气、水体和 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食品检测
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 残留、添加剂和有害物
质。
药物分析
用于研究药物代谢、药 物成分分析和药物质量
对样品要求高
色谱联用技术对样品的纯度和浓度要求较高, 否则会影响分离效果和检测结果。
改进方向
降低仪器成本
通过改进技术和工艺,降低色谱联用技术的 仪器成本,使其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缩短样品处理时间
通过改进分离技术和方法,缩短样品处理时 间,提高分离效率。
简化操作过程
优化色谱联用技术的操作流程,降低操作难 度,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化与自动化
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实现 色谱联用技术的自动化进样、数据 处理和结果解读,提高分析效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常用色谱柱
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等。
质谱原理
01
02
03
离子化过程
质谱技术通过高能电子束 或激光束将样品分子离子 化,使样品分子失去电子 成为带正电荷的离子。

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基础知识和培训教材

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基础知识和培训教材

(OCI-mode)
2.
玻璃衬管 (Glass Insert)
(PTV-mode)
注意事项-样品气化不完全
❖ 进样口温度过低,将导致高分子量化合物气化不完全 ,并且不能有效转移到色谱柱中。
进样口温度:200℃
进样口温度:300℃
注意事项-样品分解
❖ 进样口温度过高,导致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分解。
进样口温度:280℃
1mL/min 初始柱温:溶剂沸点-10度
溶剂聚焦效应
进样口 溶剂在柱头重新冷凝
初始柱温:溶剂沸点-10度
溶剂聚焦对峰形的影响
色谱柱:Rtx-5 30m×0.25mm×0.25um 进样量:1.0µL 样品:5ug/mL农药混标 (溶剂为正己烷) 柱温程序:150°C to 275°C @ 4°C/min.
如样品有强吸附性,最好不加石英棉。 ・必须使用程序升温方式,初始温度低于溶剂沸点10~20度 ・建议使用高压进样方式 ・不适合气体样品和低沸点溶剂类样品的分析 ・不适合分析在溶剂峰之前出峰的组分
WBI进样口
用于: 宽孔径毛细管柱 填充柱
OCI/PTV进样口
载气 毛细柱
隔垫吹扫出口 分流出口
1.
Column Sleeve/Guide
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基础知识和培训教材
第一部分
GCMS基本构成
GCMS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 MS:质 谱 (Mass spectrometer )
GC组成
目的 :分离样品组分
载气
样品 进样口 ( 样品气化)
检测器 (FID, MS,···)
什么是不分流进样?(II)

【培训课件-临床色谱质谱检验技术】_第四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四)

【培训课件-临床色谱质谱检验技术】_第四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四)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临床中优势
Ü 一次检测多种项目,提高检测效率 Ü 样本是尿液、唾液等,样本量少,取样方便 Ü 高特异性、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分辨率 Ü 可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复杂化合物分离和鉴定的重
要分析手段,不但可用于未知物的鉴定,还可用于痕量组分 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临床中不足
Ü 分析易汽化、热稳定物质 Ü 前处理一般需要衍生化,操作繁琐 Ü 样本基质复杂,内源性干扰多(磷脂,蛋白等)
有机酸血症
尿中相应有机酸增高
呕吐,嗜睡,喂养困难,抽搐,智力、语言、运动发育落后, 精神及心理异常,脑磁共振成像异常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尿有机酸
Ü 甲基丙二酸血症:甲基丙二酸增高
Ü 检测目标化合物:甲基丙二酸
Ü 样品前处理方法:
干尿滤纸片 • 加水
浸出液 • 取含有一定肌酐
的尿样
酶解 • 加尿素酶
增加柱温可加快气相、液 相的传质速率,有利于降 低塔板高度,改善柱效; 但同时又会加剧纵向扩散
,从而导致柱效下降
分析时间
柱温升高,分离度 下降。
降低柱温,分析时间 增加
色谱柱柱温选择原则
Ü 柱温应控制在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和最低使用温度范围 之内
Ü 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尽可能好的分离前提下,采取适当低 的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
Ü 柱温一般选择在组分平均沸点左右 Ü 组分复杂,沸程宽的试样,采用程序升温
气相色谱柱柱温方式
Ü 恒温法:在整个分析过程中,色谱柱温保持恒定。 Ü 程序升温法:柱温按预定的加热速度,随时间作线性或非
线性的增加。
恒定于45℃的分离结果:此时只有 5个组分流出色谱柱,低沸点组分 分离良好。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本章目录(查看详细信息,请点击左侧目录导航)第一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系统一、GC-MS系统的组成二、GC-MS联用中主要的技术问题三、GC-MS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的主要区别四、GC-MS联用仪器的分类五、一些主要的国外GC-MS 联用仪产品简介第二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接口技术一、GC-MS联用接口技术评介二、目前常用的GC-MS接口第三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中常用的衍生化方法一、一般介绍二、硅烷化衍生化三、酰化衍生化四、烷基化衍生化第四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质谱谱库和计算机检索一、常用的质谱谱库二、NIST/EPA/NIH库及其检索简介三、使用谱库检索时应注意的问题四、互联网上有关GC-MS和的信息资源第五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一、GC-MS检测环境样品中的二噁英二、GC-MS在兴奋剂检测中的应用三、GC-MS区分空间异构体四、常用于GC-MS 检测提高信噪比的方法五、GC-MS(TOF)的应用气质联用仪是分析仪器中较早实现联用技术的仪器。

自1957年霍姆斯和莫雷尔首次实现GC-MS系统的组成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以后,这一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所有联用技术中气质联用,即GC-MS发展最完善,应用最广泛。

目前从事有机物分析的实验室几乎都把GC-MS作为主要的定性确认手段之一,在很多情况下又用GC-MS进行定量分析。

另一方面,目前市售的有机质谱仪,不论是磁质谱、四极杆质谱、离子阱质谱还是飞行时间质谱(TOF),傅里叶变换质谱(FTMS)等均能和气相色谱联用。

还有一些其他的气相色谱和质谱联接的方式,如气相色谱! 燃烧炉! 同位素比质谱等。

GC-MS逐步成为分析复杂混合物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GC-MS联用仪系统一般由图11-3-1所示的各部分组成。

气相色谱仪分离样品中各组分,起着样品制备的作用;接口把气相色谱流出的各组分送入质谱仪进行检测,起着气相色谱和质谱之间适配器的作用,由于接口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口在形式上越来越小,也越来越简单;质谱仪对接口依次引入的各组分进行分析,成为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计算机系统交互式地控制气相色谱、接口和质谱仪,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是GC-MS的中央控制单元。

气相色谱_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色谱_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本章目录(查看详细信息,请点击左侧目录导航)第一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系统一、GC-MS系统的组成二、GC-MS联用中主要的技术问题三、GC-MS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的主要区别四、GC-MS联用仪器的分类五、一些主要的国外GC-MS 联用仪产品简介第二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接口技术一、GC-MS联用接口技术评介二、目前常用的 GC-MS接口第三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中常用的衍生化方法一、一般介绍二、硅烷化衍生化三、酰化衍生化四、烷基化衍生化第四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质谱谱库和计算机检索一、常用的质谱谱库二、NIST/EPA/NIH库及其检索简介三、使用谱库检索时应注意的问题四、互联网上有关GC-MS和的信息资源第五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一、GC-MS检测环境样品中的二噁英二、GC-MS在兴奋剂检测中的应用三、GC-MS区分空间异构体四、常用于GC-MS 检测提高信噪比的方法五、GC-MS( TOF)的应用气质联用仪是分析仪器中较早实现联用技术的仪器。

自1957年霍姆斯和莫雷尔首次实现GC-MS系统的组成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以后,这一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所有联用技术中气质联用,即GC-MS发展最完善,应用最广泛。

目前从事有机物分析的实验室几乎都把GC-MS作为主要的定性确认手段之一,在很多情况下又用GC-MS进行定量分析。

另一方面,目前市售的有机质谱仪,不论是磁质谱、四极杆质谱、离子阱质谱还是飞行时间质谱(TOF),傅里叶变换质谱(FTMS)等均能和气相色谱联用。

还有一些其他的气相色谱和质谱联接的方式,如气相色谱! 燃烧炉! 同位素比质谱等。

GC-MS逐步成为分析复杂混合物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GC-MS联用仪系统一般由图11-3-1所示的各部分组成。

气相色谱仪分离样品中各组分,起着样品制备的作用;接口把气相色谱流出的各组分送入质谱仪进行检测,起着气相色谱和质谱之间适配器的作用,由于接口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口在形式上越来越小,也越来越简单;质谱仪对接口依次引入的各组分进行分析,成为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计算机系统交互式地控制气相色谱、接口和质谱仪,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是GC-MS的中央控制单元。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PT课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PT课件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2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GC-MS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相
比的区别及优点
•区别 增加了接口的气路和接口真空系统
•优点 1.其定性参数增加,定性可靠; 2.它是一种高灵敏度通用性检测器; 3.可同时对多种化合物进行测量而不受基质干扰; 4MS基本原理 GC-MS仪 GC-MS应用
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荷质比(电荷-质量比)的分析方 法,其基本原理 是使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 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 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 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 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详解课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详解课件

03
质谱部分详解
质谱分析原理
质谱分析的定义
通过测量离子质荷比(m/z)来 鉴定化合物和确定其相对分子质 量的方法。
质谱分析的过程
样品分子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 生成离子,离子经过质量分析器 分离后,被检测器检测并记录下 离子的信号强度,形成质谱图。
质谱仪器结构组成
进样系统
将待测样品引入离子源,常用 进样方式包括直接进样、气相
食品安全
GC-MS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 残留、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等, 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GC-MS可用于药物成分分析、 质量控制、代谢研究等,为新药 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支持。
04
石油化工
GC-MS可用于石油产品分析、工 艺过程监控、催化剂研究等,为 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 技术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 进步,GC-MS技术将在更多领域 得到应用和发展。
现状
目前,GC-M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石油化工等 领域。随着仪器性能的不断提升和分析方法的完善,GC-MS在更多领域展现出 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用领域与前景展望
01
03
环境监测
02
药物分析
GC-MS可用于检测空气、水体、 土壤等环境中的污染物,为环 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填充柱
01 由固体颗粒填充而成,具有较高的柱效和较低的成本,
但重现性较差。
毛细管柱
02 内壁涂层固定相,具有高效、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等
特点,重现性好,但成本较高。
选择依据
03
根据待测组分性质、分离要求和分析条件等因素选择
合适的色谱柱。
检测器类型及性能比较
01
火焰离子化检测 器(FID)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直接进样系统:适于高沸点、热不稳定性化合物、粘稠液体或固体样品。 间歇进样系统: 适于气体及点不高、易于挥发的液体。
色谱进样系统:GC-MS HPLC-MS CE-MS 等
2、 离子源:使样品分子转化为离子
(1 ) 电子电离(EI )源 N
FILAMEN T
Sample
M eeeeeeeeeeeeeeeeMeeeeeMe M MeeeeeeeMe
3、气体传导会引起高压放电 在离子源区域,如果气压大于10-1Torr ,就很可能引起放电,导致相关部件和高压电路板的损
坏。
4、 气体对电子倍增器寿命的影响
电子倍增器的打拿极是特殊材料制成,频繁暴露大气会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需要真空保护。
5、 气体形成本底干扰
气体和样品一同被电离,产生的信号会抬高基线,影响灵敏度,造成谱图识别困难,对定性、 定量都不利。
2) 质量准确度
质量准确度是指离子质量测定的准确性。
△M = M 计算- M 测量
准确度=100%
△M M 测量
离子质量: 组成该离子所有元素的单同位素质量之和,而不是周期表中的原子质量。
CH2Cl2
35Cl=34.9689 35.453
37Cl=36.9659 12+21.0087+2 34.9689=83.9534 12+21.0079+2 35.453=84.9328
4)分辨率
质谱分辨相临两个离子质量的能力。 M1和M2能被分辨,则分辨率可用公式R=M/ △ M 计算 实际中,两种计算方法: (1) 双峰法
(2) 单峰法(FWHM)
R M a M b
R M M
质量分析器
四极杆 离子阱
GC/MS 联用的质谱仪器的分辨率

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PT教案

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PT教案
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会计学
1
目录
1. GC-MS的概况 2. GC-MS的工作原理
2.1 GC的原理 2.2 MS的原理 2.3 GC-MS联用 3. GC-MS-MS简介
1.GC-MS的概况
利用气相色谱对混合物的高分辨能力和质 谱对纯化合物的准确鉴定能力而开发的分 析仪器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简称GCMS仪。
色谱柱填装有固定相用以分离混合组分的 柱管。
常见的色谱柱有:常规分析柱、窄径柱、 毛细管柱。
毛细管柱内径0.2-0.5mm;短柱:5-12m;中柱:2530m;长柱:50m。
毛细管柱涂层剖面图
色谱柱的一般设置原则是:优先选用毛细管 气相柱、极柱试样使用极性柱、非极性试样使用 非极性柱、未知试样可先尝试用中等极性的色谱 柱,尔后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在分析仪器联用技术中GC-MS是开发最早、 仪器最完善、应用最广泛、最为成功的一 种。目前生产的有机质谱仪几乎都具有气 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能力。
Thermo 新型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 (GC-MS-MS)
岛津GCMS-QP2010
2.GC-MS的工作原理 2.1 GC的原理
色谱柱
色谱是一种分离分析手段,分离是核心, 因此担负分离作用的色谱柱是色谱系统的 心脏。
2.2 MS的工作原理
质谱分析法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荷质 比的测定来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被分析的样品首先要离子化,然后利用不 同离子在电场或磁场的运动行为的不同, 把离子按荷质比分开而得到质谱,通过样 品的质谱和相关信息,可以得到样品的定 性定量结果。
GC
离子源
质量分析器
检测器
真空系统
质谱仪器结构方框图
常见的离子源:电源(FI)等。

(完整word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及其应用(精)

(完整word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及其应用(精)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联用技术及其应用摘要:气相色谱法—质谱(GC—MS )联用技术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在试样中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

其在环境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检测(主要用于监督药物的滥用)、火灾调查、环境分析、爆炸调查和未知样品的测定。

本文主要列举了GC-MS 在职业卫生检测、医药、农药残留检测、食品、刑事鉴识和社会安全方面的应用.关键词:GC-MS ,应用,药物检测,环境1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联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简称气质联用,英文缩写GC—MS )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在试样中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

GC—MS 的使用包括药物检测(主要用于监督药物的滥用)、火灾调查、环境分析、爆炸调查和未知样品的测定。

GC-MS 也用于为保障机场安全测定行李和人体中的物质.另外,GC-MS 还可以用于识别物质中以前认为在未被识别前就已经蜕变了的痕量元素。

气相色谱—质谱(GC —MS )联用技术是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气相色谱(GC )部分和质谱(MS )部分。

气相色谱使用毛细管柱,其关键参数是柱的尺寸(长度、直径、液膜厚度)以及固定相性质(例如,5%苯基聚硅氧烷)。

GC 是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当试样流经柱子时,根据混合物组分分子的化学性质的差异而得到分离。

分子被柱子所保留,然后,在不同时间(叫做保留时间)流出柱子.GC 可以将混合物分离为纯物质,但是GC 只依靠保留时间定性,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靠性。

MS 是通过将每个分子断裂成离子化碎片并通过其质荷比来进行测定,可以确定待测物的分子量、分子式,但MS 只能对纯物质进行定性,对混合组分定性无能为力.把气相色谱和质谱这两部分放在一起使用要比单独使用那一部分对物质的识别都会精细很多倍.单用气相色谱或质谱是不可能精确地识别一种特定的分子的.通常,经质谱仪处理的需要是非常纯的样品,而使用传统的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如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当有多种分子通过色谱柱的时间一样时(即具有相同的保留时间)不能予以区分,这样会导致两种或多种分子在同一时间流出柱子。

(完整word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完整word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简称质谱联用,即将气相色谱仪与质谱仪通过接口组件进行连接,以气相色谱作为试样分离、制备的手段,将质谱作为气相色谱的在线检测手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辅以相应的数据收集与控制系统构建而成的一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化工、石油、环境、农业、法医、生物医药等方面,已经成为一种获得广泛应用的成熟的常规分析技术。

1、产生背景色谱法是一种很好的分离手段,可以将复杂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分离开,但它的定性、鉴定结构的能力较差,并且气相色谱需要多种检测器来解决不同化合物响应值的差别问题;质谱对未知化合物的结构有很强的鉴别能力,定性专属性高,可提供准确的结构信息,灵敏度高,检测快速,但质谱法的不同离子化方式和质量分析技术有其局限性,且对未知化合物进行鉴定,需要高纯度的样本,否则杂质形成的本底对样品的质谱图产生干扰,不利于质谱图的解析。

气相色谱法对组分复杂的样品能进行有效的分离,可提供纯度高的样品,正好满足了质谱鉴定的要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epetrometry , GC-MS)技术综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的优点,具有GC的高分辨率和质谱的高灵敏度、强鉴别能力。

GC-MS可同时完成待测组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组分的分离与鉴定。

2、技术原理与特点气相色谱技术是利用一定温度下不同化合物在流动相(载气)和固定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使不同化合物按时间先后在色谱柱中流出,从而达到分离分析的目的。

保留时间是气象色谱进行定性的依据,而色谱峰高或峰面积是定量的手段,所以气相色谱对复杂的混合物可以进行有效地定性定量分析。

其特点在于高效的分离能力和良好的灵敏度。

由于一根色谱柱不能完全分离所有化合物,以保留时间作为定性指标的方法往往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同分异构化合物或者同位素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较差。

质谱技术是将汽化的样品分子在高真空的离子源内转化为带电离子,经电离、引出和聚焦后进入质量分析器,在磁场或电场作用下,按时间先后或空间位置进行质荷比(质量和电荷的比,m/z)分离,最后被离子检测器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简称质谱联用,即将气相色谱仪与质谱仪通过接口组件进行连接,以气相色谱作为试样分离、制备的手段,将质谱作为气相色谱的在线检测手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辅以相应的数据收集与控制系统构建而成的一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化工、石油、环境、农业、法医、生物医药等方面,已经成为一种获得广泛应用的成熟的常规分析技术。

1、产生背景色谱法是一种很好的分离手段,可以将复杂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分离开,但它的定性、鉴定结构的能力较差,并且气相色谱需要多种检测器来解决不同化合物响应值的差别问题;质谱对未知化合物的结构有很强的鉴别能力,定性专属性高,可提供准确的结构信息,灵敏度高,检测快速,但质谱法的不同离子化方式和质量分析技术有其局限性,且对未知化合物进行鉴定,需要高纯度的样本,否则杂质形成的本底对样品的质谱图产生干扰,不利于质谱图的解析。

气相色谱法对组分复杂的样品能进行有效的分离,可提供纯度高的样品,正好满足了质谱鉴定的要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epetrometry , GC-MS)技术综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的优点,具有GC的高分辨率和质谱的高灵敏度、强鉴别能力。

GC-MS可同时完成待测组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组分的分离与鉴定。

2、技术原理与特点气相色谱技术是利用一定温度下不同化合物在流动相(载气)和固定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使不同化合物按时间先后在色谱柱中流出,从而达到分离分析的目的。

保留时间是气象色谱进行定性的依据,而色谱峰高或峰面积是定量的手段,所以气相色谱对复杂的混合物可以进行有效地定性定量分析。

其特点在于高效的分离能力和良好的灵敏度。

由于一根色谱柱不能完全分离所有化合物,以保留时间作为定性指标的方法往往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同分异构化合物或者同位素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较差。

质谱技术是将汽化的样品分子在高真空的离子源内转化为带电离子,经电离、引出和聚焦后进入质量分析器,在磁场或电场作用下,按时间先后或空间位置进行质荷比(质量和电荷的比,m/z)分离,最后被离子检测器检测。

其主要特点是迁建的结构鉴定能力,能给出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及结构信息。

在一定条件下所得的MS碎片图及相应强度,犹如指纹图,易与辨识,方法专属灵敏。

但质谱拘束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与要求样品是单一组分,无法满足复杂物质的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是基于色谱和质谱技术的基础上,去唱不断,充分利用气象色谱对复杂有机化合物的高效分离能力和质谱对化合物的准确鉴定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技术。

在GC/MS中气象色谱是质谱的杨敏预处理器,而质谱是气相色谱的检测器。

两者的联用不仅仅获得了气相色谱中保留时间、强度信息,还有质谱中质荷比和强度信息。

同时,计算机的发展提高了仪器的各种性能,如运行时间、数据收集处理、定性定量、谱库检索及故障诊断等。

因此,GC/MS联用技术的分析方法不但能使样品的分离、鉴定和定量一次快速地完成,还对于批量物质的整体和动态分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组成GC/MS系统(见图)由气相色谱单元、质谱单元、计算机和接口四大件组成,其中气相色谱单元一般由载气控制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与控温系统组成;质谱单元由离子源、离子质量分析器及其扫描部件、离子检测器和真空系统组成;接口是样品组分的传输线以及气相色谱单元、质谱单元工作流量或气压的匹配器;计算机控制系统不仅用作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检索和仪器的自动控制,而且还拓宽了质谱仪的性能。

图1GC/MS仪组成图3.1气路系统GC/MS中载气由高压气瓶(约15MPa)经减压阀减至0.2-0.5MPa,再经载气净化过滤器(除氧、除氮、除水等)和稳压阀、稳流阀及流量计到达气相色谱的进样系统。

GC/MS的气源主要来自氦气。

其优点在于化学惰性对质谱检测无干扰,且载气的扩散系数较低。

缺点是分析时间延长。

另外,载气的流速、压力和纯度(≥99.999%)对样品的分离、信号的检测和真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配置化学电离源,GC/MS还需要甲烷、异丁烷、氨等反应气体。

对于具有GC/MS功能的质谱仪则需要氩气、氮气等碰撞气体和相应的气路系统。

3.2进样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和气化室。

GC/MS要求各种形态样品沸点低、热稳定性好。

在一定气化温度(最高350-425℃)下进入气化室后能有效气化,并迅速进入色谱柱,无歧视,无损失,记忆效应小。

为解决进样的歧视现象,以提高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近几年来分流/不分流进样、毛细管柱直接进样、程序升温柱头进样等毛细管进样系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些具有样品预处理功能的配件,如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器、吹扫-捕集顶空进样器、热脱附仪、裂解进样器等也相继出现。

3.3柱系统柱系统包括柱箱和色谱柱。

柱箱的控温系统范围广,可快速升温和降温。

柱温对样品在色谱柱上的柱效、保留时间和峰高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分析样品时遵循气相色谱的“相似相溶”原理,所以根据应用需要可选择不同的GC/MS专用色谱柱。

目前,多用小口径毛细管色谱柱,检测限达到10-15-10-12水平。

3.4接口接口是连接气相色谱单元和质谱单元最重要的部件。

接口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去除载气,保留样品,使色谱柱的流出物转变成粗真空态分离组分,且传输到质谱仪的离子源中。

GC/MS联用仪中接口多采用直接连接方式,即将色谱柱直接接入质谱离子源。

其作用是将待测物在载气携带下从气相色谱柱流入离子源形成带电粒子,而氦气不发生电离而被真空泵抽走。

通常,接口温度应略低于柱温,但也不应出现温度过低的“冷区”。

在GC/MS仪的发展中,接口方式还有开口分流型、喷射式分离器等。

3.5离子源离子源的作用就是将被分析物的分子电离成离子,然后进入质量分析器被分离。

目前常用的离子源有电子轰击源(electron ionization , EI)和化学电离源(chemical ionization , CI)。

①电子轰击源(EI)电子轰击源是GC/MS中应用最广泛的离子源。

主要由电离室、灯丝、离子聚焦透镜和磁极组成。

灯丝发射一定能量的电子可使进入离子化室的样品发生电离,产生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

EI的特点是稳定,电离效率高,结构简单,控温方便,所得质谱图有特征,重现性好。

因此,目前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标准质谱图都是采用电子轰击电离源得到的。

但EI只检测正离子,有时得不到分子量的信息,谱图的解析有一定难度,如醇类物质。

②化学电离源(CI)化学电离源CI结构与EI相似。

不同的是,CI源是利用反应气的离子与化合物发生分子-离子反应进行电离的一种“软”电离方法。

常用反应气有:甲烷、异丁烷和氨气。

所得质谱图简单,分子离子峰和准分子离子峰较强,其碎片离子峰很少,易得到样品分子的分子量。

特别是某些电负性较强的化合物(卤素及含氮、氧化合物)的灵敏度非常高。

同时,CI可以用于正、负离子两种检测模式,而且是负离子的CI质谱图灵敏度高于正离子的CI质谱图2-3个数量级。

但是,CI源不适于难挥发、热不稳定性或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并且CI谱图重复性不如EI谱,没有标准谱库。

得到的碎片离子少,缺乏指纹信息。

3.6质量分析器常用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有气相色谱-四级杆质谱仪(GC/Q-MS)、气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仪(GC/IT-MS-MS),气相色谱-时间飞行质谱仪(GC/TOF-MS)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GC×GC/TOF-MS),不同生产厂家型号质量扫描范围不同,有的高达1200amu。

3.7离子检测器质谱仪常用检测器为电子倍增管、光电倍增管、照相干板法和微通道板等。

目前四级质谱、离子阱质谱常采用电子倍增器和光电倍增管,而时间飞行质谱多采用微通道板。

其检测器灵敏度都很高。

3.8真空系统真空系统是GC/MS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包括低真空前级泵(机械泵)、高真空泵(扩散泵和涡轮泵较常用)、真空测量仪表和真空阀件、管路等组成。

质谱单元必须在高真空状态下工作,高真空压力达10-5-10-3Pa。

另外,高真空不仅能提供无碰撞的离子轨道和足够的平均自由程,还有利于样品的挥发,减少本底的干扰,避免在电离室内发生分子-离子反应,减少图谱的复杂性。

3.9计算机控制系统①调谐程序一般质谱仪都设有自动自动调谐程序。

通过调节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等参数,可以自动调整仪器的灵敏度、分辨率在最佳状态,并进行质量数的校正。

所需调节的质量范围不同,采用的标准物质也不同。

通常分子量为650以内的低分辨率GC/MS仪器多采用全氟三丁胺(PFTBA)中m/z 69、219、502、614等特征离子进行质量校正。

②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混合物经过色谱柱分离之后,可能获得若干个色谱峰。

每个色谱峰进过数次扫描采集所得。

一般来说,质谱进行质量扫描的速度取决于质量分析器的类型和结构参数。

一个完整的色谱峰通常需要至少6个以上数据点,这要求质谱仪有较高的扫描速度,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多次全范围的质量扫描。

与常规的GC/MS相比,飞行时间质谱仪具有更高速的质谱采集系统。

随着GC/MS解决经济技术的发展,可以一次性采集上百个组分,然后通过计算机的软件功能可完成质量校正、谱峰强度修正、谱图累加平均、元素组成、峰面积积分和定量运算等数据处理程序。

GC/MS中最常用两种检测方式为全扫描和选择离子监测工作方式。

前者是随着样品组分变化,在全扫描方式下形成的总离子流随时间变化的色谱图,称总离子流色谱图。

适合于未知化合物的全谱定性分析,且能获得结构信息;后者采用这种选择离子监测工作方式所得到的特征离子流随时间变化形成了质量离子色谱图或特征离子色谱图。

对目标化合物或目标类别化合物分析,灵敏度明显提高,非常适合复杂混合物中痕量物质的分析。

③谱图检索程序被测物在标准电离方式—电子轰击源EI 70eV 电子束轰击下,电离形成质谱图。

利用谱库检索程序可以在标准谱库中快速地进行匹配,得到相应的有机化合物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和相似度。

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质谱数据库有:NIST库、NIST/EPA/NIH库、Wiley库等。

另外,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用户质谱数据库。

④诊断程序在各种分析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和故障是难免的,因此采用仪器自身设置的诊断软件进行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在仪器调谐过程中设置和监测各种电压,或检查仪器故障部位,有助于仪器的正常运转和维修。

4、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方法4.1气相色谱部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一般采用高纯(〉99.999%)化学惰性好的氦气(电离电位24.6 e V,比一般有机物的电离电位高),其分子离子峰m/z = 4,在多数质谱的扫描质荷比下限之外,对总离子流质量色谱图和质谱图干扰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