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中国与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代中国与世界
[摘要]《共产党宣言》不仅论证了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共产主义必将取得胜利的重要理论,而且其中概括的多个方面的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再学习,试图从工人革命、民族、金融危机、和社会福利四个当代比较关注和有争议的方面来探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前途与命运。
[关键词]无产阶级;民族;金融危机;社会福利
一、工人革命的历史任务
在《共产党宣言》第二节《无产者与共产党人》中,马克思揭示了“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致着我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已经完成了这伟大的第一步,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掌握政权,成为统治阶级。关于民主,资产阶级的“民主”是统治集团享有民主,而广大劳动人民则被剥夺了民主的权利。近日蔓延到全美国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占领华尔街”主要是抗议华尔街大金融机构贪婪无度、缺乏自律,这场游行反映了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所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而一贯宣扬“民主自由”美国政府却强硬粗暴地干涉阻止这场反映民意的游行活动,这种与口径不符的行径让美国的“民主”论调孱弱摆动。美国民众还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资本主义维护的始终只能是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民主则相反,是真正能让广大人民享有民主权利。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可见,两者的区别在于民主的主体不同。虽然世界上只有日本公开承认自己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权还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只是打着这样或那样的幌子,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宣传着这样或那样的民主自由,却未真正地、切实地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
而在马克思随后提出的要求中:“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②
1956年我国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确立了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当代中国也正在逐步实现对资产阶级全部资本的逐步夺取,这条道路不仅是漫长的,而且是曲折的。当今有一些声音在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在倒退,或者指责中国搞的不是社会主义,因为中国在鼓励除公有制外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发出这种声音的人只是看到问题的表面,而没有看到实质。按照他们的观点,五六十年代的“一大二公三纯粹”是不是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但这“真正的社会主义”给当时的中国人民带来的是贫穷,甚至是苦难。邓小平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国要实现社会主
义,必须要通过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积累能达到“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必备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这就是最具说服力的。我们不仅是没有远离社会主义,而是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在《宣言》第三节批判“德国的社会主义”中也提到“法国的批判(德国社会主义是这种批判的可怜的回声)是以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以及相应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相当的政治制度为前提的,而这一切前提当时在德国是尚待争取的。”③同样,马克思所说的彻底没收资本国家所有资本的物质基础在中国也是尚待争取的,中国现在的生产力还不足以进行彻底地社会主义革命,进而实现共产主义,中国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发展生产力。而中国的体制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这又满足了马克思“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要求。
二、关于民族
马克思在《宣言》第二节开头时指出“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④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包含着不同的阶级,存在有阶级斗争,所以民族问题往往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但“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对立关系就会随之消失。”⑤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一贯强调各民族团结,划分了多个民族自治区,在各项政策上都给予少数民族更优先的条件,来消解民族矛盾,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当今世界却民族冲突不断,甚至仍有些国家在不遗余力加剧恐怖分子分裂我国的野心,并借以“民族问题”来算计我国,但少数人的阴谋撼动不了我们全民族大团结的坚定决心。那些算计中国的国家甚至还不能控制本国的激烈民族冲突。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阶级斗争,虽然以残酷剥削为本质的资产阶级总是宣扬“民族至上”,以遮掩、抹煞本国的阶级对立,总是通过虚构民族共同体所有成员利益的一致性,把资产阶级说成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但资产阶级总是不可避免地暴露其民族压迫的统治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民族压迫是不会消失的。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下,民族权利平等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民族冲突是不可能得以解决的。
三、金融危机
2008年美国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场空穴来风。马克思早在《宣言》第一节中就指出“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⑥马克思不仅描述了危机的现象,并且深入分析了导致危机的根源:“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⑦并且马克思还剖析了社会发展所必然带来的“全球化”问题,他谈到“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个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⑧即经济危机一
旦发生,将造成全球化的不利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就是最鲜明的实例,危机发生后,一些西方人士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瞻性科学性,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剖析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根本矛盾在现实世界里再一次得到了验证。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以及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对立,经济发展成果不能为广大人民公平公正地分享,导致整个社会购买力和市场需求不足,因而经济危机必然周期性地发生。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现代社会历史局限性的集中体现。西方一些学者将“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完美化,推行所谓的“华盛顿共识”,把私有化和自由贸易的传统思想推到极致,鼓吹夸大“市场”的调节作用,主张实行彻底的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利率市场化,放松甚至不要政府管制。这种资本盲目扩张,就在客观上为次贷危机及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手抓,一只市场无形的手,一只计划有形的手,宏观调控,微观发展,既保证了市场有序,又繁荣了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消除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隐患,保证了我国在这场危机中平稳过渡,并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样相反的局面令一些西方学者开始总结深思。
四、社会福利
目前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鼓吹自己的社会福利优越,进而扬言他们的资本主义比我们的社会主义好。而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终将替代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早在《宣言中》就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⑨资本主义已经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马克思也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⑩这不仅肯定了资本主义对人类整个社会发展进程所做的历史贡献,也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已经通过积累获得了极大的丰富。而我国社会主义还只是在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生产力水平还较低,仍有待继续大力发展。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目前的福利条件比较好。但他们并不是真正为了“自由和民主”而提高福利,而是为了捍卫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基础,拖延资本主义的残喘时间。他们的真正财富还是集中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真正要维护的只是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真正能够当家作主,代表自己的利益。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在不断提高的,虽然现在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是永不停顿,不断上升的。资本主义现在虽然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且还有一个增长的空间,但是当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之后,必将与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必然会走下坡路,直至被取代。
[注释]
①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