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合法利润的规定是什么
公司利润分配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利润分配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依照《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公司应当依照《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利润分配。
第四条公司进行利润分配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公司进行利润分配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税收政策,合理调整分配结构,促进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第六条公司进行利润分配应当接受股东和债权人的监督。
第二章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第七条公司实现的税后利润,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一)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三)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四)向股东(投资者)分配利润。
第八条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法定盈余公积金。
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第九条公司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的比例由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第十条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增公司资本。
公司用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第十一条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先用当年利润弥补;当年利润不足以弥补的,可以继续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第十二条公司当年无利润时,不得分配利润。
第三章利润分配的程序第十三条公司进行利润分配,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董事会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提出利润分配方案;(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方案;(三)董事会根据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利润分配方案的具体实施办法;(四)董事会将利润分配方案的实施办法报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五)董事会根据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审议结果,组织实施利润分配方案。
法律规定的经营利润(3篇)
第1篇一、引言经营利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合法经营、有效管理所获得的净收益。
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在我国,经营利润受到法律的严格规范。
本文将从法律规定的经营利润的内涵、计算方法以及监管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法律规定的经营利润内涵1. 定义经营利润,又称净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扣除成本、费用、税金等支出后,所获得的净收益。
其计算公式为: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2. 内涵(1)合法性:经营利润必须是企业通过合法经营、有效管理所获得的收益。
企业不得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经营利润。
(2)真实性:经营利润必须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不得虚构收入、隐瞒支出等手段虚增或虚减经营利润。
(3)合规性:经营利润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企业不得违反国家税收政策、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规避税收或逃避法律责任。
三、法律规定的经营利润计算方法1.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
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
营业收入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计算。
2. 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直接成本。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营业成本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计算。
3. 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应缴纳的税金及附加。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营业税金及附加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和计税依据计算。
4. 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间接费用。
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期间费用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计算。
5. 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在资产减值测试中,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计算。
6.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指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由于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确认的收益。
公司利润分配_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公司利润分配是指公司在扣除必要的费用、税金后,将剩余的利润按照一定的比例或方法分配给股东的过程。
在我国,公司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
本文将从《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出发,对公司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公司利润分配的原则1. 公平原则公司利润分配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即公司股东按照其所持有的股份比例享有公司利润的分配权。
这是保障股东权益、维护公司稳定发展的基础。
2. 优先偿还债务原则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前,应优先偿还债务,包括到期债务、未到期债务和或有债务等。
这是确保公司合法合规经营、维护债权人权益的重要原则。
3. 适度分配原则公司利润分配应当在保证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的前提下,适度分配。
适度分配有利于提高公司竞争力,降低融资成本,增强股东信心。
4. 透明原则公司利润分配应当公开、透明,确保股东对公司利润分配情况的知情权。
这是维护股东权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公司利润分配的程序1. 确定利润分配方案公司董事会根据公司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股东权益等因素,制定利润分配方案。
方案应包括分配比例、分配方式、分配时间等内容。
2. 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董事会将利润分配方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对利润分配方案进行审议和表决。
3. 通过利润分配方案股东大会通过利润分配方案后,公司应按照方案执行利润分配。
4. 利润分配的实施公司按照股东大会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将利润分配给股东。
利润分配方式主要包括现金分红和股票分红。
四、公司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1. 利润分配的最低限额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公司当年税后利润,在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后,为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1)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2)按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公司当年税后利润,按照上述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后,累计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国家规定利润为多少
国家规定利润为多少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家规定企业利润需要符合一定标准。
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结果,也是评估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家规定企业利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职工权益,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国家规定利润为多少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包括企业经营状况、市场行情、投资回报率等因素。
国家规定利润具体数额通常是根据一系列指标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的。
这样既可以保护企业利益,也可以确保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国家规定利润为多少也需要考虑到不同行业的差异。
不同行业的利润率存在较大差异,国家政策可能会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规定。
一般来说,国家对于战略性和重要的行业会设定较为严格的利润要求,以保护国家利益和国民经济安全。
另外,国家规定利润为多少还需要考虑到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利润数额可能会相应较高,以满足其资本运作、创新研发等需求。
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利润数额则可能适度降低,以鼓励其发展和为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最后,国家规定企业利润还需要兼顾企业和员工的权益。
国家可能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保护企业合法利益,防止不正当竞争、非法垄断和恶意侵害。
同时,国家也会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障制度等,保护员工的权益。
企业利润的规定应当在维护企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总体而言,国家规定利润为多少需要根据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制定。
它可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保护企业和员工的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国家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行情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政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法律规定利润(3篇)
第1篇一、引言利润,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关键指标。
在我国,利润不仅关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因此,我国对利润的法律规定十分严格,旨在保障企业合法经营,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本文将从我国利润的法律规定出发,探讨利润的内涵、利润的法律调整以及利润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以期对利润的法律规定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二、利润的内涵1. 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净收益。
具体来说,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和税金。
在会计学中,利润通常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
2. 利润的构成(1)营业利润: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扣除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净收益。
(2)利润总额:指企业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净收益。
(3)净利润:指企业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净收益。
三、利润的法律调整1. 利润的法律渊源我国关于利润的法律规定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利润的法律规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公司法: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的设立、组织、运营、解散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对公司的利润分配具有指导作用。
(3)税法:税法规定了税收的种类、税率、征收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对企业的利润税收具有直接影响。
(4)会计法:会计法规定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对企业的利润核算具有规范作用。
2. 利润的法律调整原则(1)合法性原则:企业必须依法进行经营活动,确保利润的合法性。
(2)公平性原则:企业之间在市场竞争中,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润。
(3)透明性原则:企业应向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披露真实的利润信息,确保信息的透明度。
(4)社会责任原则: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员工权益等方面。
法律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3篇)
第1篇一、引言利润分配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我国《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利润分配的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我国利润分配的条件,旨在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利润分配概述1. 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
利润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2. 利润分配的定义利润分配是指企业在实现利润后,按照国家规定、公司章程及股东会决议,对利润进行分配的行为。
三、法律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1. 利润总额达到规定标准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达到规定标准的,应当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1)提取比例:企业应当按当年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提取金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
(2)提取条件:企业当年税后利润总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或者前一年度未分配利润加上当年税后利润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
2. 亏损弥补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进行弥补;下一年度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用以后年度的税前利润继续弥补,但连续弥补期限不得超过5年。
3.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可以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任意盈余公积金的提取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
4. 分配股利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可以将剩余利润分配给股东。
(1)分配顺序:企业应先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然后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最后分配股利。
(2)分配比例:企业应当根据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确定分配股利的比例。
5. 保留盈余企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和分配股利后,仍有盈余的,可以保留盈余。
6. 股东会决议企业分配利润,必须经过股东会或者董事会的决议。
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分配利润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合规:企业分配利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利润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利润,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利润的合法获取和分配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企业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企业利润的获取、分配和使用,各国法律体系都对利润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本文将围绕利润法律规定,从利润的定义、利润的获取、利润的分配、利润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利润的定义1. 利润的概念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净收益。
它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
2. 利润的构成(1)营业利润: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等支出后的净收益。
(2)投资收益:企业通过投资获得的收益,包括股权投资收益、债权投资收益等。
(3)营业外收支净额:企业在正常经营业务以外发生的收入和支出,如资产处置收益、捐赠收益等。
三、利润的获取1. 合法性原则企业在获取利润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利润。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非法获取利润手段:(1)虚假交易:企业通过虚构交易,虚构收入和支出,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2)偷税漏税:企业故意隐瞒收入,少缴或不缴税款,以降低税负。
(3)垄断定价:企业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市场价格,获取高额利润。
2. 公平竞争原则企业在获取利润的过程中,应遵循公平竞争原则,不得进行不正当竞争。
以下列举几种不正当竞争手段:(1)价格欺诈:企业通过虚假宣传、价格误导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获取不正当利益。
(2)商业贿赂:企业通过给予相关人员回扣、礼品等,以谋取不正当利益。
(3)侵犯知识产权:企业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知识产权,获取不正当利益。
四、利润的分配1. 分配原则(1)合法性原则: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2)公平合理原则:企业应根据各股东出资比例、经营贡献等因素,公平合理地分配利润。
(3)优先保障员工权益原则: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应优先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确保员工工资、福利等得到合理保障。
公司利润分润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公司利润分润是指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根据其经营成果,按照法定程序和公司章程规定,对股东进行利润分配的行为。
公司利润分润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股东权益的实现和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司的利润分配做出了明确规定,以下将对公司利润分润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公司利润分配的原则1. 公平原则:公司利润分配应当公平合理,确保股东按照其出资比例享有相应的权益。
2. 公开原则:公司利润分配应当公开透明,股东有权了解公司利润分配的具体情况。
3. 稳健原则:公司利润分配应当稳健,确保公司具备持续经营的能力。
4. 依法原则:公司利润分配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三、公司利润分配的依据1. 《公司法》《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公司应当依法进行利润分配。
公司章程可以规定利润分配的具体方式和比例。
”2.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进行利润分配。
”3. 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公司内部规范股东权利义务的重要文件,其中对利润分配的具体方式和比例有明确规定。
四、公司利润分配的程序1. 财务审计公司应当对一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确保利润分配的依据真实、准确。
2. 利润确认公司根据审计结果确认一定会计期间的利润。
3. 股东大会审议公司董事会将利润分配方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形成决议。
4. 利润分配公司按照股东大会决议进行利润分配,包括现金分红和股票分红。
五、公司利润分配的方式1. 现金分红现金分红是指公司将实现的净利润以现金形式分配给股东。
现金分红是公司利润分配的主要方式。
2. 股票分红股票分红是指公司将实现的净利润以股票形式分配给股东,包括送股和转增股本。
3. 派息派息是指公司将实现的净利润以派息的形式分配给股东,包括现金派息和股票派息。
六、公司利润分配的限制1. 公司亏损不得进行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利润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内部的权益分配和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实现。
在我国,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1. 公平原则利润分配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保股东按照其出资比例或者股份比例享有相应的权益。
2. 依法原则利润分配应当依法进行,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3. 公开原则利润分配应当公开透明,让股东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和分配方案。
4. 优先原则利润分配应当优先考虑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发展,确保公司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
三、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1. 利润构成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公司当年的利润按照下列顺序分配:(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4)向股东(投资者)分配利润。
2. 法定盈余公积金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公司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3. 任意盈余公积金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八条,公司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可以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4. 向股东(投资者)分配利润(1)利润分配方案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九条,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法定盈余公积金。
公司经过三年连续亏损,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
(2)分配比例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七十条,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利润,但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3)分配时间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法定盈余公积金。
公司经过三年连续亏损,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
四、利润分配的税务处理1. 企业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企业利润分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投资者的权益以及社会的稳定。
为了规范企业利润分配行为,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围绕企业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1. 公平原则:企业利润分配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保投资者按照其出资比例享有相应的权益。
2. 诚信原则:企业在利润分配过程中,应当诚实守信,不得采取欺诈、隐瞒等不正当手段。
3. 公正原则:企业利润分配应当公正合理,不得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4. 效益原则:企业利润分配应当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利润分配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收管理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6.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通知》(证监会公告[2012]30号)四、企业利润分配的具体规定1. 利润构成企业利润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等支出后的余额。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
(3)净利润: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
2. 利润分配顺序企业利润分配应当遵循以下顺序:(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3. 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比例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提取比例为当年净利润的10%。
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4. 任意盈余公积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的提取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净利润的20%。
利润分配方案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利润分配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股东权益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
我国《公司法》、《证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利润分配方案的法律规定进行了明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利润分配方案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利润分配的原则1. 公平原则:利润分配应当公平、合理,保障所有股东的利益。
2. 按股分红原则:利润分配应按照股东持股比例进行。
3. 按期分配原则:利润分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股东支付。
4. 依法分配原则:利润分配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利润分配的依据1. 实际利润:企业年度利润分配的依据是年度实际实现的利润。
2. 会计准则:企业利润分配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3. 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利润分配有具体规定的,应按照章程执行。
四、利润分配的程序1. 编制利润分配方案:企业董事会应根据公司章程和实际情况,编制利润分配方案。
2. 股东大会审议:利润分配方案经董事会提出后,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3. 审议通过:股东大会对利润分配方案进行审议,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4. 分配实施: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企业应按照方案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向股东分配利润。
五、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1. 《公司法》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
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2. 《公司法》规定: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3. 《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披露年度报告,包括公司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4.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利润分配方案,确保利润分配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利润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股东的利益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我国,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利润分配的原则1. 公平原则:利润分配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即股东按照其出资比例或者持股比例分享企业的利润。
2. 诚实信用原则:企业进行利润分配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如实披露相关信息,不得隐瞒、误导或欺诈股东。
3. 依法分配原则:企业利润分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4. 保障债权人利益原则:企业进行利润分配时,应当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三、利润分配的范围1. 母公司净利润:母公司净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扣除成本、费用、税金等支出后的净收益。
2. 子公司净利润:子公司净利润是指子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扣除成本、费用、税金等支出后的净收益。
3. 股东权益变动:股东权益变动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因投资、转让股权、分配利润等原因引起的股东权益的变动。
四、利润分配的程序1. 财务审计: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前,应当聘请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完整。
2. 董事会审议:董事会根据审计报告,审议通过利润分配方案,包括分配比例、分配方式等。
3. 股东大会审议:董事会将利润分配方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股东大会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对利润分配方案进行表决。
4. 分配实施: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方案后,企业按照方案规定进行利润分配。
五、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1. 《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公司应当每年至少分配一次利润,分配的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
2. 《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公司分配利润时,优先支付优先股股利,然后按照股东持股比例分配普通股股利。
利润分配_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利润分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在我国,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详细阐述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二、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1. 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利润分配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依法分配原则:企业利润分配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2)公平合理原则:企业利润分配应当公平合理,兼顾企业长远发展和股东利益。
(3)尊重股东意愿原则:企业利润分配应当尊重股东的意愿,充分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
2. 利润分配的程序(1)编制利润分配方案:企业在利润分配前,应当编制利润分配方案,明确分配比例、分配方式等。
(2)召开股东大会:企业利润分配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3)实施利润分配: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方案后,企业应当按照方案实施利润分配。
3. 利润分配的方式(1)现金分红:企业可以将部分利润以现金形式分配给股东。
(2)股票分红:企业可以将部分利润以股票形式分配给股东,增加股东持股比例。
(3)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企业可以将部分利润用于资本公积金,并在适当时候转增股本。
三、利润分配的法律责任1. 违反利润分配规定的行为(1)未依法分配利润:企业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利润分配,损害股东合法权益。
(2)擅自改变利润分配方案:企业在未召开股东大会的情况下,擅自改变利润分配方案。
(3)未按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企业未按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损害企业长远发展。
2. 违反利润分配规定的法律责任(1)行政责任:企业违反利润分配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
(2)刑事责任:企业违反利润分配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民事责任:企业违反利润分配规定,给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利润分配比例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利润分配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在我国,利润分配比例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利润分配比例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利润分配概述1. 利润的概念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净收益。
它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2. 利润分配的意义利润分配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投资者权益:利润分配可以使投资者获得投资回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2)激励员工:利润分配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调节企业发展:利润分配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3. 利润分配的原则(1)合法合规原则:企业利润分配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2)公平公正原则:企业利润分配应当公平合理,确保各方利益。
(3)兼顾长远与当前利益原则:企业利润分配既要考虑当前利益,也要兼顾长远发展。
三、利润分配比例的法律规定1. 《公司法》相关规定《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
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2. 《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配。
企业应当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任意公积金,以及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3. 其他相关规定(1)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利润分配制度,明确利润分配比例。
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
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在商业运作中,利润分配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为确保公平和合法性,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介绍一些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并探讨其重要性。
一、利润的定义和意义利润是指企业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净收益,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
利润分配是将企业的净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企业内部的股东、股东之间、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过程。
合理的利润分配可以激励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增加投资回报率,并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司法和合同法的规定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利润分配的主要法律规定可以在公司法和合同法中找到。
根据公司法,企业的利润分配必须遵循股东大会的决议。
股东大会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计划和法律规定,制定利润分配政策,并通过决议将利润分配给股东。
通常情况下,利润分配会考虑股东的股权比例,即按照对企业出资的比例来分配利润。
而在合同法中,利润分配一般来说是基于特定的合同关系。
例如,股东协议中会规定利润分配的细则,包括分配比例、分配时间和分配方式等。
合同法对于保护各方的权益和约束双方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三、劳动法的规定在利润分配过程中,员工是重要的利益相关方。
为了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劳动法规定。
根据劳动法,企业应当按照员工的劳动贡献和劳动合同约定,给予员工合理的薪酬。
当企业获得盈利时,员工有权分享利润。
利润分配可以通过发放奖金、提供股权激励或参与利润分红等方式实现。
四、税法的规定利润分配也与税法紧密相关。
税法规定了利润分配的计税规则和税率。
在很多国家,企业利润分配之后,需要缴纳所得税。
税率通常会根据利润金额和分配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国家还可能设立特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将利润投入到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等方面。
五、利润分配的重要性合理的利润分配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利润分配可以确保投资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根据法律规定,投资者对企业出资的比例可以决定他们在利润分配中的份额。
简述利润分配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利润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股东权益保护以及国家税收政策的实施。
为了规范企业利润分配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利润分配法律规定进行简述。
二、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1. 公平原则利润分配应遵循公平原则,即企业内部各股东、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应按照其贡献程度和风险承担能力分配利润。
公平原则是维护企业内部和谐稳定的基础。
2. 按股分红原则按股分红是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即股东按照其持有股份的比例分配利润。
这一原则体现了股东对企业贡献的回报,有利于激发股东的投资热情。
3. 依法纳税原则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必须依法纳税。
企业应按照国家税收政策,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相关税费,确保国家财政收入。
4. 优先偿还债务原则企业在分配利润前,应优先偿还债务。
这有利于保障债权人权益,维护企业信用。
5. 企业可持续发展原则企业利润分配应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分配利润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投资需求、研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
三、利润分配的法律规定1. 《公司法》《公司法》是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法律依据。
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利润分配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缴纳企业所得税;(3)提取法定公积金;(4)提取任意公积金;(5)向股东分配利润。
2. 《证券法》《证券法》对上市公司利润分配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应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利润分配:(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缴纳企业所得税;(3)提取法定公积金;(4)提取任意公积金;(5)向股东分配利润。
3.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利润分配:(1)计算净利润;(2)提取法定公积金;(3)提取任意公积金;(4)向股东分配利润。
企业利润分配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利润分配行为,保护企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各种形式的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各类企业。
第三条企业利润分配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维护企业长远发展和股东权益。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利润分配制度,制定利润分配方案,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分配。
第二章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第五条企业利润分配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企业利润分配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二)公平性原则:企业利润分配应当公平合理,保障所有股东按照出资比例享有相应的权益。
(三)透明性原则:企业利润分配应当公开透明,让股东了解利润分配的具体情况。
(四)可持续性原则:企业利润分配应当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确保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
第六条企业利润分配应当优先保证公司持续经营和发展,合理留存盈余,提高资本回报。
第三章利润分配的程序第七条企业利润分配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编制利润分配方案:企业董事会根据公司章程和实际情况,编制利润分配方案。
(二)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董事会将利润分配方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三)股东大会通过: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方案。
(四)公告分配方案:企业公告利润分配方案,包括分配比例、分配方式、分配时间等。
(五)实施分配:企业按照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进行分配。
第四章利润分配的方式第八条企业利润分配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现金分红:企业将部分净利润以现金形式分配给股东。
(二)股票股利:企业将部分净利润用于增加股本,向股东分配股票股利。
(三)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企业将资本公积金转为股本,向股东分配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四)其他方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其他利润分配方式。
第九条企业选择利润分配方式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一)公司章程的规定;(二)股东的意愿;(三)公司的财务状况;(四)公司的未来发展需要;(五)市场环境等因素。
法律规定的合法利润(3篇)
第1篇一、引言利润,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合法利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法律对合法利润的定义、范围、保障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探讨法律规定的合法利润的相关内容。
二、合法利润的定义1. 法律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公司、企业的合法利润,是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从其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扣除成本、费用、税金等后的净收益。
”2. 定义解析(1)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合法利润的取得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2)从其经营活动中取得:合法利润的来源必须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
(3)扣除成本、费用、税金等后的净收益:合法利润是企业在扣除成本、费用、税金等支出后的净收益,即企业的实际盈利。
三、合法利润的范围1.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根据其经营宗旨和经营范围所取得的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合法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主营业务之外,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如投资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收益等。
3. 资产收益资产收益是指企业通过出售、转让、出租等方式取得的收益,如处置闲置资产、出租房屋等。
4.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非日常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如政府补贴、捐赠收入等。
5. 减去成本、费用、税金等支出后的净收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成本、费用、税金等支出,是合法利润计算的重要依据。
四、合法利润的保障1. 法律保障我国法律对合法利润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法: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程序,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的实现。
(2)公司法: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的设立、组织、管理、解散等程序,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的实现。
(3)税法:税法规定了税收的征收、减免、退税等制度,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的实现。
公司盈利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单位,其盈利能力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与发展。
在我国,公司盈利受到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
本文将从公司盈利的定义、法律依据、监管机构、盈利模式、税收政策、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公司盈利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公司盈利的定义公司盈利,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税金等支出后,所剩余的净收益。
公司盈利是衡量公司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公司扩大再生产、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二、公司盈利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的设立、组织机构、经营范围、利润分配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基本原则、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为公司盈利提供了法律保障。
3.《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了公司的税收义务、税收优惠、税收征收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对公司的盈利产生重要影响。
4.《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了证券的发行、交易、监管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对公司盈利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了反垄断的基本原则、垄断行为、反垄断执法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防止公司因垄断行为获取非法利润。
三、公司盈利的监管机构1.国务院国资委:负责对国有企业的盈利进行监管,确保国有企业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利润分配。
2.中国证监会:负责对证券市场的监管,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防止公司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盈利。
3.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对公司的税收征管,确保公司依法纳税。
4.商务部:负责对垄断行为的监管,防止公司通过垄断行为获取非法利润。
四、公司盈利模式1.产品盈利模式:通过生产、销售产品获取利润,如制造业、零售业等。
2.服务盈利模式:通过提供专业服务获取利润,如咨询、设计、广告等。
3.投资盈利模式:通过投资其他公司或资产获取利润,如金融、房地产等。
4.创新盈利模式: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费用,如原材料和动力的费用等都 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因而此类成本属于可变成本。 平均成本是分摊于每个单位产品的成本,它包括
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两部分。由于固定成本不 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所以单位产品中包含的固定成本在 一定限度内必然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可变成
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但变动的趋势要根据生产的 具体情况而定。由此可见,生产经营成本与产量是有内 在联系的,在一定限度内产量增加则成本下降,这
产经营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合 法利润。 相关法律知识:经营者要切实改进内部的生产 经营管理,特别要抓好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资
金管理和成本管理,提高整体素质;经营者要面向市场, 优化产品结构,做到优质低耗、产品适销对路,增强竞 争力;经营者要严格财会纪律,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经营效率;经营者要增加用于研究开发的投入,不断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经营者要在建立好机制、创造好产 品、建设好班子上苦炼内功;经营者还要把握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规模效益。因此,经营者除通过改进 生产经营管理、有效控制不合理费用和开支、不断加快 资金周转速度、大幅度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最
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产品积压等通常手段来降低生产经营 成本外,扩大生产规模也是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一种重 要途径。
全文完!感谢关注和支持,谢谢!
右侧交易 /kandongfenshitu/4775.html
中获取合法利润。 经营者还应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前面我们已经对成本的概念作了简介,这里还有必要对 成本作进一特定产量的产品所需要 的成本总额,它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固定 成本是指在一定限度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费用
,最明显的是厂房设备和经营管理,不管产量如何变动, 不管企业是否开工,其损耗都不会与产量有关而是固定 的,由此形成的费用就是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是
机会成本的概念,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 生产某种产品时,由于放弃最有效地使用该项资源而造 成的损失,因为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不仅仅包括会
计列支的成本,还包括不从事该项活动而从事其他某种 活动所放弃的收益,所以经营者在做出任何决策前,都 要综合权衡它的利弊得失,要全面分析各种替代方
案,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相信 通过这一系列的生产经营管理改进,经营者就有可能为 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并在市场竞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 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 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的约定,可以
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一旦约定生效,经营 者应当履行承诺。当然, 约定内容应是法律、 法规许可 的事项。如果约定内容违法,比如约定提供毒
品,则不受法律保护。 网友提问:经营者合法利润的规 定是什么 律师解答:经营者除制定价格应当依据生产经 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外,还应当努力改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