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心理学专业综合大纲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演绎推理再本质上是属于问题解决的范围。

下面介绍对演绎推理的以下研究

(1)三段论推理: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e.g.: 凡是学生都有学号

李文是学生

所以李文有学号

其中,居于结论宾语位置的是(学号)大词;位于结论主语位置的是(李文)小词;只出现在前提而不出现在结论的称为(学生)中词;

关于三段论推理出现不正确的结论的解释有:

①武德沃斯认为前提出现形式所造成的气氛是造成推理错误的原因,这就是气氛效应,即两个特称的前提容易得出特称的结论,两个全称的前提容易得出全称的结论,两个肯定的前提容易得出肯定的结论,两个否定的前提,容易得出否定的结论;

②查普曼认为人们错误的解释了前提才造成推理错误;

③约翰逊·莱尔德认为推理错误是由于人们倾向于在前提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心理模型,而忽略创建其他可能的心理模型造成。

(2)线性推理

又称关系推理,认为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关系。其中休腾洛切尔认为推理的前提是以表象的方式复现在人脑中;克拉克认为推理的前提是由命题来表征的。

(3)条件推理: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人们在条件推理中,存在一种对规则进行证实的倾向,而很少去证伪他们。一种观点认为证实倾向是由于材料的抽象性、人工性导致的。例子:北师大,普心P268。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归纳推理再本质上就是感念的形成。

智力的定义:

(1)斯皮尔曼(Spearman)认为:智力是一种普遍的能力,它主要涉及联系的引出和相关的引出。

(2 比内和西蒙(Binet & Simon)认为:智力是正确地进行理解、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 韦克斯勒(Wechsler)认为:智力是个体有目的地行动,理性地思考以及有效地应付环境的总体能力。

智力是:通过经验进行学习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能力由七种因素组成。加德纳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及对智力特殊群体的分析,提出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100万年的演变,已经形成多种互不相干的智力。他认为智力由7种相互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

1、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用于日常生活会话的能力。

2、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

3、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

4、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音律表达的能力。

5、身体运动智力、包括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

6、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

7、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的能力。

情绪的含义和功能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指感情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功能: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信号功能;组织功能

表情

一、非言语交流

【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非言语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在人际交往及护患关系中,非语言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人际沟通的重要形式之一,非语言交流占所有沟通形式的65%,因此它能表达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可表达个人很多和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情绪及感觉等。

特点:1.多渠道非语言交流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包括时间、身体、声音和环境进行传递和接受。

2.表达不同目的非语言交流可以表达不同的目的。如患者垂头弯腰的姿势和缓慢地拖着脚走表示一个人情绪抑郁,身体不舒服;如患者担忧时可能会出现皱眉;疼痛时患者会出现痛苦的面部表情。

3.具有真实性非语言交流有时是无意识的,它不像语言性交流时可以更有意识地控制词语的选择,所以非语言行为比语言行为更具有真实性。

4.有一定的时空范围同样一个体态动作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

二、文化与表情

三、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过眼、眉、嘴和脸颊部肌肉变化来表现情绪状态(如图8-1)。人的眼神变化是面部表情最重要的体现,其次是嘴角和眉头肌肉的变化。一个人喜悦时,眉头舒展,双目含笑,颧肌收缩,嘴角上提;悲伤时则双眉紧锁,两眼呆滞,嘴角下垂,愁容满面;愤怒时双眉倒竖,怒目圆睁,颧肌抽搐,嘴角外撇甚至咬牙切齿。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Izard)和艾克曼(Ekman)等人在对人的面部表情识别方面做了许多实验研究,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发现。(1)把无意义音节与面部表情照片搭配成对,令被试判断表情并记住与之成对的无意义音节。结果表明,被试识记与积极的面部表情照片配对的无意义音节速度快,对那些与消极表情照片配对的无意义音节记忆速度较慢。(2)先让被试判断表情照片并确认为是某种表情,然后让他们判断照片中人的性格。结果,多数人认为有积极的面部表情的人具备令人喜欢的性格特征,如友好,聪慧,善解人意,富有魅力等。(3)让精神病医生和职业舞蹈家通过影片观察一个妇女的表情,判断她是否很快乐。结果发现,这两组被试刚开始几乎完全依据面部表情的线索进行判断,在经过主试引导后,舞蹈家更多依靠动作姿势来判断,医生依旧靠面部表情作出判断。这说明职业特点不同,判断情绪所依据的线索也不同。

1)早期的情绪理论

(1) 詹姆斯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外界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了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觉知,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由情绪体验的产生,比如,哭泣是悲伤的原因,颤栗是恐惧的原因。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活动的结果,强调与血管变化的关系;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植物性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忽略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 坎农巴德理论

认为情绪产生的中心不是植物性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从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

2)情绪的认知理论

(1)阿诺德的情绪的评定--兴奋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

该理论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认为情绪刺激必须通过认知评价以后才能引起一定情绪;二.强调大脑皮层的兴奋在情绪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内导神经传递至丘脑,并进而传递至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中对刺激情景进行评估,并产生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经外导神经,传递至丘脑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并进而传递至肌肉骨骼与内脏,产生生理反应,机体的生理反应进一步反馈至大脑皮层,进行再次评估,使纯粹的认知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2)拉扎勒斯的认知评定理论

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的活动中,个体不仅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同时还主动调节自己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即对环境知觉到有意或有害的反应,因此需要不断的评价环境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这种评价分为: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三阶段;

(3)沙赫特的二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

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体验到强烈的生理唤醒,另外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唤醒;情绪的产生是:环境因素,认知过程,生理状态三者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这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4)伊扎德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人格结构为基础来论述情绪的性质与功能的,该理论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情绪和行为,认知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和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P3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