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策略研究
摘要:新的教育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我们必须改变那种已经无法适应时代要求的陈旧教育模式。

现在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教学只有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相互有一个良好的影响和作用,课堂上能把“教”与“学”两个环节有效地连接,才能有效地教学。

所以,在当前的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就成为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课堂教学;互动;策略
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自主性,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便成了当今课堂中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

传统的教学要求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学生,每一个学生都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内容,然后又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

而新课改中“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到学生个体地差异,不会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并且成功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教学相长、导与学和谐发展的互动效果。

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简单谈一下建构师生互动模式中可实行的策略。

二、教师要有角色转换意识,课堂上要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一个宽松有序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呈现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理解状况,
不会掩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避免了伪学情。

这就要求教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去扮演一个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平等对话的领路人。

教师要在课下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这样,作为组织者的教师才能将教学过程进行得井井有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保证,真正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比如,我所教的班级有几个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方面慢一些,由于我尊重每一学生,不搞歧视,他们敢在课堂上直接大声提出自己疑惑的地方,即便是其他教师来听课,他们也不会去做秀,反映出常态的学习状态。

二、多方面促进课堂师生间互动
(一)发挥课堂提问的功效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普遍的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而要发挥课堂提问的强大功效,让学生愿意回答,就需要多表扬鼓励,让学生增长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同时要注意提问的梯度,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听来融入到整个的课堂教学氛围中。

教师要善于设置能发挥学生潜能的问题,做到通过设置一个问题来解决一个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教师还有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不要刻意地追求答案的标准性,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
发散性思维。

(二)教师要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转变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化成主动接受者
教学情境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贴近学生自身的实际生活,学生才有积极参与的意识,这样的问题学生才愿意参与讨论,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要重视课堂体态交流
大家都知道非语言行为,也称体态语言或态势语,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动作手势、面部表情、语调抑扬等来表达思想,达到互动交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师通过手势、面部表情表达对学生的认可、鼓励或者引导,以此来达到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有时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可能会给学生带来长久的学习动力,学生也许会永远的记住教师的一个表情,以此来督促自己不断地努力前进。

三、教师要重视和学困生的情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学困生。

这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我行我素,教师在上面讲课,自己在下面做着自己的事情。

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最好是轻轻地走到他们身旁,提醒一下,或是用眼睛注视着他们,引起他们的注意,避免他们在学习中产生麻痹、倦怠心理,还可以在课间和自习的时候单独与学生近距离交谈一下,了解学生的内心深处,不能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大声斥责他们,这样做只能是适得其反。

一个学
生学习成绩不好,心理往往会对其他学习好的学生产生一种不平衡的感觉,教师越是对这些学生不闻不问,他们就越感觉到被冷落,对学习也就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因此教师应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没有被老师所忽略,一个受到重视的学生往往会发出前所未有的潜能,脱缰而驰成为千里良驹。

四、结论
总之,互动首先是一种情感、情绪的互动,互动过程中教师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思维就容易被激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帮助建立好的认知结构,提升思维层次,促进思维有序化,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激励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得到发展。

教师必须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提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灵活地采用各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要素,不断创新,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祥,《小班化教学——互动式教学的有益尝试》[j],《物理教师》,2001
2.陈建新,《课堂互动重在心动》[j],《文学教育》,2007
3.杨守国,《课堂师生互动的本质、条件与实现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
4.张剑、李明辉,《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失真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7
5.皮晓彩,《互动式教学模式新探》[j],《广州大学学报》,2005
6.高亚丽,《“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邹议》[j],《教学与管理》,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