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本节学习重点:
1、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和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政策;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最远到达的地区、意义及其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区别;
3、倭寇的形成和戚继
光抗倭的经过、对戚继光的评价;4、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的经过;5、郑成功收复台湾
的时间及其打败的殖民者;
6、领导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清朝皇帝及其目的、时间;
7、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
的时间、性质、意义。
一、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
1、
2、
3、清朝统治者对外实行政策
二、郑和下西洋
1、目的:⑴
⑵
⑶
⑷
2、时间:年—年(皇帝)时
3、次数:
4、到达地区:
5、意义:⑴
⑵
⑶
⑷
6、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区别:
⑴
⑵
三、戚继光抗倭
1、明朝中期的倭患:①倭寇形成:
②明朝政府:
③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
2、戚继光抗倭:①军队:
②经过:A 、
B 、
C 、
③评价:
四、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1、背景:
2、经过:① 年以欺骗、行贿手段占领澳门
②买通租借澳门为
③擅自
3、明朝政府始终拥有澳门的
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
2、时间:
3、结果:
六、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原因:①俄国:利用强占了
②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继续,扩大
2、目的:
3、时间:
4、皇帝:
5、结果:中俄签署了→
①时间:②谈判地点:
③性质:
④意义:基础网络
1405—1433年先后七次,达30多国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励限制,于是沿海奸商与之勾结,共同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1566年基本肃清倭寇。
年,托言船损货湿借地晾晒,经行贿后获允上岸。
500两,租借为暂居贸易地。
1661年,郑成功打败殖民者;第二年,台湾回归祖国。
①明清之际,清军主力入关,东北边界空虚,沙俄乘机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
②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置若罔闻,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
1685年和1686年,康熙令清军两次进攻雅克萨,俄伤亡惨重,被迫谈判。
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重点、难点、考点
1、我国古代外交关系发展变化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1)明清以前,基本采取对外开放政策。
决定这一政策的基本因素有三:一是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二是海陆交通
发达,航海技术进步;三是封建统治阶级实施开明政策。
这种对外交往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政治军事外交往来;经济贸易往来;科技文化交流和发展。
(2)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转为闭关自守。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闭关自守政策,即严格限
制对外交往。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
①从主观因素看:
a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
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君主专制,加强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等手段来维持封建统治,封建统治者必然害怕和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人。
b .几千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在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出因循守旧、骄傲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思想。
②从客观因素看:
a 、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
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
为了防御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
b .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伏彼起。
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反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
这也是清政府实施闭关政策的一个客观原因:
(3)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对外采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
②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
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2、明清对外关系的八大特点
①传统性对外关系达到鼎盛。
郑和下西洋使中国古代以加强双方友好往来,传播中华声威为目的
的官方中外关系达到最高峰。
②出现华侨潮,促进南洋的开发。
③自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
1624
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
明末清初,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此外.日本的商人、武士、海盗也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④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威继光肃清丁东南沿海的倭寇;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
者。
收复了台湾;康熙帝阻止了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扩张。
⑤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
徐光启翻译了西方的科学著作,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
⑥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中外贸易,妨碍了中西之间正常的科技、思想、文化交流,不利
于中国的发展:
⑦西方侵略者开始从事打开中国国门的罪恶的鸦片贸易,同时酝酿更大规模的炮舰侵略。
⑧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处于贸易“顺差。
3、明清时期中西对比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而此时却恰恰是西方国家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向近代资本
主义的历史转折时期,一兴一衰,一进一退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做深刻的研究,不仅是历史课题,更是时代发展,中华民族振兴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分析和研究:
(1)资本主义萌牙问题。
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最早产生于14、15世纪;中国产生于明朝
中后期即15世纪。
从时间上看中国稍晚,但其发展前途却不能同日而语。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历经明、清,发展缓慢,始终没有发展成为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力量,以至于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压榨下夭折;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力量,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无不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
(2)中西方对外政策的差别。
此时期西欧国家纷纷走殖民扩张道路,其前奏是新航路的开辟,实质
上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根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中国对外政策除继续进行传统对外友好交往(如郑和下西洋是对中国传统对外政策的总结) 外,还担负起反西方殖民侵略的任务.更可悲的是封建统治阶级面临殖民主义东来的局面。
不是富国强兵而是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以至于从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的道路。
(3)封建统治阶级政策调整的不同。
以康熙帝(1662一1722) 和法国路易十四(1643一1715) 政策的调
整为例可以看出:其相同点方面在目的上都是加强封建专制制度。
维护封建统治,措
施也都涉及到强化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康熙大搞文字狱,路易十四搞宗教专
制) 。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不同点,路易十四发展工场手工业,取消关卡,大力拓展殖民地,鼓励出口,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的举措;康熙帝则没有采取这些措施或背道而驰。
路易
十四采取的这些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4)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反映。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大,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
意识形态在西
欧兴起。
从14一16世纪的文艺复兴发展到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从内容上看不
仅反对封建专制、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而且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设计出许多政治构想。
黄宗羲等人的反封建和民主思想从内容、影响等方面都不是成熟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仅
处于萌芽状态。
这充分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道理。
(5)造成中西方差距的原因。
以上差距的出现,原因复杂。
就中国方面可从中国封建
的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中找:西欧亦然。
思考题:
1、列举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主要事件。
2、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种航海活动为什么不能长久继续
下来?
3、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同以前相比,有哪些显著特点?试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