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纪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课堂观察有何意义?

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现状:很多老师在听课时不会观察学生的活动,上课教师在学生活动是时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课堂观察赋予备课组、教研组新的意义,教师分工合作成为一个合作体。教师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开展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每个人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应的职责,规范有序地开展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避免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现状:评课时,有的教师只说不好的地方,对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说了,这样不利于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个视角)

1.学生学习: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交流

2.教师教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3.课程性质:关注教育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4.课堂文化: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上述四个维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成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一)学生学习观察点举例

●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想一下:自己的课堂中有没有经常重复学生的答案,如果经常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坏习惯)

●互动:

△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讨论1:关于教师提问的互动

▲有的提问有的是指向内部的。■设计得好的指向思维过程的问题,如: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我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蜗牛?这样的问题问下去会激发学生继续探究。■设计得一般的问题式指向结果的如:“马铃薯为什么会浮起来?” ;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么样的?这样的问题问下去后学生会急于找资料寻答案。

▲有的提问是指向外部的(课堂组织起到管理、激励、提醒等的作用)

讨论2:关于学生互动的习惯与情感行为

案例:小组汇报后的其他学生的意见反馈,一个学生说:“你这个方案是不对的,应该……”

汇报小组的学生就很尴尬,有点生气了。另一个学生说:“你们的方案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汇报组的学生就很快的接受了建议。启示:人际交往的行为要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来进行,但这是教不会的,需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感悟和体验的。

●自主:

△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二)教师教学观察点举例

●环节:

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关于板书与多媒体的比较:板书有自己的优点:有时候多媒体的呈现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而板书的速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在后面的环节巩固)

△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对话:

△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现状:很多教师害怕提问后的停顿,教师常要反复唠叨)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教师有没有抢学生的话题?积极的理答方式有:追问、激励等。案例:初中生在学习惯性时内容时会有一个“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的错误前概念,教师的较好理答是“如果……那么当速度等于零的时候惯性等于多少?”学生就会自己认识到自己认知的错误)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现状1:学生不懂的不问,学生懂的就问

现状2:关于学生的齐声回答问题。为什么要齐声回答?

——简单的、需要强调的知识点经常采用齐声回答,能起到了反馈、巩固、调节气氛等的作用,其中的反馈、巩固的功能是指向内部的,调节气氛是指向外部的。实际上,齐声回答效果最好的是指向外部管理的,而指向内部的齐声回答效果是不好的,那么,你问什么要学生齐声回答?——建议:齐声回答少一点,把时间节省下来。

●指导:

△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在学生合作的环节设计上,教师也要备好课,目的要明确)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机智: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三)课程性质观察点举例

●目标: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 内容:

△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