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8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数与形(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1》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1》人教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数与形的关系,强调数学中数字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广度和深度,培养数与形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2.能够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析和判断,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数与形的关系。
2.图形的基本性质与特征。
3.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课件或板书。
2.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3.适量的小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数与形的联系(40分钟)1.引入:通过展示一副图画,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图形,并引导他们思考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2.学习:讲解数与形的关系,如正整数与几何图形的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3.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几何图形与数字的对应规律。
4.总结:引导学生发言,总结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并展示结论。
第二节:图形的特征(40分钟)1.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简要复述数与形的关系。
2.学习:介绍几种基本图形的特征,包括线段、角、平行四边形等。
3.实践:让学生通过测量、画图等方式,验证基本图形的特点。
4.讨论:组织学生交流对不同类型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5.总结:梳理图形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对图形的整体把握。
第三节:图形的应用(40分钟)1.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数字与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以简单问题为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3.练习:布置相应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加深对图形应用的理解。
4.总结:与学生共同总结图形的应用,并对知识点进行回顾。
六、课堂延伸1.让学生以生活中的实例展示数字与图形的联系。
2.组织学生设计简单游戏或活动,加深对数与形的理解。
3.带领学生深入探讨不同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学课件-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数与形(1)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六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8 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 1 课时 数 与 形(1)
一、教学准备,情境铺设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有趣的现象,只要我们留心,就能发现很多与数 学有关的问题。 1.某城市江滩边的一排彩灯按下面的规律排列。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如果有困难,可以画图来帮助。 1+3+5+7=( 4 )2 1+3+5+7+9+11+13=( 7 )2 1+3+5+7+9+11+13+15+17 =92
2 计算
1 2
+
1 4
+
1 8
+
1 16
+
1 32
+
1 64
+…。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 2
+
1 4
=
3 4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
按上面彩灯的规律,你能算出第2014盏灯是什么颜色吗? 2.细胞分裂过程是按1、2、4、8、16……这样的方式进行,那么第十次分裂
后细胞的个数是多少?
二、教学探究
1 观察一下,下面的图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1=( 1 )2 1+3=( 2 )2 1+3+5=( 3 )2
我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每个正方形图左 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 ”形图中所包 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等于每个正方 形图中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数与形(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组成的可能性和规律性。
2.掌握整数的数目与形状的关系。
3.能够灵活运用数与形的关系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分析数字组成形状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1.探究数字和形状之间的规律。
2.综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案、教材。
2.数学工具:尺子、钢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一个由数字组成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猜测数字与形状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如何影响形状。
2. 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将一些特定数字按照顺序组合成不同的形状,例如数字“8”可以组合成“∞”形状,让学生认识数字具有多样的组合方式。
3. 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组合的数字与形状,进行讨论和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分析数字如何影响形状的变化。
4. 拓展提出更复杂的数字与形状挑战,让学生动手尝试,进一步发现数字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六、课堂练习1.快速找出数字组成的各种形状。
2.分析数字组成形状的规律。
3.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数字和形状之间的联系。
七、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发现,共同探讨数字与形状的奥秘。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题。
2.自己设计一个数字与形状的组合图形。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与形状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字与形状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学生们在数字与形状的探索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与形》名师公开课国家级获奖教案
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教学内容】10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验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转化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及创造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难点: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的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并归纳总结【导学过程】【知识回顾】猜测填数字①2、4、6、8、____、____②–1、2、–3、4、____、____③ 2、4、8、16、32、 ____、____【情景导入】日历图中的套色方框中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新知探究】观察上面图形把下面算式补充完整1=()21+3=()21+3+5=( )2利用规律写一写1+3+5+7=( 4 )21+3+5+7+9+11+13=(7 )2————————————————— =( 9 )2 【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随堂练习】1、填空3、请你根据例1结论算一算 1+3+5+7+5+3+1=( )1+3+5+7+9+11+13+11+9+7+5+3+1=……(2)(3) (4) (n )(1)3,5,7,( ),11,13,( ); 6,10,14,( ),22,26,( ); 2,4,8,( ),32,64,( ); 1,4,9,( ),25,36,( ); 1,8,27,( ),125,( ); 1,3,6 ,10,( ),21,( );2,4,7,11,( ),22,( );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 数与形(2)【教学内容】107—10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协作能力,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数与形(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主要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联系,通过研究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发现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和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形结合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体会数与形的联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体会数与形的联系。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数与形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发现规律。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展示图形和数字的关系。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图形和数字的卡片,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数与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停车场、公交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数与形的联系。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并总结出这些规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1课时 数与形(授课课件)
图(4):1+3+5+7= () = () 2
图(5): () + () + () + () +1(6) = () =4 () 2 ……
我会用:1+3+51+7+93+11+513= (7) 2 9
25
5
9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3+5+7+9+11+13+15+17
(4)看图找规律,再填空。
① 2=1×2
② 2+4=____×____ ③ 2+4+6=___2_×___3_
④ 2+4+6+8=___3_×___4_
根据上面的规律写一写。
4
5
2+4+6+8+10=____×____=______
2+4+6+8+10+12+14+16=____×____=______
1
15
116311231667
871632428
31
81 4
42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不断加下去,总和就是1。
先在图形上表示出,再表1示出,,等,并1 不1断地1 累加下去,其结果越来越2接近1。当这个4过程8 无16
止境地持续下去时,相加之和为1,这种数学思 考方式体现了极限思想。
夯实基础
1.画一画,填一填。 (1)按照规律画一画,如果这样画下去,第10个
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 他“ ”形图中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
观察一下,下面的图和对应的算 式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1=()21
1+3=()2
1+3+5=()32
每行或每列有1个 正方形
每行或每列有2个 正方形
每行或每列有3个 正方形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数与形(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发现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从而引出数学公式。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探索能力,对于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这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
2.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
2.理解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探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的点,并提出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找出其他图形中点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中点的规律。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中点的规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课后整理)根据教学内容,整理板书,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1课时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索规律(习题课件)
…
所以 1-21-14-18-116-…-2156=(
1 256
)
易错辨析
3.用棋子按下面的规律摆图 形,第 5 个图形需要多少 枚棋子?第 10 个图形呢?
5+(5-1)×6=29(枚) 5+(10-1)×6=59(枚) 答:第 5 个图形需要 29 枚棋子,第 10 个图形需要 59 枚棋子。
知识点2 用数形结合法解决稍复杂的计算问题
2.看图算一算,填一填。
1-12=12
1-12-14=12-41=41
1-12-14-18=41-81=18
1-12-14-18-116=(
1 8
)-(
1 16
)=(
1 16 )
1-12-14-18-116-312=(
1 32
)
__1_-__12_-__14_-__18_-__1_16_-__3_12_-__6_14_____=614
1
4
9
16
3
6
9
12
三角形图的周长除以3,然后再平方,等于三 角形图包含小三角形的个数。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提问题略。
3.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m远的公园 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 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 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 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是走回家中,用了15分 钟。下面几个图哪个是描述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 家距离的关系?
辨析:因观察不仔细而导致不能正确发现规律。
提 升 点 “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4.每张方桌可坐 4 人,2 张拼起来可坐 6 人,3 张、4 张、5 张拼起来(如图),分别可坐多少人?
八数学广角——数与形(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八数学广角——数与形(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数与形的第一课时。
我要明确一下教学内容。
我们将会学习教材中第三单元的第一节内容,也就是“数与形”的关系。
我们会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数和形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然后,我要指出一下教学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让学生们理解数与形的联系,重点则是让学生们能够运用这个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上,我需要准备一些图形和数字的卡片,以及一些练习题。
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这个概念。
我会展示一些图形,并问学生们,这些图形可以用哪些数字来描述?比如,一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它的边长来描述它。
通过这些例题,我会让学生们理解数与形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在随堂练习环节,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解决。
这些练习题会包括一些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们能够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把数与形的关系用图形的形状和数字的大小来展示出来,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它们的联系。
是作业设计。
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回家后能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节课结束后,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学生们在课堂上是否掌握了数与形的关系,以及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个概念。
同时,我也会思考如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个概念,让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它。
这就是我今天的课程,期待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课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们特别关注。
是数与形的概念。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基本元素,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是形的量化,而形是数的直观表现。
学生们需要理解这个概念,才能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它。
是数与形的相互关联。
在教材中,我们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展示数与形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学生们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数与形之间的规律和关系。
第三个重点是运用数与形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数与形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并发现图形的规律,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的知识基础,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也能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
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层次不齐,部分学生对于图形的规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并发现图形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3.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并发现图形的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发现图形的规律。
2.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形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
例如,展示一些图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图形的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并发现这些规律。
例如,给出一些图形的组合,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六年级(上)八、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一课时)
课题:八、数学广角——数与形数与形——连续奇数数列之和与正方形的关系教案(第一课时)备课教师:授课年级:六年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激趣导入1.计算1+3、1+3 +5、1+3+5+7、1+3+5+7+9+11+13+15+17+19;说说你的发现。
2.揭示并板书课题:数与形——连续奇数数列之和与正方形的关系。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并作答。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新知探究二、探索规律(一)认真阅读教材107页内容,出示自学提示:1.观察一下,下面三幅图中分别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用平方数表示分别是多少?图1 图2 图32.观察,从左边图1到图2再到图3,依次增加了多少个小正方形?如果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3.观察图形和算式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1=()21+3=()21+3+5=()2(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1.动手用小正方形摆出1+3和 1+3+5表示的图形,并根据图形学生进行自学。
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解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练习三、知识运用1.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1+3+5+7=()21+3+5+7+9+11+13 =()21+3+5+7+9+11+13+15+17 =( )22.请根据例1的结论算一算。
1+3+5+7+5+3+1 =()1+3+5+7+9+11+13+11+9+7+5+3+1=()3.下面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教材第108页第2题)4.如下图,第五个图形中最外圈有()个正方形。
照这样画下去,第5个图形最外圈有()个小正方形。
5.教材第109页第2题。
6.教材第110页第4题。
7.教材第111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数学广角——数与形(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八数学广角——数与形(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数学广角——数与形”的第一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为探索数与形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理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的理解。
2. 数形结合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数形结合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数形结合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形结合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1. 八数学广角——数与形(第一课时)2. 内容: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数形结合的实例。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做一些数形结合的基础练习题。
2. 提高题:做一些数形结合的提高练习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环节: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环节,通过PPT展示一些数形结合的实例,如数轴、坐标图、图形面积的计算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数与形的紧密联系。
导入环节的设计应简洁明了,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新课内容讲解:在新课内容讲解时,教师应从简单的例子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
本课时“数与形(1)”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思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和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形结合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图形中点的规律的过程,发现并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体会数形之间的联系。
2.难点: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中点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图形中点的规律。
2.交流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发现和思考的过程,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数形之间的联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图形和实例。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图形和练习题。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相关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图形中的点。
2.学生独立观察图形,数出图形中的点,并与同桌交流。
操练(15分钟)1.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数出图形中的点,并记录下来。
2.学生动手操作,数出图形中的点,并记录在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有些情况下,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问题。
本单元的例1以及相关练习就属于这种情况。
而有些情况下,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
尤其是小学生,其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
例如,利用长方形模型来教学分数乘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利用面积模型来解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乘法分配律、完全平方公式等。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
例如,例1从图形的角度直观地理解“正方形数”或“平方数”的特点。
二是借助图形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不好解释的问题。
例如,例2解决求和的问题,教科书利用分数意义的直观模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无限”的抽象概念。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同时又满足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教科书在编排上体现了先“数”后“形”的顺序,把形象真正放在“支撑”地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而服务。
1.形的问题中包含着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
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到数与形的这种完美结合:既可以从数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看看可以怎样用图形来表示数的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寻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律。
例如,教学例1时,可从形引入,先让学生说一说三幅图中分别有多少个小正方形,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小正方形数为12,22,32,…,还可以分别表示成1,1+3,1+3+5,…的结论;也可以从数引入,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1+3=4,1+3+5=9,…引导学生用正方形来表示这些算式,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比照,从而对规律形成更为直观的认识。
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感受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
例2中,“无限”的概念非常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比如说,教师可以出示一个圆或者一条线段或者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表示出这些加数,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最终的结果是“1”,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化数为形”直观、形象、简捷的特点。
当然,如果学生还是有困难,教师也可以通过反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第1课时数与形(1)▶教学内容教科书P107例1及P108“做一做”第1、2题,完成教科书P109~110“练习二十二”中第1~3题。
▶教学目标1.体会数与形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
2.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几年的计算,都会吧?(会)跟老师比一比行吗?(行)课件依次出示习题。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
(老师当然快一些)师: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算得快呢?(想)老师给你们一点点提示,我是借助图形发现计算方法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
[板书课题:数与形(1)]【设计意图】从谈话导入,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课题。
二、形中找数,以形解数师:我先根据算式中的加数拿出若干个图形。
比如,1+3,我就先拿1个小正方形,再拿3个小正方形贴在黑板上,我发现这些数量的小正方形刚好可以拼成1个大正方形,那就把它们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师:接着,我观察图形和算式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可以快速算得结果的方法,你们想不想自己试试看?1.动画引出形与数的联系。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比赛结束后,适当引导学生观察一下算式的特点,再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笔记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屏幕上的内容。
(课件动态呈现教科书P107例1)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的信息?请先与同桌交流,再向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根据图形的呈现顺序(每层个数)回答,如1(1层)、1+3(2层)、1+3+5(3层)……;也可能根据图形的结果(正方形个数)回答,如1、4、9……学生边回答,课件边呈现算式,教师边完成下面板书。
1=1×1=121+3=2×2=221+3+5=3×3=322.探究发现形与数的关系。
师:请大家结合图形与算式,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拼这样的图形,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课件集中呈现。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结合算式看图形,发现图形中所包含的规律是各层小正方形的个数之和等于层数的平方。
预设2:发现算式左边是每层图形的个数之和,右边也是。
并从中发现,在计算连续奇数的和时,用“个数”的平方来计算比较快。
预设3:发现图形和算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也就是说,图形中的规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这样,不需要再继续拼下去,就可以从算式中知道,所拼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预设4:发现拼出的图形有多少层,层数的平方就是图中所有小正方形的个数。
如拼出的图形有2层,一共有22个小正方形;拼出的图形有3层,一共有32个小正方形;拼出的图形有几层,就有几的平方个小正方形。
3.初步体会形与数的关系。
【教学提示】避免学生将数与形分离开观察,在此要求学生用数表示出图的规律。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要关注学生多种推理方法,突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让学生套用规律。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形与数之间的联系。
现在如果让你拼出4层,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如果拼出5层呢?6层呢?课件动态呈现拼成4、5、6层的大正方形。
学生分别说出算式和得数。
师:如果拼成10层呢?100层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交流一下。
【学情预设】预设1:拼10层,共需102=100(个)小正方形;拼100层,共需1002=10000(个)小正方形。
预设2:可以把拼图问题转化为计算连续奇数的和,因为1+3=22=4,1+3+5=32=9,所以1+3+5+7=42=16,1+3+5+…+19=102=100,1+3+5+…+199=1002=10000。
预设3:发现当层数较少时,用图形比较直观;当层数较多时,画图就比较麻烦,画100层就很困难。
如果层数比较多,用算式虽然不像图形那样直观,但如果分析出其中隐藏的规律后,再多的层数都可以用算式非常方便地计算出结果。
教师在全班交流的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最后完成小结。
师:通过探索,发现形与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且还发现,图形虽然直观,但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会变得不易操作,如果改用寻找数中隐藏的规律,就可以进行更加详细的讨论。
师:通过计算,你们发现算式有什么规律没有?【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从1开始,n个连续奇数的和等于n2。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有三层,每层都通过数形结合来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
首先,用动画以“半包围”的方式引出图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层的小正方形数量不断增加,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形与数的联系。
接着,以共需多少个小正方形为问题,引发思考,又一次放手让学生探究发现形与数之间的关系。
最后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目的所在。
以不断增加层数提出“高难度”问题,迫使学生从画图转向算式,再加之教师的点拨,使学生初步体会形的直观与数的细微。
4.运用规律。
(1)课件出示习题。
教师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核对答案并适时板书。
(2)利用规律,算一算。
课件展示教科书P108“做一做”第1题。
师:根据例1的结论算一算。
全班交流,请学生说明计算结果和原因。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部分学生能灵活运用规律计算,大部分学生还是需要引导。
所以让会做的学生说思路、方法,分享解答过程。
5.小结。
师:同学们都很细心,不但能很快算出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稍加一点变化,你们也照样算得很快。
现在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快速计算这些题了吧。
师:这么巧妙的方法,我们是借助什么发现的?(图形)看来,有的计算问题借助图形解决会更容易。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观察分析,感受如何将数和形结合,体会数和形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形”可以展示“数”的特点,通过“形”使解决“数”的问题变得更加容易。
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1.课件展示教科书P108“做一做”第2题。
师:请你认真思考、观察,上边的图形和对应的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课件出示答案。
师:刚才有一个同学说,红色的小正方形顺次增加1个,蓝色的小正方形顺次增加2个,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第一个图形,若要增加1个红色小正方形,其上方、下方就要各增加1个蓝色小正方形。
依此类推,第三个图形在第二个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了1个红色小正方形,则蓝色小正方形就要增加几个?(2个)师:如果不让你看图,照这样画下去,第6个和第10个图形各有几个红色小正方形和蓝色小正方形呢?你能写出来吗?在草稿本上写一写。
教师请学生介绍,说说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观察发现,图形中左右两侧的蓝色小正方形个数固定不变(为6个),在中间部分,红色小正方形的个数乘2就是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
即使在红色小正方形个数较多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算得很快,看来图形问题确实也蕴涵着数的规律。
找到了其中的规律,解决问题就清晰、容易多了。
2.课件展示教科书P109“练习二十二”第1题。
先放手让学生找出规律,再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由于每个图形最外圈小正方形的个数都是8的相应倍数,因此第n个图形最外圈小正方形的个数是8n。
类似的算式(2n+1)2-(2n-1)2可能学生找不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给出的算式中两个数间的关系,如3和1、5和3、7和5……这样从相邻奇数入手思考,会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
3.课件展示教科书P109“练习二十二”第2题。
师:上方有图,下方有对应的数字,请你观察和思考,图和数之间有什么规律?(1)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第2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2,第3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2+3,第4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2+3+4。
预设2:是第几个图形,其中就有几行小圆。
【教学提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发现规律,不能仅仅关注结果。
◎教学笔记师:照这个规律往下画,你能画出来吗?图形下方的数字表示的是什么?第5个、◎教学笔记第6个、第7个图形下方的数,你能不能很快写出来?(2)请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