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细胞基础》PPT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在核内膜边缘 低转录活性
异染色质的分类:
Chapter 2
结构异染色质:指各类细胞的全部发育过程中都处 于凝缩状态的染色质。大多位于着 丝粒区和端粒区,不具有转录活性 。
兼性异染色质:指在某些特定细胞类型或一定发育 阶段,细胞原来的常染色质凝缩, 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变为异染色质, 称为兼性异染色质。
中等
近端着丝粒

13偶见
不易区分
E
16~18

16为中着丝粒 17,18为亚中着丝粒

16常见
可鉴别
F
19~20
次小
中着丝粒

不易区分
G
21~22,Y
最小
近端着丝粒
21,22 有 Y无
不易区分
二、人类正常核型
(一)丹佛体制
正常核型的记录的格式是: 染色体总数,性染色体构成, 二者间用逗号隔开。 例如,46,XX代表正常女 性核型;46,XY代表正常 男性核型。
染色体(chromosome):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是DNA螺 旋化的最高形式。 ——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Chapter 2
一、染色质的Biblioteka Baidu学组成
1、DNA 2、组蛋白 3、非组蛋白 4、RNA
Chapter 2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1、DNA
① DNA是染色质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遗 传信息的携带者。 ② 人体一个成熟生殖细胞中的DNA序列约 含3.2×109个核苷酸对,构成了人类细胞中 约2万~2.5万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
1、DNA 2、组蛋白 3、非组蛋白
① 非组蛋白是一类酸性蛋白质,含天门冬氨酸, 谷氨酸等酸性氨基酸,带负电荷。 ② 非组蛋白数量少但是种类多 。 ③ 非组蛋白是真核细胞转录调控因子,与基因 的选择性表达有关;非组蛋白可以被磷酸化,是 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环节。
Chapter 2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细胞间期核内纤维折叠 盘曲紧密,呈凝集状态,染色较深且没有转录 活性的染色质。
Chapter 2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比较
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
螺旋化程度
低,呈分散状态
高,呈凝集状态
折光性


染色
不易染上染料,染色浅 易染上染料,染色深
分布位置 转录活性
多在核中央 活跃
二、人类正常核型
Chapter 2
❖ 核型与核型分析
核型(karyotype):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 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就 称为核型。
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将待测细胞的核型 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征的分析,确定其 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称为核型分析。
袢环(30nm螺旋
管)总长520nm

7 30000-100 000万

6 个bp
Chapter 2
染色单体
着丝点
染色体支架 (非组蛋白) 一条染色单体约有106个微带
Chapter 2
第二节 人类染色体
一、人类染色体形态结构
着丝粒(centromere) 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 短臂(p) & 长臂(q)
Chapter 2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1、DNA 2、组蛋白 ① 组蛋白是构成染色质的主要蛋白质成分,
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带正电荷的碱性蛋白。 ② 可分为H1、H2A、H2B、H3和H4五类。 ③ 生物体可以通过调控组蛋白的化学修饰, 达到调控遗传信息转录的目的。
Chapter 2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二、人类正常核型
Chapter 2
(一)丹佛体制
人类非显带染色体的分组及各组形态特征
组序 染色体编号 形态大小
A
1~3
最大
着丝粒位置
1,3为中着丝粒 2为亚中着丝粒
随体 无
次缢痕 常见1
组内各染色体 鉴别程度
可鉴别
B
4~5
次大
亚中着丝粒

不易区分
C
6~12,X
中等
亚中着丝粒

常见9
不易区分
D
13~15
7倍 6倍
40倍
5倍
四、染色体的组装
Chapter 2
(二)染色体的支架—放射环结构模型
螺线管折叠成袢环
沿染色体纵轴伸出放射环
非组蛋白支架上
18个袢环形成微带
106个微带构成染色单体
四、染色体的组装
Chapter 2
(二)染色体的支架—放射环结构模型
染色体的包装支架-放射环结构模式图
放射环结构模型(袢环模型, loop model)
Chapter 2
二、人类正常核型
(二)染色体显带技术
1、Q 显带(Q banding) 2、G 显带(G banding) 3、R 显带(R banding) 4、T 显带(T banding) 5、C 显带(C banding) 6、N 显带(N banding)
1、DNA 2、组蛋白 3、非组蛋白 4、RNA
Chapter 2
二、染色质的分子结构
核小体(nucleosome): 是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 Kornberg等,1974)
五种组蛋白:

H2A、H2B、H3、H4

H1
DNA: 200bp
三、染色质的类型
Chapter 2
常 染 色 质 (euchromatin) : 细 胞 间期核内纤维折叠盘 曲程度小,分散度大, 染色较浅且具有转录 活性的染色质。
Chapter 2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基础
Cellular basis of genetic
Chapter 2
第一节 染色质与染色体
Chapter 2 染色质(chromatin):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 物质,由 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 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有利于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
四、染色体的组装
Chapter 2
(一)四级结构模型
DNA压缩7倍 核小体压缩6倍 螺线管压缩40倍 超螺线管 压缩5倍染色体
内11nm 组蛋白
10nm核小体
外30nm
30nm染色质纤维螺线管模型
四、染色体的组装
Chapter 2
(一)四级结构模型
DNA压缩7倍 核小体压缩6倍 螺线管压缩40倍 超螺线管 压缩5倍染色体
端粒(telomere)
Chapter 2
副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 随体(satellite)
人类染色体的类型:
Chapter 2
中央着丝粒 (1, 3, 16, 19, 20)
亚中央着丝粒 (2, 4-12, 17, 18, X)
近端着丝粒 (13, 14, 15, 21, 22,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