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分析
作者:邹慧
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24期
摘要:人类社会和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全球的环境和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保护自然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生态园林的建设正是顺应了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代表了现代园林设计的新理念,充分发挥生态园林的生态功能,能够为人类创造更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及工作环境。本文分析了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理及应用。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为人类创造了优美、宜人的风景,能够展现艺术美,具备很强的观赏性,植物配置的生态园林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艺术,融合了文学、绘画、建筑、雕塑等多领域学科,主要遵循园林学、景观生态学等环境科学原理,既有园林外貌,兼具科学内涵,建成的园林主要以植物为主体,辅助其它造景要素,具有多种效益及功能,在单体的园林中合理的设计多层次、多功能、多结构的植物群落,达到景观优美、舒适,提高环境的质量的目的,建成人与植物和谐共荣,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生态环境。植物具有美学特性,植物群落的组合不是简单的将地被、藤本、乔、灌随意组合,每一种植物的群落必须有相当的规模和面积,通过一定的层次呈现出群落种族的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能够创造自然的林缘线及优美的林冠线,所以,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是环境景观设计的关键,关系到园林的艺术水平和环境质量。
1 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1.1 景观多样性
园林的景观设计中的景观多样性需要借助物种的多样性才能得以实现,景观的多样性使用恰当会增加园林的美感,但是也要注意不可过多的应用景观的多样性,因为应用过度会造成生态位的重叠,使物种之间的竞争加剧,影响植物生长。
景观要素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廊道、基质、斑块。斑块是指外形和其四周的地区不相同的非线性区域;基质要素的功能、结构和其它变化直接影响着景观的整体性;廊道是区别于基质的一道带状区域。斑块尺度大,则物种丰富,尺度小则可以保护某些物种,斑块的尺度、形状、树木和位置直接影响着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受保护的程度会随着斑块数量的增多而增大,所以,为了达到保护物种的目的在园林设计时必须设计至少2个大型的斑块。由于边缘不规则的斑块相比边缘规则的斑块具有更优良的生态功能,所以,园林在设计时会适度的将边缘设计的不规则,一般在园林的关键位置会设置对整个生态园林具有重要意义或是起决定作用的植物群落,因为当一个斑块里的物种绝迹以后,就很有可能被相邻斑块中的相同个体代替,这样从整体上物种就得以延续。
1.2 物种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反映了群落的稳定性及动态结构,体现了群落以及环境中物种的均匀度、丰富度等,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群落之间的某种关系,在园林设计中应该按照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对园林中植物的配置进行自然群落的模拟,通过研究生物的多样性可以知道,群落结构和系统的稳定性直接相关,系统的稳定性会随着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加大而更加稳定,所以,在设计生态园林时要注意设计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会比单物种,更加能够稳定整个环境系统,也更能够有效的、合理的利用资源。
2 生态学的原理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2.1 植物的配置
植物配置要充分考虑生态位的因素,植物群落不是简单的植物个体的拼凑,而是科学合理的组合。植物群落中植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植物之间既是相互竞争的,又是相互依存的,生态位指一种种群在群落中与其它的种群存在的在空间上及时间上产生的关系和相对位置。植物之间对阳光、水分、土壤、矿物质等外部的环境和植物的分泌有着相互的影响,在一个群落中如果有2个种群占据同一个生态位,最终其中一个会退出这个植物群落,所以,在园林设计时要遵循生态位的原理选择在同一群落中的优势树种和伴生树种。植物配置时根据生态位的原则选择植物种类,使种群之间相互补充,既能够使种群稳定、结构合理、环境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又可以达到应有的视觉效果,尽量减少不同物种之间对空间、营养的争夺,在植物的选择上应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发挥不同种族的优势,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在园林设计时要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植物,利用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生态位的差异来配置植物,使各物种能够协调共生。
2.2 合理利用当地的景观场地的自然资源
2.2.1 对自然的改造要适度。在园林设计时,应根据现在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生活需要进行设计,不必过于拘泥于传统的建筑形式,而且园林的设计者要尊重和认识自然原有的存在形式和内在价值,设计的依据仍然是景观场所的阳光、地势、土壤、风、水、植被等条件,要熟悉场所自然的过程。风景园林的设计不是简单的为了按照人类的要求进行设计,应当尽量利用原有的自然特征,将场所中原有的自然特征融入设计中,比如,造型树、溪流、泉水、地被、古木等,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减少了由于追求形式的美感而形成的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2.2.2 土壤的设计。土壤是植物生存的依托,在园林设计中要注意选择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该对土壤进行测试,如果土壤受到污染,应采取措施补救。一般是将污染的土壤移走,换上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或是对原有的土壤进行改造。
2.2.3 利用乡土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的场地具有其当地的自然特征,应当尽量利用乡土植物造景。乡土植物是在当地经过了自然选择和物种的演替,在某一特定地区能够高度适应当
地自然环境的植物区系成分的统称,是在当地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植物群落。在选择植物造景时最好选择乡土植物,因为乡土植物的成活率高,能够有效的促使场地的环境系统自我养护、自我更新,减少了管理以及维护的成本。而且考虑到物种的消失问题,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地带性物种也是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责任。
2.2.4 水资源的设计。生态园林的设计要注意保证水质的清洁、雨水的收集、地表水的循环、水动态的流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等处理得当,利用湿地中的植物和基质的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增加园林的绿化面积,促进植物的生长。
3 生物学的原理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植物的配置必须对植物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包括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特征及相关的性状,比如,花果种子的生育期、受精特点、开花习性、分枝特性;种子的发芽;根、茎和叶的生长等对周围环境条件的要求等,只有了解了这些植物生长的规律才能正确的做出配置,比如,树木周围地面选择铺装材料时,必须保证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这样才能保证植物的根系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来满足呼吸。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征才能创造出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系统,维系和发展现有的植物景观,比如,加强植物的巩固工作,避免植物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动摇;创造优良的中耕断根、土壤条件、蹲苗等条件,尽量不使用透水性和透气性差的铺装材料。
4 结语
园林设计是一门空间和时间的艺术,植物是园林设计的主体,在进行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时要注意对场地的具体位置和环境展开分析,充分利用生态学、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等原理,进行园林的设计,达到美化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尹明光,汪四旺,刘德斌. 绵竹市“5.12”地震灾后城市绿化系统的修复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10(6)
2 马绍元.植物配置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分析与应用[J].广东建材,2011(7)
3 陈键.华南地区滨水城市岸坡消涨带的植物选用探讨[J].广西城镇建设,2012(4)
4 董昆.浅谈园林植物种植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5 刘红,邹凤云.浅谈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责任编辑王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