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二单元第6课琵琶行并序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琵琶行并序

一个秋天的夜晚,左迁九江的白居易被一支琵琶曲惊醒,循着琵琶声,他发现了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在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琴弦。水茫茫,风瑟瑟,钩弦月,江心船,琵琶曲,悠悠荡,心中事,听明了。一千年的情结里,频频回首的是抱琵琶的女子。罗衣淡淡,清愁薄绪,掩盖不了她的绝艺。一念间花落了,留于浔阳江畔,一曲琵琶终了,填满了夜的每一个空隙。尘世如烟,千年转瞬,而那曲,依然残留于青灯古寺处,等待那个有缘人,一解千年前的情思。

一次美丽的邂逅,就这样凝结成了弦上永恒的月光。

历史制造了许多悲剧,而并非所有悲剧都因悲剧的主角而演绎成永恒的绝美。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面对夜半琴声,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琴声背后的辛酸和沧桑,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弹琴人的一腔幽怨,有的恐怕是凡夫俗子的一笑而过、不置可否。而诗人白居易却能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毋庸置疑,白居易找到了知音,找到了情感上的寄托。

[运用角度] “知音”“理解”“同情”等话题。

【课外运用】

1.白居易对于身世沦落的歌女,未作任何物质的施舍,只因“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琵琶行并序》便获得了永

世传唱。虽为贬谪之人,但毕竟是朝廷命官,能和一个投欢卖笑的歌女互叙身世,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同情不是一种炫耀、一种交换,而是一种与功利机巧全然无关的情感享受。不作居高临下的恩赐,不是装模作样的慈悲,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和谐的相处,是同情者与被同情者之间平等的情感流动,这样的同情便是美的极致。

2.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花。他可怜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于是,用“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笔触写出了“别时茫茫江浸月”的伤感之情,情感的芦花在秋夜的凉风中瑟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啊,此时的白居易也是身处被遗忘的角落里的人,处境悲哀,所以“江州司马青衫湿”,在官场的伸张正义抵不住小人的谗言献媚,数年的心血免不了被贬斥的厄运。读了白居易的诗,我多了一份同情心,多了一份对世事的哀叹。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迁.谪/牵.挂商贾./辜.负赠.送/铮.铮然

B.漂沦./腈纶.憔.悴/渔樵.英俊./九江郡.

C.衣裳./霓裳.幽咽./呜咽.行.伍/琵琶行.

D.船舷./管弦.真谛./啼.血鱼虾./虾.蟆陵

解析:A项,qiān,ɡǔ/ɡū,zènɡ/zhēnɡ;B项,lún,qiáo,jùn;C项,shang/chánɡ,yè,hánɡ/xínɡ;D项,xián,dì/tí,xiā/há。

答案:B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声暗.问弹者谁(偷偷) 去来.江口守空船(回来)

B .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出击) 低眉信.

手续续弹(实在) C .凝绝不通声暂.歇(忽然) 如听仙乐耳暂.

明(暂时) D .整顿衣裳起敛.容(收敛) 钿头银篦击节.

碎(节拍) 解析:A 项,暗,悄悄;来,语气词。B 项,信,随。C 项,第一个暂,暂时;第二个暂,忽然。

答案:D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初为.《霓裳》后《六幺》②为.

君翻作《琵琶行》 B.⎩⎪⎨⎪⎧①转徙于.江湖间②况吾与子渔樵于.

江渚之上 C.⎩⎪⎨⎪⎧①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②吾其.

还也 D.⎩⎪⎨⎪⎧①歌以.赠之②引以.

为流觞曲水 解析:B 项,均为介词,在。A 项,①动词,弹奏,②介词,替;B 项,均为介词,在;C 项,①第三人称代词,它的,②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D 项,①连词,用来,②介词,把。

答案:B

4.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 .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 .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解析:“铁骑突出刀枪鸣”不是夸张,是比喻。这是形容琵琶声在沉咽、停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句意是如“铁骑突出”如“刀枪鸣响”。A 项,比喻,“万事”如“东流水”,一去不返。B 项,互文,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然后同上了船。C 项,借代,“丝竹”代指音乐。

答案:D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琵琶女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出来,千呼万唤出来之后还用琵琶半遮面,写出了她的羞涩神情,反映出她此时的复杂心理:一方面自惭身世,抑郁不平;另一方面对于别人的盛情邀请既有所顾忌又不好拒绝。

B .诗人用一连串的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

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不仅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官,而且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C.作者用反衬的手法来描写琵琶女:用昔日的年轻美貌反衬年老色衰,用门庭若市反衬门庭冷落、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乐反衬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来反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D.诗人被贬,异常苦闷,这刚好与琵琶女的人生境遇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共同的命运引发了白居易和琵琶女“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

解析:B项,对音乐的描写没有“嗅觉”方面。

答案:B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而且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B.唐诗有乐府诗,是按照汉乐府的旧题来写新事的;又有新乐府诗,是“即事名篇”的叙事诗,按照所叙事件来定题目,不是汉乐府的旧题。

C.《琵琶行并序》有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两条结构线索。暗线是琵琶女的演奏和自诉身世,明线是诗人的感受。两条线索的联结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同感情体验。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不仅写出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同时将自己的不幸和失意的心情,将自己的不平和愤懑倾泻出来。

解析:C项,明线是琵琶女的演奏和自诉身世,暗线是诗人的感受。

答案:C

7.(1)诗中写琵琶女内心的犹豫和被邀出场后神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生动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旋律的变化,其中用____________描绘曲调的婉转悠扬;用______________比喻突然发出的乐声雄壮激越;用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于停顿。

(3)运用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间关莺语花底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冰泉冷涩弦凝绝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二、迁移发散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题湖上①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