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辅导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辅导讲义
引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人灵魂的咏叹,诗歌是中国人
浪漫精神的体现。一部中国史就是在无数诗人热情的讴歌中绵延,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在无数诗人深情的吟唱中传承。
学习古典诗词,传承中华文明之精髓,让圣火代代相传。
吟咏古典诗词,陶冶我们的情操,“腹有诗书气自华”。
品味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领略诗词歌赋的神韵。
一了解
(一)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
白居易《与元九书》:“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1.浓郁的抒情性——“根情”
(1)由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引述于右任和丘逢甲的诗句阐述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导入,说明诗歌的移情作用。
于右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体(作家的主观情感)
与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统一、相融合的结果。但诗歌却是主体
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学形式,是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性
色彩的文体。即使是叙事诗,也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因此,鉴赏诗歌时,要
善于把握诗歌的情感,或者说,对诗歌的把握应该是情感式的。
《汉乐府·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
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上邪》直抒胸臆,用呼告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无比忠贞,感情喷薄而出,感天动地。而《夜雪》似乎只是客观地描摹景物,作者通
过触觉、视觉、听觉三个方面,从侧面描写夜雪之大、雪夜之冷,渲染了一种
凄冷的氛围;但细细揣摩,不难发现,外在环境的凄冷与诗人当时被贬江州时
内心的孤寂凄凉相互呼应,诗人其实是借夜雪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苦。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是较为常见的抒情方式,后者尤为中国古代诗人所习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世界诗歌史上,早期文化发达的国家——希腊、巴比伦、印度,最早出现的都是叙事诗,描写的内容多是英雄传奇,宗教色彩很
浓;而中国诗歌从一开始就另辟蹊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一部抒情诗,它描写现实,描写人的生活,富有人情味。可以说,中国古典诗坛以优美
的抒情诗和希腊、巴比伦、印度的壮丽的叙事诗分庭抗礼、独树一帜,且在抒
情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独一无二的成就。因此,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不能
不把握它的抒情性。
从另一方面说,“诗言志”,中国古代诗人往往是“忧愁幽思”而创作作
品的,如屈原之著《离骚》。那么,读者欣赏诗歌,也应该把握诗歌中所蕴涵
的浓烈的情感。感情之于诗歌,犹如血液之于人身,根本之于树木,它是诗歌
的生命。
练习: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镇江)。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
1.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原因?
2.下阕“渔竿明月上瓜洲”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2.鲜明的形象性——“苗言”
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作用是抒情言志,然而,中华民族是一个含蓄深沉的
民族,所以,中国古典诗词往往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而较少
直抒胸臆。
(1).意象和意境
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诗歌中没有意象,就没有画面,没有景物,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和无病呻吟。所以诗人总是选取种种意象来
寄寓情感,而我们读诗,也就必须把握诗中的意象,探寻它究竟蕴涵了什么“意”,这样才可能真正理解诗。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特有的一个美学范畴。它主要由诗中的“景”和所要抒发的“情”构成,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一首优美的诗,其外,是美丽动人的景;其内,是深邃感人的情。宋代梅尧臣指出,好诗应“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近人王国维也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眼目”。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是王维描写友人皇甫岳山居云溪景色的诗,诗人选取了“落花、空山、明月、鸣鸟、春涧”这几种景物,描写了山林的幽静。“落花”等几种物象我们都见过,但王维诗中的物象已融入了他的主观感受,形成意象。首句“闲”字最为关键,这里的“闲”并非“空闲”,而是诗人离开官场后的悠闲、恬适,正因为诗人有这样宁静恬适的心境,他才看到、听到、感受到他写入诗中的种种景象。春桂自开自落,一般人不会注意,只有脱离了名缰利锁羁绊的诗人才能感受到,因此,落花的景象就传达出诗人一种独特宁静的心境,“落花”这一物象由于附着上诗人的主观感受,便成为意象。同样,“空山、明月、鸣鸟、春涧”等几种意象也都表现出诗人的独特感受和思想感情的静。而这几种意象连缀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宁静幽深的艺术境界,吟咏体味,我们就能感受到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一颗诗心,体味出诗境的温馨与优美。
诗歌创作的继承与发展,使一些意象具有共性,若能把握,则有助于鉴赏诗歌。如:杨柳、菊花、红豆、桃花、鸿雁、杜鹃、木叶……
闻一多先生曾说:意象的作用恰似谜语的谜面,谜面越繁复、奇丽,越能凸显出谜底的底蕴。因此,对于欣赏者来说,鉴赏诗歌,要善于把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展开想象和联想,再创新境。(结合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讲解)
(2).优美与壮美
意境从美学的角度主要可分为优美和壮美两种。所谓优美,是指那种小巧玲珑的足以令人流连忘返的意境,如小桥、溪水、春花、秋月、小夜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