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孙犁先生文章有感
孙犁先生的散文之美在于唯真,唯拙,唯实。
唯真,情感真挚。阅读孙犁先生的散文,特别是建国前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散文,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文章多是孙犁先生在解放区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之作。文章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特别的修饰,拈手而来,随意写出,字里行间,传递出解放区老百姓翻身当家作主,投身新社会的高涨热情和巨大变化。虽然是文学作品,但却是真切记录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农村群众的思想境界和生产生活全貌,是全面反映那个时代火热生活的镜子。
《访问抗属》是孙犁先生采访军属李大娘的见闻,反映的则是解放区土地革命后,广大农村生产大发展,农民生活大变样,不仅改变了旧社会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而且拥有了生产土地、牛马等资料,过上了幸福生活。面对这一巨大变化,孙犁先生满怀喜悦地走访支持抗战的家属,通过交流,不仅了解了家属支持抗战争的内心真挚感情,而且从一个小家,全面反映了土地革命后广大农村群众的思想状况,正如抗战家属李大娘所说:“过惯了窄狭日子,现在地多了我就欢喜。吃的比过去好,做着活心里火高。过去大年下也吃糠,现在青谷白米地吃着,还不知足?”简单的几句话,体现了新旧世界的交替。李大娘对今天生活很知足,对打败蒋介石信心高,对儿子参军认识好,家庭间充满了向上发展的新气象。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孙犁在火热的战斗生活中,始终都生活在群众当中。
在《投宿》一文中,作者写了春天到一家熟人家投宿的感想。以前他投宿住南房,这次投宿住西房,原因是媳妇找丈夫去了。作者睡在西房,想起了这一对小俩口的故事和这一家的变化,通过以小见大反映了边区青年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再如《识字班》,内容是反映解放区群众冬季参加学习运动的事情。文章先写了冬天鲜姜台村的生活情况,随后写了群众参冬学运动的态度和表现,特别是三槐奶奶参加识字班,别人问时,她老人家回答:“你们小王八羔子,人老心不老。”而在二班参加学习的妇女们,对男老师的课有意见,几天后变样了,提前做饭赶紧吃完,刷锅急着上学。识字班散后,鲜姜台村的妇女班长和丈夫、儿子们在一起交流学习情况,讨论“三个坚持”。这些鲜活的镜头充分展现了解放区广大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较高的思想觉悟。
唯拙,文风朴实。孙犁先生的散文以叙述为主,善抓细节,生活气息浓厚,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都是率性文字,不加修饰,不事张扬,像我们平时的旅游一样,走到那写到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老成持重,举重若轻,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游击区生活一星期》一文中,作者从游击区采访的经过和一路的见闻感受中撷取闪光点,按照时间前后推进,通过以步换行、逐步深入的手法,使平原秋色,抗日村长,反扫荡的洞,村外的游击生活,守翻口,人民的生活情绪,回家的路上等几个横断面的故事鲜活动生动的表现出来,使抗战游击区群众革命热情和精神风貌全面展现出来。
再如《织席记》和《安新看卖席记》。《织席记》由席市写起,带出编席,带出过去织席的回忆,忆苦思甜,歌颂解放区生活的变化。《安新看卖席记》重点写了作为公营商店的宏利席店,在保全席民利益的工作中不落价,不坑农,想办法让席民们买了苇和粮食回家的典型做法,有描写,有记叙,有回忆,有对比,在不经意间看到了解放区火热的生活场景和喜人局面。
唯实,语言平实。孙犁老的散文,特色在语言,而语言特色又体现在口语化和乡土味。阅读孙犁先生的散文,语言朴实无华,清新自然,让人倍感亲切。
在《相片》一文中,孙犁先生抓住寄托相思的相片,介绍了新年正月,一个青年妇女给前方炮火里打伏的丈夫写信寄照片的事情,在那信封里,除了信内容外,还有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从敌人发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这张照片角上还有一点白光,那是敌人的刺刀,据青年妇女介绍,她的这张照相,是敌人站在后面拿枪刺逼着照的。她寄丈夫这张照片,目的是“叫他(丈夫)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容影。”(叫丈夫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蒋介石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现在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文章虽然写了一张照片的故事,但小中见大,我们看到了解放区群众对敌人的恨,对革命支持的朴素感情,而这份感情,就是在那些朴素的语言中流趟出来的,表现出来的。
挂天灯是旧社会新年里富裕人家修富的休现,挂天灯常和财主家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挂天灯是有钱人爱的象征。在《天灯》一文中,孙犁先生写了解放区普通群众小五家也立起了一个天灯。小五家以前是村里顶穷困的人,土改后分得了房子,生活大变样。作者为此访问小五家,看到以前穿破烂的小伙伴,如今穿了新衣服,仪表大方,丰满健壮,认不出来了。这样的变化,用青年妇女四妮的话讲:“这房子是斗争来的,吃穿主要是靠全家生产。”说到立天灯,老人说怕别人家笑话,而子女说,我们生活变好了,是靠自己劳动,我们翻身了应该叫远近的人都知道。原来这天灯成了穷人翻身的标志,四妮的话就是人民胜利的宣言。再如《“帅府”巡礼》最显孙犁先生灰谐幽默的语言特色。这是一篇见闻录,由生产工具到劳动成果,写的主要是作者到赵老帅家的所见所闻,农具室:总体感觉是农具博览会,全,摆放有序,透露出赵帅爱惜工具,反映出赵帅勤劳。在家里参观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儿媳、孩子精神面貌好,猪圈、牛圈干净,不见粪尿,小牛洗刷干净。半夜里提着灯笼打扫院子,而庄稼地里没有一棵草,一家人进行劳动竞赛。就是在这些风趣的叙述中,一家人的精神面貌活灵活显,跃上纸上。
当然,孙犁先生的散文在建国前后,从内容和语言风格上大有不同。我喜欢的还是建国前的那些篇章,因为这些文章是十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代表作品,在这些文章中,读到的不仅是孙犁先生自然清新的美文,更多的还是那个时代广大人民群众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伟大品格和崇高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