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的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社会实践总结
实践课题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的研究报告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
当今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学习条件改善了。但厌学的学生也增多了。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逃学则是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一种逃离学校生活环境的行为。孩子们产生一系列逃避上学的行为。那么作为教师,能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形式与气氛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为此,我对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了研究。
针对当前个别家庭对儿女的厌学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厌学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让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弄清他们面临的困难,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发现和议论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
张瑜(化名),男,溧阳市外国语小学一名六年级学生。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差,好动;上课不听讲,尤其不喜欢上文化课,经常不完成作业(认为这些事情根本不重要),不喜欢管理严格要求高的老师,不喜欢交朋友(认为与同学、朋友交往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经常和同学有打架。
二、研究对象状况描述
进一步了解情况,其生活环境、家庭成员情况简介如下:张瑜家住溧阳市区某小区,家庭条件良好。父亲做生意,母亲家庭主妇,闲暇时就去打牌。家庭成员的工作随意性、自我支配空间较大,生活不规律。爷爷奶奶都比较溺爱,无条件答应他的任何要求。
三、分析与讨论
学生厌学,古来有之。那么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说可以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厌学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本身,他们学习目的模糊,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兴趣,丧失了求知欲,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厌学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里,我着重分析导致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
1、放任自流。家长有好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忙于做生意,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2、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3、过分溺爱。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顾不上教育孩子,就全部交给爷爷和奶奶照顾,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一些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无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回家也不愿意写作业、学习成绩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学生便习以为常,形成了恶性循环。(二)学校因素
1、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导致小学生不喜欢老师,而产生厌学。
多数小学生都是崇拜和依恋老师的,老师的态度对其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有些老师对学生却抱有成见和偏见,认为好学生就什么都好,认为后进生就什么都差,使不懂事的差生一开始就不喜欢上这门课,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还有部分教师,他们的教育观有些问题,他们把教育教学活动看作是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把学生视作消极、没有自尊心、无所谓个性的可以随意塑造的泥人,因而一切“听我讲”成为天经地义的“真理”。他们恰恰不懂得,和谐、友好、平等的气氛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对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有些教师从未让他们体验过学习成功的喜悦,最终导致厌学。
2、小学生在学校里自尊心受到打击。
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部分学生是由于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教师虽然对他们做了一些教育工作,但不能持之以恒,或因顾及多数学生的教育和教学,不可能在他们身上花很多精力,往往把他们丢在一边不予理睬或训斥一顿,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讥笑训斥学生,说他们“真笨!”、“一辈子也学不好”等而导致了他们厌学心理的产生。然而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小学生的无知、多动、自控力差等原因造成的,而一些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对学生上纲上线,当作严重的品德问题来对待。这样不但收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学生的厌学心理越来越严重。
3、学校教学方法不当。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是教师,为什么有的教学效果好,而有的教学效果差呢?这与教育者思想深度、学识修养、语言感染力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既有声音、又有情感的语言,是撞击学生心灵,产生共鸣,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课堂教学艺术手段之一。目前,某些教师仍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书本知识,这种强制性教学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致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电子游戏、打牌赌博、黄色书刊影碟等等,一些不良的思想,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
四、建议
(一)希望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苦恼,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多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与辅导,对孩子多表扬、鼓励。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听到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就往死里打。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啊。多与学校、老师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多听听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确的地方,家长再加以讲解和辅导。对孩子的关爱和体贴会减弱孩子的厌学现象。
(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意志。
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果在学习当中遇到难题,不要“积压成堆”,随时要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再次,当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要及时化解,不要产生对班级、对集体的厌恶和排斥,除此之外,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三)我们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舒解学生压力
要使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步高涨。尤其对学习有障碍、心理有偏差的学生,教师更应常投以关爱的目光,以证实教师对他们格外重视,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他,让他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从而逐渐的让他性格外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