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空间环境各要素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城市空间环境各要素的关系

[摘要]本文针对城市环境空间的人、建筑、绿化、道路、水系等几个要素,阐述了几个要素的关系,并从建筑的“尺度、体量、色彩、风格”,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建筑在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中的关系,以及建筑在环境空间中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等方面探讨建筑与城市环境空间的和谐问题。

[关键词]城市空间环境;要素;建筑;和谐

一、城市空间环境的几个要素及相互关系

城市空间环境有人、建筑、绿化、道路、水系等几个要素。城市空间环境构成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物质材料的构成形式,即构成元素——人、建筑、水体、绿化和小品的构成表现形式。二是精神或文化的构成形式,即空间主题与文脉,这是环境潜在的内涵。一个优美的空间环境应是二者的统一体。

(一)城市环境构成的主体——人

人是环境的主体,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衣食住行的需要,对这种物质需求不断追求的结果,改变了入周围的物质环境,同时又为新的追求奠定了基础。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有交往、沟通情感、交流信息、自我实现等需要,对这种需求不断追求的结果,使社会更加文明、富有理性,更大程度地刺激物质需求,这种过程不断循环的结果便是社会的进步。人的主观意识给予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中,在人与环境不断协调中既作用于环境又改变了自己。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心是为了人,如果背离了这一宗旨则会被人所遗弃。

(二)城市的载体——建筑

这里所指的建筑是包括空间的一次到多次限定的总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由于强调室内外空间的互相渗透,所以空间的限定方法很多,但不论怎样限定,都属于建筑空间构成的范畴。欧洲习惯于以街道和广场作为一定的交往和生活空间,中国人则采用比较内向的“合院”式,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缩短了东西方的差距,街道和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这就需要更新街道观念,在其单一的交通功能之外注入新的意义。一个有秩序的现代城市空间,应当是街道、广场、建筑空间互相交叉形成多层次的中心和网络,使城市空间抑、扬、顿、挫,构成一幅和谐的都市画面。

(三)城市的血脉——水

有人把水比作城市的血脉,也有人把水比作都市的生命,显而易见水在城市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上许多有水面的城市正是由于这种“都市倒影”

的作用而美不胜收。水是环境构成的重要因素,不论在西方还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必有水的主题。水不仅具有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功能,其艺术功能也与我们的城市建设息息相关。

(四)城市之肺——绿化

作为软质景观,绿化是城市空间的柔化剂。现代高楼林立,街道越发显得狭窄,由于绿化的屏障作用减弱了高层建筑给人的压迫感,并且还可以适当地掩蔽建筑与地面及建筑与建筑之间不容易处理好的部位;从远处看,建筑矗立于绿色怀抱之中,建筑下方被虚化,越发显得建筑宏伟高大,且树的自然柔和的曲线与建筑理性刚硬的直线形成对比,越发显得建筑本身的阳刚在空间处理上:绿化可以使空间具有尺度感和空间感,反衬出建筑的体量及其在空间的位置;树木本身还具有表示方位和引导的作用。

(五)城市的骨架——道路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滨江路景区、苏州观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

二、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

(一)建筑的“尺度、体量、色彩、风格”

在视觉艺术中,直接影响效果的因素有三方面:形、色、质。“形”是处理好建筑物整体与周围建筑的协调,对于建筑的整体比例尺度关系及各体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很重要的,因为其关系到整体协调的问题。色彩和质感也会给视觉带来较大影响,建筑的色彩、质感最好能够根据其功能性质性格特征分别选用不同色调和材料,但强调与周边建筑的对比统一原则强调通过色彩和不同质地的材料的交织穿插以产生调和,这样可以使建筑能够融入环境。如南宁的南湖聚宝苑其色彩柔和,配以浅灰色坡屋顶,高低错落,形体大小搭配均衡建筑风格与周围建筑相协调。

(二)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自然景观非人意创作,非人力所为,破坏就难以修复,所以我们应该很好的保护、利用和管理自然景观。建筑大师赖特主张“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强调建筑应当与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的共存,相互联系。如古典园林拙政园,它强调了自然环境,又以人工“造景”的方法效法自然,在建筑物配置上顺应自然,随高就低,蜿蜒曲折,从而使建筑与周围的山水、石木等自然

物统一和谐.融为一体。

(三)建筑与地域人文景观的结合

盲目的建设和拆除只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损失,城市环境和城市规划被极大的破坏,使城市失去原来的风貌,变成钢筋水泥的丛林,出现“千城一面”的普遍现象。其实,地域差异带来了文化差异,在特定的地域气候和

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文化是多元化的,符合当地民族特性的。然而,建筑审美也需要深厚的地域人文景观底蕴精神。因此,新建筑应该与该城市的地域人文景观环境相协调。南宁市国际会展中心,朱槿是南宁市花,其国际会议厅的屋顶做成朱槿花的形状,充分体现了南宁的地域特色,又丰富了造型特点。

(四)建筑在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中

作为一个古老的城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旧城不改造就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对于旧城来说,“改造”,并不意味着拆旧建新、拆低建高、拆小建大,尤其是对于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来讲更是这样。历史文化名城都有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城市的主要特点,在旧城改造中以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为中心,以保护和开发为前提,进行规划建设,这样的规划建设才能起到保护和开发的双重目的。

(五)建筑在环境空间中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现在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如采光不好,空气质量差,噪音,“热岛效应”等,所以一项通过较少的能源与资源消耗创造最舒服和最具环保性生活方式的战略需要长远眼光。可持续发展建筑不仅要考虑建成状况下建筑体与自然环境发生的关系,能耗与污染等情况,而且还要考虑在建造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和对环境的影响,考虑在建筑废弃后材料的回收、处理和再生。它不再局限于技术问题范围内,而涉及到了社会文化问题。

三、结语

总之,城市环境空间的各种要素,在城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重视与作为设计首要考虑因素,使建筑与环境能够和谐统一起来,我们生活的城市一定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将建筑设计推向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城市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城市环境空间去吧。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