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和意外事故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和意外事故处理

一、常用护理技术

一、测体温

婴幼儿的体温比成人略高,正常体温(腋表)约为36-37.4℃。一昼夜之间,有生理性波动。

吃奶、吃饭、哭闹、衣被过暖或室温过高,都会使体温略高。所以,测体温最好是进食半小时以后,安静状态下进行。

给婴幼儿测体温时,要测腋下,这样既安全又卫生。

测量前,要先查看一下体温表的度数。具体方法是:手拿体温表的上端。使表和眼睛平行,来回转动几次,就能看清楚水银柱的度数。如果超过35℃,向下、向外轻轻甩几下。使水银线降到35℃以下。

二、喂药

对两三岁以上的婴幼儿,要尽量鼓励他自己吃药。不要吓唬他,不要捏着鼻子硬灌,也不要把药掺在饭菜里,饭菜变了味不仅会引起呕吐,还会影响食欲。

对新生儿、小婴儿或还不懂事的幼儿,就需要喂药。如果是药片,要压成粉末,放在小勺里,加点糖或少许水调成半流体状,也可用果汁、糖浆调药。把小儿抱坐大人腿上,固定他的身体和头部,使头偏向一侧,用手捏住小儿下巴,把小勺从小儿的嘴里伸进去,轻轻压住他的舌头,等药咽下去了,再取出小勺。喂完药后,再喂点糖水或奶,免得药物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

对于小婴儿,也可以用包布把孩子全身裹好,抱起来喂药。

三、滴眼药

滴眼药应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用前仔细查对药名、浓度,防止用错药。大人洗干净手,再给孩子点眼药。方法是:用左手食指、拇指轻轻分开孩子的上下眼皮,让他向上看。把药滴在下眼皮内,每次1-2滴。不要点在眼球上,否则会引起眨眼,把药全挤出来。滴过药,可以轻轻提起上眼皮,防止药液流出来。

四、滴鼻药

让小儿仰卧,肩上垫个枕头,头尽量后仰,使鼻孔朝上,点1-2滴药液,轻揉鼻翼使药分布均匀,过一会再起来。这样就不至于使药液全流到嘴里去。

五、滴耳药

滴耳药时让小儿侧着躺,病耳向上,并向下、向后轻拉耳垂,使外耳道伸直。用干净棉签把外耳道内的脓液擦干净,滴入1-2滴药液。轻轻按揉耳屏使药液分布均匀。在外耳道塞一块卫生棉球,防止药液流出弄脏衣服。若刚从冰箱内取出滴耳液,要在室温下放一会再用,否则会引起不适,甚至发生眩晕。

六、高热护理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发烧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但是,发高烧需要采取降温的措施。因为高烧使人感到很不舒服,还会使体内的热量消耗增加,心率加快,使消化功能减弱。因为婴幼儿的神经系统还未发育成熟,高烧会引起晕厥,也就是“抽风”。

常用的退烧方法有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两种。药物降温就是吃退烧药,打退烧针;物理降温是用冷敷、擦酒精等方法降温。对于婴幼儿来说,物理降温的方法更安全,可以单独使用或配合药物降温使用。

冷敷的操作方法:把小毛巾折叠成几层,浸在凉水里,拧成半干,敷在前额,也可以敷在颈部两侧、腋窝、肘窝、脂窝、大腿根等大血管通过的地方。每5-10min换一次毛巾。也可以用热水袋灌进凉水或碎冰,做成冰枕。

酒精擦拭的方法:酒精容易挥发,能比较快的使热量散发出去,可以倒一些75%的酒精或白酒,加一倍水,把小毛巾浸泡在里面,拧成半干,擦拭颈部两侧、腋窝、胳膊等部位。

进行物理降温要注意避风。另外,在高烧初起的时候,皮肤血管收缩,常常打寒战,这时候要保暖。寒战过去了,体温迅速上升,就要采取降温的措施,使体温降到38℃左右。烧退了,要及时把汗擦干。

七、测脉搏和观察呼吸

测脉搏可以发现心率的改变,略知心脏的情况,所以测脉搏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术。测脉搏要在小儿安静的时刻进行。

观察呼吸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术。小儿的胸腔比较狭窄,肋间肌力量不大,主要靠膈肌上下运动来完成呼吸运动,所以呼吸可以通过腹部的起伏来观察。每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测1min。如果小儿在安静时呼吸明显加快,

喘气费劲就是病态。

二、意外事故处理

一、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

1、婴幼儿运动机能不完善

婴幼儿动作能力比较低,走、跑、跳都不够熟练,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较差,动作反应较迟缓。从婴儿学会独自走路时起,意外伤害事故便相伴而生。1岁时,婴儿学会了走路,但动作生硬、笨拙,头占的比例大而且重,常使婴儿摔倒。跌倒时四肢不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头面部便首当其冲成为跌打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能力的提高,受伤的部位拓展到了四肢。2-3岁的婴儿已行走自如,但跑步却不熟练,缓慢的反应速度、较差的平衡、较小的注意范围,常使幼儿在跌跌撞撞的小跑中撞伤身体。3岁以后的幼儿动作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相对水平仍然较低,有时也会出现意外的现象。

2、婴幼儿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

婴幼儿认识水平比较低下,缺乏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判断,更不会推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经常由茫然无知的行为引来意外伤害事故。如幼儿突然从跷跷板上跳下;挥舞木棍玩耍时,丝毫不考虑到会对别人有什么危害等。像这样由于缺乏对危险事情的认识而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在幼儿园及家庭中比比皆是。

3、婴幼儿好奇、好动、活泼、易冲动

在婴幼儿的眼里,纷繁的世界令他们着迷,他们很想要去看很想要去摸。在有些情况下,婴幼儿的动机是非常强烈的,使他们忽略了周围环境的因素,丧失了理智和判断能力,而出现各种事故。如想看看窗台上的东西或窗外的情景,于是就站在小椅子上不慎摔倒;当与其他婴幼儿争抢玩具时,拿起玩具向对方头上扔去或推到对方等。这些事故都与婴幼儿的好奇、好动、冲动有直接关系,尤其是那些欲求强烈、不知克制、冲动型的孩子发生意外的机会要更多些。

4.保育员对婴幼儿的管理不善

二、意外事故的急救

婴幼儿出现的意外事故有时轻,有时重,保育员应对险情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如情况危急,则应抓紧时间送其去医院,或对其进行紧急救护,挽救幼儿生命,如果是小损伤,保育员应对其进行简单的处理。

1、小外伤

(1)跌倒蹭破皮肤的处理

婴幼儿奔跑、跳跃时不慎跌倒、蹭破膝盖、胳膊肘等是常事,尤其是穿衣较少的夏季,更为常见。蹭破皮肤后应先观察伤口的深浅,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表皮,只需将伤口中的泥沙清理干净即可。如果伤口较深有出血,应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理伤口。并用酒精消毒伤口,处理后无需包扎。若伤势较严重需到医院治疗。

(2)扎刺的处理

婴幼儿周围的物品并非十分光滑,如带刺的花草、木棍、竹棍等。竹刺、木刺扎入皮肤后,有时有一部分露出皮肤,有刺痛感,应立即取出。具体办法是:先将伤口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拔出来,不应有残留,并挤出淤血,随后再用酒精消毒伤口。如果刺扎在指甲里或者刺是金属刺,或难以拔出,都应送医院处理。

(3)剪刀、小刀等文具的划伤与伤口的处理

婴幼儿在使用小刀、剪刀等文具或触摸纸边、草叶和打碎的玻璃器具、陶瓷时,都可能发生手被划破的事故。

具体处理方法是: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75%的酒精由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如果是玻璃器皿扎伤,应先用清水清理伤口,用镊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后进行包扎。

2、挤伤的处理

婴幼儿的手指经常被门、抽屉挤伤,给婴幼儿造成痛苦,严重时,可能出现指甲脱落的现象,应及时发现并处理。

具体办法是:若无破损,可用水冲洗、冷敷,以便减轻痛苦;疼痛难忍时,可将受伤的手指高举过心脏,可缓解疼痛。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若指甲掀开或脱落,应立即去医院。

3、异物的处理

(1)眼内异物的处理

婴幼儿眼内异物最为多见的是小沙粒、小飞虫等入眼。

异物入眼后,可粘在睑结膜的表面,进入睑结膜囊内,也有的则嵌在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