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疗法
关于眼针疗法的两种定位
关于眼针疗法的两种定位主题词眼针疗法定位/方案福建省漳平市永福医院陈景炜来信询问,在不同的书中,曾见两种眼针疗法的定位,不知如何是从。
现笔者根据查阅的有关文献,答复如下。
眼针疗法是根据眼睛球结膜上血管形色的变化,判断疾病的性质与位置,然后辨证针刺眼周特定穴位,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辽宁中医学院彭静山先生根据中医经络理论、五轮八廓学说和后汉·华佗”看眼识病”的方法提出来的。
在经络学说中,眼和心、肝、脾、肺、肾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轮学说是把眼球由外向内分为5个部分,分别属于五脏。
轮如车轮圆转,运动之意。
八廓应八脉,脉络终于脑,贯通脏腑,以达气血。
廓如城郭,各有行路往来。
八卦古时用于卜筮,原代表8种自然现象,由”--”(阴)、”-”(阳)两种符号变化而成,序列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明·傅仁宇在《审视瑶函》中最早画出左右两眼上下胞中的8个卦名,对八廓做了定位。
20世纪70年代初,彭静山先生在研究观眼识病时,将白睛也采用八卦划区,以容纳脏腑,用数字1~8代表八卦,划分眼睛八区。
划区时,两眼平视,均匀分成8个象限,区域相等。
先划分左眼八区。
人仰卧头向北,左眼的西北方为乾卦,正北为坎,东北为艮,正东为震,东南为巽,正南为离,西南为坤,正西为兑。
乾属金,肺与大肠属金;金生水,坎为水,肾、膀胱属水;水生木,正东方肝、胆属木;木生火,正南方心、小肠属火;火生土,西南方坤为地,脾、胃属土。
东北艮为山,山是高峰,画为上焦;东南巽为风,画为中焦;正西兑为泽,画为下焦。
右眼八区根据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左目属阳,阳道顺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顺行。
右目属阴,阴道逆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逆行”的原则,把左眼八区图上下翻,做为右眼的八区划分。
彭静山先生用此方法,1970~1974年就已经积累1万多病例,观眼识病准确率达到90%。
因其良好的疗效在北京、辽宁、上海等地推广,甚至传到日本。
辽中医-彭静山教授眼针疗法介绍及眼针治疗中风病的疗效特点分析
脾主统血,血随 气行,血运目络
脾主肌肉 司睑开合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肾生脑髓,目系属脑
肾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精生髓,髓聚成脑,脑为髓海, 目系上属于脑,肾精充足髓海丰满目光灵敏,肾精不足, 髓海空虚,目视不明。
肺主宣降,气机通利,目得卫气
肺主宣发,肃降的作用,使卫气、肺吸入的清气以及由脾转输至 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上、向外、向下布散到全身。肺的宣降正 常,目得卫气,卫外有权,即具有抵抗能力,目亦不病。此外肺 气通调水道,具有疏通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作用,目得水液则 光滑润泽,若肺功能障碍目无液润则干涩或眼睑浮肿,“目病虽 多由肝,但常统于肺”。
“观眼诊病”是通过观察眼部白睛脉络的 部位、形态、颜色来判定其所对应脏腑的 病变性质、病情轻重及病势的转归。
一、眼针疗法的形成及其理论依据
华佗华云:目形类丸,瞳神居中 夫八廓之经络,乃验病之要领, 可以通过白睛上脉络的变 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 业斯道者,岂可忽哉!盖验廓 化来确定五脏六腑的疾病 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 之病与轮不同,轮以通部形色 、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 为证,而廓惟以轮上血脉丝络 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 为凭,或粗细连断,或乱直赤 、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 紫,起于何位,侵犯何部,以 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 辨何脏何腑之受病。浅深轻重, 说明眼与脏腑的密切关系 脏腑 ,通畅血气往来以滋于目。 血气虚实,衰旺邪正之不同, 八廓在观眼诊病中的作用 提示可从白睛上之血络来 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 察其自病,传病经络之生克逆 诊断脏腑之病 顺而调治之耳。 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 明代·傅仁宇《审视瑶函》
眼针疗法影响脑血流量机制探讨
眼针疗法影响脑血流量机制探讨
刘雯君;王鹏琴
【期刊名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26)6
【摘要】该文为探究眼针疗法对增加脑血流量产生作用的机制,首先从眼针针刺的范围、针刺的深度和可能涉及到的解剖结构,以查阅书籍、文献的方式归纳眼针穴区内的这些解剖结构,包括神经、动静脉、肌肉,探索这些结构的作用,并着重阐述这些结构通过眼针针刺后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脑血流量的。
经过文献检索,文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机制:即自动调节机制、化学调节机制、神经元调节机制、血管内皮细胞调节机制等能够增加脑血流量的机制,阐明了眼针疗法可能是从这些方面途径来提高大脑血流量的。
其中的神经元调节机制更值得关注,并对神经血管耦合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其可能是眼针疗法调节脑血流量的直接作用机制,值得日后进一步探索。
【总页数】5页(P190-194)
【作者】刘雯君;王鹏琴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32
【相关文献】
1.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2.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3.基于文献临床实验研究探讨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眼络于脑,通调脏腑
4.眼针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5.眼针对MCAO/R大鼠大脑缺血区半暗带脑组织中BDNF 和TrkB表达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机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眼针疗法PPT课件
眼针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尤其对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 疾病有良好疗效。
详细描述
眼针疗法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对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 果。同时,对于肝炎、胆囊炎等肝胆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眼针疗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眼针疗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 的应用,尤其对月经不调、痛经等妇 科疾病有显著疗效。
和制定治疗方案。
在接受眼针治疗期间,应遵循 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治疗, 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 习惯。
眼针治疗后,需要注意眼部卫 生,避免感染和刺激,同时避 免过度用眼和疲劳。
眼针疗法的禁忌症
01疾病的患者,如角膜 炎、结膜炎、青光眼等,不宜
进行眼针治疗。
患有出血性疾病、高血压、心 脏病等严重疾病的患者,不宜
眼针疗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眼针疗法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得以开展,推动 了眼针疗法的国际传播和应用。
眼针疗法的未来展望
眼针疗法的创新与发展
未来,眼针疗法将继续在理论和实践 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不断优化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眼针疗法的普及与推广
眼针疗法的科学研究展望
详细描述
眼针疗法通过调节气血、舒经活络, 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有良 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于乳腺增生、 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 治疗效果。
04 眼针疗法的注意事项和禁 忌症
眼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眼针疗法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 操作,避免自行操作导致意外
伤害。
在进行眼针治疗前,需要告知 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 况,以便医生更好地评估风险
眼针疗法不仅对常见病、多发病有显 著疗效,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也有一定 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
眼针疗法的取穴及注意事项
眼针疗法的取穴及注意事项眼针疗法是在华佗“看眼察病”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刺眼球周围、眼眶边缘的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
其独特之处在于选穴时须察看球结膜上血管形色的微妙变化,然后辨证选穴施治。
本法操作简便,疗效迅速,无痛安全。
(一)眼部经区的定位眼针的部位统称为8区13穴,其具体划分方法为: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心作一水平线并延伸过内外毗,再经瞳孔中心做一水平线之垂直线,并延伸过上下眼眶,然后将眼区分成4个象限,再将每一象限划分为2个相等区 (即4个象限,共分8个相等区),这8个相等区就是经区 (眼针穴区)。
8个眼针经穴区的排列顺序按照“阴气右行,阳气左行”的规律,左眼属阳,阳生于阴,8个区穴排列顺序是顺时针方向。
右眼属阴,阴生于阳,8个区穴排列顺序是逆时针方向,但各经区所代表的脏腑则左右相同。
经区所代表的脏腑是:1区肺和大肠,2区肾和膀胧,3区上焦,4区肝和胆,5区中焦,6区心和小肠,7区脾和胃,8区下焦。
眼针的穴位不另起名,根据“看眼察病”和经络分布的8个经区,穴位在眼眶外1周,距离眼球1横指之外,上眶在眉毛下际,下眶离眼眶边缘。
.2寸许叫做“眼周眶区穴”。
每个穴位分别主治所代表的脏腑经络所发生的病症。
(二)取穴方法1.循经取穴看眼各经区,在与症状相符合的有血管形色变化部位取穴。
2.看眼取穴不管什么病,只在眼球区血管变化最明显的经区取穴。
3.三焦取穴病位取穴,如头部、上肢、胸腔疾病取上焦穴;上腹部、胸背部及其内容脏器的疾病取中焦穴;腰骶部、小腹部和生殖、泌尿系统及下肢疾病取下焦穴。
(三)操作方法1.探穴①按压探穴法用点眼棒或三棱针柄在“眼周眶区穴”的范围内平均用力,轻轻按压,凡出现酸、麻胀重或发热、发凉,或微痛,或感觉舒服等反应的部位都是穴位。
此时,可以稍加压,使皮肤呈一凹点,作为针刺点的标志。
②皮肤电阻测定用经络测定仪探穴,探测读数最高处即是穴。
③按选好经区针刺,以瞳仁为中心,找准经区界限,在经区界限沿皮直刺或横刺。
眼针疗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眼针疗法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以眼周特定穴位为治疗点的微针疗法。
该疗法由我国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教授创立,其理论基础源于《内经》等古典医学著作。
眼针疗法具有取穴少、操作简便、见效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变态反应等各科疾病的治疗。
本实验旨在验证眼针疗法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疗效。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60例患有神经性头痛的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20-50岁,病程1-5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性头痛的诊断标准。
2. 实验分组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实验组采用眼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3. 治疗方法(1)实验组:采用眼针疗法进行治疗。
首先,观察患者眼白睛上血管的形色变化,判定疾病的性质与部位。
然后,辨证针刺眼周特定区穴,如肺区、大肠区、肾区等。
治疗过程中,要求针尖与皮肤呈15-30度角,刺入深度约2毫米,留针30分钟。
(2)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常规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等。
4. 观察指标(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评分范围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2)头痛发作频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的频率。
(3)疗效评价:根据头痛评分和头痛发作频率,将疗效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有效、无效。
三、实验结果1. 疼痛评分实验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6.2±1.8)和(2.1±0.9),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6.1±1.7)和(4.3±1.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头痛发作频率实验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分别为(3.2±0.8)和(1.1±0.5)次/周,对照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分别为(3.1±0.7)和(2.6±0.6)次/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眼针各区操作方法
眼针各区操作方法
眼针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眼科手术和眼部疾病的治疗。
根据使用的区域和操作的目的,眼针的操作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眼前节注射:这种操作方法用于给眼前节注射药物。
操作时,需要先消毒眼部,然后使用麻醉眼药水麻醉眼部。
接下来,用手将眼睑固定住,再用另一只手持眼针,将药物注射到眼前节。
2. 眼球内注射:这种操作方法用于给眼球内部注射药物。
操作时,需要先麻醉眼部,并进行眼球表面消毒。
然后,将眼球固定住,用眼针刺入眼球,将药物注射到眼球内部。
3. 玻璃体内注射:这种操作方法用于给眼球玻璃体内注射药物。
操作时,需要先麻醉眼部,并进行眼球表面消毒。
然后,将眼球固定住,用眼针刺入眼球,穿透玻璃体,将药物注射到玻璃体内。
4. 眼底注射:这种操作方法用于给眼底注射药物。
操作时,需要先麻醉眼部,并进行眼球表面消毒。
然后,将眼球固定住,用眼针刺入眼球,将药物注射到眼底部位。
无论进行哪种眼针操作,都需要严格遵循消毒、麻醉、固定等步骤,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此外,操作者需要具备相关的眼科专业知识和技术,并严格按照
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中华眼针
眼针技术
眼针的穴区—2 肾、膀胱区穴
穴位:在瞳孔正上方。左眼穴位相当于时钟11:15~12:45之间,右眼的穴位相当于 时钟12:45~11:15之间,左右对称。 穴性:补肾益精,聪耳明目,利水消肿,通络止痛。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腰痛、消渴、水肿、遗精、阳痿、不孕、不育、耳鸣、 耳聋、泄泻、癃闭遗尿、小便失禁、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眼疾等。
他医技精湛,医德高尚。他说:‚我行医的最高准则就是名医孙思邈 的一句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悲恻隐之 心……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 夷愚智,普同一等’‛。他在全国中医界名望甚高,被誉为中国近代针灸 四大家之冠,被日本人称之为‚针圣‛。 一生撰写论文130多篇,著有专著14部,在名医中著有如此多著作者极为 少见。 他不仅受到病人的关爱,也受到了辽宁省沈阳市政府及卫生部的关注和 尊重,多次被选为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任民革中央顾问委员会 委员,在七十岁高龄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满足多年心愿。
法。眼针疗法已编入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针灸卷)。
中华眼针
我院组织制定的 ‚眼针技术操 作规范国家标 准‛已通过国
家鉴定,用以
规范眼针技术。
彭静山教授于1909年7月15日生于辽宁 省开原县,15岁时跟铁岭地区名医刘景川 学医,以后又跟名医唐云阁学针灸,最 后拜师于东北名医马二琴门下。 1930年便独立工作,坐堂行医,医药 并用,病患盈门,名气渐大,声誉日益 提高。 1951年被中国医科大学聘用。他建立 了第一个针灸教研室,开西医院学习针 灸的先河。 1956年被调到辽宁省中医院,任副院 长。
眼针技术
眼针分区定位图
将左眼分区图向右水平翻转,即为右眼 分区图,左右眼对称,不同的是左眼序 列为顺时针方向,右眼为逆时针方向。
眼针的临床应用
经络的共性(普遍性) 经络的共性(普遍性)
内联脏腑,外络肢节 前后相应,左右互根 每条经脉和头面五官手足中末有敏锐 的联系
以上理论
形成如今的“观眼识病” 形成如今的“观眼识病”;“眼针疗法”。 眼针疗法”
三、眼区的划分
1、眼针穴位:共八区、十三穴 、眼针穴位:共八区、 2、左、右眼穴位对称 3、左眼穴区顺时针定位 4、右眼穴区逆时针定位
如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 如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 验内之何脏腑受病…” 验内之何脏腑受病…”
《内经》 内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 其血气皆上注于目而走空窍” 其血气皆上注于目而走空窍” 《素问· 五脏生成篇》“ 诸“诸脉皆属于目” “诸脉皆属于目”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 《灵枢· 大惑论》 “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 目”
观眼之所以能够诊病就在于“ 观眼之所以能够诊病就在于“五脏 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 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
眼与脏腑、经络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有序系统, 互制约的有序系统,五脏信息通过经络可反 映于眼, 映于眼,因此观眼就可获得五脏的信息。同 时通过刺激眼部相应的五脏区域, 时通过刺激眼部相应的五脏区域,可以调节 相应的五脏阴阳气血, 相应的五脏阴阳气血,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研究观察: 研究观察:
眼针能激活脑功能的机理:可以使局部脑 血流量增加, 实验研究也表明, 眼针对缺血性中风血液流 变学各项指标有显著影响,改善缺血性中 风血液黏、稠、聚、凝倾向, 改善微循环。 使神经病变得以恢复。 TCD 检查未见明显的脑血流量增加。不是 主要提高血流量方面, 而是改善大脑的功能。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眼针
眼针疗法及临床应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陈越峰1.发明者:辽宁中医学院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教授2.定义:在眼眶周围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
3.理论基础:王肯堂《证治准绳卷7目门》、傅仁宇《审视瑶函》《证治准绳卷7目门》:“华元化云:目型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
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有八,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血气往来以滋于目。
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
”《审视瑶函》在引用华佗的这句话后又指出:“夫八廓之经络,乃验病之要领,业斯道者,岂可忽哉,盖验廓之病与轮不同。
轮以通部行色为证,而廓惟以轮上血脉丝络为凭,或粗细连断,或乱直赤紫,起于何位,侵犯何位,以辨何脏何腑之受病,浅深轻重,血气虚实,衰旺邪正之不同,察其自病传病经络之生克顺逆而调治之耳。
”传统经络理论十二经脉中,除肺脾肾心包外,其余八条以眼为集散处,而肺脾肾心包四经通过表里关系间接与眼存在密切关系。
《素问.五脏生成云》:“诸脉皆属于目”。
五轮八廓学说:五轮学说是将眼由外向内分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并分别划属五脏,借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和五脏六腑的关系,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的一种基本理论。
《证治准绳》:“……气轮者目之白睛是也,内应于肺,……肺主气,故曰气轮;风轮者白内青睛是也,内应于肝,……厥阴风水,故曰风轮;血轮者,目两角大小皆是也,内应于心,……心主血,故曰血轮;……肉轮者两脾是也,……脾主肉,故曰肉轮。
……。
”八廓学说也是中医目诊的一种基本理论,建立在脏腑学说基础上的逐渐发展起来的观眼诊病方法,它将外眼划分为8个方向,八廓分属不同脏腑,以此查视白睛血脉丝络的状况,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4.眼针分区定穴:两眼平视,经瞳孔中心画一水平线并延伸至目内外呲,,再经瞳孔中心作该水平线的垂直线,并延伸过上下眶,即将眼区划分为四个象限,再将每个象限等分为两个象限成为八个象限,每个象限为一个经区。
眼针疗法
眼针疗法眼针疗法人的眼睛也不过几厘米,小小的眼白睛分成八区,容纳13个穴,各区的比例相等,但1、2、4、6、7五个区是肺、大肠、肾、膀胱、肝、胆、心、小肠,脾、胃各占二分之一,平分春色。
3、5、8区是上焦、中焦、下焦,自占一个整区。
眼针穴不另取穴名,属于某区即名某区名,如“上焦区”、“肝区”等,总名“眼针眶区十三穴”。
穴的位置均距眼眶2毫米。
整个经区也不过指头大小,与经穴和经外奇穴差不多,而一区两穴的就更小了。
找穴时以瞳孔为中心,按钟表的比拟把各区分辨清楚,每个穴占据眶内眶外一定的范畴,找穴要准是首要条件。
眼图八区与脏腑的关系,口诀:乾一肺大肠,坎二肾膀胱,艮三属上焦,震四肝胆藏,巽五中焦属,离六心小肠,坤七脾和胃,兑八下焦乡。
取穴原则取穴即所用的穴,又名配穴。
一般针灸取穴比较复杂。
眼针疗法取穴只有三种方法,(1)循经取穴眼针循经取穴,即确诊病属于哪一经即取哪一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儿个经区。
(2)看眼取穴据观眼识病哪个经区络脉的形状、颜色最明显即取哪一经区穴。
(3)病位取穴按上、申、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在哪里即针所属上、申、下哪个区。
例如头痛项强,不能举臂,胸痛等均针上焦区;胃痛,胀满,胁痛等针申焦区;脐水平以下,小腹,腰臀及下肢,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均针下焦区。
眶内眶外的刺法因为眼针疗法是前所未有,从临床探索而创造的,无参考材料,只靠实践。
最初是针眶内,虽然有效但往往引起针后出血。
体针出血是常有的事情,用棉球一擦就可以解决。
但眼睛不同其他部位,血末流出而淤积在球结膜下这就会引起眼珠赤红或肿胀,数日乃至十余日才能恢复。
以后想出一个方法,针刺之前,先用纱布冷敷使眼球的血管收缩然后针刺,这样行针,出血的事故减少了,但不能完全没有。
以后把穴位移到眶外,出血的事故大大减少,但眶下四穴,如果刺着眼险皮下的血管往往引起眼皮乌青,让患者不满,我也感到惭愧。
经过研究发现用针不合适是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
选针在眼睛上扎针,非同小可,用针要选什么样的针呢,当然要细要短。
眼针疗法科学研究幻灯
理论基础研究结论: 1.眼针八区十三穴的创立具有充分的 理论基础与依据。 2.其穴区划分方法具有显著科学性和 实用性。 3.眼针疗法具有扎实的临床疗效支撑。
2
八区十三穴络脑通脏腑基本特征研究
2.1 临床研究:眼针八区十三穴络脑通脏腑的
基本特征
技术路线 : 分组随机选择优势病种 肠易激综合征
急性缺血中风
结果:2.1眼针治疗CIRI大鼠脑缺血侧皮层血流变化特征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正常组 假手术组 模型组 模型组 穴区组 眼针组 体针组 穴区外组 63.28
PU
242.53 257.67 ** ** ## 121.96 59.58 ##
血流量
169.38
缺血区
Mm/s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40 0.30 0.20 0.10 0.00 正常组 假手术组 模型组 眼针组 体针组
0.80 0.60 0.40 0.20 0.00 正常组 假手术组 模型组 眼针组
3h
24h
72h
体针组
Caspase8
0.80 0.60 0.40 0.20 0.00 正常组 假手术组 模型组 眼针组
0.40 0.30 0.20 0.10 0.00
假手术组
模型组 穴区组 模型组 眼针组
体针组
穴区外组
大脑皮层血流量与血流速度
血中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水平
眼针治疗CIRI效应响应部位、启动物质、途径 及效应特点研究
2.5 眼针效应对整体、器官及分子水平物质和功能均有影响
4 3.5 3 2.5 2.63 ** 1.5 ** 1.5 3.13 2.63 ** 1.63 正常组 假手术组 模型组 眼针组 2 1.5 1 0.5 0 3h 24h 72h
眼针疗法
十二经脉与眼的关系
奇经八脉与眼的关系
返回 主菜单
• 1手阳明大肠经与眼的关系
• 手阳明大肠经其支者络于下鼻旁之迎香穴,与 足阳明胃经相接。手足阳明经脉气相通,又是 多气多血之经,有温养目的作用。大肠经通过 足阳明胃经与眼发生间接联系
• 2手太阴肺经与眼的关系
• 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肺主气,肺气调和, 各脏腑气机升降出入有序,脏腑精气皆上注于 目,则目视明亮。可见,手太阴肺经与眼相关。
返回
《证治准绳》对眼的脏腑划分 为眼针疗法奠定基础
•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不仅论及眼的理论基 础和临床证治,还涉及目的脏腑划分。《证治 准绳 · 杂病》提出目“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 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 焦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 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气血往来,以滋于 目。故凡病则有形色丝络显见而可验内之何脏 腑受病也。”这对于后世“观眼识病”的发展 具有深远影响。其目的八卦脏腑划分为眼针疗 法穴区分布提供理论依据。
• 2脾主升阳
•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谓“清阳出上窍”, 是指清阳之气能升达目窍等五官,目得其温养, 目窍通利,目视明清。李东垣认为:“脾主清 阳之气得升,目窍通利”。“清阳不升,九窍 不利”,其中包括目窍不利,为目疾。如脾气 下陷,则出现上胞下垂等症状。
• 3脾主肌肉 主统血
• 脾主肌肉,眼睑之开合,目之转动,全为脾 所主。若脾虚肌肉无力,则眼睑开合失常。脾 主统血,血随气行,血运目络,防止逸出络外。 若脾气虚,统摄无能,血溢络外,会导致出血 性眼病。
返回
彭静山创眼针疗法
• 辽宁中医学院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教授根据 《内经》“ 观眼察病”和《证治准绳》对眼的 脏腑划分理论,70年代创眼针疗法,为针灸治 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眼针疗法自1982 年公布于世后,不少学者分别对眼针进行临床 研究和实验研究,其临床和解剖学结果均肯定 彭氏的眼针穴区划分和眼针疗法的临床价值, 使眼针疗法得到推广应用。目前眼针疗法已广 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急慢性 多种疾病,并取得显著疗效,深得国内外学者 好评。
眼针
眼针疗法(yǎnzhēnliáofǎ)Eye-acupuncture therapy眼针疗法简称眼针,是在眼眶周围的特定穴区针刺,以治疗全身多种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
眼针在古代医籍中未有过记载,是著名针灸专家彭静山教授在汉代医家华佗"观眼识病"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经多年潜心研究,于70年代初所首创。
三十多年来,经其高徒田维柱教授进一步改进、充实、发扬和提高,使其发展和完善,并制定标准化方案,形成了今天的眼针疗法。
眼针用针小、取穴少、针刺浅、手法轻、操作简、见效快、疗效显著、适应症广、容易掌握,对中风偏瘫和各种疼痛更是效果卓著。
目前,眼针疗法不但在国内得到推广,而且早己在全世界各国开展。
眼区划分时人仰卧,头向北,脚向南,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心引一水平线,并延伸过内外眦,再经瞳孔中心引一垂直线,并延伸过上下眼眶,于是就出现正北、正东、正南、正西4条线,再经过瞳孔的中心分别引这两条垂线形成的4个直角的角分线,并延伸过眼眶,就又出现东北、东南、西南、西北4条线,这8条线代表八个方位,无形中就将眼睛分为八个区,每条方位线便是每个眼区的中心线。
西北方为乾卦,正北方为坎卦,东北方为艮卦,正东方为震卦,东南方为巽卦,正南方为离卦,西南方为坤卦,正西方为兑卦。
为了使用方便,用 "1、2、3、4、5、6、7、8"八个阿拉伯数字代表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
根据八廓理论之"左目属阳,阳道顺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顺行。
右目属阴,阴道逆行,故廓之经位法象亦以逆行"。
故左眼序列为顺时针方向,右眼序列为逆时针方向,左右对称。
为了便于记忆,可以用钟表的时间显示法来记忆眼区的划分。
将眼区看成是一个表盘,以时针计算,一周是12小时,将12小时分成八份,每份代表一个区的时限,即每区90 分钟。
如图1。
图1 眼区划分图八卦在五行中乾属金,坎属水,震属木,离属火,坤属土,艮属自然现象的山,巽属风,兑属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风偏瘫
心区,有肌肉萎缩者加脾区,属气滞血瘀 者加肝区,属气虚血瘀者加胃区,属肝肾 不足者加肝区、肾区。 2.坐骨神经痛 主穴:膀胱区,胆区,下焦区,均患侧。 配穴:根性坐骨神经痛加肾区。
3.急性腰扭伤 主穴:膀胱区,肾区。
配穴:伴下肢牵涉痛者加下焦区。
4.哮喘发作 主穴:上焦区,肺区。
眼针疗法
一、概述
眼针法开始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是辽宁 中医学院著名针灸学家彭静山教授根据 《内经》“观眼察病”和《证治准绳》对眼 的脏腑划分理论,通过数以万计的病人的 反复观察和治疗实践,得以形成的一种微 针疗法。
二、眼针穴位
眼计分为八个经区共十三个穴区。
(1)经区划分法: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心做一水平 线并延伸过内外眼角;再从瞳孔中心引此线的垂直线,并 延伸过上下眼眶。这样就成四个象限。再在两侧分别引线, 将每一象限分为两个相等区域,即为八个相等区,也就是 八个经区。
三、操作方法
(1)取穴:眼针选穴有三种方法。 循经选穴:仔细观察眼部球结膜上各经区或穴
区,凡有血管形态或色泽变化的,并在相应的脏 腑器官有病变的,就取该穴。 看眼选穴:不论什么病,只依据经穴区内血管 形态、色泽变化,凡变化明显者,即取该穴。 病位选穴:即依据经穴区所代表的脏腑区域, 不管什么病,即在其代表穴区内针刺。如中风偏 瘫,因为上、下焦代表上、下肢,故可选此二穴 区针刺即可。 选穴时可据病情取一侧或双侧。
中风失语,舌尖痛,昏迷,面部痤疮以及心经体 表循行所过的部位疼痛。
肠经体表循行所过的部位疼痛。
颈椎病,后头痛,背痛,坐骨神经痛,肾绞痛, 遗尿,小便失禁,尿潴留,抽筋。
喘,肾绞痛,足心痛,脐周痛。
经痛,胆绞痛。
病,头痛,疝气,胸胁痛。
上焦区主治膈肌水平以上疾病
经痛,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损,颈部扭伤。
(一)络脉的形状
络脉的出现有七种形状:
⑴根部粗大:由白睛边缘处络脉粗大,渐向前则逐渐变细。 此种形状多属于顽固性疾病。
⑵曲张或怒张:络脉出现曲张,由根部延伸,中间转折曲 张,以至于怒张。为病势较重。
⑶延伸:络脉由某一经区传到另一经区,则出现延伸现象。 例如左眼肾区向下焦延伸。可以有两种情况,一为由肾病 传入下焦;二为此种下焦的疾病(例如腰腿疼痛,生殖、 泌尿系统疾病)是由肾经而起,病源在肾。如果络脉虽由 肾区向下焦延伸,但其根部络脉较浓,是\说虽传入下焦 而肾病未愈。反之如由肾区向下焦延伸,其肾区根部形色 俱淡,是说病已传入下焦,但肾经的疾病已渐减轻。其他 各经,依此类推。
8、络脉暗灰:白睛上络脉暗灰,属于陈旧性病灶, 症状早已痊愈,但经络在白睛上的痕迹永不消失, 其颜色是暗灰的。然而由暗灰转为淡红是其旧病 复发征兆。
配穴:外邪所致加膀胱区,肺脾两虚加脾 区,肺肾两虚加肾区。
六、观眼识病法
人的白睛(球结膜)上可见隐约纵横交错的络脉, 正常人的络脉纤细而不明显,尤其是儿童的眼球, 如果没有生过大病,则白睛青白洁净,看不出络 脉的分布。若是生病以后,或由皮肤通过经络而 内传到脏腑,或由脏腑外传到皮肤,不论某一经 或几个经受病,都可以从眼白睛上显露出来。经 络是通到全身的,十二经直接或间接的都与眼睛 有联系。经络在周身其他部位为肉眼所不能见, 但球结膜是半透明的,其所分布的络脉一经加深 即很容易看到,而且一经出现,其残痕与生长存, 就象肺结核愈后钙化点似的永远存在。从而有些 病人扒开眼睛即可见几个经脉都有异常的络脉。 经总结,归纳出白睛络脉有七种形状和八种颜色。
悸,胸背痛。
中风上肢瘫痪,肩周炎,
肱骨外上髁炎,腕关节扭伤。
中焦区主治膈肌水平以下、脐水平以上疾 病
起疼痛。
泻,胰腺炎引起腹痛。
下焦区主治脐水平以下疾病
位不正,妊娠腹痛。
腰骶痛,坐骨神经痛,
因引起下肢痛症。
五、眼针疗法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 举例
眼针主要用于中风(脑出血、脑梗塞等) 偏瘫,以发病在3个月以内、肢体未出现变 形者,效果最佳。尚可用于头痛、牙痛、 急性扭挫伤、坐骨神经痛、痛经、胃肠痉 挛等治疗。
眼针手法以刮针补泻为主。用食指、中指抵住针 尾,以拇指指甲轻轻向下刮针柄为补法,以食指 或中指的指甲向上轻轻刮针柄为泻法。
四、眼针穴区主治作用
各脏腑穴区主治本脏腑或经脉的疾病
痛,急性荨麻疹以及肺经体表循行所过的部位疼 痛。
以及大肠经体表循行所过的部位疼痛。
经体表循行所过的部位疼痛。
痛,舌根痛以及脾经体表循行所过的部位疼痛。
2、紫红:说明病为热盛。 3、深红:主于热病而病势加重。 4、红中带黑:主于热病入里。 5、红中带黄:为病势减轻的现象。
6、络脉淡黄:望面色隐隐微黄是胃气旺盛为疾病 将愈的面色。白睛上出现络脉颜色淡黄亦为病势 将愈的现象。
7、络脉浅淡:是气血不足,属于虚证或寒证。虚 证气血不足,寒证气血凝滞,络脉的颜色浅淡。
(2)刺法: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选好穴区,常 规消毒。一般用32号半寸毫针。进针前,医者先 以左手拇指或食指压住眼球,并使眼睑皮肤绷紧, 右手持针在眼眶缘外0.2cm处轻轻刺入。直刺或 斜刺时深度均以达到眼眶骨膜为度。留针时间一 般为10~15分钟,留针期间,每5分钟运针1次。 出针时,左手把清毒干棉球压在针的旁边,右手 缓慢地把针拔出,待针尖将要脱出时,急以干棉 球压住针孔约3分钟,以防出血。
⑺垂露:写毛笔字讲“悬针”、“垂露”。白睛 络脉下端象垂着一颗露水珠似的。如见于胃肠, 多属虫积。见于其他经,多属郁症。
(二)络脉的颜色
白睛上络脉的色泽,基本是红色,但有浓淡明暗 之不同。从这些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病程长短, 寒热虚实,预后转归,病情变化,可作为诊断及 观察疗效的参考。
1、鲜红:络脉鲜红,为新发病。属于实热,病势 正在发展。
(2)穴区命名与定位:八个经区中,除上焦、中焦和下 焦三穴区各占据一个经区外,其余五个经区,每个经区都 平分为两个穴区,共计十三穴区,分别以中医脏腑命名。 各穴区名称为:一区:肺和大肠;二区:肾和膀胱;三区: 上焦;四区:肝和胆;五区:中焦,六区:心和小肠;七 区:牌和胃;八区:下焦。
眼针穴区的具体针刺点均在每一穴区的中间,穴的位置均 距眼眶2毫米,总名"眼针眶区十三穴"。
⑷分岔较多:此种现象多出现在眼球上部,眼球 下部亦有时出现。说明病势不稳定而容易变化。
⑸隆起一条:多属六腑的病。观眼识病,因巩膜 与结膜的络脉深浅不同,五脏的病多出现于深层, 好像络脉在玻璃板下面。六腑的病多在上层,好 像在玻璃板的上面似的。
⑹模糊一小片:此种络脉多发生在肝、胆区,肝 郁症、胆结石症往往出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