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党史思维导图梳理课 张晓 (讲义+笔记)(2019公基刷题提高班)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基础班思维导图)

考研政治(基础班思维导图)

20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唯物论考点辩证法考点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空是运动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绝对性和相对性——时空无限性社会的物质性——从实践出发理解世界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论考点历史唯物论考点两大现象生产方式历 史 唯 物 论社会基本结构社会存在结构——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结构——社会心理 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意义——“两个划分两个归结”现实的人人的属性人的价值以人为本资本主义本质论考点科学社会主义论考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章节结构和逻辑体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五、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策略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论第一章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形成和发展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内涵及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和旗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四章社 会 主义的 改 造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基本内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七章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理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的全面性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九章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经 济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政 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人民民主专政第十一章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文 化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祖 国 完 全 统 一 的 构 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建设巩固的国防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章节结构和逻辑体系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为新中国而奋斗八、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发展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一章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鸦片战争前的世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军事侵略 政治控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经济掠夺文化渗透资本——帝国主 义对中国的侵 近代中国成为半殖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半殖民地略及近代中国 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社会的演变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反抗外来侵略的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斗争历程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抵御外来侵略、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争取民族独 立的斗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反对外 国侵略的斗 争第二章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农民斗争的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意义和局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对国家洋务派的形成出洋务运动的兴起路地主阶级统治洋务新政的兴办的集团“自救”早活动的兴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期洋务运动的历史探作用及其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索戊戌维新运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动的兴起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维新运动的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进行和夭折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三章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辛亥革命爆发清末“新政”及其破产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举起近代民族民主资产阶级革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革命的旗帜命派的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三民主义学说三民主义学说辛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亥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武昌起义和各地响应命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北洋军阀的统北洋军阀的统治治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开与五四运动天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辟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马克思主义大传播与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事共产党诞生变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式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第五章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中国革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命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新道路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从局部抗战到全国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性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华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民族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的抗全国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日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基本经验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与国内形势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为创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建国民党政府处在新全民的包围中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中国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而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奋人民共和国:中国各民主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历史性的战略决战斗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人民政协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共同纲领》的全面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会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主命任务的胜利完成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义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本制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度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全面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确立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社良好的开局会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主建“大跃进”及其纠正设在探索中的严重曲折“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探索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中曲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折发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探索中国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第十章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改革开放的起步改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开建设新局面的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现代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建设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设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界发展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新胜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深刻的历史启示。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复习课件)-【上好课】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高效课堂(部编版)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复习课件)-【上好课】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高效课堂(部编版)

1.(2023·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1947年3月后,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采取“蘑菇战术”,先后取
得了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这一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 )
A.持久作战
C
B.囚笼政策
C.重点进攻
D.全面进攻
叁 知识梳理
知识点二: 人民解放战争
阶段
战略 进攻 阶段
标志 政策 影响
概况 意义
1.(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
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
“大喜事”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胜利
C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2.(2023·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毛泽东说:“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
中共方针
①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②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战略 防御 阶段
结果 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1947年3月—6月
B.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解放区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知识点一: 重庆谈判
叁 知识梳理
时间 1945年8月至10月10日
重庆 谈判
目的 (1)中国共产党方面: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国民党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 到共产党身上

八年级下册(思维导图+核心知识点)-【口袋书】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手册

八年级下册(思维导图+核心知识点)-【口袋书】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手册

八年级道法下册思维导图八下道法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思维导图核心知识点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1、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运所在,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③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3、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党是领导一切的。

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②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③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力的保障措施。

6、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目的:人民当家作主。

对人民的要求: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7、为何尊重和保障人权?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8、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9、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公共基础知识_考研政治---中共党史+毛概著作--口诀记忆法

公共基础知识_考研政治---中共党史+毛概著作--口诀记忆法

毛概著作记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情况,科学地划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各自的政治态度2.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923.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4.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阐明认清对象对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1.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2.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3.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4.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指出: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式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从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1.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012.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4.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开始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5.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6.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基本形成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1931年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他们从娘肚子带出来的老毛病” 942.阐明了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分析了买办资产阶级发生分裂和比那化的可能性3.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妥协性是由软弱性决定的01《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①中国是一个正好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②敌人的强大③人民军队的弱小④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①④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②③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这就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论持久战》1938年1.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2.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3.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4.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5.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6.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事业单位必备知识 公基之毛概建国前的会议脉络和考试重点梳理

事业单位必备知识  公基之毛概建国前的会议脉络和考试重点梳理

建国前的会议脉络及考试重点华图教育张青在历年的事业单位考试中,毛泽东思想概论一直所占分值不大,许多同学特别是理工科的同学又觉得这一块很多知识点容易混淆,吃力不讨好,索性放弃。

但仔细想想,这章节的内容需要理解的内容其实很少,稍微花点功夫、花点心思,是很容易把这些分数拿下的,因此放弃这部分分值并不明智。

那么怎样花心思去记呢?下面我们以建国前党的重要会议为例,来跟大家讲解一下记忆技巧。

我们把一大到四大放在一起记忆,一大到三大的时间是每隔一年召开一次,四大和三大之间隔了一年,因为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商量国共合作问题。

关于地点的记忆方面,因为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所以在建党初期,我们可以认为中共的大本营在上海。

因此一大刚开始、二大、四大都是在上海召开的。

而一大后来之所以移到浙江嘉兴,是因为在一大会议的中途,有一个陌生人闯进会场,与会人员担心身份泄露,决定移师到离上海很近的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召开。

而三大之所以选择在广州召开是因为,当时要讨论国共合作问题,而广州是国民党的大本营。

而关于内容上的记忆,这是考试的重点,同学们需要明确这一点。

从一大到三大,可以这样串,一大主要讨论是什么,即给党定名——中国共产党,确定党的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在实现之前必须要以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二大干什么。

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步走,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三大是怎么干。

鉴于当时中共的力量比较薄弱,需要有依靠的力量,因此三大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并讨论合作的形式。

国民党一大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四大内容,和国民党的合作以及北伐运动,共产党开始进行总结,思考革命领导权问题和依靠力量问题。

在1927年发生了很多事,因为在这一年国民党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屠杀,使中共认识到自己之前的路线存在重大问题,从五大开始了一系列的纠正。

中共五大的时候,虽然指出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并没有解决中共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0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0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0
毛泽东思想
含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的思想(十一届六中全会)。

形成条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形成过程:开始形成(大革命到遵义会议前):通过调查研究论证阶级关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教条主义作斗争,论证中国革命新道路。

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政策是成熟的标志。

1945 年,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及“第二次结合”等。

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十一届六中全会)
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单元思维导图】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阶段特征】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考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温馨提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非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考点解读】西藏和平解放【易混警示】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并没有实现全国完全的统一,因为台湾还没有统一。

【考点解读】抗美援朝【易混警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一次战争,取得了胜利。

【考点解读】土地改革【易混警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不是实现了公有制。

【比一比】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物解读】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1)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

(2)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3)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这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5)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知识检测】1、《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A.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C.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D.迎接新世纪的曙光2、下列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方法指导】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中国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21中考:初中历史《中国现代史思维导图》

2021中考:初中历史《中国现代史思维导图》

2021中考:初中历史《中国现代史思维导图》阶段 领域 表现 影响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 ~1956年) 政治领域 (1)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初步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经济领域 (1)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2)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人民政权,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外交领域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时期 (1956~1976年) 经济领域 1957年底,“一五”计划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外交领域 (1)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2)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国防、科技领域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取得成功 (2)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3)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和发现青蒿素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总结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见证了时代的进步1.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2.中国土地所有制的变化3.中国人民主体地位的确定4.土地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5.党的重要决策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6.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中国共产党抉择7.新中国成立以来时代流行词的变化8.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9.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变化10.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11.抗战以来中国地位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阶段核心内容:(1)过渡时期(1949-1956)(2)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1976)(3)改革开放时期(1978至今)(4)同一时期的中国与世界-END--。

高考历史培优补差思维导图课件: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高考历史培优补差思维导图课件: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高考历史培优补差 思维导图课件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壹 五四运动 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叁 国民革命 肆 中共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伍 人民解放战争
壹 课标解读之五四运动
贰 课标解读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贰 课标解读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召开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 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共产主义,很显然,这一奋斗目标是不正确 的,直到中共“二大”才得到纠正。中共“二大” 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成了 建党工作。
叁 课标解读之国民革命

课标解读之中共探索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课标解读之中共探索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伍 课标解读之人民解放战争
伍 课标解读之人民解放战争
巩固知识 提升能力
辨析正误
小题快做
努力向前冲
高考真题
材料赏析
易错易混知识点
易错易混点一
有人说国民革命失败了,也 有人说国民革命胜利了,你 同意哪一种意见?说说你的 看法。
C
做高考真题,提升应试能力
6.(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1948年10月底, 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 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 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 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D
小题快做,夯实基础
2.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写诗“烟雨楼台革命萌生, 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 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 大事变”,这一事件( )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D.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4 四、维新思潮
的兴起和戊戌 变法运动
5
五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思想
的传播与辛亥
革命
第二章 “五四”前夕中国思 想界的变动
一、辛亥革命后 的中国社会和中 国思想界的困...
二、新文化运动 和中国思想界的
启蒙
三、对西方资本 主义文明的怀疑
四、俄国十月革 命及其对中国的 影响
第三章 “五四”时期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
4 四、中国共产
党自身建设的 初步探索
5 五、大革命失
败的原因及其 经验教训
第七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 索
一、大革命失 败后党对中国
1
革命基本问题
的初...
二、井冈山斗 2
争经验与“工 农武装割据” 思想
3 三、毛泽东建
党思想的形成
4 四、人民军队
建军原则的确 立
5
五、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革命道
统一战线思想 及其运用
第十四章 新中国成立前夕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中共七届二 中全会与工作重 心转移的重大...
二、人民民主专 政理论的系统阐

三、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 的形成和协商...
四、中国革命经 验的系统总结
后记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二、“五四”时 期各种新思潮的 出现和马克思...
一、五四运动和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伟大开端
三、马克思主义 同非马克思主义
的论争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 马克思主义指导...
二、共产党早期 组织的建立及其
活动
一、共产国际对 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传播的指导
三、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及其意义

毛概课本重点知识点归纳

毛概课本重点知识点归纳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课本重点内容归纳)年少轻狂072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就全党而言则是在延安整风之后)2、最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1938年毛泽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政治报告3、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要求。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说,就是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的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马原及毛概前十章框架图

马原及毛概前十章框架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唯物论、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论)I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历史唯物论)五、资产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本质论)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发展论)I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I科学社会主义JL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唯物论考点定义方式一一根本特性一一存在形态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观彳时空是运动的物质的存在方式一一时空绝对性和相对性一一时空无限性社会的物质性一一从实践岀发理解世界L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丿意识观论1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一三个阶段一一类似感觉的反应特性一一语言外壳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意识的主观性虚假映像意识的能动作用一一目的性、创造性、对象性、生理调控性一一能动作用的条件性J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V实践观V辩证法考点L实践的本质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正确的实践观点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普遍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方法论意义两大特征对立统一规律t<Γ矛盾基本属性「同 性L tX 斗争性C 矛盾范畴-矛盾对立面-矛盾关系内 宏/J 普遍性T 矛盾问题的精髓 t特殊性三大规律亠、丄 辩 证 法 I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J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量变质变规律- 质、量、度。

适度原则 - 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 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否定- 辩证的否定观广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 五对范畴 < 本质和现象 可能和现实<形式和内容四个方法归纳和演绎 分析和综合 具体和抽象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 认识论考点厂社会存在结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亠计羽」社会意识结构一一社会心理意识形式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两大现象S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一一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意义一一“两个划分两个归结”社会基本结构生产力结构一一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一一科学技术生产关系结构——三要素四环节客观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一一意义经济基础内涵生产关系总和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哲、艺、宗、道、法、思1 政治上层建筑一一政法制度政法设施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动力广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一一直接动力V社会革命——强大推动力改革——重要动力<科学技术—强大杠杆社会发展主体<现实的人人的属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 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历史范畴人民群众1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L 群众路线历史人物杰出人物特殊作用一一个人作用的必然与偶然资本主义本质论考点C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L价值一一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价值形式嵌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科学社会主义论考点列宁所概括的帝国主义五个经济特征■资本主义发展论L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长期性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一改革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三大差别一一自由时间一一第一需要一一自由王国S党的最高纲领与当前党的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一“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劳动价值论厂具体劳动一一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价值资本主义本质论h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二因素0价值⅝.厂剩余价值产生的原理及实质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Y资本的本质及划分的绝对规律资本积累帝国主义论<J资本主义工资及实质垄断的形成、实质、发展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 社会主义论义论共产主义论Λ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决定的历史发展趋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早节结构和逻辑体系三个基本理论五、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V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L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H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策略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I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I四位一体的总体 布局主义理论体系IL四个基本条件毛泽东思想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和旗帜 形成和发展T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J 形成和发展[ 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广形成和发展T 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L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内涵及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章第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和确立 重新确立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基本内容 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I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章一一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L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 经验L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空验I ■形式佥 —I章四第 社会主义的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章 第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基本内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改革的全面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六早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理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 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Y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岀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民主政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结合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J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I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y发展教育和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粉笔2019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 毛泽东思想 思维导图全(自制)

粉笔2019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  毛泽东思想 思维导图全(自制)
新旧民主革命区分的根本标志 领导阶级不同
导火索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tips:五四运动
经过
第一阶段:北京——学生 第二阶段:上海——工人
意义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完整提出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组织上
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邓小平 理论
形成和 发展
形成轮廓: 十二大到 十三大
走向成熟: 十三大到 十四大
1982年党的十二大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命题
1987年党的十三大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南方谈话
三个有利于、黑猫白猫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喝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变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坚持科学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发展才是硬道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中心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政治、经济、文化)
经济纲领
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双重性质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概2021版笔记(简洁版)归纳

毛概2021版笔记(简洁版)归纳

毛概2021版笔记(简洁版)归纳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1)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4)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实践基础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1)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2)成熟:遵义会议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3)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4)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五四运动爆发标志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提出:《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2)革命对象1.帝国主义(首要对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2.封建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3.官僚资本主义(解放中国社会生产力)(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无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2.农民——革命的主力军3.城市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可靠同盟者4.民族资产阶级——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前途:社会主义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022版高考历史:专题高效复习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2版高考历史:专题高效复习专题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高效复习 专题九
思维导图·体系构建
本专题包含两个内容、三个阶段。(1)两个内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探索、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三 个历史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56— 1976年)、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
币关系发展经 家经营企业,还允许外国

资本家到俄国经营企业
使经济得到恢 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
复和发展,社会 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
稳定
进一步巩固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鼓励 私人开办企业,同时向国 外大力招商
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国民 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提高
【思维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同点
苏俄新经济政策
面临经济困难、 社会动荡
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 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进行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十年“文化大革命”使经 济濒临崩溃,社会一片混 乱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共同点
苏俄新经济政策
利用市场和货 放开商品市场,允许资本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 工作笔记。) 81.12.12号1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 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
82年3月23日1天 讨论记录: ……(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 (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 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

毛概思维导图

毛概思维导图

毛概思维导图⽑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形成条件战争时代⾰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成过程开始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成熟遵义会议之后尤其是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理论系统阐明进⼀一步发展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之后提出了了“第⼆二次结合”活的灵魂实事求是定位⻢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思想路路线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 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 按照客观规律律办事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理论创新群众路路线定位党的⽣生命线/根本⼯工作路路线/永葆⻘青春活⼒力力传家宝坚持群众路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力量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独⽴立⾃自主定位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定不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路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评价⽑毛泽东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结晶对⾰革命建设经验的总结指导党和国家⼯工作的科学指南内容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形成近代中国国情时代进⼊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呼唤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总路路线提出2个⽂文献⾰革命对象3座⼤大⼭山⾰革命动⼒力力国旗4星⾰革命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前途社会主义基本纲领政治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主要内容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应有之义/双重性质没收官僚僚资本归国家所有极具特⾊色的内容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 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革命道路路提出初步形成“井冈⼭山红星”3⽂文章提出了了⼯工农武装割据正式确⽴立《战争和战略略问题》内容⼟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根据地建设(强有⼒力力保证)原因(国情是最根本的)具体国情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必须武装⽃斗争农业⼤大国农⺠民是主⼒力力军特殊国情提供缝隙与可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极端不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城市统治薄弱⼈人⺠民⾰革命愿望强烈烈群众基础好客观条件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主观条件相当⼒力力量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的有⼒力力量量及其政策的不不错误经验 (三⼤大法宝)提出《共产党⼈人发刊词》内容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特点优点之⼀一统⼀一战线原因必要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中国⾰革命⻓长期性/残酷性和发展不不平衡性可能性诸多社会⽭矛盾的交织两个联盟与劳动者联盟统⼀一战线的基础主要是⼯工农联盟与⾮非劳动者联盟主要是与⺠民资的联盟党的建设三⼤大作⻛风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论新⺠民主主义社会时间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确1949-1956性质Turning过渡性的⾮非独⽴立社会形态经济3种主要经济成分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社会主义性质(公有)个体经济(绝对优势)私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私有2种过渡性的经济成分合作社经济个体向集体经济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营向国营经济过渡形式阶级4星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路⼝口的经济随着⼟土改完成主要⽭矛盾变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特点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居于领导地位⾮非社会主义因素占有很⼤大⽐比重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实践背景1949-1952磨⽪皮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留任务打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基础没收官僚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完成⼟土改后及时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等理理论提出(由于实践的改变)1953年年过渡时期总路路线⼀一化(⼀一体)⽣生产⼒力力维度三改(两翼)⽣生产关系维度理理论依据改造过程个体集体:合作化农业改造组社社(互助 低级 ⾼高级)⼿手⼯工业改造组社社(供销 供销 ⽣生产)私营➡国营:赎买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高级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行业公私合营第四章 ⼀一些琐碎理理论《论⼗十⼤大关系》1956年年⼀一个基本⽅方针第⼀一个重⼤大关系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关系明确提出了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路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路的标志⼋八⼤大1956年年⼀一个⽅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改造完成后主要⽭矛盾的变化先进⼯工业国和落后农业国⼈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求与当前经济⽂文化需求不不能满⾜足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执政党建设《正处》1957年年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矛盾普遍性)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非对抗性,⼜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特点)政治上两种不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对抗性⽭矛盾解决专政⼈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矛盾解决⺠民主政治思想领域团结-批评-团结物质利利益分配⽅方⾯面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根本着眼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起⼒力力量量到社会主义建设上去杂碎⽑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可以消灭了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发展商品⽣生产、利利⽤用价值规律律两参⼀一改三结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路初步探索意义巩固和发展了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了宝贵经验、理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丰富了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理论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