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导课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想品德课的导课艺术

摘要:当前“参与式”教学方法下,要求教师要吸引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学习,教师拿什么来吸引学生,好的导课是一门艺术;也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导课方法注意问题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好的导课会对一节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能体现出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如果一位老师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把书翻到某某页,尤其是思想品德课,上了几节课之后,学生身心都已疲惫,正昏昏欲睡时,这样的开头无疑是最好的催眠曲。

一、情景法

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情景有关,而生动感人的情景又能增加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发学生的愉快情绪,使学生进入情境就会引起思想共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把握教材特点,通过图画、播放歌曲或以多媒体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并置身于特定情境之中,深入体会教材内涵。

二、设疑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遵循这一认识规律,为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抓住事物的关键,巧妙设置疑问,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设置悬念,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引起学生注意

力,拨动他求知的心弦,从而导入新课,采用这种导入法需注意的是设置悬念,要具有“新”“奇”的特点,要能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三、故事法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作为开头,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丰富联想,使之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安安静静地听故事时,也起到了用实例证明要学内容的作用。

四、小品法

就是把课本内容编成微型小品,有教师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演,这是低年级学生较喜闻乐见的一种导课方式,这种导课形式新颖活泼,气氛热烈,对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均有很好的效果,每次表演完毕,学生都能根据教师提问踊跃发言,在生动活泼的气

氛中,进入课堂的角色,自然地接受道理。

五、漫画导入法

漫画生动形象、逼真、趣味性强,学生乐与接受,用它导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初一思想品德“情绪……奇妙的窗口”一节时,我出示喜、怒、哀、惧等不同表情的漫画,让学生辨认并猜想每种表情产生的原因,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举手,争着发言,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导入的方法很多,除了上述几种外,常用的还有诗词、警句、名言等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导课方法,都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导课要有针对性

教师设计导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必须对整堂课起引路作用。导入方法要具体、简洁,尽可能用少量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一开始要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知识情境中,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2.导入要有启发性

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启发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思维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又深入到问题之中,始终与问题紧密相连。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去思考解决。这为学生顺利地理解新的学习内容创造前提条件,从而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导入要有趣味性

趣味性是点燃学生思想火花的“助燃剂”、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应注重创设情境,增强情感色彩,营造课堂气氛,做到引人入胜,妙趣横生,使教材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促进学生接受新内容,防止学生产生思想品德课是“最腻味的课”的厌倦心理。

4.导入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实践证明,教师语言的艺术性,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

的理智感和求知欲。因此,要使新课一开始就扣人心弦,耐人寻味,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即讲究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逻辑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切忌矫柔做作,牵强附会。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浅谈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m〕,中国当代教育科研与实践,2008第一辑(下):83.

[2]王怀彬、谢国生、王斌清主编.教师基本功.第五章.教学艺术〔a〕,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11:164-169.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