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单县中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菏泽市单县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5题;共34分)
1. (15分)(2017八上·惠安月考) 古诗文默写填空。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3) ________,背灼炎天光。
(4) ________,拾此充饥肠。
(5)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归隐,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6)听其相顾言,________。
(7)吏禄三百石,________。
(8) 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9)兴,百姓苦;________。
(10)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11)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
(12) ________,青山郭外斜。
(1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
2. (2分)下列划线的词语不能用括号里的词语替代的一项是()
A . 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
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
这句话讲得通俗(明白)一点儿,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
B .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
譬如(比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
C .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悠闲自得),令人心旷神怡。
D . 言是散碎(零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3. (2分) (2019八下·灵石期末)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 . 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C .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肩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D . 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 (6分) (2019八上·椒江期末)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化的(zī)养、城市的肌理,如同一本古书,而建筑是凝固的文字,是一座城市的文脉。
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椒江区坚持突出本地特色,前(zhān)谋划,科学布局,使历史文化街区与山海水城相______相映。
章安古郡、海门卫城、葭沚老街……不同年代的历史建筑是椒江这座古老而年轻的滨城延续的文脉,我们借此读懂椒江这座城。
“粉墙黛瓦曲巷,小桥流水人家,吾心安处即故乡。
”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īzhān
________养前________谋划
(2)填入文中“______”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溶
B . 融
(3)划线字“曲”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A . qū
B . qǔ
5. (9分)(2019·扬州) 名著阅读。
(1)【火的历练】学校开展读名著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诸多特征鲜明的人物。
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每空不超过4个字)
在火焰山,面对一心复仇的罗刹女,孙悟空“三调芭蕉扇”,表现了其________的性格特点;火烧瓦罐寺,怒杀肆意妄为的恶人,体现了鲁智深________的性格特点;经过战火的洗礼,保尔·柯察金成长为时代英雄,我们要学习他________的意志品质。
(2)【爱的寻觅】小王子在星际之旅中,逐渐领悟了爱的真谛,请根据下列情境,选出相应的选项,依次填空。
①遇到玫瑰花园________→②离开狐狸________→③离开地球________
A你若爱上某颗星球上的一朵花,晚上抬头看天空,仿佛所有的星星都开满了鲜花。
B我自以为很富有,拥有全世界最独一无二的一朵花……我算不上是非常伟大的王子。
C人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
(3)【美的回眸】散文集《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先生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娃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中塞的孤孀。
①语段中,鲁迅对她有不同的称呼。
因她谋害隐鼠等,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________”;多年后,当他回眸________这件事,鲁迅先生对她充满敬意和怀念,深情地称她为“我的保姆”“长妈妈”。
②《朝花夕拾》中
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请在其余篇目中,自选两篇,各列举一个情节。
________
二、理解•感悟 (共5题;共63分)
6. (2分)古诗词鉴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是()
A .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和一切阻挠历史前进的势力。
C . 诗人登高望远,似觉得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作者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
7. (13分) (2016八上·永定期末) 阅读下面﹝甲﹞﹝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朝晖夕阴晖:________
②佳木秀而繁阴秀:________
(2)下面三项中“之”的用法与“山间之朝暮也”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①子墨子闻之(《公输》墨子)
②介胄之士不拜。
(《细柳营》司马迁)
③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云归而岩穴暝
(4)请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摘出反应观景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有哪些不同?
8. (8分)(2020·松江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代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
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
__________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______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
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
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
语言上的良好作风来自于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
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只是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语法的正确和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
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
④媒体、网络语言有时缺乏这种文字上的教养。
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从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
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
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这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
网络语文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就的文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第②段划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 因为所以
B . 不仅而且
C . 如果那么
D . 虽然但是
(2)第②段划线字“洁癖”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4)第④段划线内容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5)第②③段两段的位置不宜互换,理由是________。
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
①“湛江年例”是粤西岭南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
那时,粤西地区偏远封闭,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征服自然,安居乐业,一年举办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以祛除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现在,它也支撑了许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困境中挣扎的人。
可以说“湛江年例”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
因此,人们对“年例”格外敬重,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湛江年例”与时俱进,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已然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②对湛江人来说,年例具有巨大的魔力,尽管大家分散在各地,它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们从四面八方凝聚一起。
远的,近的,坐火车的,开小车的,骑摩托的,一个个地来了。
途中,人们的笑声,车队的喇叭声,买卖水果的吆喝声,多种声音奏出一曲喜悦之歌;席间,身居高位的官员,商界的精英,出外打工的,邻村的亲朋友好友,大家脸上都放着光,嘴上带着蜜,举箸提杯,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宴后,叙别情,话家常,言发展,展望宏图,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图景。
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着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
一位湛江老板说,“钱永远都赚不完,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被时间慢慢地冲淡。
每年我们都做年例,就为了请亲朋好友来聚聚,维系大家的感情。
”
③“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
每逢年例,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
比如吴川的年例必然少不了吴川飘色,每一板飘色,恰似一座流动的舞台。
在舞台上的演员,有的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则踏在公鸡或鲤鱼上,他们手舞足蹈,飘飘欲仙……奇妙的是观众却看不到它的支撑点,作为东方神秘的民间隐蔽艺术,它不仅令吴川市区万人空巷,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访问,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国人来湛观看。
还有遂溪舞龙醒狮、东海人龙舞、雷州傩舞雷剧等艺术表演吸引世人眼球。
年例给了传统艺术一个传承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湛江年例”这个特色文化。
“湛江年例”浓浓的文化品味,像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世界各地的人都凝聚在一起。
④“湛江年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翅。
年例期间,宴席丰盈了,礼品高档了,消费水涨船高了,市场也繁荣起来了;当地官员借年例节日与事业有成的老板共谋振兴家乡大计,于是新路修起来了,学校建起来了,家乡更美了。
政府还把年例和“经贸洽谈会”结合起来,办成“一节一会”,吸引了各地商人前来投资搞建设。
“湛江年例”在当地的建设中,正成为一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⑤“湛江年例”源远流长,被赋予时代新内涵的湛江年例现已成为湛江文化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作为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它把湛江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并推动着湛江的发展。
⑥然而,当年例宴席档次不断提高时,一股攀比奢侈之风却在逐渐蔓延;当我们在为精彩绝伦的民间艺术拍手叫好时,却面临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当我们大打“湛江年例经济牌”时,却还未真正找到年例和旅游之间的切合点。
(本文参考《湛江日报》有关材料写成)
(1)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了“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
(2)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子中的词语“精神寄托”的含义
(3)如何更好地促进“湛江年例”的发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建议。
(4)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析文章第③段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10. (20分) (2017八上·句容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一课
昌松桥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稀稀拉拉地走进了教室。
小民模仿赵本山的摆步走在最后,进门后,他舌头一伸,冲同学们做了个鬼脸,然后轻轻将门半掩着,顺手把门旮旯里盛垃圾的簸箕倒扣在门上方。
来上课的老师一推门,簸箕便不偏不奇地罩到了老师头上。
老师火了,双眼圆睁,扫视着同学们,扯着嗓子吼道,谁干的?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我!小民说。
老师虎着脸,急步走过去,小民起身便跑。
老师往东,小民就往西,老师好不容易把小民逼到墙角,小民却一下跃上课桌,踩着同学的课桌翻出了教室。
同学们哄堂大笑,冬瓜、丝瓜、土豆大喊“加油”,老师伸手将门一甩,走人了。
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初一下学期重新分了班。
这是一个成绩最差最差的组合班,以小民、冬瓜、丝瓜、土豆为首的几个人正破缸子破摔。
甩门而走的是两个月来继任的第三位班主任老师。
第二天,第四任班主任一推教室门,头上同样被扣上了簸箕。
老师将“帽子”轻轻摘下,笑了笑说,谢谢大家用如此特别的礼仪欢迎我。
老师指了指自己的头,原来老师的头上预先戴上了一顶布帽。
同学们这才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漂亮而又小巧玲珑的女老师。
我姓高,非常荣幸能成为你们的班主任,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就是上课的时候,教室里必须保持安静,你们可以睡觉,可以出去玩。
我尊重大家,也请大家尊重我,好不好?
同学们一下愣住了,好一阵才有人轻声说,好。
下面,我重新任命一下班干部:有组织能力的小民任班长……
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件事。
请四个男同学从我的办公室里把那两口缸抬过来,又指着簸箕笑了笑,再请两个同学用“帽子”到操场的沙坑里抬两簸箕沙来。
高老师招呼大家围拢来,又从衣袋里摸出两包种子,用手将沙子整平,边下种子边说,这两包都是蒲公英的种子,那包是本地的,这包是以色列的,是我一个在以色列留学的同学寄过来的。
我们现在将缸作好记号,然后抬到隔壁的天井里去,天井顶面盖着玻璃,只见阳光不见雨,记住,不要给它们浇水。
检验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个星期的时候,两口缸里的蒲公英都长到约15公分高,叶茎大小也没多大区别,有一天,小民大喊,高老师,本地蒲公英死了。
确实,因缺水,本地蒲公英蔫了,那株以色列的蒲公英也萎缩了不少!高老师说,外面正在下雨,将它们抬出去吧!
这是一场毛毛细雨。
第二天,同学们惊奇地发现:那株蔫了的本地蒲公英在风雨中飘摇,以色列蒲公英却一夜之间长高到30公分,而且青枝绿叶。
令人称奇的是,数枚水红色的花朵正冲大家不停地点头。
高老师说,这种蒲公英原产于地中海东部的沙漠中,如果没有雨,它们一生一世都不会开花,但是,只要有雨,不论多么小,也不论在什么时候落下,它们都会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迅速推出自己的花朵,并在雨水蒸发前,完成受孕、结子、传播。
我们学习、做人也一样,我们不能做到最好,但能做到更好!
同学们沉默不语了。
于是奇迹出现了,上课再没有人玩耍、睡觉了,学习风气也越来越好了。
两年后的中考,这个最差的班升学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二,小民、冬瓜、丝瓜、土豆还出人意料地考入了当地的重点中学。
高老师给上的这一课,我们将终生受用!小民流着泪说。
(选自《2010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1)“永远的一课”是高老师上的,那么第三位班主任老师的课在文中是否多余?
(2)结合小说内容,说说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下面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结合划线的词语具体分析。
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初一下学期重新分了班。
这是一个成绩最差最差的组合班,以小民、冬瓜、丝瓜、土豆为首的几个人正破缸子破摔。
(4)本篇小说为什么以“永远的一课”为题?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
三、表达•交流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七上·浦东期中) 题目:不会忘记你
要求:根据题意,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 (共5题;共34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2-1、
3-1、
4-1、
4-2、
4-3、
5-1、
5-2、
5-3、
二、理解•感悟 (共5题;共63分)
6-1、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8-5、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0-4、
三、表达•交流 (共1题;共5分)
11-1、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