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如何实现对教师的专业引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长如何实现对教师的专业引领

关于校长工作,萧宗六教授曾有这样的论述,校长“除了治校,还有治学”。关于两者之间关系,萧教授认为,“治校必须治学,治学可促治校。治校而不治学的校长,必然无所作为;有所作为的校长,必然既治校,又治学。”

校长的治学,不同于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学术理论性工作,更多是用正确的办学思想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观课议课,是校长的治学形式,其本质是对教师的专业引领。校长观课议课质量高低,关系教师队伍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关系校长治学和治校有无作为。关于校长观课议课,目前关注更多的仍是数量和形式,对质量的关注远远不够。如果我们能理清思路再行动,可以让校长的治学水平更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成为可能。

一、校长观课,该不该?

至今仍有一些校长认为观课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校长究竟该不该观课,把观课当可做可不做的小事还是非做不可且必须做好的大事?答案是由校长的角色和职责决定的。关于校长角色,曾有很多观点,如“校长是学校经营者”,对应的职责是为学校争创更高利润;又如“校长是外交活动家”,对应的是对外、对上协调的职责,为学校发展争取更多的人、财、物资源。无可厚非,这些都是校长分内职责,但并不是主要,更不是全部。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讲话倡导“教育家办学”,最有可能和最应该成为“教育家”的不是大学或科研部门教授,不是一线教

师,而是校长。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持的正确观点是:校长不但要观课议课和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而且要将此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好。惟其如此,才能不辜负民族和人民对我们“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希冀。

二、校长观课,关注什么?

观课议课是学校常规工作,一线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分管校长、校长,都经常观课议课。校长的观课与其他人有何不同?一线教师和教研组长更多关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效;教导主任、分管校长更多关注的是课堂管理和教师行为是否规范;校长应更多关注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方法是否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教学理念是否契合学校价值观和学校精神。比如,某校学校精神是“善思笃行,自我更新”,办学理念是“培养良好习惯,奠基幸福人生”。在观课时,就应有意识地观察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否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和人生幸福,是否在学习、工作中体现了善于思考、坚定行动,不断创新的学校精神。校长如果能用办学思想引领全校工作,就能凝聚人心,办好学校。

三,校长观课,数量还是质量更重要?

为了对学校工作进行过程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对管理者观课往往有数量要求。以我市某区为例,教育局每学期都要求学校上报《教学常规管理统计表》,表格第一项就是“行政听兼课情况统计”。教育局将各校数据汇总后,在系统内部网上公开,大家可以看到任何

一所学校每位领导一学期听课兼课的节数。仔细查看统计数据,发现一部分校级干部听课20节多一点,中层干部听课30节多一点。再看表后的“备注”,便可发现其中“奥秘”:“根据区教育局规定,校级领导每学期听议课不低于20节,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议课不少于30节”。从统计数据看,一些干部观议课仍有“完成任务”的想法;从规定表述来看,教育局关注更多的听议课数量,对于听议课质量,并没有提出相应的考核标准。

校长观议课的质量与数量并非正相关,成天泡在课堂里,议课水平不一定就高。但议课毕竟是一项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闭门造车一定是不行的。所以,观课议课,质量第一。议课质量高,老师才服气,才愿意受你引领。如果只追求听课数量,议课质量低下,以乏力甚至方向错误的引领,难免让教师和学校发展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四、校长观课,如何选择对象?

学校规模、教师数量、师资结构的不同,对校长选择观课对象影响颇大。校长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工作习惯,有计划有地系统安排观课计划。

以某校为例,24个教学班。每节课都有24位老师上课,选择谁?随机或者随意的选择并不可取,校长应该采取“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原则。在“面”上,校长要关注全体各个学科教师的教学质量,一年至少应该听完一轮。在“点”上,校长观课要突出重点,即“两头”,一头是刚入职教师和教学综合能力较弱的教师,对这

类教师要反复听,提出改进要求,每一次都要有进步,目的是促其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另一头是骨干、优秀和有潜力的教师,对这类教师要重点听试验、研究课,目的是鼓励他们改革创新,形成风格,成长为优师。这“两头”之外,是“沉默的大多数”,校长也要给予适当关注,防止掉队,为他们成长为优秀教师提供帮助。五、校长观课,如何选择课型?

学校课堂,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常规课,约占总量90%;二是研究课,即基于问题解决的试验性课堂,比如学校承担的课题研究课,约占总量6%;三是公开课,比如汇报课,也可能是第二种课型的成果展示,这类课占比大约4%。常态课比重最大,学校教学质量与常规课堂质量关系密切,校长应主要关注;教研课代表教学改革的方向,校长应重点关注;公开课是一定平台的成果展示,校长的关注更多代表一种态度,之前的研讨过程已经重点关注和参与过,校长此时的观课议课倒成了不那么重要的“出席”了。一学期,我们不妨拿70%时间来看常态课,拿25%时问看研究课,拿5%时间看公开课。

六、校长观课,如何进行?

(一)观课前,如何准备?

1.预约观课。一些学校实行“推门观课”,即提前不打招呼的观课,这类观课有助于教师更加认真地备课和上课,但是也会造成“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教师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的现象。我更加倾向于“预约观课”,体现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也符合

现代社会文明交往的原则。课堂毕竟属于学生和教师的时空场域,不请自到的“推门观课”虽然有质量监控的正当动机,但行为本身并不可取。

2.课前备课。校长观课,需要提前备课:了解该课程本学段目标、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及在本册和本学科中的地位,借助质量监测表,了解该班学生的综合学业质量;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教学策略等。力求在观课之前对课标、教材、学生情况、教学设计等都有全面综合把握,观课时,校长便可“胸有成竹、专心看戏。”预约型观课,也让校长备课有了时间保证。

(二)观课中,如何观察?

因为校长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所以观课时不必埋头不停笔记,可以解放双手,运用眼、耳、脑专注观察和思考,重点观察和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教师是否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是科学,必须遵守其内在规律,比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循循善诱、教学相长“等。低段学生集中注意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是否考虑到少儿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直观、鲜艳的教学材料来吸引学生,是否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

2.教师是否有意建构“民主”、“自主”的课堂。民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