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之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之美

——以亚里士多德理论为主要依据

美是什么?美是早上的第一抹温暖的阳光,美是春风里摇曳着的青草上悬挂的晶莹露水,美是雨后挂在天上的彩虹……美是积极的,美是多彩的,美是让我们感到愉悦的东西。悲剧是什么呢?悲剧是愤怒,悲剧是泪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又怎么能称为美?而美又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整体性”。并不是那些我们生活中明亮的、快乐的部分是美,那些忧郁的,难过的东西也是美。美不仅是需要由我们的外在规则来构建它还需要与我们的个人认识相符合。而我们的个人认识里不仅有那些充满正能量的积极地感受,同样也会有那些负面的阴暗的东西,由此而言,将“悲剧”隔离在美学的研究范围之外,完全否认悲剧之美是完全不合理的。

一、悲剧何以带来审美感受?

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作用是引起的恐惧与怜悯之情,使人的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灵魂作用。”从审美方面来说悲剧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必然具有“严肃性”、“完整性”和“规模性”,也就是说悲剧从始至终都要由一系列的行为贯穿下来。而这恰好映射着他本人关于“美是整体性”的观点。悲剧动作的运行,

先是充满期望,而且过于信赖这种期望,然后走向错误,一切希望终成泡影,逐渐有所认识终而至于完全失败。这个悲剧的整体运作有着美所应该具有的客观上的规范,并使得我们的个人认识随着这个整体而变化,从而诱发出我们的情感波动,引发出我们的审美感受。

二、各种悲剧类型所带来的审美感受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一书把悲剧分为复杂情节悲剧,性格悲剧(或命运悲剧),情景悲剧和苦难悲剧等四种类型。由于如此划分的抽象性略高,故在本文章中我将从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三个方面来说明其所带来的审美感受。

(一)、命运悲剧

所谓命运悲剧主要是指在神秘力量左右现实人生情况下所产生冲突所造成的悲剧。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为例,著名的小说《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一生坎坷:出人意料地娶到了十分漂亮、知书达理的米行老板千金陈家珍,却在婚后赌掉了徐家的全部家产;以为练出钢铁来就可以天天在大锅里吃到红烧肉,却很快就面临大饥荒;当他把一家的希望都寄托在跑步跑出名次的儿子有庆的身上时,有庆却死于一场意外……命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以一种喜剧的荒诞捉弄了福贵,给予他希望,却马上带给他新的一轮绝望,以他为中心小说创设了把一个又一个美丽人生撕碎践踏的人生大悲剧。对于读者而言,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会自动的代入到小说所设定的情境之中,进而因为福贵身上发生的一些带有希望色彩的事情而感到开心,同时也一步步看着福贵在这种期望中,一步步绝望,彻底失去生活的意义。我

们的整个审美感觉都随着这个整体性的悲剧运作而变化,最终由剧中人物悲惨的一生而对当时背景下农民的生活有了整体的感悟,虽然具体的审美感悟会因人而异,但是我们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也的确是获得了悲剧带来的“审美快感”。

由“命运”这种不可物化的东西所引领出来的悲剧不仅会使我们有因为主人公悲惨经历而伤心等负面的审美感受,也会使我们有更加珍惜自己生活,努力改变命运的积极力量。

(二)性格悲剧

性格悲剧即因性格内在冲突所引起的悲剧,特指莎士比亚创作的一种悲剧。多写某贵人陷一困境,后其性格某弱点或偏见被揭示,此为悲剧基本契机。悲剧主人公行动关系本人和整个民族命运,处尖锐斗争中心,有巨大道德勇气,体现文艺复兴巨人性格及诗人理想。结局一般彻底毁灭。性格悲剧最典型的例子即是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在面对父亲被毒杀、母亲被仇人霸占、王权被盗取、国家被侵占的家仇国恨时有着强烈的复仇愿望,并且付之于行动,在复仇过程中他的性格特征不断被展现。哈姆雷特性格的形成又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性格是什么样子,也就决定了命运是什么模样,这是真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为他最终的悲剧命运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在这种性格之下,复仇的意念苦苦煎熬着他,复仇充斥了他的生命。这就是悲剧,其根源在于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这就是性格的悲剧。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导致了一个人生的悲剧。哈姆雷特的悲剧性给人以强烈的道德震撼。通过我们对其悲悯、义愤,引发我们情感上的波动进而产生悲剧美的

审美体验。

(三)、社会悲剧

社会悲剧是因社会不平等,不合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冲突造成的人生悲剧。说起社会悲剧,不得不提到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其笔下的祥林嫂为例。“祥林嫂”勤劳、朴实、坚强、善良、充满了活力,但她逃不出当时那个时代的思想局限性,她不是知识分子,也没有很高的学识,只是一个旧中国农民的普通形象: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当她在祝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鲁家的不平待遇又给予她重创,于是从此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被赶出去当了乞丐。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而造成这种悲剧的的原因就是①“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些社会宗法制度;②封建社会礼教(孔孟之道);这两个因素是造成“她”思想局限性的原因,也是造成“她”悲惨命运的原因。对于社会悲剧这一类型,我们的审美感受不止停留在对于某个人物的怜悯上,而更多地停留在对于整个社会背景的思考与反思上,这种审美体验使得我们更加全面的贯彻“美的整体性”概念。

三、悲剧美特点

悲剧美,就是悲剧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使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

也就是悲剧的崇高感。人们在欣赏悲剧时伤心流泪,是因为在悲剧中,美受到摧残,更显示其光辉品质。悲剧会使人悲痛,但革命的悲剧是人从悲苦中产生一中力量,使人们从先进人物的苦难和毁灭中认识到真理,鼓舞人们战斗,使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激发人们从事伟大实践斗争的决心和信念,使人获得崇高体验,心灵的得到净化和陶冶。

综合以上三种悲剧类型下人们产生的审美体验,我们可以总结出悲剧美的如下特点:(1)悲剧人物一般来说是代表社会进步力量的正面人物,亦即是好人;(2)悲剧人物的苦难或灭亡必须是社会矛盾冲突或生产斗争或由于人性的某些弱点引起的;(3)悲剧必须能使人奋发向上,提高精神境界,产生美的愉悦,即化悲痛为力量。

悲剧所具有的特殊审美功能。它对陶冶人的情操,升华精神境界;对鼓舞人们的斗志,增强人们为美好生活而斗争得勇气和信心;对提高人们对历史必然性的认识,坚定地追求真、善、美均有特殊的作用。

四、体验悲剧美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悲剧必须具备六个成分,即:情节、性格、措辞、才智、情景、歌曲,而其中情节为最重要的一环。由此对于我们而言,若想更好的体验悲剧之美,便可从这六个方面入手。以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戏剧的主要情节:官家女儿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与贫苦儿梁山伯为同学,二人情义相投,相交甚笃,后祝被梁认出女儿身,两人遂私定终生,但这一愿望遭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