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现代乡土小说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现代乡土小说的发展

乡土小说指的是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也指现代,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乡土文学这个术语是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第二集导言》中首次提出的,他把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等作家归为乡土文学流派。

可以说鲁迅的农村题材小说是乡土小说的开创。与鲁迅同时期也有作家描写农村的生活,比如徐玉诺。徐玉诺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原始性的粗狂的,他的《祖父的故事》,用的是活生生的生活口语,没有观念化的人物,把人物的心理也描写的发自内心深处。徐玉诺很快从文坛隐退,“他应当给我们更多些。”①

相对而言,鲁迅的乡土小说则更显犀利。鲁迅不仅写出了农村、农民的各种生活,更关心农民的精神痛苦,揭示了农民思想的弱点及劣根性。而这些并不是鲁迅技高一筹的地方,那么多人尊称他为精神的导师,不是因为他揭示了这些,而是他能够以平民的视角来写农民,充满着关爱的,聊以同情的对农民“哀其不信,怒其不争”。鲁迅在五四高潮时期创作的小说集《呐喊》就侧重农民题材的描写。在鲁迅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中就隐约有农村的影子,狂人所处的环境就是个真正的乡村。鲁迅的又一名作《阿Q正传》乡土的范就愈加明显了。阿Q是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江南乡村小镇未镇的一个无业无产的

贫民,他在赵老太爷的巴掌下失去了姓赵的资格,可不管怎么样他有自己的一套精神胜利法聊以自慰。鲁迅写阿Q不是为了写一个让大家哈哈笑的人物,是要写一个让大家在笑中哭,笑中反省的人物。可以说鲁迅写乡土的阿Q是揭示了国民劣根性。名为《故乡》的小说就真正切切是鲁迅的过去梦中和现在眼中的故乡,名副其实的乡土。记忆中的故乡是那么的美好和令人眷念,闰土的一声“老爷”彻底打碎了迅哥儿的梦,刻在闰土额头的皱纹也刻在了鲁迅的心上。疮痍的故乡,愚昧的故土,悲、慨交加。可以说,鲁迅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讽刺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又抑制不住对故乡、故土的眷恋。极其矛盾的角度,使得他的文字在犀利中有丝丝暖意,也同样是这样的矛盾使得他的乡土小说吸引着众多的作家和读者。

在鲁迅的影响下形成了乡土作家群,代表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许钦文、彭家煌、许杰等。他们大都师承了鲁迅小说的批判国民性特点,较少造作,克服了概念化,以一种质朴和真实的面貌为当时小说创作界吹进一股清风。乡土小说作家们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他们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此外,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住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抑郁的抒情调子。

王鲁彦是乡土派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的《黄金》标志其乡土写实小说进入成熟境界。《黄金》以沉实遒劲的笔力,描绘了一个在金钱灵光笼罩下的炎凉世界。“你有钱了,他们都来了,对神似的恭敬你;你穷了,他们转过背去,冷笑你,诽谤你,尽力的欺辱你,没有一点人心。”王鲁彦以细致深密的文笔写浙东农村的家常生活,世态毕现。

此外,在乡土派中彭佳煌的小说风格以稳健著称。他是湖南人,是描绘乡风民俗的好手,他以忧郁焦虑的眼光谛视湘中农民,洞悉种种人物心理。《怂恿》围绕猪肉买卖,展现了乡间富豪强梁们的无情倾扎。小说淋漓尽致的描绘了一个半人半兽、凶牛恶豹横冲直撞的乡村社会,无情的暴露了乡绅阴险,笔法融粗犷和细腻为一体,技法纯熟,落笔不凡。

20年代的乡土作家们重文化乡愁,重反思启蒙。30年代则发生了一些变化。

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在30年代的文坛上有很高的成就。沈从文是师承废名,而周作人又是废名的老师,我不妨在这儿推的远点。周作人早期的文章比较的激进,可是生了一场病之后文风大变,冲淡平和成了他的特色。《乌篷船》、《故乡的野菜》、《苍蝇》等都是在玩味。文笔是清新的,不大喊什么国家命运,不讲什么革命解放,只是在自己的小园地做自己爱做的那些事。废名是田园风格的乡土作家。他的小说是田园风格的,仿佛一支牧笛,吹出我国中部农村远离尘世喧嚣的田园牧歌。他

的第一个小说集《竹林的故事》能在一定程度上关心现代社会问题,关心由宗法社会关系渐趋解体给农民带来的凄苦命运。可是,废名小说中的隐逸气占了上风,田园牧歌的抒情乡土小说才是他本人最大的特色。《竹林的故事》赞美了生气勃勃的乡村少女,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灵传神妙笔。也许正如周作人给该集做序时说的:“我不知怎地总是有点“隐逸的”,有的时候很想找一点温和的读,正如一个人喜欢在树荫下闲坐,虽然晒太阳也是一件快事。我读冯君的小说便是坐在树荫下的时候。”②老师的风格必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沈从文就是。小说中的人性的原始的美,一种未被教化的原始的美很动人。《柏子》是个人很偏爱的,这是个故事性不强的小说,但像希腊神话一样率性而为,天真可爱。湘西的山,湘西的水,湘西憨厚淳朴的汉子,湘西动人又泼辣的妹子……都从沈从文的笔下缓缓展现。柏子把所有的积蓄都买了东西给吊脚楼上的妓女,女人又像妻子似的对待他,彼此没有夫妻的名分却有夫妻的情谊。这样的情分又显得那么自然和应该,一旦追问起缘由就变成了说不清的人性。也正因为如此才愈发的吸引人。说起沈从文就不得不谈他的《边城》,湘西系列中最最绚丽的一笔。傩送和翠翠的爱情只有在湘西这个地方才能生根,唱山歌的事情也只会发生在那如画似的地方。沈从文的乡土不同于之前乡土流派的乡土,这儿不是愚昧,封建的深渊,不是精神胜利发源的地方,这是生命打头的地方,是生活和命运交织的源泉。后来汪曾祺发展了这种风格。

30年代还有一位写农村的大家——茅盾,他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茅盾以农村阶级斗争为角度描写农村,带来了不一样的农村写作视角。

到了40年代乡土小说的作家主要有萧红、萧军。

萧红的代表作《生死场》中,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笔调,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生活。他们身受地主的残酷压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背向蓝天,脸朝黄土,辛勤操劳,累弯了腰,累跛了腿,还是得不到温饱,受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过着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字里行间透出中国农民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也许,是鲁迅的影响,也许是自己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萧红笔下的农村多多少少带上了抗争的烙印。而《呼兰河传》却不同。这部小说创作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