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植物化学诱变技术在育种中的运用及其进展__化学诱变技术及诱变效率

诱变育种研究工作 。
·54·
低关键在于转基因效率和基因的表达效率的高低 ;化 学诱变则通过化学试剂造成生物 DNA 的损伤和错误 修复 ,产生突变体 。这些突变以点突变为主 ,并且因试 剂不同具有某些相对高频而且较为稳定的突变谱 。由 于这一技术还具有易操作 、剂量易控制 、对基因组损伤 小 、突变率高等特点 ,因而近年来成为运用最为广泛的 诱变技术 。狭意的化学诱变的技术包括诱变材料的选 择 、诱变剂的选用 ,而广意上说 ,突变体筛选技术和随 后的突变体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也是重要的组成部 分 ,决定着化学诱变技术在当代科技的背景下 ,在育种 上的广泛而有效的应用 。
诱变育种技术发展至今形成了 3 种技术 :辐射诱 变 、定点诱变和化学诱变 。辐射方式在早期是主要的 方式 ,使用各种射线以造成染色体水平的畸变 ,如倒 位 、缺失等等形成突变 。特点是对染色体伤害较大 ,因 此致死突变较多 。尽管如此 ,由于早期是诱变技术的 主流 ,从事诱变及其后代品种筛选工作的人员众多 ,也 获取了大量的用于生产的稳定突变体后代 ;定点诱变 是在分子水平进行操作 ,通过人为设计单个碱基的顺 序 ,产生变异的新性状 ,以造成突变 。定点突变效率高
3. 法国图卢滋生物技术研究所 法国图卢滋 )
摘要 :综述了对植物化学诱变技术 、突变体筛选技术 、分子检测 技术及其理论基础近年来的进展 ,并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 。化 学诱变获得成功的关键是高效的诱变技术结合高效的突变体 筛选技术 ,同时 ,帮助早期隐性突变发现的分子检测技术 ,作为 辅助手段也是有利的 。本文着重介绍了当代化学诱变技术 、发 生突变的机理 、突变谱和诱变效率 ,并选择性地介绍了几种公 认有效的突变剂的作用机理 。 关键词 化学诱变 诱变效率 突变体筛选 分子检测
果树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果树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摘要对果树多倍体的育种途径和倍性鉴定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果树多倍体的育种途径鉴定方法,指出了多倍体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更好地指导果树多倍体育种技术的开展。
关键词果树;多倍体育种;途径;鉴定;研究进展多倍体指具有3套或3套以上完整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根据染色体组来源的不同,又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1]。
多倍化是植物进化变异的自然现象,也是促进植物发生进化改变的重要力量,在植物进化过程中,染色体多倍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与许多物种的形成有关,而且对各个科、属内的进一步分化也十分重要。
Masterson于1994年提出,约70%的被子植物在其进化过程中曾经历过1次或多次多倍化事件[2,3]。
1果树多倍体的育种途径多倍体现象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的各个群体中都有多倍体的存在。
据统计,果树中,多倍体类型分属于20科、35属、400余种[4]。
研究表明,多倍体的成因基本相似,绝大多数是通过未减数配子的融合而形成的[2],且很多多倍体物种是通过多次独立的多倍化过程而重复发生的。
从目前研究结果看,果树多倍体主要起源于2种不同的途径,即体细胞染色体加倍以及未减数配子的融合。
由果树多倍体的形成原因可知,果树多倍体的来源有2种,即由体细胞突变形成多倍体和由生殖细胞突变形成多倍体。
果树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突变不外有2种原因,即自然突变引起和人为干预引起。
因此,果树多倍体的育种途径可简单分为2种,即因自然突变产生的果树多倍体和通过人工诱导产生的果树多倍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果树多倍体育种也有了新的方法,已可以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多倍体果树;另外,不同倍性植株间的杂交也可产生多倍体果树。
据统计,迄今为止,通过人工诱导、生物技术和杂交手段已先后获得了1 000多种多倍体植物,许多品种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取得了巨大的生产效益。
应用于果树的主要有四倍体樱桃、三倍体柑橘、三倍体苹果等[5]。
物理诱变技术及其在香蕉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banana varieties are imperfect and there are evident defects in high yieldꎬ cold resistance and disease resistance etc. The
physical mutation technology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breeding new variet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1. Haikou Experimental Stationꎬ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Health Banana Seedling Propagation of Hainan Provinceꎬ Haikou 571101ꎬ Chinaꎻ 2. Institute of
world. The banana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for farmers in the south subtropical region of China to
eliminate poverty. Hly in the past decadesꎬ and almost all the present China’ s
∗
织(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 ̄
tionsꎬFAO ) 统 计ꎬ 2017 年 我 国 香 蕉 收 获 面 积 约
沙棘诱变育种的进展与建议

沙棘诱变育种的进展与建议曹 智 武(国家杨陵农业工程中心 杨陵 712100) 培育新品种是加速沙棘由野生向栽培转变并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项中心工作。
前苏联科技人员利用辐射和化学诱变使沙棘产生突变体,培育了一些经济性状好、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沙棘新品种和类型。
文中根据我国的现状,对沙棘诱变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沙棘 辐射 化学诱变剂 育种 我国经十多年的开发利用,已证实沙棘是一种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名贵植物。
目前我国研究开发的8大类200多个沙棘产品已远销到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亿元。
为了确保沙棘的开发利用,加强资源建设显得格外重要。
1985年以来,我国每年人造沙棘林6.7万hm2,目前已达56万hm2,占沙棘林总面积(120万hm2)的47%,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沙棘资源面积最大的国家。
搞好沙棘资源建设和生产化开发,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
前苏联是世界上沙棘研究和开发最早的国家,他们除了从天然林中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良种外,还把人工诱变育种作为重要的研究与推广措施之一,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诱变处理效果1.切穗博罗达切夫[1]报道,先用0.5~4kRγ射线对沙棘切穗进行辐照,然后用0.01%~0.1%的二甲基硫酸盐水溶液浸泡处理,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扦插。
结果发现,用弱γ射线(剂量为0.5~1.0k R)辐照,并在浓度不超过0.1%的二甲基硫酸盐(DMS)中浸泡24h,空气中放置24~36h的处理最适于诱发突变,并发现处理取自枝条顶部的切穗的效果优于处理取自基部的切穗。
波塔波夫[]用6γ射线对沙棘嫩枝插条进行辐照处理,剂量为0.5kR时,插条的生枝率最高(达97%),剂量过高则导致插条生根率下降,对取自枝条基部的切穗更是如此。
当剂量达2.0kR时,切穗死亡。
用0.75~1.1kRγ射线辐照沙棘切穗,可获得诱发突变体。
2.种子普里瓦洛夫[3]报道,沙棘种子露置在化学和物理因素下,获得了性状、可育性、雌雄同株及发育能力等突变体。
果树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果树诱 变育种 是指利用各 种物 理 因素 、 学 因素和生 物 化 因素诱 导果树发 生 突变 。根 据育 种 目标 采用 不 同 的诱 变 育 种技术 , 以大 大提高果树 基 因突变频 率 , 育种 年 限…。 可 缩短 i
从 2世纪 3 0 0年代开始 至今 , 经过七十 多年 的研究 , 果树诱 变
mu t n,n c a o t i o e Ke r s y wo d vre w r e o n ir d mo  ̄ om ti h tt nbe dn o ri t e ait e b c migYO a r i 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e n e r n te mua o  ̄e igfrfut r i e
id c d muain be ig、 tg n ssmeh d , tgn slcin,slt n a die t c t n tc n lg a e nc n tnl  ̄mv dwieya p e n u e tt re n Mua e ei to s mua e ee t ioa o n d ni ai eh oo yhd b e o s t i p e a d l p f o d o i i f o a yn d n i d frmo h n sv ny y as T e sse t tto sac icu n a ml-a a it n,o e eg o 。 l tt n,a e tt n a d c mp u d o r ta e e t e r . h ytmai muain r erh,n ldig gn ary rdai lw n ry in i a ai lsrmuai n o o n e c e o mpn o o
物理射线 ( x射线 、射 线 、 射线 、 射 线 、 波 、 光 、 能 离 B 7 微 激 低
甜瓜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甜瓜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摘要:从甜瓜(Cucumis melo L.)多倍体的诱变方法和多倍体鉴定方法两方面对甜瓜多倍体的诱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甜瓜(Cucumis melo L.);多倍体育种;诱变甜瓜(Cucumis melo L.)属于葫芦科(Cucubitaceae)甜瓜属(Cucumis)蔓性草本植物,按生态学特征分为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两大类型,为二倍体物种,其染色体数目为2n=24。
研究表明,甜瓜的多倍体效应不仅能增强植株的抗性,增加果皮和果肉的厚度,而且通过多倍体的诱导使染色体加倍,植株在生理生化方面产生一系列变化,使其耐贮性、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产量等性状得以改善,是获得优良甜瓜育种材料的有效途径。
甜瓜四倍体资源可以作为常规品种直接应用于生产,也可以作为中间材料,培育四倍体或三倍体杂交一代品种,发挥多倍体及杂种一代的优势效应[1-3]。
1 多倍体的诱变途径1.1 物理诱变途径物理诱变是通过各种射线、高速离心力、异常温度、机械损伤等使得细胞染色体加倍获得多倍体。
物理诱变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射线辐射。
另一种物理诱变方法为航天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是种子在太空飞行过程中受宇宙射线、重离子、微动力及高真空等各种复杂条件诱发遗传变异,再结合大田种植,以选择有价值的突变体,进而培育出优良新品系或品种。
吴明珠等[4]利用Co60 γ射线辐射甜瓜种子,培育出了数个新品种。
将皇后甜瓜“92”纯系种子搭载于往返地球的卫星上,经半个月的太空飞行,该批种子当代出现了 1.00%的变异短蔓植株,次代的变异率达 1.25%。
另外,伊鸿平等[5]利用返地式卫星搭载哈密瓜种子“皇后”和“红心脆”,材料“皇后”的后代株型、果皮颜色、含糖量等性状变异较大,从其后代中选育出“97”和“98”两个自交系,并培育出“01-31”、“01-36”2个哈密瓜新品系,其品质风味、坐果整齐度、产量等性状均超过对照。
果树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果树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范建新;邓仁菊;李金强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8(036)022
【摘要】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空间诱变的原理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进展.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果树诱变的手段、诱变剂的选择、分离筛选和鉴定技术已经成熟并被广泛应用,果树诱变育种体系日趋完善,并获得很多优良性状或品种.采用γ射线辐射、低能离子注入、激光诱变、空间诱变及复合诱变对相应品种(系)进行系统的诱变研究必将会在果树育种研究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4页(P9455-9457,9598)
【作者】范建新;邓仁菊;李金强
【作者单位】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贵州罗甸,550100;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贵州罗甸,550100;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贵州罗甸,5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
【相关文献】
1.果树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J], 马庆华;毛永民;申连英;鹿金颖;褚素敏
2.落叶果树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J], 陈青华;姜全;郭继英;赵剑波
3.果树离体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J], 秦改花;赵建荣
4.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J], 王长泉[1];张文胜[2];李雅志[3]
5.我国果树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J], 刘继红;胡春根;邓秀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果树三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

浅论果树三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前言果树三倍体育种是目前果树育种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不仅可以改善果树的性状和产量,还可以增强果树的抗逆能力和抗病能力。
本文将从三倍体育种的基础概念、育种方法、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果树三倍体育种的研究及未来发展方向有所了解。
三倍体育种基础概念三倍体育种通常是指某个物种的个体细胞中包含三副染色体的状态。
通常情况下,染色体是由一组来自母亲的染色体和一组来自父亲的染色体构成。
但是,有时候染色体不会分离或重组,这会导致父母染色体未能有效分离,同时在某些条件下可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多倍体。
而果树三倍体育种正是基于此原理,通过特定的繁殖方法,生成三倍体果树。
三倍体育种方法果树三倍体育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杂交法杂交法是果树三倍体育种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让其形成自然的三倍体。
因此,在杂交法中,重点是找到不同物种之间的相容性,保持其杂交后的后代纯种,而不是让其产生杂交后代。
2、离体培养法离体培养法采用了生物技术手段,采取离体培养的方式将果树细胞体系培养至三倍体,保留其有利性状并去除一些不利性状,从而达到改良果树品种的目的。
3、化学诱导法化学诱导法是利用化学物质诱导果树细胞发生多倍体现象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果树种子或幼苗进行某些化学物质处理,使得其中的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多倍体现象,从而达到育种的目的。
三倍体育种应用前景目前,果树三倍体育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果树育种和果树种植生产中。
三倍体果树具有优良的经济特征,如产量增加、果实大小增大、保质期延长、在干旱、寒冷等条件下的逆境抗性等特点。
在果树育种中,三倍体育种可以通过选择优良的株系、培育适应力强的品种、选择较强的与环境适应性强的根系等方式,增强果树的抗逆能力和产量质量。
此外,基于三倍体基因的研究,还有望为调整果实中产生激素的偶联生物化学途径、调整果实发育和成熟等方面的基本规律提供新的机会,打破了传统育种模式的局限。
作物空间诱变育种机理的研究进展

2 10 07 。 0 130 )
(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江苏扬州 2 50 ) 20 7
摘要 :阐述 了作物空 间诱变育种机理的研究进展 , 空间诱变育 种的 主要 因素—— 空间辐射 与微重 力进行 了重 对
点阐述 , 并对今后该领域 的研究前景提 出了展望 。
关键词 : 物 ; 作 空间诱变 ; 机理 ; 空间辐射 ; 微重力
一
时, 被宇宙射线中 的高能重 离子 ( Z 击 中后 , H E) 种子 或组织
中有很多染 色体发生畸变 , 植物体异常发育率增加 , 而且高能
离子击中的部位不同 , 畸变情况也不同, 根尖分生组织和胚性
l 2℃ , 由搭载初温度较 高逐步下降 ; 3 返地段 , () 这一 阶段
主要 问题是 由于气动加热使得 卫星外 温度能达 500 o 。 0 C 宇宙飞船和返 回式卫星所处 的空间环境相类似 。
我国发放的高空气球 的高度在 3 4 m之间 , 留时 0— 0 k 停
间为 1 右。高空大气结构 、 0h左 气温 、 空气 密度 、 压力 、 地磁 刚度 、 辐射流均与地面有很大 的差异 , 另外还有强烈的紫外线 照射 , 这些条件都有可能引起植物变异 。
1 2 返 回 式卫 星 和 宇 宙 飞船 .
.
.—
—
18 ・ 4 — —
江苏农业科 学 2 1 年第 3 01 9卷第 6期
诱变育种的研究发展

诱变育种的研究发展一、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商品及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根据不同植物种型和环保等问题在育种方面采用新技术,培育出适应人们追求完美和绿化环保的优质品种。
该文是在植物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植物诱变育种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字:诱变育种;原理;方法;应用;研究进展诱变育种即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导作物发生可遗传的变异,从中选择有用的个体直接或间接育成新品种。
它是继作物纯系育种和杂交育种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育种技术,具有下列特点:①突变频率比自然突变高几百倍至几千倍,且变异谱广泛;②由诱变引起的染色体断裂与重接,可打破优良性状与不良性状间的连锁;③能比较有效地改良个别性状,如早熟、矮秆、抗病、优质等;④诱发的变异较易稳定。
1927年美国H.J.马勒发现 X射线能引起果蝇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1928年美国L.J.斯塔特勒证实X射线对玉米和大麦有诱变效应。
此后,瑞典H.尼尔松-埃赫勒和A.古斯塔夫森在1930年利用辐射得到了有实用价值的大麦突变体;D.托伦纳在1934年利用 X射线育成了优质的烟草品种“赫洛里纳”。
1942年,C.奥尔巴克发现芥子气能导致类似 X射线所产生的各种突变,1948年A.古斯塔夫森用芥子气诱发大麦产生突变体。
50年代以后,诱变育种方法得到改进,成效更为显著,如美国用X 射线和中子引变,育成了用杂交方法未获成功的抗枯萎病的胡椒薄荷品种Todd's Mitcham等。
70年代以来,诱变因素从早期的 X射线发展到γ射线、中子、多种化学诱变剂和生理活性物质,诱变方法从单一处理发展到复合处理,同时,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组织培养等密切结合,大大提高了诱变育种的实际意义。
二、诱变育种的原理用人工诱发基因突变,产生新性状,创造新品种和新类型。
三、诱变育种的方法(一)物理诱变剂及方法应用较多的是辐射诱变,即用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和其他粒子、紫外辐射以及微波辐射等物理因素诱发变异。
诱变遗传育种发展现状

诱变遗传育种发展现状
诱变遗传育种是一种利用诱变剂诱发植物突变的育种方法,目的是通过改变植物基因的表达方式,获得具有抗病虫害、适应环境变化、提高产量和品质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诱变遗传育种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诱变遗传育种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突变种质资源: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诱变剂,可以获得多种不同性状的突变体。
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大量的突变体资源库,这些资源为诱变育种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基础。
精确识别突变体:传统的方式是通过大量的培养和筛选来识别突变体,耗时且工作量大。
现在,随着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的发展,可以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标记等方法,实现对突变体的快速鉴定和识别。
精准编辑目标基因:随着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诱变遗传育种进入了基因编辑时代。
通过CRISPR/Cas9技术,可以精确地编辑特定目标基因,实现更精细化的育种。
快速筛选和鉴定:利用分子标记、表型鉴定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可以快速筛选和鉴定具有目标性状的突变体,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
由于诱变遗传育种具有操作简便、育种周期短、育种成本低等优势,越来越多的农业种植者和种业公司开始应用该技术进行新品种的培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相信诱变遗传育种会在未来发展更加迅速,并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果树生物技术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1体细胞无性系诱导变异
组织培养中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对无性繁殖作物的改良不失为一个较理想的方法.所 谓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指体细胞再生植株所观察到的变异。大多数再生植株,观察不到大的 变化或形态异常,这并不能否认遗传变异的可能性。Chaturrdi和Mitra(1975)观察到柑橘愈 伤组织的两个亚克隆,在一致的培养条件下,一个形成胚状体,一个形成不定梢。在体细胞不 定器官(不定芽或不定胚)再生诱导中,已在很多植物上发现了无性系变异体。如果离体体细 胞不定器官再生和诱变技术如辐射相结台则产生变异的机率更大.体细胞离体培养结合诱 变技术获得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果树有香蕉、芭蕉.所产生的变异为植株矮化,增加了植株 抗逆境抗风害的能力。体细胞再生植株中直接产生的无性系变异,已获得抗性无性系变异体 的果树品种有:苹果品种“绿袖”的叶片再生植株中,5.9%的再生植株表现对火疫病原Er- u/mlawnylovora的高抗,33%的植株表现对Erwin缸amylovora抗性的增加,与对照条件相 比,抗性增加的变异株接种E11岫妇wnylovora后,仅表现较轻的症状(Donovan等,1994)I Hanunershlay(1990)在易感叶斑病的桃品种的胚墙盘伤组织再生植株中选择得到了对叶斑 病抗性显著增加的变异株,认为无性系变异可能是获得叶斑病抗性植株的有效途径.在培 养基中加诱变剂的条件下,获得了抗真菌病害及抗盐的草莓新品系,获得了抗盐的猕猴桃新 品系.温样子叶再生植株中(Bunnag等,1996),选择得到了耐受铁元素缺乏的变异株,在铁 元素缺乏的条件下,原来的母株表现叶片黄化,而变异株叶片仍保持绿色.甜橙愈伤组织在 一定盐浓度选择下,获得了耐盐再生植株等.
4问题与展望
通过世界各国有关研究人员的努力,果树生物技术抗性育种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 其他作物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相比,果树仍是相对落后的,其原因t一是果树大都为多年生 木本植物,体细胞的离体再生比较困难,许多果树品种还缺乏高频率、稳定的再生体系}二是 缺乏高效的外源基因转化体系,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率一般最高在2.5%左右}三是目的基因 研究较步,果树的目的基因的克隆研究较少;四是果树有经济价值的部分是供人们食用的果 实,抗性(抗病、抗虫)基因转移到果实部分对人类食用的安全性,这一安全性问题限制了果 树抗性基因转移研究的进展. 虽然果树的生物技术抗性育种存在着以上问题,但生物技术作为一项育种手段在果树 上仍有其广泛的发展前景。因为果树是无性繁殖的作物,一旦获得有利的抗性变异或外源基 因的转化・便可通过无性繁殖固定下来,不存在基因分离同题。因此生物技术在今后的果树 抗性育种方面仍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果树三倍体育种研究的论文

果树三倍体育种研究的论文果树三倍体育种研究的论文摘要:本文综述了果树三倍体的研究进展:果树三倍体育种的途径主要包括利用对自然变异的选择获得三倍体、利用有性杂交来培育三倍体、利用胚乳培养获得三倍体和利用原生质融合培育三倍体;对三倍体的鉴定主要从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染色体数目等方面来考虑,同时对今后果树三倍体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果树三倍体育种多培体现象是高等生物最普遍的特点之一。
据统计,在果树中,多培体类型分属于20科、35属,400余种。
果树多倍体一般具有生长旺盛、果实大且少籽或无籽、产量高、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且能够利用无性繁殖的方式固定其优良性状,使之保持稳定而不分离,在生产上长期利用。
三倍体生物与其他多倍体相比,其营养生长通常是最好的。
一般说来,三倍体具有两大基本特征:由体细胞增大所引起的巨大性和由减数分裂过程紊乱造成的不育性,再加上多种不同生物类型和品种的三倍体所具有的特殊可贵性状,常引起育种工作者的关注,已经成为果树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对三倍体选育多样化的特色。
鉴于此,对果树三倍体的特性、目前果树三倍体育种的主要途径、鉴定方法以及三倍体育种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三倍体育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1果树三倍体的特性1.1生物学性状三倍体果树由于染色体组成多于二倍体,在形态上一般表现为巨大性,细胞体积增大,枝条变粗,叶片变宽变厚、叶色浓绿,叶绿体数目增加,气孔变大但密度下降,花粉粒增大,果大、少籽或无籽,可食率高,如三倍体无籽香蕉,三倍体葡萄红标无核、夏黑,三倍体黄盖梨、大叶雪梨等。
但是部分器官的巨型并不导致整个植株的巨型化,有的三倍体果树表现为生长缓慢,树体较小,节间变短,如柑桔三倍体前期生长弱,叶片厚而圆。
另外,大多数的三倍体对外界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有抗旱、抗病、抗寒等特性。
1.2育性的变化多倍体植株的能育性一般较原植物降低,一方面是由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配对容易发生紊乱,另一方面是由于花粉粒巨型化导致受孕率低、结实率低。
211265267_秋水仙素在诱导我国果树多倍体的应用研究进展

秋水仙素在诱导我国果树多倍体的应用研究进展张美华,李慧敏*,莫干辉,谭奕为,苏文潘,李伟强,李菊馨,黄倩盈,吴耿寰,莫德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1)摘要:多倍体育种是创造和选育果树新品种的重要途径,秋水仙素是目前果树多倍体诱导使用最广泛和有效的试剂。
对近年来我国果树在秋水仙素多倍体诱导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包括利用秋水仙素诱变已经获得多倍体的果树种类及其品种,诱导多倍体的途径及倍性鉴定方法,指出目前果树存在获得新品种较少及嵌合体问题,并对上述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秋水仙素;果树;多倍体;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66文献标志码:AColchicine Application in Polyploid Induction ofFruit Trees in China:A ReviewZHANG Meihua,LI Huimin *,MO Ganhui,TAN Yiwei,SU Wenpan,LI Wei-qiang,LI Juxin,HUANG Qianying,WU Genghuan,MO Deyuan(Guangxi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Guangxi 530001,China)Abstract:Polyploid bree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reate and select new cultivars of fruit trees.At present,colchicine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and effective reagent for fruit trees polyploid in ‐duction.This paper reviewed research progress on polyploid induction of fruit trees using colchicine in recent years,including achievements of polyploid species and varieties,induction pathways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nd figured out problems of lack of new cultivars and chimera.Then,corre ‐spond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given.Key words:Colchicine;fruit trees;polyploid;research progress基金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桂农科2022JM94)。
诱变遗传育种发展现状

诱变遗传育种发展现状诱变遗传育种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或辐射等诱变剂诱发植物或动物体细胞遗传物质的突变,并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理想性状的突变体来进行育种的方法。
它是现代育种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可以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从而为人类提供更丰富的农作物品种和优良的养殖品种。
目前,诱变遗传育种在世界各个国家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主要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诱变遗传育种技术的方法不断创新。
传统的诱变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诱变和辐射诱变。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诱变方法也逐渐被引入该领域。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对基因进行精确编辑,从而达到诱变的目的。
此外,还发展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突变体筛选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突变体的筛选效率。
其次,诱变遗传育种在多个作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主要的应用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
通过诱变遗传育种,可以获取具有抗病性、耐旱性、优质性等理想性状的新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诱变遗传育种还可以用于改善养殖业的品种。
例如,通过诱变遗传育种可以获得具有快速生长、高产量、抗病性强的新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再次,诱变遗传育种在遗传基因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诱变遗传育种,可以筛选出大量的突变体,并通过对突变体的表型和遗传背景进行研究,揭示植物或动物的遗传性状和功能基因。
这对于深入研究遗传机制,理解基因功能以及开展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诱变遗传育种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通过诱变遗传育种,已经培育出了许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新品种。
例如,在水稻领域,通过诱变遗传育种获得了具有优质米、高产量的新品种。
在果树领域,通过诱变遗传育种获得了具有抗虫、抗病性强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
综上所述,诱变遗传育种作为一种现代化育种手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诱变遗传育种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为人类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作物品种和养殖品种。
2000年以来中国葡萄育种研究进展

综 述回顾中国葡萄产业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快速发展时期都是伴随着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1],目前国内主栽品种多为从国外引进,培育适合本国自然气候条件的优质品种一直是各国葡萄育种的目标,为此,我国葡萄育种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培育出了很多品种和品系。
本文针对国内近十年来葡萄新品种选育工作进行了整理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1 我国葡萄育种取得的成就1.1 杂交育种1.1.1 常规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葡萄育种的常规途径,也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有效的育种方法之一。
2000年以来,国内葡萄育种工作者利用该方法共培育了37个鲜食品种(其中无核品种11个)、9个酿酒品种和3个砧木品2000年以来中国葡萄育种研究进展※姜建福,孙海生,刘崇怀*,樊秀彩,张颖(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 450009)摘 要:葡萄遗传改良对于其产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我国近十年来的葡萄育种工作进行了整理总结。
育种方法主要包括杂交育种、实生选种、无性系选种和诱变育种等方式,生物技术在葡萄育种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近十年来,国内约有68个新品种通过了审定或鉴定,主要以鲜食品种为主;抗病、早熟、耐贮运、无核或具有玫瑰香味是我国目前葡萄的主要育种方向;很多育成品种又作为亲本参与了新品种的培育,使品种的优良性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同时中国野生葡萄资源的育种利用也开始被重视。
关键词:葡萄;育种;品种;进展种(表1),有的品种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有的又作为新的育种材料培育出了新的品种。
1.1.2 胚挽救杂交育种1982年,Ramming 首次报道利用胚挽救技术得到无核葡萄实生苗,此后,这一技术逐渐成为各国无核葡萄育种者采用的重要途径[2]。
国内利用该技术培育出沪培1号和沪培2号[3-4]。
此外,其他多个葡萄育种单位也通过胚挽救技术得到了大量的杂种实生苗[5-7]。
但该技术成苗率比较低,致使培育杂种实生苗的成本高,目前还未被育种者广泛应用。
果树倍性育种研究进展

果树倍性育种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果树倍性育种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育种技术,旨在通过改变果树的染色体组倍性,实现果树遗传特性的优化与改良。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果树倍性育种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果树倍性育种的研究现状、方法、技术及其应用前景,以期为推动果树育种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果树倍性育种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随后重点阐述了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等果树倍性育种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并分析了这些技术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力。
本文还探讨了果树倍性育种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以期为果树育种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果树倍性育种的理论基础果树倍性育种,作为现代果树育种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果树倍性育种主要是通过人工手段改变果树染色体的数量,进而改变其遗传特性和生物学性状,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创制。
在遗传学层面,果树倍性育种涉及到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基因表达的调控。
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数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基因的剂量效应,从而改变果树的表型特征。
例如,通过诱导多倍体的形成,可以增加果树的染色体数目,进而增强某些有益性状的表达,如果实的大小、颜色、风味等。
细胞生物学为果树倍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通过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操作,科研人员可以精确地控制果树染色体的数量。
例如,通过秋水仙碱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纺锤体形成,从而诱导产生多倍体。
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等技术也为果树倍性育种提供了新的可能。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果树倍性育种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支持。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染色体数目变异对果树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指导倍性育种的实践。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敲除或编辑与果实发育相关的基因,进一步改善果树的性状。
气候适应型水果品种的诱变育种与快速繁殖技术

气候适应型水果品种的诱变育种与快速繁殖技术目录一、声明 (2)二、诱变育种与快速繁殖技术 (3)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5)四、温度波动对果实生长周期的影响 (8)五、气候适应型水果品种的基本概念 (11)六、开发气候适应型水果品种的意义 (13)一、声明在温带地区,国外学者对温带水果的精准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驾驶机械化施肥系统、大数据智能预测平台等,对水果的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果的产量和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针对气候变化对水果种植的影响,国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他们通过基因工程和杂交育种等手段,选育出了一批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水果品种。
这些品种能够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保持稳定的产量和品质,为水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北方地区,温带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基因改良和品种优化,这些水果的抗寒性、抗病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产量和品质也有所提高。
随着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偏好增加,对这些水果的无公害栽培和有机种植技术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针对气候变化对水果种植的影响,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他们通过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水果的生长发育规律,筛选出了一批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水果品种。
还研究了如何通过调整种植环境(如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等)来优化水果的生长条件,提高水果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高温和低温冷冻等频发,对水果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开发气候适应型水果品种,能够有效提高水果作物对极端气候的耐受性,减少气候灾害对产量的影响,从而保障水果产业的稳定发展。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二、诱变育种与快速繁殖技术(一)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诱变育种是一种通过人工诱导生物体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落叶果树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落叶果树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陈青华;姜全;郭继英;赵剑波
【期刊名称】《落叶果树》
【年(卷),期】2005(37)6
【摘要】综述了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发展和辐射诱变的方法,介绍了通过辐射诱变创造的落叶果树新种质.作为杂交育种的补充,辐射诱变是有希望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途径.
【总页数】3页(P7-9)
【作者】陈青华;姜全;郭继英;赵剑波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10009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10009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10009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10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
【相关文献】
1.辐射在园艺植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肖鑫丽;刘京宏;尹德松;宋静武;彭磊
2.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J], 赵林姝;刘录祥
3.我国牧草及草坪草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J], 王晓龙;李红;杨伟光;杨曌;柴华
4.牧草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J], 孙小富; 王雷挺; 赵丽丽; 黄莉娟; 简忠岭; 王家
豪
5.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J], 张丰收;王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28551(2000)0120061204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王长泉1 刘 峰1 李雅志2(1.淄博大学 山东淄博 255000;2.山东农业大学遗传所 山东泰安 271018)摘要:本文对40年来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从育成种类和数量,诱变因素利用的发展,诱变体分离筛选手段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概括性论述,并对诱变育种与离体培养技术的结合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价。
关键词:果树 诱变育种 嵌合体 离体培养收稿日期:1998206210作者简介:王长泉(1970-),男,山东平原人,硕士,淄博大学讲师,从事植物育种研究。
选育丰产、优质的果树新品种,对丰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果树一般是多年生植物,童期长、基因高度杂合,占用的空间大,使得常规育种受到很大限制。
早在50年代,Cranhall 和Zwintzscher 等育种学家就开始探索突变育种技术[1],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从诱变剂的利用到诱变手段及分离筛选技术这一套诱变体系日趋完善,诱变技术和离体培养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更加广泛,育成新品种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1 育成新品种的种类和数量据FAO/IAEA 的统计资料,通过诱变育种获得的果树新品种数量在近20年内急剧增长。
截止到1993年,总计育成各种果树新品种41个(不包括我国育成的品种),其中苹果9个,欧洲甜樱桃8个,欧洲酸樱桃4个,桃、石榴、葡萄、柚、橙、枣各2个,枇杷、无花果、李子、香蕉、杏子、黑穗醋栗、醋栗、油橄榄、葡萄、扁桃及木瓜各1个,共涉及19个果树品种[2]。
我国自60年代开展果树诱变育种以来,到90年代共育成10个品种,其中有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育成的产量高、品质好、少核的418红桔、中育7号、中育8号,广西新广农场育成的丰产、无核的新光雪橙,青海农科院园艺所育成的“东垣红苹果”,内蒙古园艺所育成的品质好的梨新品种“朝辐1号、2号、10号、11号”和“辐向阳红梨”[3]。
2 诱变因素利用的发展常用诱变剂分为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两类。
物理诱变剂应用最广泛的是X 射线、γ射线、β射线和中子等。
研究证明,果树方面按突变频率的大小,其顺序为中子>γ射线(或X 射线)>β射线(Bender ,1970)。
如改良苹果杂种时中子处理比X 射线效果更好。
Bishop 报道用中子处理比X 射线产生更大比例的二叉枝,用中子处理科兰特苹果得到全红突变体,X 射线处理只能得到扇形变异。
据统计国际上育成的果树新品种中,γ射线育成的占6716%,X 射16 核农学报 2000,14(1):61~64Acta A gricult urae N ucleatae Si nica26核 农 学 报14卷线育成的占1418%,中子育成的占519%,其他物理诱变剂育成的占219%。
近年来,诸如激光、电子束、微波等新的诱变剂也开始在果树育种上应用。
尤其是离子辐射,诱变频率约在618%~1210%之间,高于γ射线,且能诱导几个以上的性状同时突变,应用前景广阔[3,4]。
化学诱变剂的种类繁多。
主要有7类,其中以烷化剂和叠氮化合物两类诱变效果较高。
烷化剂中EMS、DES和EI等均能与DNA中的磷酸嘌呤、嘧啶作用,使之突变。
由于化学诱变剂不易渗透到敏感的分生组织中去,且突变体中大多是由染色体畸变引起的,从而使化学诱变剂在果树上的应用远不如物理诱变剂广泛。
法国L.Decourtye等用011%EMS处理苹果生长的枝条,获得早熟、果大、颜色好的新品种Belrene。
越南育种学家用0102~0104的MN H处理种子,获得2个枣子的变异种Daotien和Mahong[1,2]。
近年来,随着离体培养技术的发展,化学诱变剂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尤其在培养基中加入化学诱变剂能增加遗传变异这一特点,引起育种学家的关注。
3 诱变手段日益完善围绕提高细胞的突变频率、扩大变异谱,进而提高诱变育种的效果,国内外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诱变手段不断改进。
在利用γ射线急照射的同时,随着γ圃、γ温室及γ种植圃等设施的建成,γ射线慢照射的应用,Hough和Weaver(1959)其011~016Gy/d的γ射线在γ场圃用了1~2a的时间照射桃子的5个栽培品种,获得了成熟期、果实硬度、质地和果肉颜色等方面的变异。
日本Testsuyo Sanada(1988)在γ场圃慢照射后的日本梨中用真菌毒素筛选出抗黑斑病的变异。
阿根廷用γ射线慢照射选育出大果、早熟的桃子新品种Magnif135。
慢照射比急照射对材料的损伤轻,形态畸变少,而且诱变效果稳定。
单一因素如单纯用γ射线、中子或某种化学诱变剂,虽能引起某些性状的突变,但诱变效果不够理想,诱变谱也较单纯。
采用理化因素复合处理,可产生累加效应或超累加效应,可能是辐射处理改变了细胞膜的完整性,促进了化学诱变剂的吸收。
在农作物的诱变育种中,已推荐使用γ射线+EMS、γ射线+SA和SA+EMS复合处理。
果树育种学家们也在理化因素复合处理方面做了大量摸索,但尚未获得商品品种[4,5]。
Bauer,L.D.sparnay和C.broerjes等进行辐射处理时,把插条或接穗的基部屏闭,可减小辐射损伤,提高嫁接或扦插的成活率。
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提高剂量,获得更高的变异频率。
英国Campbell和Lacey(1973)用γ射线照射浸在水深1cm处苹果Bramely实生的接穗,发现这种处理比大气中照射具有更高的嫁接成活率[1]。
重复和累进照射可以提高突变频率。
法国Lantin和Dcourtye(1971)报道对苹果的无性系变异1代(VM1)进行重复照射比单照射1次获得更高的变异频率,后代中有15%的突变体。
他们用重复照射的办法,获得了5个商品品种[1]。
Lapins认为在用化学诱变剂处理芽子和种子时,剥去鳞片和去掉种皮,可以提高诱变效果。
Ehrenberg和Granhall1952年用32P、25S的同位素溶液通过树干打孔注入树体,发现比直接注射到芽子上效果更好。
放射自显影证明,同位素溶液通过运输大多集中在活跃的分生组织。
Kamra和Bruner发现调整化学诱变剂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也可以显著改变诱变效果[1]。
4 突变体的分离、筛选技术辐射诱发的果树营养体突变多以嵌合体的形式存在,因此,分离选择是获得突变体的关键。
为了给分离选择提供依据,国内外开展了对突变体发生规律的研究。
据Lapins 等人研究认为试材辐射后的生长的初生枝基部芽集中大量的突变细胞。
如黑穗醋栗经辐射后,枝条下部的芽分离出5118%的突变体,中部分离出2412%,上部分离出1319%[3]。
另外,不同芽位的芽突变频率也不一样。
中国农业科学院兴城果树所用射线处理红星苹果接穗,发现突变细胞主要集中在7~13芽,辐射产生的二叉枝突变细胞多集中在小叉枝上[6]。
Donini 对葡萄、油橄榄、桃及樱桃的研究发现,低剂量照射获得突变体细胞多集中在4~12芽,较高剂量照射最高突变率的芽下移至1~3芽。
依据突变细胞多集中枝条基部,对辐射后的枝条从基部进行连续修剪、嫁接或扦插,促进突变芽萌发是分离显现突变体的最基本方法。
对突变细胞较集中的芽位进行连续短截修剪,可以使扇形突变体不断扩大,获得稳定的周缘嵌合体或同质突变体。
利用辐射后的植物试材,诱导其产生不定芽,由此获得突变体的方法即通常所称的不定芽技术。
采用不定芽技术使顶端分生组织以外的组织器官如叶片、叶柄等产生的体细胞突变得到显现利用,如果不定芽起源于辐射材料的单个表皮细胞或少数细胞,可以减少体细胞选择,获得高频的同质突变体或周缘嵌合体,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Broerjes 和Van Harten (1978)研究认为一般根、块茎和茎上的不定芽多起源于多细胞,而叶片、叶柄、花梗等上的不定芽多起源于单细胞。
并在350种不同科的植物上采用离体叶或叶段的单个表皮细胞诱导出不定芽[1]。
Fasolo ,F.(1989)和Hedtrich ,C.T.(1990)等对苹果的离体叶片培养中不定芽的产生进行了研究。
我们1993已在苹果的栽培品种嗄啦、千秋的离体叶片培养中成功地诱导出单细胞起源的不定芽,用秋水仙素进一步进行诱导处理获得2个品种的同质4倍体。
此外,对果树这类多年生植物,确定合适的指标在尽早时期选择突变体可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Donini 利用樱桃的枝条单位长度的芽数及粗细的相关性,从VM2代中选出了紧凑型突变。
有人认为矮化、紧凑型突变体的脱落酸含量也可以做为选择指标。
日本Ikeda 在研究苹果诱发有用的突变中发现,利用幼苗对碘代醋酸的显色反应可对矮化突变体进行早期鉴定。
英国的Campbell 等发现诱导产生的苹果突变体对白粉病的差异与叶表面角质层中蜡的脂族碳氢化合物的数量有关。
澳大利亚的Novar F.J.H 等用RAPD 技术来鉴定香蕉特定性状的变异。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将从分子水平对变异体进行早期鉴定[2,3]。
5 诱变和杂交育种的结合仍然是最广泛、最有效的育种途径 常规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
前者预见性强,后者随机性较大,但可创造果树的新性状、新类型。
因此二者结合能相互配合、取长补短。
前苏联的Basina I.G.等用气态的EMS 、DES 处理5h 后的苹果花粉进行杂交,获得显性矮化突变。
加拿大Lapins 利用诱变和杂交结合,获得1个自交能育的柑樱桃品种Stella 。
保加利亚的A.Angelor (1981)用γ射线辐照后的桃子Duphishka 的花粉和Halle 杂交,获得高产、大果、质优的Plovdiv6新品种[1]。
Donini 认为辐射后的花粉用于杂交可以提高后代的变异率,且辐照处理后的花粉和未经处理的卵细胞结合,常可获得非嵌合体的同质突变体植株[1]。
6 诱变技术和离体培养结合前景广阔利用诱发突变与生物技术特别是离体培养相结合,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很有前途的研究项目,国内外非常重视。
FAO/IAEA1985年10月在维也纳召开了“核技术和离体培养改良植36 1期果树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物”的学术讨论会。
诱变技术和离体培养相结合,能有效地避免嵌合体的形成和二倍体的选择,具有不受环境条件限制、节省大量人工财力和时间,能扩大变异谱和提高变异率等优点。
在离体培养中,综合多种选择体系可以用来对原生质、悬浮培养物、愈伤组织体系和花药培养体系以及产生的植株进行筛选。
用诱变剂直接处理悬浮培养的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筛选所需要的突变体,不会引起体细胞选择,可以避免或限制嵌合体的形成,这是直接获得同质突变体的最理想方法。
Vardi (1975)采用EMS 处理和X 射线照射,成功地诱导甜橙原生质体产生胚状体并再生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