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
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
中国现代光学之父:王大珩 王大珩 1936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 年赴英国攻读应用光 学。当时的中国,仅有一个只能制造简单望远镜和低倍显微镜的破旧工厂。
“甲分离膜的制造技术”任务,与原子能所、复旦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联 合攻关,组成第十研究室,他兼任该室主任,主持这项工作。在他的领导下, 经过艰苦探索和反复试验,于 1964 年试制成功并投入使用。1984 年获 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9 年获国家“两弹一星”功
勋奖章。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经过长期的努力,于敏对原子核理论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他 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
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朱光亚 朱光亚 1946 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工作,获物理 学博士学位后于 1950 年春回国参加工作。他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
术领导人,负责并领导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 1985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 年获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美国有位名叫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著名核物理学家,他因主持研制第一 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而被誉为“美国原子弹之父”。殊不知,中国也有
一位“原子弹之父”,那就是钱三强。 1955 年,中共中央作出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定后,钱三强担任了原子 能研究所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全身心投入到原子能事业的领导和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钱学森 1935 年至 1939 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 获硕士学位。1936 年至 1939 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
学习,获博士学位。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 之父”和“火箭之王”。他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
统筹工作中。
邓稼先 1964 年 10 月 16 日,神奇的蘑菇云在我国西北沙漠升起;1 年 8 个月后,中国再一次以令世人震惊的速度,敲开了氢弹奥秘之门—— 氢弹理论冷试验一举成功。从此,邓稼先这个响亮的名字永载于中国史
册。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 28 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
元勋”的美名也才得以传扬。
1948 年,王大珩从英国回到尚未解放的上海。 由于王大珩在我国光学科研中作出的突出贡献,1980 年,他获得了全 国劳动模范称号。1985 年,他研制的“现代国防试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及
测量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陈能宽 在长达 20 余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作为核装置全面质量的技术负责 人之一,参与了我国多次核试验中大部分核装置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 施,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1986 年,他获 得国家对原子弹突破和武器化、氢弹突破及武器化的最高奖赏。此外, 1982 年,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 年获国家王淦昌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 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41 年,他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 为实验所证实。1953 年到 1956 年,他领导建立云南落雪山宇宙线 实验站,使我国宇宙线研究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1959 年他领导的 一个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把人类对物质微观
特等奖。
郭永怀 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 科学家。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 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 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1985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 年被 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测控网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探月工程带头人:孙家栋 1967 年以前,孙家栋先后领导和参加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 程地地弹道导弹与液体中程地地弹道导弹的研制试验工作。1967 年后,开 始从事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试验工作。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中,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完成卫星总体和各分系统技术方案的修改工作。
周光召 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曾任全国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和氢弹理论设计中做出重大贡献。 严格证明了 CP 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并于 1960 年简明地推导出赝 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 PCAC 的奠基者之一。
陈芳允 早期在国内领先研究毫微秒脉冲技术,领导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机 载单脉冲雷达,为我国无线电电子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是我 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跟踪测量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全面参加了系统设计和 建设工作。他提出和设计了发射我国通信卫星的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新 方案,并负责这一系统的研制和星—地技术协调工作,为建设我国卫星
程开甲 核武器技术专家。1941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 年赴英
吴自良 60 年代,在困难的条件下,冶金所承担气体扩散法分离铀同位素用的
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工作,1948 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 研究所研究员。 1950 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副教授、教 授,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工委核 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