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研究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研究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研究

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研究

教师与学生基于教育过程顺其自然构成的关联即是师生关系。它属于社会人际关系范畴,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层次性,是一个完整的关系体系。教师实现教育目标和学生实现学习目标都离不开师生关系的支持。因为隶属于社会关系范畴,其难免会受到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社会道德氛围,对其影响颇为显著。

师生关系不属于单一关系,它是由各层次关系相互连接形成的关系体系。具体来看,其包含三种关系,一是师生间的工作关系,二是师生间的心理关系,三是师生间的个人关系。所谓工作关系,主要指师生按照国家既有规定落实教育任务而形成的客观关系,在三种关系中,此关系属于最基本形式。而心理关系则主要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往来情感关系。其既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又有助于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推动教育效果显著提升。根据学生对象差异,教师可选用不同的情感态度,形成的教育效果也不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和学生建立相异的情感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想要的教育效果。个人关系则是在非约束状态下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关系。它最大的优势是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但是个人关系必须掌握分寸否则会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法对重庆市某工科高校的师生关系现状进行了调查,发出样本1000份,回收892份。数据反馈显示,现如今高校师生关系淡漠,学生对老师的熟知度仅限于本专业授课教师或者本专业学院领导。在调查的学生中发现学生干部与老师的关系要比普通学生更加密切,这反映了现如今高校师生关系存在交往对象不对称现象,普通学生不能够主动去与身边的老师进行交流,他们与老师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而学生干部则不同,他们因其职责所在,所以能够很好地处理与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学生干部与老师应主动去拉近与普通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师生关系的距离感。

在本次调查中,学生对影响师生关系最主要的因素这一项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81%学生认为,影响师生关系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的个性与教师的个人魅力,还有18%左右的学生认为,影响师生关系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由此可见,现如今高校大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肯定不仅仅局限于其教书育人,更在乎的是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也反映对于那些性格外向、乐观的学生,他们相处起来更加容易,然而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交流与沟通的几率则大大减少。

此外调研发现95%的学生认为师生交流沟通平台缺乏。具体体现在90后学生喜欢使用网络社交软件,注重打造个性朋友圈,而大部分教师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社交软件。另外高校即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活动却少之又少。不仅如此,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辅导员往往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由学生干部负责实施具体活动,他们参与但却未深入学生为主体的第二课堂活动之中。师生关系发展不平衡受到交流契机、双方个性、社交能力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