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标准园建设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
地方标准
DB XX/ XXXXX —XXXX
柑橘标准园建设规范
Good Practice of Standard Orchard Construction for Citru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送审讨论稿)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厅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省果品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迎春、鲍江峰、孙中海、吴黎明、赵昆松、仝铸、王志静、许淼、何利刚。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柑橘标准园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柑橘标准园的定义和术语、要求、栽培管理技术和档案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柑橘标准园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227 微生物肥料
NY 5013 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NY/T 5015 无公害食品柑桔生产技术规程
GB 5040 柑橘苗木产地检疫规程
GB/T 9659 柑橘嫁接苗分级检验
3 术语和定义
3.1 柑橘标准园(Standard Orchard of Citrus)
建立在柑橘优势区域内,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条件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对柑橘产地条件的要求,品种优良,园相整齐,树势健壮,实行标准化生产,档案管理规范,产品质量安全,经营主体为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柑橘园。

4 要求
4.1 园地条件
4.1.1 气候
柑橘标准园要求的适宜生态气候条件为年均温度为16℃以上,≥10℃年有效积温在5000℃以上,1月平均温度≥5℃,橙类标准园1月绝对最低温度在-3℃以上,宽皮柑橘标准园1月最低温度在-8℃以上,基本上没有大冻。

海拔高度在60~550米之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800~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

表1 主要柑橘品种的气候要求
4.1.2 土壤
土壤质地良好,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60厘米以上,pH5.5~6.5,地下水位1米以上。

4.2 规模
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周边区域(县区或近邻县区)柑橘园面积5000亩以上,辐射带动能力强。

4.3 环境质量
果园空气、灌溉水无污染,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 5013-2006)的要求。

4.4 基础设施
柑橘标准园基础设施要求达到园内水、电、路配套,做到涝能排、旱能灌,果园主干道硬化。

4.4.1 道路设施
标准园要求交通便捷,要有完善的道路系统,设置有主干道、支道和生产作业道,主干道(路宽4.0~6.0米)与当地干线公路相通,支道(路宽3.0~4.0米),连接主干道,通向各小区,生产作业道贯穿果园(路宽1.0~2.0米),坡缓平面形,坡陡阶梯形。

4.4.2 排灌设施
果园内配有排灌沟渠,排水沟位于生产道两侧,平地果园排水沟深80~100厘米、宽80厘米,沟底比降不低于0.3%。

山地果园则由坡顶到山脚,沟由浅到深(深30~60厘米、宽30~40厘米),且根据坡度和坡长设有跌水坑(深30~40厘米、宽30~40厘米),排水沟与果园围沟(深20~30厘米、宽20~30厘米)相接。

根据需要在果园配套修建沉沙池、蓄水池,沉沙池与建蓄水池相接,一般按每亩修建15~20立方米的蓄水池。

有条件的地区配套建设果园喷灌或滴灌系统。

4.4.3 其它基础设施
生产用电按电力安全要求,电源到田头,设施规范,便于机械作业。

选择与柑橘没有共生性病虫害的速生树种,营造防护林。

配套建设生产资料库房、简易果品预存仓库等基础设施。

有条件的山地果园还应配套建设索道运输系统等。

在标准园醒目的位置按照标准果园建设要求树立标牌。

4.5 经营主体要求
柑橘标准园的经营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且拥有自己的品牌。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注册登记,并规范运行。

4.6 园相和树相要求
栽植密度合理,按每亩栽植的永久植株数计,橙类一般以40~60株为宜,株行距3×(4~5)米;宽皮柑橘60株以内,株行距3×4米;柚类20~40株,株行距(4~5米)×(5~6米)。

园相整齐一致,无缺株断垄;果园通风透光良好,行间间隔50~80厘米、株间间隔30~50厘米。

植株生长整齐,树势健壮,树冠大小、高度、树形基本一致。

严重病虫害树和弱小树总比例不超过5%,缺株率≤2%。

4.7 产量要求
成龄柑橘标准园产量稳定在2000~4000千克/667m2,其中宽皮柑橘产量稳定在2500~4000千克/667m2,脐橙产量稳定在2000~3000千克/667m2。

无明显大小年现象,相邻年度产量变幅不得大于25%。

4.8 产品质量要求
一级果以上的果实比例在85%以上,商品果率达到90%以上。

产品安全卫生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要求,出口基地的柑橘果实安全卫生指标应达到附录B的要求。

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0°Brix以上,早中熟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Brix以上,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Brix以上,脐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Brix以上。

4.9 其它要求
柑橘标准园应建立产品执行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包括果园人员培训、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产品检测与准出制度、质量追溯制度、主要设施设备管理等。

5 柑橘标准园建设
5.1 新建果园
5.1.1 园地整治与起垄
平地及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地,推荐使用机械整地,沿栽植行翻耕2~3次,深达40厘米左右,施肥后再覆土回耕,以栽植行为中心,顺势起垄(平地垄高40~50厘米,坡地垄高30~40厘米,面宽80厘米,垄底宽150厘米),采用长方形栽植,栽植行为南北向。

坡度超过15°的山地、丘陵地实行等高栽植。

5.1.2 品种及砧木选择
宜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气候条件、抗逆性强、性状优良、适销对路的品种。

同一果园,要求品种一致,纯度99%以上。

在湖北建议或推荐发展的品种有:
温州蜜柑:特早熟品种有日南1号、宫本、大浦等,早熟品种有龟井、鄂柑2号、宫川、国庆1号、山下红、兴津、大分、市文、山川等。

椪柑:鄂柑一号、华柑二号、黔阳无核椪柑等。

脐橙:纽荷尔、红肉脐橙、伦晚、福本等。

杂柑:诺瓦、天草、不知火等。

砧木主要以枳和枳橙为主。

5.1.3 选用容器大苗
标准园的苗木应使用无病毒容器苗木,所用苗木应符合GB5040-2003《柑橘苗木产地检疫规程》和GB/T9659-1988《柑橘嫁接苗分级检验》。

苗木品种纯正,无检疫性病虫害,苗高>60厘米,嫁接口上方2厘米处主干粗>0.8厘米,嫁接口高度>10厘米(枳橙砧>15厘米,枳砧>10厘米),有3个以上分枝,无曲颈,主根直,且根系分部均匀完整;推荐使用三年生容器大苗,苗高≥1米,主干10厘米处直径≥2.0厘米,有3个以上分枝,末级梢数≥50个,假植大苗带土团重量≥15千克。

5.1.4 适期栽植
一般在9~10月秋梢老熟后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

冬季有冻害威胁的地方宜在春季栽植,干热河谷区宜在5~6月雨季来临前栽植。

栽植前,在垄埂上挖长60厘米,宽40厘米,深30~40厘米的栽植穴,去除育苗容器,填土后在树苗周围做直径1米的树盘,浇足定根水。

栽植深度以根颈露出地面5~10厘米为宜。

5.2 老果园改造
对于树冠高大且内膛空虚、近三年平均亩产低于1500公斤、外围新梢平均长度不足20厘米以及果园经营效益差的果园,应考虑整体进行更新改造。

5.2.1 郁闭园改造
对于传统的计划密植果园,应该根据树体生长状况,彻底移出临时株或者间伐,确保果园密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对于密度适宜但树冠郁闭的果园,应通过大枝修剪进行改造。

对树冠中心部遮荫最重的直立骨干枝,从基部不留桩彻底删除,即开“天窗”;对树冠中上部遮光较重的直立枝或交叉枝从基部不留桩删除,必要时疏除部分中、大枝开“边窗”,以改善树冠内部和下部光照。

对于树与树之间交叉的枝叶要通过疏删、回缩等措施控制交叉,保持行间枝距1米左右,树体高度一般控制在300cm以下,冠幅控制在250cm左右。

5.2.2 高接换种
5.2.2.1 高接前的准备
对于品种老化,而树势较强、树形较好,树龄在20年以内的果园,选择主推品种进行高接换种。

在高接换种的前一年,应抽槽改土,深施有机肥,加强土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增强树势。

5.2.2.2 嫁接时期
一般在春季树液流动后(3~4月)和秋季(8~9月)。

5.2.2.2 嫁接高度
嫁接高度一般控制在0.6~1.5m左右为宜。

5.2.2.3 接头数量
高接前选留好树体的骨架,并根据树体生长状况、树冠大小等决定骨架留头和接口数量, 10年生以下的树接6~7个接口,10年生左右的树接10~15个,20年生左右的树接20~25个。

5.2.2.4 剪砧及伤口保护
对头年秋季腹接的树,分两段剪(锯)砧。

接芽萌发前在嫁接口上方留15~20cm剪(锯)前面的枝干;当新梢长到15~20cm时,再剪(锯)掉接口前多余的枝干。

对剪口过大的桩口,应将桩口表面削光滑,用凡士林(或桐油)+500倍多菌灵液+50ppm“九二○”的混合剂涂抹进行伤口保护。

5.2.2.6 接后管理
高接后要加强肥水管理,土壤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分别在春、夏、秋梢抽发前和抽发后各施1次促梢肥和壮梢肥,每株每次的施肥量应为平常施肥的一半,头一年偏重于氮肥,第2年施肥要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如有腐熟的有机肥最好。

施肥方法以撒施、浇施为主,以免根系遭受伤害,头1~2年不要中耕。

枝梢抽出50cm~60cm时,对树体的主要骨干枝延长头设支柱保护,以确保新梢生长延伸方向和防止新梢折断。

同时适时抹梢、摘心促发分枝。

此外,4~5月起要对主要枝干进行涂白(生石灰6公斤+食盐1公斤+动物油0.25公斤+水18公斤混匀),以防日灼。

6 栽培管理技术
6.1 生态种植模式
在柑橘标准园建设沼气池,推广“猪—沼—果”的生态种植模式。

柑橘园每年使用沼液喷雾或浇灌的次数应在3次以上,沼渣应作为有机肥,全部施入柑橘园内,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果品质量。

6.2 土壤管理
柑橘园土壤熟化改良宜通过深翻扩穴结合深施有机肥的方法来进行,土壤深翻一般在柑橘秋梢停长后进行,从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开始,逐年向外扩展0.4~0.5米,回填时混以绿肥、秸杆或经腐熟的人畜粪尿、堆肥、厩肥、饼肥等,表土放在底层,心土放在表层。

在春季或秋季,柑橘园内宜采用生草栽培或种植绿肥,草和作物种类与柑橘没有共生性病虫害,并且为浅根、矮杆和非藤蔓类,以豆科植物和禾
本科牧草为宜,适时刈割翻埋于土壤中或覆盖于树盘。

在高温或干旱季节宜进行树盘覆盖或全园覆盖,覆盖物厚度10~15厘米,但保留距树干10厘米范围内不覆盖。

在冬季寒冷季节,宜在柑橘根部进行培土防寒,选择沙土、河泥、塘泥或橘园附近肥沃的土壤进行培土,厚度8~10cm,在低温过后,及时扒开根颈以上的培土。

宜经常保持树盘下及周边地表疏松。

地表严重板结的,在非雨季适度中耕。

6.3 施肥
6.3.1 施肥原则
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提倡叶片营养诊断配方施肥。

所施用的肥料不应对果园环境和柑橘品质安生产生不良影响,应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或免于登记的肥料,限制施用含氯化肥。

人畜粪尿等需经高温发酵7天以上方可使用。

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数量必须符合NY/T 227的规定。

6.3.1.1 施肥方法
柑橘施肥可采用土壤施肥和叶面追肥。

土壤施肥方式有环状沟施、条状沟施、放射状沟施、穴施等。

在树冠外围滴水线处挖20~40厘米深的沟(穴),东西、南北对称轮换位置施肥。

果园湿度较高时,可将速效肥撒施,再翻埋入土中。

在安装有微喷和滴灌设施的柑橘园,可进行液体施肥。

叶面追肥以叶片背面喷施为主,叶面肥浓度为0.2~0.4%,高温季节喷施时应在晴天上午10:00以前,下午16:00以后进行。

幼树宜勤施薄施,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

每年施肥4~6次,顶芽自剪至新梢老熟前可进行叶面追肥。

在易发生冻害的地区,8月以后应停止施用速效氮肥。

柑橘幼树对氮、磷、钾的需肥比例为1:(0.3~0.5):(0.6~0.8)。

通常1~3年生幼树每年株施纯氮50~150克,逐年增加。

结果树施肥通常一年施四次,即催芽肥、稳果肥、壮果促梢肥和基肥。

每产果1000kg应施纯氮8~10kg,氮、磷、钾比例为1:(0.5~0.8):(0.8~1.1)。

微量元素以缺补缺,以叶面喷施为主。

催芽肥:一般在萌芽前施入,以速效性化肥为主,配合施用有机肥;一般结果50kg左右的树,可株施有机生物肥0.5kg、尿素0.3kg。

稳果肥:在谢花后施入;一般结果量在50kg左右的树,可株施尿素0.1kg~0.2kg。

壮果促梢肥:6月中旬至7月上旬施用;结果量在50kg左右的树,可株施有机生物肥1kg~1.5kg,三元复合肥1.5kg~2kg,或沼液肥50kg。

基肥:一般在采果前后采用环状沟或条状沟、放射状沟等方法施入,用量占全年的40~50%,以有机肥料为主;株产50kg左右的树,可株施有机生物肥1.5kg~2kg、尿素0.5kg、磷肥0.5kg、钾肥0.5kg。

6.4 水分管理
在湖北柑橘产区,夏秋季易发生干旱,应注意及时灌水。

灌水时期、方法和灌水量按NY/T 5015的规定执行,有条件的地方应采取喷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在多雨季节应通过修挖围沟和中沟及时排出柑橘园积水。

平地柑橘园要通过起垄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采收前20~30天果实转色时,通过在树冠下覆盖无纺布或反光膜,控水以保持土壤适度干旱,提高柑橘果实品质。

但严重干旱出现时(叶片卷曲15度以上,且第二天难以恢复原状)应适度灌水。

6.5 整形修剪
幼树重点培养树形,以拉枝为主,通过对骨干枝适度短截、摘心,促发分枝,结果树提倡大枝修剪,通过疏删、回缩等修剪手法开“天窗”。

树体要求株间无严重交叉,柑橘园树冠覆盖率控制在85%以下,树冠高度控制在2.5米以下,通风透光良好,无严重枝叶重叠,树冠内病虫害枝和枯枝少。

植株生长整齐,树冠大小、高度、树形基本一致。

6.5.1 整形
柑橘树形要求自然开心形,干高50厘米左右,主枝3~4个,在主干上的分布错落有致。

主枝分枝角30°~50°,各主枝上配置副主枝2~3个,一般在第三主枝形成后,即将类中央干剪除或扭向一边作结果枝组。

6.5.2 修剪要点
6.5.2.1 幼树期
幼树阶段主要是培养树形,以拉枝为主,对骨干枝适度短截(生长季节采用摘心),促进分枝,疏除少量过密枝,保留树冠内部和下部辅养枝。

主干上萌发的徒长枝视方位和空间确定去留。

及时抹除砧木萌蘖。

在夏梢和早秋梢抽发时,通过抹芽统一放梢,有利于迅速扩大树冠。

6.5.2.2 初结果期
初结果树的修剪以扩大树冠为主,对于方位分布不良的各级骨干枝通过拉枝合理分布。

在这个前提下适度挂果,挂果量以能保证秋梢正常生长为宜。

常用抹芽放梢来控制结果和枝梢生长。

一般在各次梢抽发时,及时于睛天树上无水时进行抹芽。

对于生长旺盛的初结果树,除了采取地上部缓和生长势外,可于9~10月对地下部进行适当断根或适度干旱,有利于养分积累和枝梢发育。

6.5.2.3 盛果期
及时回缩结果枝组、落花落果枝组和衰退枝组。

剪除枯枝、病虫枝。

对较拥挤的骨干枝适当疏剪开出“天窗”,将光线引入内膛。

对当年抽生的夏、秋梢营养枝,通过短截其中部分枝梢调节翌年产量,防止大小年结果。

花量较大时适量疏花或疏果。

对无叶枝组,在重疏删基础上,对大部分或全部枝梢短截处理。

6.6 花果管理
6.6.1 促花或控花
综合利用农业栽培措施如采用控水、合理施肥调控柑橘树势,采用环割、环剥、拉枝、扭枝、抹芽、摘心等修剪技术进行树体修剪,以及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进行柑橘促花或控花,平衡柑橘大小年结果。

6.6.2 保花保果
从谢花后至幼果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前喷保果剂及0.1%~0.2%的硼砂、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保果剂主要有细胞分裂素(BA)和赤霉素(GA)。

单一喷施赤霉素时,使用浓度为50 mg/kg,使用浓度不宜过高,次数不宜超过2次,以避免出现粗皮大果和畸形果。

开花前对直立枝条进行拉枝、扭枝或环割;春梢生长较旺的在萌发初期,适量抹除部分旺梢,或及时进行摘心;抹除全部夏梢等都可起到很好的保果作用。

此外,及时防治病虫害,预防花期霜冻和花后冷害,避免旱、涝等,也是保花保果的必要措施。

6.6.3 疏果
根据品种、树势和栽培条件来确定合理留果量。

疏果一般分二次完成。

在幼果生理落果高峰后进行第一次疏果,摘除小果、畸形果、病虫果及朝天果。

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后,树上果实太多时进行第二次疏果。

6.6.4 防止裂果
通过增施磷钾肥,叶面喷施多元素复合微量元素肥料,深翻改土,果园生草覆盖,及时灌水,保持土壤处于适宜含水量以防止裂果。

6.6.5 覆膜控水增糖
在果实着色初期或果实采收前20~30天,全园地面铺设无纺布或银色反光膜,以有效增加果园内膛光照,促进果实均匀着色;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增加果实糖分含量,提高果实品质。

6.6.6 留树贮藏保鲜
三峡库区等冬暖地区的中晚熟品种可以直接留树贮藏,延迟到翌年2~3月采收。

留树贮藏保鲜关键技术要点是:留果量以植株负载量的70%为宜,从果实转色期,喷施1-2次2,4-D 20-50 mg/kg,果实留树期间注意防冻和病虫害防治,并在果实充分成熟时及时采收以防止浮皮。

6.7 果实采收
6.7.1 采收标准
根据果实用途和贮藏时间确定采收期。

鲜食的果实要求达到该品种应有的色泽、风味和香气,充分成熟后采收;短期贮藏的果实成熟度达到9成左右时采收;长期贮藏的果实成熟度达到8~8.5成时采收。

6.7.2 采前准备
采收前对贮藏库或临时存放场所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用于采果的果箱内部应干净、光滑、无突出物,推荐使用专用采果袋。

采收人员应剪好指甲,戴好手套。

避免在露水、雨水及高温时采收。

6.7.3 采收
先采树冠外围及中下部果实。

采用“一果两剪”法,第一剪连同果柄剪下,第二剪在不伤果蒂的情况下,平果蒂剪去果柄。

果实要轻拿轻放,防止碰伤,采收后的果实要放在阴凉干燥处预贮,不能日晒雨淋。

6.8 病虫害综合防治要求
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或其他禁用农药。

其它药剂使用按NY/T 5015的规定执行。

植物检疫:禁止检疫性病虫害从疫区传入,不得从疫区调运苗木、接穗、果实和种子,一经发现立即销毁。

农业防治:种植防护林、园内间作或生草、起垄栽培、抬高主干、开天窗、控制氮肥的施用等。

物理防治: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糖醋液诱杀等。

生物防治:改善橘园生态环境、种植藿香蓟、挂捕食螨等。

化学防治:以矿物源、生物源农药为主,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保证安全间隔期,一般在采果前40d~60d停止使用化学农药。

湖北柑橘产区重点防治柑橘红蜘蛛、锈壁虱、潜叶蛾、吸果夜蛾、蚜虫、叶甲、星天牛、蚧类、粉虱、柑橘实蝇、疮痂病、炭疽病、树脂病等主要病虫害。

6.9 防止异常天气危害
6.9.1 高温与干旱
通过果园生草、树盘覆盖或果园喷灌、微喷灌措施,防止高温干旱。

6.9.2 防止果实早霜冻害
6.9.3 雪害的防止与救护
通过撑大枝、及时摇雪防止雪害。

对于已被大雪完全压断的枝干,尽早锯断削平伤口,涂上蜡液、凡士林等保护剂,防止伤口冻伤和腐烂;已经撕裂但没有折断的枝干,用绳索或支柱撑起,恢复原状,受伤部分涂上保护剂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促使伤口愈合。

6.9.4 冻害的防止与救护
加强管理,增强树势;采收前后及时施入有机肥;冻前7d~10d果园全面灌水;低温到来前对果园覆盖10cm~20cm厚的杂草或作物秸杆,主干、主枝可用稻草包扎保温;幼龄树在降温前高培土后,用稻草整株包扎或通过熏烟防治霜冻。

冻后及时排水,保持土壤疏松透气。

温度回升后,及时剪除枯枝黄叶,薄肥勤施,叶面追肥,促进春梢生长。

7 档案管理
详细记载标准园的基础性档案、生产档案(农业投入品、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档案、农业投劳档案、采收储藏销售档案)、产品质量档案等。

档案记录保存二年以上。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柑橘标准园档案
表2 柑橘标准园基础性档案标准园名称:
表3 龙头企业或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基本情况
7.1 农业投入品和生产档案
表4 农药/化肥购进和使用记录
表5 柑橘标准园病虫草害防治记录
表6 采收储藏销售记录
表7 农业投劳记录
表8 产品质量检测记录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柑橘农药残留和污染物限量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