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江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油市卫生检测检验中心作业指导书期间核查操作规程文件编号:JYZY-70版号:第2版编写: 魏益波审核: 王丽萍批准: 干昌贵2012年01月15日2012年01月18日2012年01月20日修改记录修改页码修改内容修改人批准人生效日期1 目的对参考标准、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和检测设备在有效期间、两次校准或鉴定周期间的状态进行检查,保证其技术指标符合检测工作要求,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需要实施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2.1 一般原则主要的或重要的检测设备;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其他被认为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各种效期内标准物质。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尽量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又要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可靠运行。

2.2 本实验室需要实施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电子分析天平,pH(酸度)计,离子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

2.3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2.3.1 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仪器准确性。

2.3.2 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数据可疑,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

2.3.3 遇到重要的监测,如发生有关事故、作为仲裁或有争议时。

2.3.4 维修或搬迁后等。

3 期间核查计划3.1 每年初编制年度期间核查工作计划。

3.2 期间核查的时间间隔与核准/检定周期相同,安排在两次校准/检定中间进行,一般为上次校准/检定后六个月(个别为一年)。

4 期间核查的类型4.1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核查适用于所有检测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用标准砝码核查。

4.2 参照仪器设备校准/检定规程5 期间核查方法5.1 电子分析天平期间核查方法5.1.1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内部的岛津AUX-220等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期间核查。

5.1.2 核查方法检查中心点示值误差。

保持天平清洁和天平室温湿度,按照操作规程,预热30分钟,去皮,将50g(M)标准砝码(E2级)轻轻放在称盘上,待天平稳定后,读取示值(m)。

仪器仪表检定作业指导书

仪器仪表检定作业指导书

仪器仪表检定作业指导书第一篇:仪器仪表检定作业指导书一、引言仪器仪表检定是指通过对各种类型的仪器仪表进行检验和测量,以确定其精度和准确性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检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仪器仪表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本指导书旨在对仪器仪表检定作业进行详细的规范和指导,以确保检定的结果准确可靠。

二、检定作业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检定作业必须依据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2.准确性:检定结果必须具有可靠的准确性,确保被检定仪器仪表的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可重复性:检定作业应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即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检定,结果应保持一致性。

4.法律合规性:检定应符合国家关于仪器仪表检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检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检定作业的准备工作1.检定设备的准备:检定作业前,应确保检定所需的设备、仪器和试样等准备充分,以满足检定的需要。

2.环境条件的准备:检定作业应在符合要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检定方案的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仪器仪表,应制定相应的检定方案,明确检定的目的、方法、步骤和标准等内容。

四、检定作业的实施步骤1.检定前的准备:根据检定方案,按要求对被检定仪器仪表进行预热、校准和调试等准备工作。

2.检定过程的实施:按照检定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实际的检定操作,记录所需的数据和结果等信息。

3.检定后的处理:对检定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仪器仪表的准确性和合格性,并将检定结果记录和保存。

五、检定作业的质量控制1.仪器仪表的校准和维护:对检定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对从事仪器仪表检定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检定能力和水平。

3.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检定作业的规范和程序等,确保检定作业的质量可控。

电子天平电子秤校准作业指导书

电子天平电子秤校准作业指导书

电子天平电子秤校准作业指导书.pdf 电子天平电子秤校准作业指导书1.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电子天平电子秤校准作业的详细指导,旨在确保电子秤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在进行校准作业之前,请仔细阅读本指导书,并确保按照指导书的步骤进行操作。

2.校准前准备工作2.1 确认校准所需设备的完好性在进行校准作业之前,需要检查校准所需设备的完好性,包括电子天平电子秤、校准重物等。

确保所有设备正常工作,并且没有损坏或故障。

2.2 清洁和调整电子天平电子秤在进行校准作业之前,需要将电子天平电子秤清洁干净,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确保电子秤无杂物和脏物,并确保电子秤的零点和灵敏度调整正常。

3.校准步骤3.1 设置校准参数在进行校准作业之前,需要根据校准要求设置相应的校准参数,包括校准重量、校准时间等。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并确保校准参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2 进行初始校准将校准重物放于电子秤的称量区域,并记录读数。

根据校准重物的重量和电子秤的读数,进行初始校准。

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手动校准或自动校准的方式进行。

3.3 进行精密校准在完成初始校准后,需要进行精密校准,以确保电子秤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根据校准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校准结果。

根据校准结果,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校准。

4.校准后工作4.1 验证校准结果在完成校准作业之后,需要验证校准结果的有效性。

使用校准重物进行称量,并核实读数是否正确。

如果校准结果符合要求,则可以认为校准作业顺利完成。

4.2 记录和报告在完成校准作业之后,应记录校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结果,并填写校准报告。

校准报告应包括电子秤的基本信息、校准参数、校准结果等内容。

根据需要,还可以提供校准过程中的照片或记录。

附件:1.校准重物的规格和合格证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校准:对电子天平电子秤进行精确调整,以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的过程。

2.设备完好性: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且没有损坏或故障的状态。

3.零点调整:对电子秤的零点进行调整,使其读数为零。

塞规校验作业指导书

塞规校验作业指导书
5.2室内湿度不超过70%RH;
5.3校准前,将被校仪器及校准时所用设备提前1H同时放于室内,以确保其温度平衡。
5.4校准工作须由经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专职人员进行;
6.0 校准步骤及其方法:
6.1 确认其外观是否损坏,有无锈迹影响其测量准确性;
6.2用外校合格千分尺校准,允许其偏差为:+0.005mm。
7.0 校准结果处理:
7.1 仪器校准合格后,贴示“合格”标签(绿色),并给出下次校准时间;
7.2 仪器校准不合格时,贴示“不合格”标签(红色),作出相关处 校准的数据须记录于“设备校验报告”上,该文件由校准部门保存,保存期限为自校日起2年。
9.0 注意事项:
9.1 对于有效期内,发现损坏或测量不准确时,须停止使用,并进行复校,以确保该仪器测量准确度;
9.2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配戴手指套或棉手套, 严禁用手直接取拿;使用后必须打防锈油,以防生锈影响其精确度;用完后应放回原位,搬运中须避免碰撞。
9.3各使用部门必须自行做好该仪器的保养和维护。
9.4校验周期为一年。
10.0附件:
10.1 检测设备校验记录卡 FLC-FR-117A/1
10.2 设备校验报告 FLC-FR-118A/1

塞规校准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页码
1/1
1.0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使用的塞规的检验、测量的准确性,保证测试产品的品质要求。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使用的测量塞规的校准。
3.0定义:无
4.0职责:
4.1校准员负责对该仪器的校准及结果的判定;
4.2使用人员负责对该仪器的保养和维护。
5.0校准条件:
5.1室内温度:18℃--25℃;

仪器设备校准(测试)结果确认作业指导书

仪器设备校准(测试)结果确认作业指导书

仪器设备校准(测试)结果确认程序
一、目的
检验室的检测设备均委外校准,对于校准结果须由相关人员结合设备说明书及检测方法对校准结果加以比较,以确定该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计量室对计量检定部门出具“校准(测试)证书”的检测设备
三、职责
终审核。

四、确认内容
4.1
性进行审查。

4.2
4.3
5个工作日内,由计量员对校准结果进行确认。

5.4校准结果的确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5.4.1根据校准的技术依据确认
校准机构通常在校准证书中注明校准的技术依据。

确认时可对照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确认校准结果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的要求,这些技术要求主要是仪器的示值误差、准确度等级、测量重复性、稳定性等。

校准一般是由比被检仪器高一等级的计量标准提供的约定真值与被检计量仪器的示值进行比较来确定仪器的示值误差。

在确认时直接看校准证书出具的示值误差校准结果是否
符合校准依据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即示值误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许误差时判别为符合使用要求。

5.4.2根据校准时所采用的计量标准判别和确认
校准证书应表明校准时采用的计量标准的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测量范围等技术参数的信息。

确认时检查校准证书所列出的计量标准的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是否高于或优于被检计量仪器的准确度等或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检查所采用的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是否覆盖了被检仪器的测量范围。

5.4.3依据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确认
(k=2
5.4.4
许误差的1/5。

校准确认后,
仪器设备校准(测试)结果确认表
~*。

医用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作业指导书

医用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作业指导书

医用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作业指导书第1章医用仪器设备概述 (4)1.1 医用仪器设备的分类与特点 (4)1.1.1 按功能分类 (4)1.1.2 按使用场所分类 (4)1.1.3 医用仪器设备的特点 (4)1.2 医用仪器设备的管理与规章制度 (4)1.2.1 管理原则 (4)1.2.2 管理制度 (4)第2章医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 (5)2.1 基本操作流程 (5)2.1.1 准备工作 (5)2.1.2 操作步骤 (5)2.1.3 操作记录 (5)2.2 操作人员资质与培训 (6)2.2.1 资质要求 (6)2.2.2 培训 (6)2.3 操作注意事项 (6)2.3.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6)2.3.2 注意患者安全 (6)2.3.3 设备维护与保养 (6)2.3.4 节约使用 (6)2.3.5 环保与安全 (6)第3章医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6)3.1 设备维护的基本要求 (6)3.1.1 维护人员资质 (6)3.1.2 维护周期 (7)3.1.3 维护内容 (7)3.1.4 维护记录 (7)3.2 日常保养与清洁 (7)3.2.1 日常清洁 (7)3.2.2 检查电源及线路 (7)3.2.3 检查设备部件 (7)3.2.4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7)3.3 设备故障的排查与处理 (7)3.3.1 故障排查 (7)3.3.2 故障处理 (7)3.3.3 故障记录 (7)3.3.4 预防措施 (8)3.3.5 定期培训 (8)第4章各类医用仪器设备的使用 (8)4.1 生命支持类设备 (8)4.1.1 呼吸机 (8)4.1.2 心脏除颤仪 (8)4.1.3 体外膜肺氧合(ECMO) (8)4.2 医学影像类设备 (8)4.2.1 X线成像设备 (8)4.2.2 CT扫描设备 (8)4.2.3 磁共振成像(MRI)设备 (9)4.3 检验分析类设备 (9)4.3.1 血液分析仪 (9)4.3.2 生化分析仪 (9)4.3.3 免疫分析仪 (9)4.4 治疗类设备 (9)4.4.1 高压氧舱 (9)4.4.2 射频消融设备 (9)4.4.3 透析设备 (9)第5章医用仪器设备的校准与质控 (9)5.1 校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9)5.1.1 基本概念 (10)5.1.2 校准方法 (10)5.2 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0)5.2.1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 (10)5.2.2 质量控制体系实施 (10)5.3 常用医用仪器设备的校准与质控 (10)5.3.1 心电图机 (10)5.3.2 超声诊断仪 (11)5.3.3 医用X射线设备 (11)5.3.4 呼吸机 (11)5.3.5 血液分析仪 (11)第6章医用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 (11)6.1 设备电气安全 (11)6.1.1 电气安全检查 (11)6.1.2 防止电击 (11)6.1.3 防止电气火灾 (11)6.1.4 定期维护与检修 (11)6.2 辐射安全 (11)6.2.1 辐射防护 (12)6.2.2 辐射监测 (12)6.2.3 辐射安全培训 (12)6.3 生物安全 (12)6.3.1 生物危害识别 (12)6.3.2 生物防护措施 (12)6.3.3 感染控制 (12)6.3.4 废弃物处理 (12)6.3.5 应急预案 (12)第7章医用仪器设备的购置与验收 (12)7.1 设备选型与采购流程 (12)7.1.1 设备选型 (12)7.1.2 采购流程 (13)7.2 设备验收与质量控制 (13)7.2.1 设备验收 (13)7.2.2 质量控制 (13)7.3 设备档案管理 (14)7.3.1 设备档案的建立 (14)7.3.2 设备档案的管理 (14)第8章医用仪器设备的维修与保障 (14)8.1 维修人员资质与培训 (14)8.1.1 维修人员资质要求 (14)8.1.2 维修人员培训 (14)8.2 维修流程与维修质量控制 (15)8.2.1 维修流程 (15)8.2.2 维修质量控制 (15)8.3 零配件采购与管理 (15)8.3.1 零配件采购 (15)8.3.2 零配件管理 (15)第9章医用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16)9.1 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16)9.1.1 基本概念 (16)9.1.2 构成 (16)9.1.3 功能 (16)9.2 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16)9.2.1 设备采购管理 (16)9.2.2 设备使用管理 (17)9.2.3 设备维修保养管理 (17)9.3 设备远程监控与维护 (17)9.3.1 设备远程监控 (17)9.3.2 设备远程维护 (17)第10章医用仪器设备的淘汰与更新 (17)10.1 设备更新换代的依据与原则 (17)10.1.1 依据 (17)10.1.2 原则 (18)10.2 设备淘汰流程与处理 (18)10.2.1 淘汰流程 (18)10.2.2 处理方式 (18)10.3 设备更新策略与实施建议 (18)10.3.1 更新策略 (18)10.3.2 实施建议 (18)第1章医用仪器设备概述1.1 医用仪器设备的分类与特点医用仪器设备作为现代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类繁多,特点各异。

检验仪器校验作业指导书【范本模板】

检验仪器校验作业指导书【范本模板】

目录一、雷氏夹校验作业指导书 ............................... - 2 -二、水泥胶砂流动度跳桌校验作业指导书................... - 2 -三、水泥胶砂试模校验作业指导书 ......................... - 4 -四、水泥胶砂试体养护箱检定作业指导书.................... - 4 -五、水泥快速养护箱校验作业指导书........................ - 8 -六、水泥标准筛校验作业指导书 ........................... - 9 -七、水泥负压筛析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11 -八、透气法比表面积仪检定作业指导书..................... - 13 -九、抗折夹具校验作业指导书 ............................ - 17 -十、火焰光度计校验作业指导书 .......................... - 19 - 十一、测硫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 20 - 十二、氯离子测定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22 - 十三、水泥组分测定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23 - 十四、水泥游离钙测定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23 -十五、灰分挥发分测定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24 -- 1 - 贵州长顺凯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管理文件十六、硫钙铁分析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25 - 十七、X荧光分析仪校验作业指导书....................... - 27 - 十八、常用玻璃量器的校验作业指导书..................... - 28 - 十九、玻璃液体温度计校验作业指导书..................... - 35 -一、雷氏夹校验作业指导书本方法适用于新购和使用中以及检修后的雷氏夹的校验.1、技术要求1。

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作业指导书

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作业指导书

HXZD/ZY 002-2016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证书确认作业指导书1目的对于计量检定、委外校准、内部校准的检测设备,须由设备管理员和计量管理员与相关检测人员一起,结合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规程、内部校准规程、设备说明书及检测方法中对该检测设备性能、量程、精度、不确定度等的要求,对其检定/校准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该设备是否满足参数检测时的使用要求。

2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对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检定证书、所有校准证书和本站出具的内部校准报告的检测设备的检定/校准结果进行确认。

3职责3.1设备管理员和计量管理员编制确认表,并对计量检定、校准单位是否为合格供应服务商进行确认,对其计量检定、校准能力进行合法性、完整性和溯源性确认;3.2检测室主任和主检人员对校准结果进行审核,检验室主任对确认结果做有效性的技术确认,提出不确定度、校正因子及其使用规则方案。

3.3技术负责人批准校准结果确认的结论,确定确认间隔、有效期和不确定度、校正因子及其使用规则方案。

4确认内容4.1合法性:对计量检定、校准单位是否为合格供应服务商进行审查,对其计量检定、校准能力证书中是否包括所检仪器设备性能参数进行审查。

4.2溯源性:对检测设备校准结果的确认首先要对其量值溯源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即对计量检定/校准服务商和内部校准所用标准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精度等级、证书有效期及能否溯源到国家基准情况进行审查,参照计量器具检定规程、本站内部校准规程、本站计量器具检定/校准/验证/确认总体要求等有关规定,确认其是否满足被检/校设备计量性能的检/校要求,同时审查相应校准方法、标准物质等是否符合要求。

4.3技术能力:对检定证书给出检定合格结论,证明仪器技术参数符合规程或所检参数要求的,应检查这些参数是否满足实验计量要求;对涉及多功能、综合性检测设备上多个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应合并后按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进行综合能力确认;对校准证书中给出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特别是测量不确定度)给出的准确度等级是否符合所开展的测试项目的要求进行审查;对校准结果确认的结论、确认间隔、有效期和校正因子等进行确认。

设备仪器的作业指导书

设备仪器的作业指导书

设备仪器的作业指导书设备仪器的作业指导书1.目的和范围1.1 规范本公司检测仪器和设备校准准则,确保检测仪器和设备精度,进而保证产品质量。

1.2 适用所有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检测仪器,包含监控装置。

2.定义:2.1 外部校验设备:量块、高度仪、投影仪、耐压测试仪、扭力计、螺纹环规、数显千分尺、推拉力计、稳压仪、标准压力表、百分表、数显温度表、数显多用表、示波表、功率分析仪、电流互感器、弹簧测试仪、microvu,其它不能内校仪器。

2.2 内部校验设备:电流连续性检测、耐高压测试夹具、辅助测试系统、气压表、电子称等。

3.职责3.1 计量工程师3.2 计量员4.授权4.1 质保经理5.程序5.1 品保部负责制定全公司《检测仪器检定一览表》,以作为校准的依据。

5.2 外部校验:5.2.1由计量员定期查看(每三月一次)外部仪器状态,将到期仪器送国家级仪器鉴定中心校验。

5.2.2 经国家级仪器鉴定中心判定ok之仪器,由计量员将鉴定合格标签贴在仪器上,鉴定证书存档并认可,作好相应记录。

5.2.3 经国家级仪器鉴定中心判定ng之仪器,由计量室认可,标识不合格标签,并对鉴定不合格仪器作好相应处理(特殊情况如仪器维修或报废需报经理处理),并作好记录。

5.2.4 对维修后之仪器,需再送国家级仪器鉴定中心鉴定,校验步骤再依5.2.2,5.2.3执行。

E6006 仪器设备管理作业指导书2016-06-01 22:12 | #2楼一、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和使用制度1、凡需要购置仪器设备,必须遵循性能先进、质量优良、配套齐全、价格适宜的原则。

首先由各分析室、车间根据科研测试需要,提出计划报室集中,经室研究后上报队批准购买。

2、仪器设备到货后,及时组织验收,收齐技术资料文件,然后入库建档立档。

如型号、质量、数量等有问题,及时办理补差、索赔、退货手续。

3、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后,确定专人负责保管,并编号或翻译使用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衡器检定作业指导书

衡器检定作业指导书

衡器检定作业指导书一、引言衡器检定是指对衡器进行精确度和准确度的评估,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衡器检定的详细步骤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检定工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二、检定准备1. 确定检定的衡器类型和规格,并准备相应的检定设备和工具。

2. 确保检定设备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校准证书、标准物品等。

3. 检查衡器的外观和结构,确保其完好无损。

三、检定步骤1. 校准设备准备a. 根据衡器类型选择合适的校准设备,例如天平、电子秤等。

b. 检查校准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记录校准证书信息。

2. 衡器检定前准备a. 清洁衡器,确保其表面干净,以避免外部因素对检定结果的影响。

b. 检查衡器的电源和连接线路,确保其正常工作。

3. 衡器检定a. 根据衡器的使用说明书,设置衡器的参数和功能。

b. 选择合适的校准物品,并将其放置在衡器上。

c. 记录衡器的读数,并与校准物品的实际值进行比较。

d. 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衡器的参数和功能,使其读数与校准物品的实际值相符。

e.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衡器的读数与校准物品的实际值达到一致。

4. 检定结果记录a. 将每次检定的结果记录在检定记录表中,包括衡器的型号、序列号、检定日期、检定员等信息。

b. 根据检定结果,评估衡器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并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四、检定报告1. 根据检定结果和评估,编写检定报告。

2. 检定报告应包括衡器的详细信息、检定结果、评估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3. 检定报告应由检定员签名,并附上相应的校准证书和标准物品的证书。

五、检定后处理1. 根据检定结果和评估,决定衡器的使用范围和周期性检定的要求。

2. 将检定结果和评估记录存档,并定期进行复查和更新。

六、质量控制1. 检定过程中应注意质量控制,包括校准设备的校准、环境条件的控制、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等。

2.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核,确保检定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遇到异常情况或不确定因素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查和纠正。

仪表校验作业指导书【范本模板】

仪表校验作业指导书【范本模板】

一、工程概况热电厂新建工程2*480t/h锅炉设备设有锅炉本体、烟风系统、主汽、抽汽、凝结水、循环水、加热器疏水、汽机油、汽机发电机本体、除氧给水、电动给水泵本体、压缩空气、工业水等热工检测控制系统。

本工程仪表包括:压力/差压变送器、热阻、热偶温度仪表、执行机构、分析仪表、压力/差压开关、压力表、料位、机械量测量仪表和集散控制系统部分等.仪表及集散控制系统由锅炉、汽机厂家,北京和利时工控公司和其它单位成套供货。

二、编制目的:为了保证国家有关计量量值的正确传递,试验过程的受控,检测方法的规范化;针对试验人员特编制该套作业指导书,以此实现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和正确性;为机组正常、安全运行打下基础。

三、编制依据:1、《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2、《自动化仪表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GB1309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自动化篇 DL/T5190。

5-20044、《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1996年版5、《火电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DL5004-916、工程中设计院所提供仪表专业图纸、设计技术文件7、工程所选用仪表的技术说明书、所随技术资料及对应检定规程。

四、试验应具备的条件及要求:1试验用的标准仪表和仪器应具备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其基本误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被校仪表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3,当被校仪表准确度等级高于0.5级时按0。

5级选择标准器;现场试验人员应具有国家计量部门颁发的计量试验资格证书。

2仪表的检查校准和试验应在室内进行,现场试验室应具备下列条件:室内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无振动、无对仪表及线路的电磁干扰;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5%RH;仪表试验的电源应稳定220VAC、48VDC电源波动不应超过±10%,24VDC电源波动不应超过±5%;气源应清洁、干燥、露点至少比最低环境温度低10℃,气源压力波动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0%.33、仪表及装置在试验前应作检查并达到下列要求:外观完整无损、附件齐全、表内零件无脱落和损坏、铭牌清楚、封印完好、型号和材质应符合设计规定;检验用的连接线路、管路正确可靠;电气绝缘符合国家标准、国家计量规程或仪表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检测校准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认可评定、批准作业指导书

检测校准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认可评定、批准作业指导书

检测/校准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认可评定、批准作业指导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目录1 目的和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评定项目的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认可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评定工作组的组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检测/校准实验室项目的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检验机构项目的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评定结论的形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评定结论的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评审员的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模版)

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模版)

控制编号-ZY-388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作业指导书的评定实施日期:2011年1月5日控制状态:受控期间核查结果的评定“期间核查”也可被称为“运行检查”或“中间核查”。

它通常是指实验室自身对其设备在两次定期检定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多次使用适当的技术,校核方法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始终保持着检定时的准确度。

一、对检测仪器的期间核查根据昆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期间核查程序》规定,本所目前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办法对检测仪器进行期间核查:1.采用高一精度的仪器设备或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查;2.采用同等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3.选用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样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并采用统计技术对每次测量结果进行评估;4.百分比差的方法等;5.实验室之间仪器设备比对等。

本作业指导书将给出上述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结果评定的方法,指导相关人员完成期间核查。

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的方法适用范围:仅限于有标准物质的仪器设备,并已知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

En=式中:X lab—测量值;X ref—标准物质指定值;U lab—本实验室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U ref—参考标准的不确定度。

接受准则:当E n≤1时,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状态得到保持。

拒绝准则:当E n>1时,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校准/检定状态没有得到保持,必须查找原因或重新送检定/校准。

2.对两台同等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较的方法。

适用范围:实验室中两台相同(技术指标相同)的仪器设备。

En=式中:X1是被核查仪器A的测得的某参数的数值;X2是被核查仪器B的测得的某参数的数值;U lab 是实验室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接受准则:当E n ≤1时,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状态得到保持。

拒绝准则:当E n >1时,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校准/检定状态没有得到保持,必须查找原因或重新送检定/校准。

3.对保留样品的量值重新测量的方法适用范围:仅适用于当实验室无参考标准,并仅有一台被考核设备时,同时在此种条件下,实验室还应有一个或一组在保留期间内,被测性能稳定的样品。

5秒表检定仪校准操作作业指导书

5秒表检定仪校准操作作业指导书

秒表检定仪校准操作作业指导书一、标准设备1.设备名称:铷原子频标型号:910R测量范围: 5MHz,10MHz编号:sm849727精度等级:5.0×10-112.设备名称:频标比对器型号:P07C,测量范围:1MHz,2MHz,2.5MHz,5 MHz,10 MHz编号:040,精度等级: 1X10-113.设备名称:可程控通用计数器,型号:EE3364测量范围:0~10 MHz编号:130精度等级:同外频标二、环境条件要求温度(23±2)℃温度波动不大于1℃,湿度75%RH。

三、依据的方法1.JJG601-2003《时间检定仪》检定规程。

2.JJG180-2002《电子测量仪器内石英晶体振荡器》检定规程。

四、操作步骤1.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被检时间检定仪不应有影响正常工作的机械损伤,通电后正常工作,有晶振频率输出的电子测量仪器,输出信号插座应牢固,接通电源后,晶振输出端应有相应频率的信号输出。

2.将GPS信号天线连接至910R铷原子频标。

将参考频标的输出端接入频标比对器的确良参考输入端和通用计数器的外标输入端,再将被检晶振的输出端接入频标比对器的被测输入端,将频标比对器的信增输出端接入通用计数器输入端,将通用计数器的时标置外接。

3.连接电源,开机预热1小时,使设备性能稳定。

4.依据JJG180-2002开展对时间检定仪机内晶振的检定或校准工作。

5.依据JJG601-2003开展对时间检定仪输出时间间隔的检定或校准工作。

五、注意事项1.设备必须由计量专业人员操作,确保设备及人员安全和测量示值的准确。

2.操作时设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检定规程进行操作。

3.注意设备的定期保养。

六、校准结果处理1.经校准后,校准人员出具准确的校准证书。

2.校准证书应包含客户要求的、说明校准结果所必须的和所用方法要求的全部信息。

七、期间核查按四操作步骤检测出被检仪器某点的值,连续测10次,算出平均值,用公式En =k∆-12XX求得En,E n≤0.7为合格,每三个月做一次,每年做4次期间核查。

移液器校准作业指导书

移液器校准作业指导书

移液器校准作业指导书目的:保证移液器加样的准确性适用范围:各种品牌、型号的固定、可调和多通道移液器。

责任人:质管部对本检验作业指导书实施负责。

内容:1检定前的准备1.1 环境要求移液器应在室温为(20 士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h的条件下进行检定。

1.2 检定介质检定介质应符合 GB6682-1992《分析实验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要求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并提前24h放人实验室内,使其温度与室温温差不得大于2℃。

1.3 被检移液器应在检定前4h放入实验室内。

1.4设备准备主要设备必须经法定技术机构检定合格且在检定周期内。

仪器名称测量范围技术要求电子天平 210g 分度值0.1mg温度计(0-30)℃分度值0.1℃秒表- 分辨力0.1s烧杯100ml -1.5 检验项目检定项目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验外观+ + +活塞+ + +调节器+ + +密合性+ + -容量+ + +注:“+”表示应检项目,“-”表示可部件项目2 检定方法2.1外观检测目测:移液器塑料件外壳应平整,光滑,不得有明显的缩痕、废边、裂纹、气泡和变形等现象;金属件表面镀层应无脱落、锈蚀和起层。

首次检定要求确认:移液器主体应具有下列标记:产品名称、制造厂或商标、标称容量(ul或ml)、型号规格、出厂编号。

2.2活塞检测调试:按动移液器的活塞时,上、下移动应灵活,分档界限明显。

2.3调节器检测调试:移液器的显示窗在容量调节动作时,应转动灵活,数字指示清晰、完整。

2.4 密合性检测所选用的吸液嘴应与被检移液器的吸引杆配套,吸液嘴均应在检定前确认安装牢固。

将移液器调至最大量程,选用和移液器配套的吸液嘴,确定吸液嘴安装牢固。

垂直握住移液器,将按钮揿到检定位置,此时将吸液嘴侵入装有蒸馏水的容器内,并保持在液面下2mm-3mm处,缓慢放松按钮,等待1s-2s后离开液面,擦干吸液嘴外的液体,手持垂直放置15s,吸嘴尖头应无液滴(必要条件下可使用放大镜观看)。

旋转粘度计校准作业指导书 (2)

旋转粘度计校准作业指导书 (2)

5.3.1 校准前准备.
将被校仪器在校准环境下放置 2h,用汽油或有机溶剂清洗样品筒,用无毛擦布拭干。
5.3.2 仪器安装:
将仪器安装在支撑台上,调节水平。安装转子,用左手向上托住转轴,右手顺时针方向
旋转连接转子(机头俯视)。
5.3.3 零点调节:空转时指针应为零位,按说明书要求准确调节粘度计零点,若不在零位时应 可调节或进行修理。
5.5.4 D 类不确定度:取样偏差,取样天平的不确定度
㘟 U U U U U 5.5.5 合成不确定度
合=
2+ 2+ 2+ 2
A
B
C
D
5.5.5 扩展不确定度:U=k U 合(k=2)
XXXXXXXX 有限公司
标题:计量仪器校准作业指导书
旋转粘度计
编号:
CSB/WI-QC-05-05
版次: A
修订号: 0
第5页
共5页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5.6 校准周期:3 个月 5.8 量值溯源图
美国 Brookfield
公司计量标准器
工作计量器具
美国 Brookfield 符合国家一级
标准要求
标准源法
Brookfield 粘度标准液
比较法
NDJ1,4 旋转粘度计
6.0 记录及表格 6.1《计量仪器校准报告》
编制: 日期:
1.0 目的:保证计量仪器的有效使用,确保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 2.0 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 NDJ 系例旋转粘度计。
采用相对法:用已知粘度的标准液(牛顿流体)定粘度计常数或用已检定的旋转粘度计 测量标准液粘度值与与标准液比较的方法校准粘度计。 3.0 校准依据: 3.1 CSB/QP-13《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3.2 JJG1102-2005《旋转粘度计检定规程》 3.3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4.0 职责: 4.1 品管部计量管理人员负责计量仪器的校准工作。 4.2 相关使用部门配合计量管理人员进行校准工作。 5.0 校准方法:

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

电子秤内校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FW-QC-JL-003公司名称:XXX文件名称:电子秤计量仪器校准作业指导书1.目的本文旨在指导公司内电子秤的自行校准,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良好性能,保证测量和监视结果的有效性。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使用电子秤管理。

3.校准依据本作业指导书的校准依据为JJG1036-2008《电子天平检定规程》和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

4.职责品质部计量人员负责公司内电子秤自校的执行,并制订有关规章制度。

5.作业要求5.1 校准条件:温度为17-25℃,湿度为40%-80%。

5.2 标准器具选用砝码500g-10g,型号为QC08,出厂编号为LBRxxxxxxxx,证书编号为M2级。

5.3 校准内容与方法5.3.1 外观检查:检查电子秤是否有破裂、平衡、生锈,以及显示字符是否清晰。

5.3.2 选取一套标准砝码送往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科进行校正,作为内校时的参照标准。

5.3.3 称量测试:首先确定被校准电子秤的量程,然后选择相应的标准器具,将标准砝码放在被测电子秤上,选取秤面4个角和中间为5个测试点,记下在每个测试点时秤的读数。

取其平均值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5.4 校验标准仪器编号。

规格型号。

允许误差(g)RD01.T2000Y(2000g/0.5g)。

±0.5P01.HZY-100-B(1000g/0.01g)。

±0.05P02.HZY-100-B(1000g/0.01g)。

±0.05P03.T2000Y(2000g/0.5g)。

±0.5P04.T2000Y(2000g/0.5g)。

±0.5P05.-。

-P06.-。

-P07.-。

-P08.-。

-P09.-。

-5.5 校验方法5.5.1 在确认四周无杂物相碰,承重板上无重后,开启电源,观察显示器是否为零,若不为零,按“置零”或“去皮”键置零。

5.5.2 依次取标准砝码标准值为:0、10、20、50、100、200、500、1000,分别放于被测电子秤的五个测试点,记下每个标准值在五个测试点的平均值。

电子天平电子秤校准作业指导书

电子天平电子秤校准作业指导书
2.职责 计量管理员:严格按检定规程进行周期检定。 QC 主管: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内容
3.1.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
3.1.1.检定标尺分度值(e) 准确度级别 检定标尺分度值 e
Max(最大称量)
检定标尺分度数 n=
e
最小
最大
特种Ⅰ
e≤5μg 10μg≤e≤500μg 1mg≤e
1×103 5×104 5×104
0
0
-0.2
0.0
-0.2
合格
100
100.0
99.8
0.0
-0.2
合格
300
299.9
299.8
-0.1
-0.2
800
799.7
799.7
-0.3
-0.3
±0.5
合格 合格
1300
1300.0 1300.1
0.0
0.1
合格
2300
2300.3 2300.2
0.3
0.2
合格
5.3.4 示值重复性:
a.载荷点确定:
a.天平上应有型号,名称,出厂厂名,最大秤量,分度值,准确度级别(用一个椭圆和椭圆里面 的罗马数字,外加数字外脚标表示).
b.天平表面镀层应色泽均匀,不得有明显的划痕和擦伤. 5.3.2 自动校准:
XXXXXXXX 有限公司
标题:计量仪器校准作业指导书
电子天平/电子秤
编号:
CSB/WI-QC-05-03
2.2 T-500 电子天平(常熟双杰,500g/0.01g)
2.3 JY-1001 电子天平(上海民桥,1000g/0.1g)
2.4 JZC-3S 电子秤(福州科迪,3000g/0.5g)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一 .目的确保计量器具、仪器设备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和试验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对重要的、使用频繁的检测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性能指标符合性运行检查。

二.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依据母体《程序文件》(ZT175SYS-CX-F版)编制,适用于本试验室对重要的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运行检查/期间核查的管理。

三. 职责1 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期间核查计划及核查档案管理。

2 各有关检测室(组)按规定具体实施。

四 .期间核查可选用方法:1、采用高一精度等级的计量标准、仪器设备或标准样进行核查;2、采用同等精度的计量标准、仪器设备进行比对;3、选用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样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并采用统计技术对每次测量结果进行评估;4、通过对样品不同特性检验结果的相关性进行验算等。

5、采用标准物质进行验证。

五工作流程1、检查人员根据所用仪器设备和参考测量标准的量值特性和稳定性考核记录,确定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对象,制定出期间核查的方法。

期间检查方法应包含:使用的核查标准,检查量值校准状态偏离与否的方法,核查周期,量值失准的报告等。

2、核查人员选择核查方法、确定核查间隔及结果评定要求,按被核查对象归类编制核查方案;六、期间核查的实施1 检测人员按照期间核查方案和本部门的“核查标准”和“核查手段”按时按要求开展期间核查,并记录归档。

2 期间检查的检查效果记录在仪器设备的档案中归档。

3 计量管理员负责对核查结果进行确认。

4 标准物质和实物标准也应定期进行“期间核查”,以证明其量值稳定可靠。

5 经期间核查发现仪器设备或测量参考标准校准状态的变化超过规定值时,应立即找出原因,采取控制措施,必要时应追溯用该台仪器或标准测得的数据及出具的报告。

七、期间核查方法(一). 电子天平的期间核查1 适用范围本核查方法适用于使用中的电子天平的期间核查。

002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作业指导书

002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作业指导书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证书确认作业指导书1目的对于计量检定、委外校准、内部校准的检测设备,须由设备管理员和计量管理员与相关检测人员一起,结合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规程、内部校准规程、设备说明书及检测方法中对该检测设备性能、量程、精度、不确定度等的要求,对其检定/校准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该设备是否满足参数检测时的使用要求。

2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对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检定证书、所有校准证书和本站出具的内部校准报告的检测设备的检定/校准结果进行确认。

3职责3.1设备管理员和计量管理员编制确认表,并对计量检定、校准单位是否为合格供应服务商进行确认,对其计量检定、校准能力进行合法性、完整性和溯源性确认;3.2检测室主任和主检人员对校准结果进行审核,检验室主任对确认结果做有效性的技术确认,提出不确定度、校正因子及其使用规则方案。

3.3技术负责人批准校准结果确认的结论,确定确认间隔、有效期和不确定度、校正因子及其使用规则方案。

4确认内容4.1合法性:对计量检定、校准单位是否为合格供应服务商进行审查,对其计量检定、校准能力证书中是否包括所检仪器设备性能参数进行审查。

4.2溯源性:对检测设备校准结果的确认首先要对其量值溯源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即对计量检定/校准服务商和内部校准所用标准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精度等级、证书有效期及能否溯源到国家基准情况进行审查,参照计量器具检定规程、本站内部校准规程、本站计量器具检定/校准/验证/确认总体要求等有关规定,确认其是否满足被检/校设备计量性能的检/校要求,同时审查相应校准方法、标准物质等是否符合要求。

4.3技术能力:对检定证书给出检定合格结论,证明仪器技术参数符合规程或所检参数要求的,应检查这些参数是否满足实验计量要求;对涉及多功能、综合性检测设备上多个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应合并后按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进行综合能力确认;对校准证书中给出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特别是测量不确定度)给出的准确度等级是否符合所开展的测试项目的要求进行审查;对校准结果确认的结论、确认间隔、有效期和校正因子等进行确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
作业指导书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HXZD/ZY 002-2016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证书确认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于计量检定、委外校准、内部校准的检测设备,须由设备管理员和计量管理员与相关检测人员一起,结合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规程、内部校准规程、设备说明书及检测方法中对该检测设备性能、量程、精度、不确定度等的要求,对其检定/校准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该设备是否满足参数检测时的使用要求。

2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对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检定证书、所有校准证书和本站出具的内部校准报告的检测设备的检定/校准结果进行确认。

3职责
设备管理员和计量管理员编制确认表,并对计量检定、校准单位是否为合格供应服务商进行确认,对其计量检定、校准能力进行合法性、完整性和溯源性确认;
检测室主任和主检人员对校准结果进行审核,检验室主任对确认结果做有效性的技术确认,提出不确定度、校正因子及其使用规则方案。

技术负责人批准校准结果确认的结论,确定确认间隔、有效期和不确定度、校正因子及其使用规则方案。

4确认内容
合法性:对计量检定、校准单位是否为合格供应服务商进行审查,对其计量检定、校准能力证书中是否包括所检仪器设备性能参数进行审查。

溯源性:对检测设备校准结果的确认首先要对其量值溯源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即对计量检定/校准服务商和内部校准所用标准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精度等级、证书有效期及能否溯源到国家基准情况进行审查,参照计量器具检定规程、本站内部校准规程、本站计量器具检定/校准/验证/确认总体要求等有关规定,确认其是否满足被检/校设备计量性能的检/校要求,同时审查相应校准方法、标准物质等是否符合要求。

技术能力:对检定证书给出检定合格结论,证明仪器技术参数符合规程或所检参数要求的,应检查这些参数是否满足实验计量要求;对涉及多功能、综合性检测设备上多个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应合并后按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进行综合能力确认;对校准证书中给出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特别是测量不确定度)给出的准确度等级是否符合所开展的测试项目的要求进行审查;对校准结果确认的结论、确认间隔、有效期和校正因子等进行确认。

HXZD/ZY 002-2016完整性:对相应检定/校准证书和内部校准报告的人、机、料、法、环等要素是否完整进行审查。

5确认方法
在取得检定/校准证书和内部校准报告的3个工作日内,由设备管理员和计量管理员编制确认表,完成合法性、完整性和溯源性确认,并交由检测室主任和主检人员对校准结果有效性进行技术确认。

检测室主任和主检人员结合设备的使用方法、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的要求,对照证书给出的各项性能指标,写明设备的使用状态,提出不确定度、校正因子及其使用规则方案,对仪器设备的测量范围住处完整性进行审查,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报技术负责人审批。

技术负责人对校准证书确认结果给予有效性确认,并确定确认间隔和有效期。

6修正值等信息的运用
校准确认后,对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校正因子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的部分仪器(如负压筛、滴定管等)需在仪器操作现场张贴相关内容,以便使用仪器校准证书中的修正值等相关信息。

特别是对于接近限值的检测结果,对影响检测结果合格性判定的仪器设备的不确定度信息的运用,要不仅在现场张贴,还要在原始记录中加以标注,并在检验报告中正确报出。

7记录表格
使用《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结果分析确认表》。

8附加说明
本作业指导书由检测室提出。

本作业指导书起草人:
审核人:年月日批准人: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