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理论PPT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将经济主体的活动以生产工艺的相似性为依据,归纳为若干产 业部门以及集合为家庭和其他非生产部门。 (2)突出诸部门之间在生产活动中的结构性相互关系,将通过中间 产品的交易形成的相互关联。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以生产技术系数 (投入系数)的形式固定下来。 (3)与此同时,将生产方面的这种关系同支出方面即最终需求在各 个产业的结构,以及分配方面的附加价值在各产业内的分布连接起来, 形成了供求平衡、收支平衡为轴心的体系。
2
投入产出的涵义
投入产出作为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在国内外曾有过各种名 称。如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技术、产业关联分析方法、部门联系平 衡法等。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间数量依 存关系的一种方法,并用于政策模拟、经济分析、经济预测、经济控制 和计划制定等方面。
(一)投入:指社会生产(包括货物或服务)过程中对于各种生产要素的 消耗和使用。 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产品消耗;有形和无形产品消耗 有形: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办公用品等。 无形:劳动力、金融、保险、技术专利、服务等。
7
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计算系数
• 1.直接消耗系数 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
数量。其计算方法是依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 去除它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a ij 越大,表明国民经济中有直接 联系各个部门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越密切。 其计算公式为:
2.直接折旧系数 直接折旧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提取的直
• 投入产出技术,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 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 模型。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 技术由静态扩展到动态。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 经济分析方法日益融合,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动投入产出模型,投资投入产出模型,生产能力投入产出模型等; (2)从产品的计量单位,可分为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型投入产出
模型; (3)从所包括的范围,分为全国投入产出模型,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地
区间投入产出模型,部门投入产出模型,企业投入产出模型以及世界 性或区域性投入产出模型; (4)从投入产出表的性质又可分为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和动态投入产出模 型。
• 通过简化,里昂惕夫的模型和瓦尔拉斯的模型出现了两点较大的区别: (1)在瓦尔拉斯的模型中生产要素间存在可替代性,而在里昂惕夫 的模型中生产要素失去了可替代性,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系数,因此生 产系统就能以线形关系来表示了。 (2)里昂惕夫模型中省略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的一个核心 思想,即价格对主体在追求最佳化时必然发生影响的思想。
• 投入产出表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分为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投入产出表,它是投入产出表 的基本形式;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以货币单位计量、表现为价值的投入产出表,是 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投入产出表。
• 投入产出表中有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 总产品(实物型) 物质消耗+初始投入 = 总产值(价值型)
投入产出理论综述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投入产出的涵义 三、投入产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投入产出表 (二)投入产出模型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1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 按照列昂惕夫的说法,“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所使用的数学 方法,主要来自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瓦尔拉斯在《纯粹 政治经济学要义》一书中首次提出(1874年))。因此,列昂惕夫自 称投入产出模型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方案”。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就是表述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5
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6
二、投入产出模型
• 由于投入与产出分别按产品部门排列形成矩阵形式,可以运用矩阵代 数建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也可以看成投入产出表的数学表达式。
• 从不同的方面去分类,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为许多类型: (1)按经济内容,分为产品投入产出模型,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模型,劳
接折旧费用的数额。 其计算公式为:
8
• 3.国民收入系数 亦称净产值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创造的国民收
(二)产出:指生产活动的成果及分配使用去向、流向。 包括:中间产出(或使用)和最终产出(或使用) 中间使用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产品, 最终使用是指当期离开生产过程被用于投资、消费和出口的产品。
3
投入产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投入产出理论,是由俄罗斯裔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 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1905-1999)创立的。他于1936年发表了 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并 于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详细地介绍了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到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 究》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列昂 惕夫由于在投入产出方面的卓越贡献,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 济学奖。 应该指出的是,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理论”曾受到二十 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的影响。因为列昂惕夫曾参加了苏联二十年 代中央统计局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
• 理论的发展: • 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后来,随着研究的
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技术由静态扩展到动态。 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经济分析方法日益融合, 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
4
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
• 一、投入产出表 是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基础,反映的一个经济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投 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的表格(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 棋盘式平衡表,将投入纵向排列,产出横向排列,形成棋盘式表格。 它的主要功能是为投入产出分析提供系统的统计数据。投入产出分析 的准确性与编制的投入产出表有直接的关系。
2
投入产出的涵义
投入产出作为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在国内外曾有过各种名 称。如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技术、产业关联分析方法、部门联系平 衡法等。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间数量依 存关系的一种方法,并用于政策模拟、经济分析、经济预测、经济控制 和计划制定等方面。
(一)投入:指社会生产(包括货物或服务)过程中对于各种生产要素的 消耗和使用。 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产品消耗;有形和无形产品消耗 有形: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办公用品等。 无形:劳动力、金融、保险、技术专利、服务等。
7
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计算系数
• 1.直接消耗系数 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
数量。其计算方法是依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 去除它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a ij 越大,表明国民经济中有直接 联系各个部门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越密切。 其计算公式为:
2.直接折旧系数 直接折旧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提取的直
• 投入产出技术,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 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 模型。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 技术由静态扩展到动态。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 经济分析方法日益融合,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动投入产出模型,投资投入产出模型,生产能力投入产出模型等; (2)从产品的计量单位,可分为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型投入产出
模型; (3)从所包括的范围,分为全国投入产出模型,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地
区间投入产出模型,部门投入产出模型,企业投入产出模型以及世界 性或区域性投入产出模型; (4)从投入产出表的性质又可分为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和动态投入产出模 型。
• 通过简化,里昂惕夫的模型和瓦尔拉斯的模型出现了两点较大的区别: (1)在瓦尔拉斯的模型中生产要素间存在可替代性,而在里昂惕夫 的模型中生产要素失去了可替代性,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系数,因此生 产系统就能以线形关系来表示了。 (2)里昂惕夫模型中省略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的一个核心 思想,即价格对主体在追求最佳化时必然发生影响的思想。
• 投入产出表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分为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投入产出表,它是投入产出表 的基本形式;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以货币单位计量、表现为价值的投入产出表,是 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投入产出表。
• 投入产出表中有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 总产品(实物型) 物质消耗+初始投入 = 总产值(价值型)
投入产出理论综述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投入产出的涵义 三、投入产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投入产出表 (二)投入产出模型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1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 按照列昂惕夫的说法,“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所使用的数学 方法,主要来自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瓦尔拉斯在《纯粹 政治经济学要义》一书中首次提出(1874年))。因此,列昂惕夫自 称投入产出模型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方案”。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就是表述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5
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6
二、投入产出模型
• 由于投入与产出分别按产品部门排列形成矩阵形式,可以运用矩阵代 数建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也可以看成投入产出表的数学表达式。
• 从不同的方面去分类,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为许多类型: (1)按经济内容,分为产品投入产出模型,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模型,劳
接折旧费用的数额。 其计算公式为:
8
• 3.国民收入系数 亦称净产值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创造的国民收
(二)产出:指生产活动的成果及分配使用去向、流向。 包括:中间产出(或使用)和最终产出(或使用) 中间使用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产品, 最终使用是指当期离开生产过程被用于投资、消费和出口的产品。
3
投入产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投入产出理论,是由俄罗斯裔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 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1905-1999)创立的。他于1936年发表了 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并 于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详细地介绍了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到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 究》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列昂 惕夫由于在投入产出方面的卓越贡献,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 济学奖。 应该指出的是,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理论”曾受到二十 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的影响。因为列昂惕夫曾参加了苏联二十年 代中央统计局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
• 理论的发展: • 早期的投入产出模型,只是静态的投入产出模型。后来,随着研究的
深入,开发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技术由静态扩展到动态。 近期,随着投入产出技术与数量经济方法等经济分析方法日益融合, 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
4
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
• 一、投入产出表 是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基础,反映的一个经济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投 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的表格(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 棋盘式平衡表,将投入纵向排列,产出横向排列,形成棋盘式表格。 它的主要功能是为投入产出分析提供系统的统计数据。投入产出分析 的准确性与编制的投入产出表有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