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小题狂做0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狂做
考点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能力提升】
1.《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
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是
A. 重视民心向背
B. 宣扬君权神授
C. 实行等级制度
D. 依赖家族关系
2.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据
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
这说明周初
A. 被分封地都沿用商夏的旧制
B. 分封制达到“以蕃屏周”的目的
C. 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
D. 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指篡政的乱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淳于越这一言论的意图是()
A. 普遍推行郡县制
B. 实行三公九卿制
C. 恢复宗法分封制
D. 用权术驾驭大臣
4.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
替其酋长,改树我
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
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
”如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A. 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
B. 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
C. 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
D. 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
5.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1 978年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
据此可知该
墓主所处的时代 ( )
A. 周统治中心在随州
B. 分封制遭破坏
C.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D. 宗法等级森严
6.《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桓叔(昭侯之叔)于曲沃。
师服预言:‘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
小,是以能固。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今晋,甸侯也,而建国。
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师服意在()
A. 离间宗亲关系
B. 取消分封制度
C. 维系统治秩序
D. 建立中央集权
7.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
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
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
这本质上说明
A. 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
B. 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
C. 各国想藉此继承周王权威
D.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
8.《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据此可知,()
A. 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
B. 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
C. 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
D. 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
9.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有许多与“T”有关,如“福”字形为图1,“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上”,“宗”字形为图2,
“尊祖祭祀的庙堂”。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商周的统治集团未实现高度集权
B.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 血缘宗族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础
D. 商周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
10.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1.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做“”(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
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种武器)这反映了周代()
A. 受封诸侯的权利
B. 分封的对象
C. 受封诸侯的义务
D. 分封的目的
12.《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
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政治观念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干信息“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表明西周统治者虽然重视天命,但统治者认为,民心所向会影响天命所归,因而重视民心的向背,故A项符合题干要求。
题干未体现出君主权力的来源,无法得出B项;题干未体现社会等级秩序,无法得出C项;题干未体现家族关系,排除D项。
故选A。
2.【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并正确认知的能力。
材料“疆以周索”就是要求按照周朝的制度来区划土地;由于当时的戎狄尚处游牧时代,逐水草而居,其田间小径大路,自必与其游牧生活相适应,不可能按照周代的制度来区划土地,对于与戎狄杂处的晋国,其土地区划只能因地制宜,按照戎狄的习俗去办,即“疆以戎索”。
故材料主旨强调周初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D正确;AC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B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D。
3.【答案】C
【解析】
考查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秦朝时期的淳于越认为周的分封制有利于巩固统治,现在秦朝统一天下却推行郡县制,当有乱臣篡政时谁来相救?他希望采用分封制,C项符合题意;A 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B、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
燕国离周朝都城较远,分封到此地属于“开辟荒地”,周的贵族属于“故旧移殖焉”,故D符合题意,故D正确。
A属于第二类分封特点,排除。
B和C属于第一类分封特点,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选项也有一定的干扰性,总体难度适中。
5.【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题干可知,按照周初礼制,只有周王才可以用九鼎,周朝先后都城镐京、洛邑分别位于今天的陕西西安和河南洛阳,所以在湖北随州周墓出土的九鼎八簋应为诸侯所铸。
诸侯跨越等级使用周王才可以用的九鼎,实际上体现西周的分封制遭到破坏,对诸侯的约束力减弱,B符合题意;周统治显然在我国黄河流域,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
6.【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准确解读、获取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解答】题干中古文大意为:“晋昭侯将桓叔分封在曲沃。
师服预言说:‘我听说国家刚刚建立,根本强大,末梢弱小,这样才能巩固。
因此天子建立国家,诸侯稳定家世,卿大夫设置侧室,士大夫设置贰宗,……这样百姓能够顺服其上,而没有觊觎之心……现在晋国,是封于甸服之内的诸侯国。
本来就比较弱小,这样又怎么能够长久呢。
’”据此可知师服希望晋昭侯强大根本,维系统治秩序,而不应该继续分封让国力下降,故本题正确答案
为C;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与宗法制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并未反映出此观点,故B项错误;D项现象出现于秦朝,故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周宗法分封制知识点,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战国时期,诸侯国模仿周天子时期的封王,显然是对于天子礼乐制度不予遵守,体现出分封制维系的宗法制的崩溃,D正确;材料不是体现出对于先王的尊崇,A错误;B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的意图;C中“各国”说法绝对,材料是模仿周天子的制度。
故选D。
8.【答案】B
【解析】
A材料不能体现。
故排除。
依据材料“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
C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排除。
D材料不能明确体现。
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
关键词信息: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9.【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察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
从材料“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上”“宗”字形“尊祖祭祀的庙堂”得知,材料主要描述商周时期血缘关系下的政治制度,C项符合题意;A项中高度集权材料未体现;西周为加强对疆域的管理与统治而实行分封制,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B项;D项神秘色彩材料中未体现。
由此分析,可以排除ABD,故选C。
10.【答案】D
【解析】
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
因此“④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
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
故选:D。
本题依据题干可以看出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于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特点的理解。
11.【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亲”、“戚”的字义可知,“亲”是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的人,即贵族;“戚”是握有武器掌控军事的人,即“功臣”;故材料反映的是周代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诸侯的权利”,A不正确。
受封诸侯具有“朝觐述职、交纳贡赋、随从作战、镇守疆土”的义务,材料没有充分体现,故C项错误。
周代分封制推行目的是拱卫周王室,这在材料中无充分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知识,主要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答】根据材料“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并结合所学可以判断指的是宗法制,宗法制的目的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嫡长子继承制”是这一制度的核心,此外还确定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等原则。
B符合题意,故排除ACD。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