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银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例
24、问银河
教材解读:
《问银河》出自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是一首启迪志
趣的散文诗。

它描写了少年儿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仰望银河引发许多瑰奇想象,
提出了一连串富有意趣的问题,反映了孩子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与志向。

全诗共
五个自然段,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是向银河发问,分四层,
一问“河水”;二问“河道”;三问“河面”;四问“上游”——表达了孩子们仰望
银河时所产生的丰富想象。

第二部分(第五自然段)表达了“我”的志向,为解开
心中的疑团,“我”立志有一天要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到宇宙间去探索,充分
表达了少年儿童的美好愿望。

全文语言流畅,富有情趣,精美的插图利于帮助学生
读懂课文描写的神秘境界。

纵观五个自然段,紧紧围绕“问银河”这个标题展开叙写,作者把握儿童心理,驰骋想象,连类不穷,充满了意趣。

整首诗连贯而下,句
式整齐,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优美之感。

对这篇与科普知识有关的散文,学生有对“银河”这一名称的了解,也有对“航
标灯”、“斜拉桥”、“葛洲坝水力发电站”这些术语的陌生。

文中学生对银河的发问,
都与“河”密切联系,说明“河”是学生想象的基础和依据。

抓住“问银河”这一
标题作为主线,层层深入,从“问”入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感受小作者
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富有韵律感的表达方式。

同时怀有一种生活的热情,并对身边
事物充满美好想象,有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

纵观这一单元的其他课文,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猴子种果树》、《会走
路的树》,都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也非常愿意探究与阅读。

所以,学习
本单元课文,主要抓住重点词、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讲课时,采用多种形式的
朗读,读思结合,读说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童真乐趣,还要注意观察能力、
想象能力的培养。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这是《标准》对低年级阅读的要求之一。

本单元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使其对课
文产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教师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创造性
的外显表现。

重点难点:
重点:在反复朗读中,抓住“问”,感受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富有韵律感的表达
方式。

难点:通过展开想象、图片感受、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

理解句子“银河呀,我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和志向。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8个生字,读准前鼻音“银、宽、拦”,后鼻音“郎、相”,翘舌音“宙”。

能通过展开想象、图片感受、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的词语。

2.抓住“问银河”这一标题作为主线,层层深入,从“问”入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感受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富有韵律感的表达方式。

在充分理解、深入体会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怀有一种生活的热情,对身边事物充满美好想象,有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知道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他们向银河问了哪些问题?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师板书“银河”,指名读,教学生字“银”。

2.同学们,你们见过银河吗?猜猜银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课件图片,师总结:
银河又叫“天河”、“银汉”。

当晴朗的夜空,在天空中看到的那条云状的光带就是“银河”,用望远镜观测可看出银河是由很多恒星所组成的。

4.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有两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仰望银河,产生了很多想象,于是他们就问银河,师板书“问”,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

指名读、齐读课题。

【银河神秘莫测,从课题入手,以问导入,使学生对下文的学习充满期待。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想不想自己也亲自去问问银河?轻声自由读课文。

2、出示自读要求:
3、检查自读效果。

4.出示生字词:①先出示带有拼音的。

②后出示去掉拼音的。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让学生读通课文,并读准生字字音,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

以上环节的设计,重在读准字音,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生、生生交流: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他们向银河问了哪些问题?
(能简要说出即可。


四、识写成趣,合作探讨
出示生字:“轮相拦坝郎”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

2.交流,这5个生字宝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3.怎样把它写好看?
(师在点评时突出左右两个部件大小的特点。


4.学生描红、临写。

5.反馈评价。

(生评、师评相结合。


【通过观察比较,懂得汉字构件间的避让、和谐的整体美,培养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书写6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方法上呈现出“扶一半扶半放一放”的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展开想象、图片感受、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

理解句子“银河呀,我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和志向。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富有韵律感的表达方式,并仿照课文的句式进行想象写话。

3.在充分理解、深入体会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问之奇,激发学之欲
1.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2.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优美的诗歌——《问银河》,仿佛看到了晴朗的夜晚,一位小朋友坐在草地上仰望星空,看着看着那原本挂在天上的银河似乎变成了家乡的小河,变成了奔腾的长江,于是,小作者情不自禁地向它提出了很多问题。

你还记得他是针对银河的哪四个地方发问的吗?(生回答,师小结:由近到远提问,多么有顺序!)【扎实过好字词关,是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基本目标。

认读词语的选择,除了本课中的生字以外,还兼顾到了易读错的生词。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课文进行再次回放,一是重新激起学生对神奇银河的向往,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好感情铺垫;二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观察顺序,感知“按照一定顺序观察”的写法,“言”与“意”有效融通。


二、细读,感受问之意,领略景之趣
1.
【这一环节是学生个性化解读的重要环节,应给足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反复读文,为后续理解课文、感情诵读奠定基础。


2.组织交流:
预设:
第一自然段:抓住“清澈的河水”理解把银河想象成了小河、长江。

①理解“清澈”:你能给“清澈”换个近义词吗?(干净)
②想象画面:想象一下,在清澈的河水里,还会有什么?它会在干什么呢?
③情境朗读:银河中的星星们晶亮透明,确实就像清澈的河水一般。

你愿意像小作者一样来问一问银河吗?
【用换词法、联系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清澈”,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银河的清澈与美丽,为下文理解文章主旨奠定了基础。


第二自然段:抓住“宽阔的河道”理解把银河想象成小河、长江。

①运用“拆分法”理解“客轮、货船”
A.感受“拆分法”:客轮是什么呢?(老师在这儿要教同学们一种理解词语的新方法——“拆分法”。

客:乘客。

轮:轮船,合起来,“客轮”的意思就是乘客渡江用的船只。


B.学生练习:谁能运用“拆分法”猜一猜“货船”的意思?
C.出示图片,理解“长鼻子的货船”。

②理解“南来北往”:“南来北往”是什么意思,可以给它换个近义词吗?
③动作演读,感受“宽阔”:这么多大型的船只在河道里走,怪不得作者说银河的河道是那么宽阔。

动作演读:宽阔的河道。

④借助图片,理解“航标灯”:航标灯有什么作用?(学生看图,教师介绍:航标灯能为夜晚的船只指明航行的方向。


⑤感情朗读: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宽阔的河道中总是那么忙碌。

谁愿意来问一问银河?
第三自然段:抓住“宽广的河面”理解把银河想象成小河、长江。

①学生质疑:斜拉桥是什么意思?牛郎织女是谁?他们为什么会在桥上相会呢?什么时候相会?
②理解“斜拉桥”。

A.(出示图片:雄伟的斜拉桥。


教师介绍:斜拉桥是用斜缆将桥面立梁吊在塔架上的桥梁,这种桥梁结构简单,特别适用于水流又深又急,不容易造桥墩的河谷、深涧或海峡深处。

B.调查统计:见过斜拉桥的同学请举手。

你在哪儿见过的?当时你看到斜拉桥时,感觉怎么样?
C.指导朗读:宽广的河面上,斜拉桥多么雄伟壮观啊!
指名读,男生齐读。

【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见过见过斜拉桥的同学请举手,当时你看到斜拉桥时,感觉怎么样?”将学生卷入“在场”,借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文本语言还原成为具体的、生动的、可感的形象和情境,使学生身有所感,心有所动。

就这样,词语在体验、想象、表达中,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形态,显得饱满而形象,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


②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A. 了解的学生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B.教师引读:难怪善良的小作者情不自禁地问道——引读。

谁来读出这美好的心愿?女生再来问一问,男女生配合朗读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抓住银河的“上游”理解把银河想象成小河、长江。

①学生质疑:我从来没有见过拦河大坝,也不知道葛洲坝水力发电站是什么。

②引导学生运用“拆分法”猜测“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的意思。

③播放视频,交流感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④教师介绍:
a.拦河大坝不但能像这样控制水流、防止洪水,还可以用来发电呢!
b.葛洲坝是我国的第一个大型水力发电站,位于湖北宜昌。

它横跨在长江水道上,年平均发电可达157亿度。

⑤教师引读:银河中的星星数不胜数,宛如奔腾的江水一般。

于是小作者这样问——
⑥师生共读:学到这儿,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读了,老师读前面的部分,同学读问银河的问题。

【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离学生太遥远了,利用视频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从画面到声音,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湖北宜昌,感受大坝的雄伟、壮观,同时也为后面的表达做好铺垫。

教师适当补充,让学生对葛洲坝具有更为清楚的了解,为下一步朗读奠定基础。

之后,强化诵读感悟,将种种个性化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朗读和自己的诉说表现出来,“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与文本产生共鸣,真切地流露自己的内心情感,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


3.探究表达:读着读着,我发现这几个自然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谁也发现了?
a.每段都问了两个问题。

b.每段开头都是“银河呀,在你……”,每个问题几乎都是“有……吗?”
c.教师小结:这种结构上的相似,使语言富有韵律,读来朗朗上口。

咱们再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

【这一环节,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师生合作朗读之后,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探索:“读着读着,我发现这几个自然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谁也发现了?”学生各抒己见,联系自身的写作经验谈作者表达的高明之处。

学生之间单向、双向和多向的交流,在课堂内形成课堂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这时,教师只是一个听众,当学生的发现全部诉说完毕,才适时地给予总结。

最后,仍然紧紧抓住第1到4自然段倾情朗读,以读代讲,学得简简单单,学得有滋有味,避免了感悟的支离
破碎,为下文更高层次的说话练习减轻了难度。


三、仿说,拓宽问之界,点燃探之情
1.小作者的问题问完了吗?
2.(1)想象说话:你猜猜,小作者还会有哪些问题呢?我们先用这样的句式来问一问。

(2
①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②学生大堂交流
【课文毕竟只是一个例子,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个例子,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落实到“写”,才是根本的任务。

因为有了上文“发现写作方法、模仿着先说一句话,再说两句话,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有梯度的说话练习,此时的拓展练习要求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说话、表达,已是水到渠成,此时,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条银河,一个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更习得了一种写作技巧——相似的结构可以让朗读富有韵律感。

由于知识、阅历的限制,二年级学生对“小作者还会有哪些问题呢”打不开思路,教师平时有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的习惯,也提前布置了预习作业,因此学生的表达显得想象丰富,思维开放。

】。

1.
①关注“!”:从这个感叹号中你读出了什么?(小作者的决心非常强烈)
②指名读,评读。

4.小结:银河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把这个问题留给你们,相信将来,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去看望银河。

到那时,可别忘了告诉我们大家!
5.朗读课文。

6.学生写话,交流优秀作品。

【课快尽,已未终,此时的朗读全文是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去读。

学生读
出了“情”,读出了“味”】
板书设计:
24 问银河
清澈的河水宽阔的河道
宽广的河面银河的上游
总有一天去作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