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根据您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一项雷电风险评估,并编写了以下报告,以帮助您了解当前建筑物面临的雷电风险和建议的风险管理措施。

1. 风险评估方法:我们采用了标准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对建筑物的结构和外部环境进行调查、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风险矩阵评估。

2. 风险评估结果:基于我们的评估,我们认为建筑物面临以下雷电风险:a) 结构损坏:由于雷电引起的强电流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结构损坏,包括墙壁、屋顶和电线设备。

b) 火灾风险:雷电的电火花可能引发建筑物内部的火灾,威胁到人员的安全和财产的损失。

c) 电缆和设备损坏:雷电可能通过电力线路和电缆损坏建筑物中的设备和电子设备,从而导致系统瘫痪和数据丢失。

3. 风险管理措施建议:基于我们的评估结果,我们建议采取以下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雷电风险:a) 安装避雷系统:在建筑物上方安装避雷系统,包括避雷针和接地系统,以引导雷电放电。

b) 安装防火设备:建筑物内部安装防火系统,包括自动灭火器和火灾报警器,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

c) 安装过电流保护器:在电力线路和电缆上安装过电流保护器,以减轻雷电对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损坏。

d) 定期维护和检查:定期进行避雷系统和防火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并修复任何损坏或不完整的部分。

e) 员工培训:为员工提供关于雷电风险和火灾应急处理的培训。

他们应了解基本防护措施和灭火设备的使用方法。

4. 风险评估结论:雷电风险在建筑物中是一项严重的威胁,可能对人员安全和财产造成损失。

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并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报告或有其他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

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咨询和帮助。

谢谢。

此致,xxx5. 雷电风险调查和数据收集: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我们首先对该建筑物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必要的数据。

我们了解到该建筑物位于一个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而且没有安装任何避雷系统或防火设备。

此外,建筑物使用了大量的电力和电子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和其他敏感设备。

防雷评估报告

防雷评估报告

防雷评估报告标题:防雷评估报告引言概述:防雷评估报告是对建筑物、设备或系统的雷击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的重要文件。

通过对雷击风险的评估,可以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雷评估报告的内容和要点。

一、建筑物防雷评估1.1 建筑物结构分析:评估建筑物的结构是否符合防雷要求,包括建筑物的高度、形状、材料等。

1.2 接地系统评估:检查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是否合格,确保能够有效地将雷击电流引入地面。

1.3 防雷装置评估:评估建筑物是否安装了合适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带等。

二、设备防雷评估2.1 设备结构分析:评估设备的结构是否符合防雷要求,包括设备的材料、接地情况等。

2.2 接地系统评估:检查设备的接地系统是否合格,确保能够有效地将雷击电流引入地面。

2.3 防雷装置评估:评估设备是否安装了合适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器、避雷线等。

三、系统防雷评估3.1 系统结构分析:评估系统的结构是否符合防雷要求,包括系统的布局、连接方式等。

3.2 接地系统评估:检查系统的接地系统是否合格,确保能够有效地将雷击电流引入地面。

3.3 防雷装置评估:评估系统是否安装了合适的防雷装置,包括避雷器、避雷线等。

四、雷击风险评估4.1 雷击频率评估: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和雷电活动情况,评估建筑物、设备或系统受雷击的频率。

4.2 雷击电流评估:评估雷击时的电流大小,以确定对建筑物、设备或系统的影响。

4.3 雷击损害评估:评估雷击可能造成的损害,包括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

五、防雷改进建议5.1 结构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建筑物、设备或系统的结构改进建议,包括增加接地系统、安装更有效的防雷装置等。

5.2 维护保养建议:提出定期检查和维护建议,确保防雷设施的有效性。

5.3 应急措施建议: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雷击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总结:防雷评估报告是保障建筑物、设备或系统安全的重要工具,通过对雷击风险的评估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雷电风险评估

雷电风险评估

雷电风险评估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产生的过程涉及大气中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

尽管雷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一些美丽的景观和电力能量,但它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对雷电风险进行评估。

首先,雷电对人类和动物的安全构成威胁。

当雷电发生时,会产生巨大的电能释放,能量非常强大,可以导致严重的电击伤害。

人们在雷电天气条件下活动时,容易成为电击的目标,特别是在室外空旷的地方,如高山、广场等。

此外,雷电的电磁辐射也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安全构成威胁。

雷电的强大电流和能量可以瞬间破坏建筑物和设备,引发火灾和爆炸等严重后果。

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电力设备、通讯设备等关键基础设施,雷电风险更加突出。

如果没有合适的雷电防护设施和措施,这些重要设施和设备将面临严重的损坏甚至瘫痪。

此外,雷电还对自然环境和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雷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能量可能引发山火和森林火灾,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损害。

雷电还可能导致电力和通信中断,给社会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对于农业来说,雷电也可能烧毁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评估雷电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收集历史数据和统计的雷电活动信息,分析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频率等特征。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雷电的分布规律和风险程度。

2.评估人员和动物的暴露风险。

通过对人员和动物在雷电天气条件下的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其暴露于雷电风险的可能性和程度。

3.评估建筑物和设备的脆弱性。

对建筑物和设备的结构、材料和雷击保护设施进行检查和评估,确定其受到雷电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4.评估环境和农业的脆弱性。

对植被和农作物的种类、生长情况和分布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其受到雷电影响的可能性和程度。

5.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对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对计划,包括雷电预警系统、加强防护设施、培训人员和动物的防护意识等。

综上所述,雷电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雷电的风险和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和应对措施保障人类和社会的安全。

江加油站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江加油站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xx江加油站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前言中国石油公司**江加油站地址位于滨海公路与海豚路交汇处,占地面积9600.15平方米,建筑面积2667平方米。

加油站从功能分区上分为两部分:北面为附属用房、综合楼、运动场等辅助区;南面为卸油区、加油区和储油区、站房和配电房等。

其中卸油区位于辅助区的南面,采用密闭卸油方式,减少油气的挥发造成的危害。

发油区位于卸油区的东南面,包括站房和加油棚(加油岛、加油机)。

站房内设有休息室、办公室和收款室等功能部分;站房南面与站房相连接的为加油棚,两排加油岛和4台加油机。

油罐区的西面有一个消防沙池和消防器材柜。

储油罐区位于加油岛和车道下面,设计有四个埋地的卧式罐,包括容积为30m3的0#柴油罐一个,30m3的90#汽油罐一个,30m3的93#汽油罐一个,30m3的97#汽油罐一个。

加油站的南面为滨海公路,东面为海豚路。

为准确的把握中国石油公司**江加油站地域雷电活动规律,科学的指导防雷设计,以减少或避免建筑物遭受雷击而引起雷电灾害, 中国石油公司江加油站委托**市防雷中心对中国石油公司江加油站项目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本文通过对中国石油公司江加油站现场的详细勘察,采集相关数据,结合有关气象资料,以及设计图纸,以IEC62305-2《风险管理》为参考标准,通过对数据的具体分析,计算出精确的评估结果,并提出相应的雷电防护设计指导意见。

本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由刘开道工程师审核定稿,由朱明工程师编写,***、***、**、***进行现场勘查工作。

第一章雷击风险评估概述一、雷电原理概述: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声、光、电物理现象,其放电电流可达数十千安,甚至数百千安。

放电瞬间,雷电流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和极强的电磁干扰,所造成的灾害是自然界十大灾害之一。

地球上平均每秒就会发生100次左右的雷闪。

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数目惊人。

据相关数据记载,全世界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以上,人员伤亡也相当严重,我国平均每年因雷击伤亡人数达3000人左右。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范例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范例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专业:学号:班级:姓名:第一章雷击风险评估概述雷击风险评估的概念雷击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考虑当地的气象环境、地质、地理环境,建筑物的重要性,结构特点和其内部结构、外部邻近区域的状况等.雷击风险评估就是将所有考虑到的诸多因素如雷击点的地理环境,天气气候状况、建筑物的状况、入户设施状况、电气电子系统状况,实体活体状况等罗列出来,分级分类赋值,然后用和或积的算法将其集合,最后按其总的指数来确定风险总量,将总风险值与可承受的风险最大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经济损失估算,来确定是否需要和需要什么等级的防护工程的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复杂的技术工作.雷击风险评估主要分为项目预评估、方案评估、现状评估三种.1、项目预评估是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规划的建筑物参数、选址、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分布,结合当地的雷电资料、现场的勘察情况,对雷电灾害的风险量进行计算分析,给出选址、功能布局、重要设备的布设、防雷类别及措施、风险管理、应急方案等建议,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立项、核准、总平规划等提供防雷科学依据.2、方案评估是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雷电灾害风险量的计算分析,给出设计方案的雷电防护措施是否能将雷电灾害风险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给出科学、经济和安全的雷电防护建议措施,提供风险管理、雷灾事故应急方案、指导施工图设计.3、现状评估是对一个评估区域、评估单体现有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雷电灾害风险量的计算分析,给出现有雷电防护措施是否能将雷电灾害的风险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给出科学、经济和安全的整改措施,提供风险管理、雷灾事故应急方案.雷击风险评估所依据的原则1保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所依据历史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2保证评估现场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3应认真调查被评估对象雷击史如果有的话,并加以认真分析,根据以往雷击史分析的结果最容易判断出雷电灾害危险源、雷电引入通道以及防雷环节的薄弱处.4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选择符合其适用范围的评估标准.5重视风险承担者的参与.风险对于不同的评估主体具有不确定性,风险评估应该考虑主体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但涉及人身伤害和环境危害的除外.6评估报告中风险控制对策应考虑雷电防护的必要性和经济合理性,大多数情况下应进行费用分析,使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和设计参数的选择剧本高效、合理和可操作性.雷击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1工作流程第一,接受委托,确定评估对象,明确评估范围;第二,收集资料,包括雷电环境资料、地理信息资料、建设工程土建资料以及设备资料;第三,进行工程分析,主要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第四,进行现场勘测与调研;第五,选择评估标准,包括评估体系、评估指标及其基准值,确定评价方法,包括评估公式,制定评估方案;第六,进行分析与评估;第七,提供评估结论,包括评估等级,编制评估报告,报告内需提出适当的对策与相应的措施.第八,提交报告给用户或主管部门.2技术流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方程:R=NPL风险评估的技术步骤应围绕危险事件的次数N、损害率P、损失L来展开.当选定了风险容许值的上限,风险评估技术流程允许选择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以把风险减少到容许限度之内.对建筑物或服务设施进行防雷保护的决定、以及保护措施的选择应当按照IEC 62305-1进行.应当执行以下程序:1识别需保护对象及其特性;2识别需保护对象中所有类型的损失以及相应的风险RR1到R4,R2到R4;3计算每种类型损失相应的风险R;4通过将建筑物风险R11,R2,R3对与服务设施为R2与风险容许值RT作比较来评价保护需要;5如果需要保护,选择并给出合适的保护措施;6再计算采取保护措施后的风险值并与风险容许值RT作比较,直至符合要求.第二章大楼易损性分析1.地理位置参数以下是用ETREX系列GPS定位仪在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采集的地理位置参数见表3-1,误差范围为5m~10m.表3-1 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坐标项目名称纬度北纬经度东经莱茵达财富广场商31°56′″118°51′″务中心项目图3-1 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图2.雷电参数雷电日雷电日雷暴日——在指定区域内一年四季所有发生雷电放电的天数,用Td表示,一天内只要听到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雷声就算是一个雷电日.通常情况下,距离观测点15km以内的雷电可以听到其雷声,超出此范围的雷电不能够被听到,也就是说,该指定区域的范围是以观测点为圆心,以15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这里的雷声既包括云闪电发出的,也包括云内闪和云际闪发出的,并不能准确表征地面落雷的频繁程度,因此,在进行建筑物年雷击次数的估算时,应以在建筑物所在区域测得的闪电密度为准,而不应以通过雷电日计算的落雷密度为准,当测量闪电密度困难时,可用通过雷电日计算得出的落雷密度进行计算,但误差较大,因此本报告在估算年预计雷击次数时,采用的是实际监测的闪电密度.以下雷电资料取自江苏省雷电监测网,以在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中心位置附近现场测量的地理参数为基准点,以3km为半径如图3-2所示,提取4年~闪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作为雷击风险评估的基础参数之一.地闪空间分布闪电密度——每平方公里年平均落雷次数,是表征雷云对地放电的频繁程度的量,是估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时重要的参数.用Ng表示,单位为:次/km2·a.根据图3-2网格面积为可得到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3km范围4年~平均地闪密度约为:Ng=次/km2·a,该值作为本评估报告所采用的地闪密度.图3-2 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附近4年平均地闪密度分布图根据图3-3可知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3km范围4年~平均雷电流强度为.图3-3 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附近4年平均雷电流分布图雷电流强度根据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位置地理参数,得出3km范围雷电流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图3-4,由分布曲线得出雷电流累积概率对应的雷电流强度值.图3-4 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3km范围闪电雷电流强度累积概率曲线图单位kA根据图可知,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3km所在地区域范围内4年雷电流幅值:1%→,即雷电流幅值大于的地闪概率为1%;2%→,即雷电流幅值大于的地闪概率为2%;3%→,即雷电流幅值大于的地闪概率为3%;10%→,即雷电流幅值大于的地闪概率为10%.地闪月变化规律图3-5 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雷电地闪月变化规律图3-5是根据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3km 范围4年~年地闪数据绘制得到的正、负地闪以及总闪的月均分布图,依据该图得出地闪月均活动规律:该地域地闪主要活动期为6~8月份,其中6、7、8月份为地闪高发期,%以上的地闪都发生在这三个月份;6~8月份为地闪多发期,1、2、10、11、12月份基本没有地闪发生.闪电时变化规律图3-6 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雷电地闪时变化规律图3-6是根据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3km 范围4年~年地闪数据绘制的正、负地闪以及总闪的日均分布图,从图中可得出地闪日均活动规律:该地域地闪主要活跃在14~20时,%以上的地闪都发生在这些时段,14时~20时为地闪高发时段,其中14、17、19、20时段雷电活动最为强烈.3. 土壤电阻率本报告中所用的土壤电阻率数值来源于2010年4月21日在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处现场采集的数据表3-2,采集当日天气多云,土壤为中等含水量.结合地质勘测报告,考虑到地表层含水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现将地表0m至地下6m土壤电阻率的测试数据增加季节系数加以修正,则通过数据转换得出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在区域地表0m~地下-30m处土壤层的平均土壤电阻率为Ω·m,以上修正后的数据将作为本报告风险估算的参考依据.采集所用仪表为GEOTEST 2016接地电阻综合测试仪,分别取接地极间距离a=1、2、3、4、5、6、7、8、9、10m,则所测量土壤电阻率为地表~地下-30m土壤层的平均土壤电阻率如图3-7所示.图中横坐标为实测土壤电阻率值,纵坐标代表所测的土壤层深度.图3-7 实测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区域地表~地下-30m土层电阻率分布图通过数据转换得出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区域地表~地下-30m土壤层的平均土壤电阻率为Ω·m.第三章风险分析和计算1有关的数据和特性建筑参数:建筑物截收面积Ad:331980m2高度:位置因子Cd:周围有更高的建筑物二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物无内外部屏蔽雷击大地密度Ng:;电力系统及相关入户线路特性:土壤电阻率:线路长度Lc取1000m,埋地引入有变压器线路位置因子Cd:周围有更高的建筑物线路环境因子Ce:0非屏蔽线缆:Pld:1;Pli:0内部合理布线:无屏蔽的电缆–为了避免形成回路而合理布线两端都连接到等电位连接排的连续金属导管中 Ks3:设备耐受电压:Uw = kV配合的SPD保护:1级spd保护;Pspd:通信系统及相关入户线路特性:土壤电阻率:线路长度Lc取1000m,埋地引入有变压器线路位置因子Cd:周围有更高的建筑物线路环境因子Ce:0非屏蔽线缆:Pld:1;Pli:1内部合理布线:无屏蔽的电缆–为了避免形成回路而合理布线两端都连接到等电位连接排的连续金属导管中 Ks3:设备耐受电压:Uw = kV配合的SPD保护:无spd保护;Pspd:1分区情况Z1区,户外分区地表类型:混凝土触电保护Pa:不考虑取0接触和跨步电压Lt:Z2区,商务办公室地板类型ru:木地板火灾风险rf:低特殊危险hz:无防火措施rp:自动喷淋装置空间屏蔽:Ks2:1Lt: Lf: Lo:0Z3区消防、监控中心地板类型:大理石火灾风险:低特殊伤害:低度惊慌火灾防护:自动喷淋空间屏蔽:无Lt: Lf:Z4区休息厅地板类型:大理石火灾风险:低特殊伤害:低度惊慌火灾防护:自动喷淋系统空间屏蔽:无Lt: Lf:Z5区合用前厅地板类型:大理石火灾风险:低特殊伤害:低度惊慌火灾防护:自动喷淋系统空间屏蔽:无Lt: Lf:2)区域的划分主要的区域:Z1区,户外分区;Z2区,商务办公室;Z3区消防、监控中心Z4区休息厅;Z5区合用前厅.数据总结:建筑物特性内部电力系统以及有关入户电力线路的特性内部电信系统以及有关入户线路的特性办公楼中区域的定义及其特性考虑到建筑物户外和户内的地表类型不同.定义了以下主要的区域:Z1户外分区Z2上午办公区Z3消防、监控中心区Z4休息厅、合用前厅区域 Z1户外分区的特性区域Z3商务办公室的特性区域Z4休息厅,合用前厅的特性2相关计算建筑物及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莱茵达财富广场年预计雷击次数莱茵达财富广场雷击损害类型的鉴别莱茵达财富广场属于商业建筑,遭受雷电闪击造成的损失主要是人员生命的损失,因雷击电源停电等造成的公众服务的损失可忽略不计,社会文化遗产的损失不存在,经济损失由于数据不全面,暂不考虑.因此,莱茵达财富广场只计算人员生命的损失风险R1.莱茵达财富广场雷击风险分量的鉴别雷击莱茵达财富广场时,R1型风险存在的风险分量分析如下:R A风险分量分析莱茵达财富广场利用建筑框架作为引下线,当雷电闪击莱茵达财富广场主体结构时,雷电流沿建筑框架、建筑基础向大地均匀散流,基本不会产生电位差.因此莱茵达财富广场风险分量R A可忽略不计.R B风险分量分析当雷电闪击莱茵达财富广场主体结构时,由于雷电的热效应、机械效应、冲击效应、电动力效应等,而使建筑物发生局部坍塌、外部构件折断以及引发火灾等的损害,从而间接导致人员伤亡.因此,莱茵达财富广场存在着风险分量R B.R C风险分量分析当雷电闪击莱茵达财富广场主体结构时,强大的闪电电流进入建筑物的防直击雷系统时所产生的迅变电磁场,会在一定空间内产生磁场,它可能是法拉第电磁感应所形成的电磁场,也可能是脉冲电磁辐射,它在三维空间内对一切电子设备发生作用.这种磁场变化引起的电场变化可能导致大楼内部系统失效,但不会立即危及到人员生命安全,因此风险分量R C不存在.R M风险分量分析当有雷电闪击莱茵达财富广场附近地面或附近设施时,周围空间内产生的电磁场也可能内部系统失效.根据周围环境的勘察,莱茵达财富广场电气系统失效不会立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通讯系统失效对人身伤亡的风险可忽略,因此风险分量R M不存在.R U风险分量分析当雷电闪击建金属入户管线时,雷电流沿金属管线流入建筑物内部,人员接触、操作和入户金属管线有连接的设施时,有可能因接触电压而导致人员伤亡,因此莱茵达财富广场存在风险分量R U.R V风险分量分析当雷电闪击莱茵达财富广场金属入户管线时,入户线路上的雷电流引起的高电压会导致人员伤亡.莱茵达财富广场有入户的电力线缆,且内部有人员活动,因此存在风险分量R V.R W风险分量分析当雷电闪击建筑物入户电力线缆时,入户线路上的雷电流传输到建筑物内部,可导致弱电控制部分失效,从而间接导致人员伤亡.根据周围环境的勘察,莱茵达财富广场电气系统失效不会立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通讯系统失效对人身伤亡的风险可忽略,因此风险分量R M不存在.R Z风险分量分析当雷电闪击莱茵达财富广场入户电力线缆附近地面时,因入户电力电缆管埋地进线,在此风险分量R Z不考虑.莱茵达财富广场人员伤亡损失值的确定R1=R A+R B+R C+R M+R U+R V+R W+R ZR A=N D×P A×r a×L tR B=N D×P B×h z×r P×r f×L fR C=N D×P C×L CR M=N M×P M×L MR U=N L×P U×L UR V=N L×P V×L VR W=N L×P W×L WR Z=N l-N L×P Z×L Z莱茵达财富广场人员伤亡损失量值L t和L f的值由于确定困难,故均取典型平均值:L t的取值为:建筑物外部3米内区域:L t=10-2建筑物内部区域:L t=10-4建筑物L f的取值: L f=10-1建筑物内部内部电梯、消控系统失不会立即危机人员生命,故L0的取值:L0=0莱茵达财富广场项目风险分量计算1分量R AR A为雷电闪击建筑物,在建筑物外3米区域内因接触和跨步电压引起的人员伤亡风险,此风险只存在于建筑物入口以及地下人防区域.R A=N D×P A×r a×L t= 02分量R BR B为雷电闪击建筑物,产生的电火花引起燃烧或爆炸引起的物质损害,这种损害还可能危害到周围,造成人员伤亡损害.R B=N D×P B×h×r P×r f×L f=3分量R CR C为雷电闪击建筑物,因LEMP造成内部系统故障的风险分量.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以及因内部系统的故障马上会危机人命的医院或其他建筑物中还可能出现人身伤亡风险.本项目不存在此人身伤亡风险.R C电=N D×P C×L c= 0R C通=0R C= R C电+ R C通=04分量R MR M为雷电闪击建筑物附近,因LEMP造成内部系统故障的风险分量.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以及因内部系统的故障马上会危机人命的医院或其他建筑物中还可能出现人身伤亡风险.本项目不存在此人身伤亡风险.R M电=N M×P M×L M = 0R M通=0R M= R M电+ R M通=05分量R UR U为雷电闪击建筑物入户金属线路时,建筑物入户线路上的雷电流当使人员因接触电压而导致生命损害的风险.R U电=N L+ N Da×P U×r a×L t=R U通=N L+ N Da×P U×r a×L t=R U= R U电+ R U通= +=6分量R VR V为雷电闪击建筑物入户金属线路时,因雷电流传导引入造成的物质损害,这种损害还可能危害到周围,造成人员伤亡损害.R V电 =N L+ N Da×P V×h z×r P×r f×L f =R V通 =N L+ N Da×P V×h z×r P×r f×L f = +00R V= R V电+ R V通= ++00 =7分量R W因入户线路上产生的并传入建筑物内的过电压引起内部系统故障的风险分量.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以及因内部系统的故障马上会危机人命的医院或其他建筑物中可能出现人身伤亡风险.本项目不存在此人身伤亡风险.R w电=N l+ N DA×P w×L0=0R w通=0R w= R w电+ R w通=08分量R Z因入户线路上感应出的并传入建筑物内的过电压引起的内部系统故障的风险分量.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以及因内部系统的故障马上会危机人命的医院或其他建筑物中还可能出现人身伤亡风险.本项目不存在此人身伤亡风险.R z=R z电+ R z通=09可容许的风险值R T国家规范规定的可容许的风险值R T如表所示,雷击损失包括人员生命的损失、社会财富、文化财富的损失.容许风险的典型值R T防雷的目的是降低风险R X,使之低于可容许的雷害风险R T,如果建筑物上产生不止一种类型的损坏,则必须保证每种类型都满足R X≤R T.各个区域的风险R1的值数值×10-6各个区域的风险分量R1的组成部分数值×10-6莱茵达财富广场由雷电闪击而造成人员伤亡的各类风险总量1总风险R1=R A+R B+R C+R M+R U+R V+R W+R Z=2与损害源相关的风险由于直接雷击危险对建筑物雷击危险的风险R D=R A+R B+R C =损害源为S2,S3和S4:R I=R M+R U+R V+R W+R Z =3与损害类型相关的风险R=R S+R F+R O由于接触和跨步电压对人员伤亡损害的风险:R S=R A+R U =由于物质损害的风险:R F= R B+R V =+ =由于电气和电子装置失效的风险:R0=R M+R C+R W+R Z=+00莱茵达财富广场项目雷击风险分析莱茵达财富广场风险值与最大风险可允许值比较由上表可知,莱茵达财富广场的人员伤亡损失R1风险值高于最大风险可允许值,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出,使风险值R1高于标准值的主要分量是R B,为,影响风险分量R B的参数有年雷击次数N D,损害概率P B,损失量L B,年雷击次数受建筑物本身特性和周围环境影响,因此要想降低R B,可以安装直击雷防护措施,降低P B.当安装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安装直击雷防护措施时,P B由1降低至,此时风险分量R BR B =N D×P B×h×r P×r f×L f=总风险R1=R A+R B+R C+R M+R U+R V+R W+R Z =当按此方案采取完善措施后:表莱茵达财富广场完善防雷措施后风险值比较由上述计算可得莱茵达财富广场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入后人员生命损失R1将明显小于最大风险可允许值.评估结果根据国际防雷标准规定:雷击造成人员伤亡损失的最大风险可容许值 RT=1×10-5,而在本项目中由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风险R1=×10-6 >RT1×10-5.故此广场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防雷保护.防雷设计施工指导意见可以采用以下方案作为保护措施:1)用Ⅰ类的LPS对建筑物进行保护.为电力和电信系统安装LPL为Ⅰ级的配合的SPD保护.2)对建筑物突出屋面的金属梯作于避雷带的电气连接.3)在变压器低压侧装的SPD,其支路上应设短路保护器,并与主进断路器之间有选择性4)由室外引入或由室内引至室外的电力线路、信号线路、控制线路、信息线路等在其入口处的配电箱、控制箱、前端箱等引入应装SPD.5)建筑物做总等电位连接,在变配电所内安装一个总等点位连接端子箱,将所有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金属构件、接地干线等于总等电位端子箱有效连接.6)在电气竖井的照明配电箱和动力配电箱的进线断路器处装设防止电气火灾的漏电电流保护器.。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减轻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对雷电灾害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雷电灾害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雷电灾害是指大气中发生的由云与地面之间或云之间产生的电荷反应所伴随的一切有害现象。

常见的雷电灾害包括雷电击中人、电器设备和建筑物等。

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大气中水汽的凝结过程会产生正负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雷电。

因此,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主要是通过研究雷电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来进行的。

其次,雷电灾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

地形是影响雷电发生的重要因素,山脉、河流和海洋等地形特征对雷电的形成和传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气象条件是雷电灾害发生的关键因素,例如高温、高湿和大气层中的湍流等都会促进雷电的发生。

此外,人为因素也是影响雷电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建筑物的高度、电力线路的分布等都会增加雷电灾害的概率。

最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通过综合分析和计算各种影响因素来评估雷电灾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数据分析、气象观测和数值模拟等。

历史数据分析是通过搜集和分析过去的雷电发生情况来评估将来的雷电灾害风险。

气象观测是通过对大气电场、电荷分布和风暴活动等进行观测来评估雷电灾害的可能性。

数值模拟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大气中的物理过程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来评估雷电灾害的严重程度。

总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雷电灾害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雷电灾害的风险特征,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减轻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

打雷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打雷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打雷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标题:打雷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概述: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本报告旨在对打雷时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以帮助人们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1.天气条件对打雷的影响:- 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如夏季和梅雨季,会增加打雷风险。

- 位置接近山脉、海洋或大湖的地区,由于垂直气流的影响,也可能增加雷电活动的概率。

2.打雷带来的安全风险:- 直接雷击:人们在雷电活动时可能成为直接雷击的目标。

这种情况下的伤害可能会导致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

- 间接雷击:雷电可能通过电力线、电话线、管道等途径,以及地面传导形式进入建筑物内部,从而对人们和设备造成伤害。

- 雷电可能引发火灾:如果雷电击中易燃材料,如干草堆、森林或建筑物,可能会导致火灾。

3.评估打雷安全风险:- 检查气象预报和天气条件:了解天气预报和目前的天气条件,可以评估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和风险水平。

- 检查建筑物的保护设施:确保建筑物配备避雷针、避雷网等适当的设施,以减少雷电进入建筑物的风险。

- 建立安全计划:为雷电活动时的应急情况制定处理方案,并确保员工和居民了解和遵守相应的安全措施。

- 露天活动的保护措施:暴雨和打雷时,应尽量避免在露天区域活动,确保躲避在安全的室内或避雷设施附近。

4.保护措施和预防措施:- 建立避雷系统:对于易受到雷电冲击的建筑物,应安装符合标准的避雷系统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暴雨和打雷时:在雷电活动时,迅速回到安全的室内区域,并避免使用电器设备和水槽等可能引发电击的物品。

- 教育与宣传:通过工作场所和社区中的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打雷安全风险的认识,并传达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结论:打雷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但通过评估风险、采取预防和保护措施,可以降低打雷给人们带来的潜在危害。

通过合理的安全计划和保护设施,人们可以在雷电活动中保持安全。

同时,加强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也是减少雷电灾害的重要手段。

雷击风险评估

雷击风险评估

雷击风险评估雷击风险评估雷击是指因天气的原因,如雷阵雨、雷暴等,导致雷电击中物体,引发破坏或伤害的现象。

雷击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因此对雷击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评估场地的雷击风险。

一般来说,高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高层建筑和开阔地带的雷击风险较高。

此外,如果场地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或树木,或者周围有较多的水体,也会增加雷击的可能性。

因此,在选择场地时,应对其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评估。

其次,我们需要评估雷击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影响。

雷电击中建筑物或设备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电气故障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应采取适当的防雷措施,如安装避雷针、接地系统等。

此外,对于关键设备和电气设备,还应增加防雷装置和保护措施,以降低雷击风险。

然后,我们需要评估雷击对人员的影响。

雷电击中人体可能引发休克、灼伤等严重的伤害。

因此,在雷雨天气时,人员应避免在户外活动,特别是在高地、露天场所等容易成为雷击目标的地方。

此外,在室内应避免与接地不良的金属物体接触,以减少被雷击的风险。

最后,我们还需要评估雷击对其他设备和系统的影响。

雷击可能对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等造成故障或瘫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正常进行。

因此,在设计和建设这些设备和系统时,应考虑雷击的影响,并增加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安装避雷装置、备用电源等。

综上所述,雷击风险评估是对雷击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雷击的可能性和影响,从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评估结果应定期进行更新,并根据需要调整和改进防雷措施,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完整版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完整版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专业:学号:班级:姓名:第一章雷击风险评估概述1.1 雷击风险评估的概念雷击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考虑当地的气象环境、地质、地理环境,建筑物的重要性,结构特点和其内部结构、外部邻近区域的状况等。

雷击风险评估就是将所有考虑到的诸多因素如雷击点的地理环境,天气气候状况、建筑物的状况、入户设施状况、电气电子系统状况,实体活体状况等罗列出来,分级分类赋值,然后用和或积的算法将其集合,最后按其总的指数来确定风险总量,将总风险值与可承受的风险最大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经济损失估算,来确定是否需要和需要什么等级的防护工程的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复杂的技术工作。

雷击风险评估主要分为项目预评估、方案评估、现状评估三种。

图3-4 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3km范围闪电雷电流强度累积概率曲线图(单位kA)根据图可知,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3km)所在地区域范围内4年雷电流幅值:1%→115.6k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115.6kA的地闪概率为1%;2%→68.8k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68.8kA的地闪概率为2%;3%→63.8k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63.8kA的地闪概率为3%;10%→33.1k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33.1kA的地闪概率为10%。

2.4 地闪月变化规律图3-5 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雷电地闪月变化规律图3-5是根据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3km范围4年(2006.1~2009.12年)地闪数据绘制得到的正、负地闪以及总闪的月均分布图,依据该图得出地闪月均活动规律:该地域地闪主要活动期为6~8月份,其中6、7、8月份为地闪高发期,86.503%以。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尊敬的上级领导:本报告是针对当前雷电灾害风险进行的综合评估,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本次评估主要分析了雷电灾害的潜在风险、可能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潜在风险1.1 雷电的季节和频率尽管雷电活动在全年的不同季节都会发生,但在夏季和初秋时节,雷电活动更为频繁。

在这个时段内,雷电灾害的潜在风险更高。

1.2 潜在影响区域由于雷电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其影响范围可能覆盖整个城市范围。

然而,一般来说,高海拔山区、空旷的开阔地和高层建筑等易受雷击的区域更容易成为灾害的重点区域。

二、可能影响范围2.1 生命安全雷电灾害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当雷电直接击中人体时,可能引发电击伤害、烧伤和其他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2.2 电力系统雷电灾害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影响范围广,可能引发电压的瞬时剧烈变化,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和供电中断,进而影响到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2.3 通信系统雷电灾害对通信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雷电击毁通信线路和站点设备可能导致通信中断,影响应急救援以及广大市民和企业的日常通信需求。

三、可能造成的损失3.1 人员伤亡雷电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尤其是在户外活动频繁的场所,如公园、露天场馆等。

其可能造成的死亡和伤害数量是需要格外关注的。

3.2 财产损失雷电灾害可能对建筑、设备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坏。

由于天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这些损失可能是难以预估和弥补的。

3.3 经济损失雷电灾害对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停电、通信中断和基础设施损坏等影响将导致企业生产和服务的中断,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四、建议4.1 完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加强雷电观测网的建设,提高雷电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人们提供更有效的预警信息。

4.2 增加防雷设施对于易受雷击的区域,如高层建筑、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应加强防雷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减少雷电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雷电风险评估EXCEL版

雷电风险评估EXCEL版

雷电风险评估有关的数据和特性建筑物区域的划分及其特性区域Z1名称区域Z2名称区域Z3名称区域Z4名称区域Z5名称相关量的计算用于决定保护需要的风险计算-5因为R1=6.6344E-06低于容许值R T =0.00001不需要对建筑物进R1Z1Z2Z3Z4Z5建筑物R D 1.4125E-050.42360690.056485630.00045200.48055865R I 00.165456740.017391543.5565E-0500.18288385合计 1.4125E-050.589063640.073877170.0004875600.6634425R S 1.4125E-050.001249589.6121E-064.8061E-0600.00127812R F 00.150861510.03017230.0004827600.18151657R O 00.436952550.0436*******.48064781合计1.4125E-050.589063640.073877170.0004875600.6634425即:Z1Z2Z3Z4Z50.00%88.79%11.14%0.07%0.00%R1百分比R I 是雷击没有直接击中建筑物,但对其造成影响所引起的风险.(损害源: S2 S3 S4)RS 是生物伤害引起的风险.保护措施的选择行防雷保护.RF 是物理伤害引起的风险.RO 是内部系统引起的风险.R D 是雷击建筑物造成的风险.(损害源: S1)从R1计算结果得出结论各个区域的风险分量R1的组成部分(数值*10-5)Z1Z2Z3Z4Z5100.00%0.00%0.00%0.00%0.00%0.00%23.98%38.24%92.71%0.00%0.00%47.93%38.2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4%0.00%0.00%0.07%0.12%0.28%0.00%0.00%0.74%0.59%0.00%0.00%0.00%0.63%0.51%0.00%0.00%0.00%0.20%0.01%0.94%0.00%0.00% 1.56% 2.48% 6.02%0.00%0.00%15.58%12.42%0.00%0.00%0.00%9.29%7.41%0.00%0.00%风险R1分析:Rw (telecom)Rz (telecom)Rb Ra Rz (power)Ru (telecom)Rm Ru (power)Z5Rv (power)Rw (power)Rv (telecom)Rc 各风险量占各区总风险的百分比Z1Z2Z3Z400.10.20.30.40.50.60.70.80.91Z1Z2Z3Z4Z5为了把风险降低到容许值以下,可以采用以下保护措施:方案a)(1)为大楼内的Z2 、Z3两个区内的所有电力和电信系统安装LPL比A级更好的配合的SPD;(2) 加强具有对电磁环境高敏感的医疗设备所在科室的屏蔽措施,可以提供网格宽度为0.5m的屏蔽网;方案b)方案c)-5用于成本效益分析的数据6经济损失风险的评估:R4-5成本效益分析方案a-保护措施的费用C和C($)。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编制规范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编制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分类、编制要求和编制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714.2—2015 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GB/T 32936—2016 爆炸危险场所雷击风险评价方法GB/T 33629—2017 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NB/T 31039—2012 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系统技术规范QX/T 85—2018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DB41/T 1978—2020 文物建筑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T 21714.2—2015和QX/T 85—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根据雷电特性及其致灾机理,分析雷电对评估对象的影响,提出降低风险措施的评价和估算过程。

[来源:QX/T 85—2018,3.1.1]3.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根据项目委托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所在地气象资料和现场勘查情况,通过综合分析和科学判断,编制出的包含雷电损害性分析、雷电环境评价、雷电灾害风险计算、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论及防护建议等主要内容的文书。

4 分类4.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对象的类型分为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和建筑物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4.2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适用于以下情况:a)由多个单体构成的评估对象;b)包含多种属性、特征或使用性质的评估对象;1c)输油输气管道、轨道交通系统等长输管道或线路。

4.3建筑物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适用于单体建筑。

4.4应根据评估的内容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实例配电房1.1基本情况1.2.3.4.5.包括了该配电房,所以配电房的防雷地势很好;6.无人员活动;1.2评价防雷的必要性1.分析雷击可能造成的风险人员生命损失的风险R1经济损失风险R42. 针对R1,R4,确定需要计算的风险评估R1=A R +B R +C R +M R +U R +V R +W R +Z R表3 配电房内部相连线路的数据及特性参数表4 配电房内区域划分的数据及特性参数3.相关量的计算(1) 配电房和相关线路截收面积的计算① 雷击建筑物根据29)(6H W L H LW A d π+++=(式A.2) 得d A =530.472m根据)(P i A =1000c L (表A.3)得)(P i A =6102mc 雷击配电房内部线路根据)(T I A =6c H [c L -3(a H +b H )](表A.3)得)(T I A =67502md 雷击内部线路附近根据)(T i A =1000c L (表A.3)得)(T i A =5*5102mB 雷击供电线路附近根据6)()()()(10-⋅⋅⋅⋅=p t p e p i g p i C C A N N (式A.8) 得)(p i N =0.8(次/年)C 雷击配电房内部线路根据6)()()(10-⋅⋅⋅=T d T I g T L C A N N (式A.7) 得)(T L N =6.75*310-(次/年)D 雷击内部线路附近根据6)()()(10-⋅⋅⋅=T e T i g T i C A N N (式A.8)(2② 雷击配电房造成人畜伤亡的风险分量根据A R =D N .A P .a r .t L (表4.3)得A R =5.30*910-③ 雷击配电房内部系统失效造成损害的风险分量根据C R =D N .C P .c L (表4.3) 得C R =0.159*710-④ 雷击线路造成损害的风险分量A 雷击供电线路造成触电事故D 雷击配电房内部线路造成触电事故根据t u u Da L U L r P N N R ⋅⋅⋅+=)((表4.3)得U R =0.324*710-E 雷击配电房内部线路造成物理损害根据f f z p v Da L V L r h r P N N R ⋅⋅⋅⋅⋅+=)((表4.3)得V R =0.324*510-F 雷击配电房内部线路造成电子系统损害根据w R =)(Da L N N +.w P .o L (表4.3)4. (配电房)5. 6. 评价防雷的必要性因为R1=2.58*510->T R所以需要对该配电房采取防雷保护措施1.3 造成损害的主要原因分析1. 分析损害源和损害类型对应的风险分量组合(1) 损害源对应的风险分量组合C B AD R R R R ++==1.08*610-Z W V U M I R R R R R R ++++==W V U R R R ++=2.47*510-2. 根据上述分析得出对风险总量R1=2.58*510-有主要贡献的风险分量值在风险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如下B⑤其他占2.33%1.4保护措施的选择1.对配电房的供电系统做好防火灾措施,固定配置自动灭火装置和自动报警装置r=0.2P2.采取上述措施后风险R1的风险分量值R4的风险分析同R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单位名称:重庆龙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名称:龙港•红树林三期工程重庆科雷电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二OO八年五月四日目录一、概述 (1)1...................................................................................... 评估目的12...................................................................................... 评估范围13...................................................................................... 评估依据14...................................................................................... 项目概况2二、雷电危害因素分析 (2)1.雷电危害要素 (2)2.雷电危害识别因素 (2)三、评估内容 (3)四、大气雷电环境风险评估 (3)1.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3)2.雷电散流分布特征 (4)五、雷击损害风险评估 (5)1.评估内容 (5)2.雷击损害风险评估方法及公式 (6)2.1.评估方法 (6)2.2.评估公式 (6)3.龙港红树林三期4、5、24 、25 、26 、27# 楼雷击损害风险评估计算 (12)3.1龙港红树林三期4、5、24 、25 、26 、27# 楼项目基本情况 (12)3.24#雷击损害风险评估计算 (13)3.35#雷击损害风险评估计算 (18)3.424 、25 、26 、27# 雷击损害风险评估计算 (23)六、评估结论及建议 (29)1.结论 (29)2.建议 (29)2.1 组织措施 (29)2.2 技术措施 (29)、概述1. 评估目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第11 号令)、《重庆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第78 号令)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根据该地雷电参数和引起雷击的其他因素对该地的大气雷电环境、雷击损坏风险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雷电防护建议。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第一章:雷击风险评估概论1.1 雷击风险评估的概念1.2 雷击风险评估的依据的原则1.3 雷击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1.4规范性引用文件及其术语定义第二章:大楼易损性分析2.1损害类型及损害成因2.2雷电闪击损害次数第三章:风险分析和计算3.1雷击损害风险评估相关数据3.2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第四章:防雷设计施工指导意见4.1防雷的基本原则4.2相关资料第一章:雷击风险评估概述1.1雷击风险评估的概念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认识和评价风险;进而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得到与所关注的风险相关的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通过一个合适的评估模式对风险的大小进行判断;并且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强度的概率分布表示出来..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决策服务以减少损失..因而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风险描述、风险估计以及风险控制..1.1.1风险评估规则和内容具体来讲;一个完整详尽的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损害范围:自然单元中的反作用力..包括死亡、伤害、生产或经营损失等;例如雷电损害范围包括:生物伤害;物理损害;电气和电子系统失效..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可能包括人员生命损失、公众服务损失、文化遗产损失和经济损失..(2)发生概率:相关频率的估计;这些频率可以是连续的或非连续的;例如不同损害源以及不同强度损害源发生的频率、不同损失类型及不同损失严重程度的损失发生的频率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一般将雷击产生的风险分量分为八种;相应的概率类型也有八种..(3)不确定性:计算信息化中、复杂系统中或评估风险预言的不确定性;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数据不全面、不可靠;评估方法不完善将导致风险评估结论吧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应该得到一定的评估.. (4)普遍性:损害的地理分布;例如;由于雷电主要发生在强对流天气系统中;而强对流天气系统的产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很大关系;因而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5)持续性:损害的持续时间;(6)可逆性:损害的可恢复性;(7)延迟效应:起始时间和实际损害时间的延迟期;(8)潜在应用:广泛的社会影响;风险会产生社会冲突或暴行..以雷电灾害为例;根据雷电灾害出现的先验分布和未来发生的条件概率分布以及建立是损失函数;应用统计决策理论可做以下三方面评估:一是损失频率的评估;如针对某区域的雷击引起损失的频数、针对某行业或某系统的雷击引起损失的频数、针对某具体的建筑物引起损失的年预计雷击次数等..从防雷角度分析;地闪发生的频数是确定雷电对人畜和建筑物安全构成的最重要的参数..二是灾害发生严重程度的可能性评估..利用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判断风险的严重性..国际上一般将风险划分为极高风险、高等风险、中等风险和低等风险的严重性..三是如何以最少投资以换取防灾抗灾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决策手段评估..1.2雷击风险评估所依据的原则实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应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结合当地雷电灾害预警能力、应急影响能力和现场勘测报告以及雷暴天气卫星云图、雷暴天气大气环流形式、雷暴天气雷达回波、闪电定位等相关资料和数据及评估对象所在地的地理信息系统资料;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应用数学模型对评估对象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分析、处理、计算、评估;并编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1.2.1基本原则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时;明确评估原则是十分必要的..一般应掌握以下几个评估原则:(1)必须保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所依据历史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资料的完整性主要是雷电环境分析所用的历史资料必须有足够的年份..目前;传统的雷电观测资料一般都有30年以上的资料积累..由于历史数据量较大;统计分析出来的规律比较有意义..根据这些数据建立的雷电风险概率分布;可以比较好地揭示雷电灾害发生频率的统计规律..但由于传统的雷电观测资料只记录雷电发生的时间;没有雷电流强度的记录;并且不能区分云闪和地闪;所以雷电灾害损失程度与雷电流之间的关系等规律无法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虽然近几年已经有了更全面的闪电定位系统观测资料;但由于年份太短;统计意义比较有限..此外;由于闪电定位系统设备性能还不完善;标定工作也末有效进行;故测量数据的可靠性也不能得到保障;只可以作为参考资料使用来反映一些趋势性的规律..(2)必须保证评估现场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在风险评估工作中;要认真调阅基建档案;仔细进行现场勘查;确保评估现场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为雷电易损性分析打下基础..(3)应认真调查被评估对象雷击史;并加以认真分析;根据以往雷击史分析的结果最容易判断出雷电灾害危险源、雷电引入通道以及防雷话环节的薄弱处..这有助于提高雷电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的标准度..(4)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选择符合其使用范围的评估标准..应该根据评估对象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处理问题..一些风险评估注重人身伤害评估;一些注重公共服务损失评估;更多的需要同时考虑经济损失评估..目前有多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可供使用;但每个标准或规范都有局限性..评估时要选择合适的标准;有的标准甚至需要做到变通处理后才能使用..由于各种技术和产品的更新于发展日新月异;评估方法和标准需不断更新和完善..特别是LEMP危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时;通信、电子和网络等行业的发展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出了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5)重视风险承担者的参与..风险对于不同的评估主体具有不确定性;风险评估应该考虑评估主体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但涉及人身伤害和环境危害的除外..(6)评估报告中风险控制对策应该考虑雷电防护的必要性和经济合理性;大多数情况下应进行费用的分析;是防雷工程涉及方案和设计参数的选择具备高效、合理和可操作性..1.3雷击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1.3.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流程(1)工作流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在国家法律框架内进行;符合气象主管机构的管理要求..在开展评估工作时;作为评估主体的评估者;以评价对象为中心;选择合适的评估标准;确定有效的评估方法;对评估椅子分析与计算;得出全面而标准的评估结论;按照评估结论提出适当的防护措施..一般而言;评估工作的工作流程为:第一,接受委托;确定评估对象;明确评估范围;第二,收集资料;包括雷电环境资料、地理信息资料、建设工程土建资料以及设备资料;第三,进行工程分析;主要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第四,进行现场勘测与调研;第五,选择评估标准;包括评估体系、评估指标及其基准值;确定评估方法包括评估公式;制定评估方案;第六,进行分析与评估;第七,提供评估结论包括评估等级;编制评估报告;报告内需提出适当的对策与相应的措施;第八,提交报告给用户或主管部门..(2)技术流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方程是:R=NPL所以风险评估的技术步骤应围绕危险事件的次数N;损害概率P、损失L来展开..当选定了风险容许值的上限;风向评估技术流程允许选择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以把风险减少到容许限度之内..对建筑物或服务设施进行防雷保护的决定、以及保护措施的选择应当按照IEC62305-1进行..应当执行以下程序;(1)识别需要保护对象及其特性;(2)识别需要保护对象中所有类型的损失以及相应的风险RR2到R4;(3)计算每种类型损失相应的风险RR2到R4;(4)通过将建筑物风险R1;R2和R3与风险容许值R T作比较来评价保护需要;(5)如果需要保护;选择合适的保护措施;(6)再行计算采取保护措施后的风险值并与风险容许值R T作比较;直至符合要求..1.3.2基本规定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工作分为预评估、方案评估与现状评估..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程序如图: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工作包括现场勘测和资料的计算分析及结果评价;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应由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机构或具备相应评估资质的单位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应参加培训经考核并取得防雷专业技术资格证;持证上岗..4评估单位接受委托后;评估单位应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制定评估方案;并报气象防雷主管机构备案后实施..评估方案应包含人员组织、方案实施技术路线和进度以及相关的设备设施贮备等..5委托方应根据评估需要;向评估单位提供以下资料:工程总平面图、地形图、地勘报告、工程初步设计图、初步设计说明等;并对其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6评估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并结合评估方案客观、公正的进行勘测等工作;搜集并获取相关技术资料;现场勘测数据应按规定格式用钢笔或签字笔认真填写;字迹要清晰、工整..记录应具有唯一识别性并保存至少一年..7评估单位应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结合现场勘测报告及气象卫星云图、雷达回波、闪电定位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计算;并撰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8评估报告必须结论准确、用词规范、文字简练;对于当事方容易混淆的术语和概念可书面予以解释..9 评估人员应遵守委托方的保密制度;不得对外泄露委托方受法律法规保护的资料及信息..10经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后的方案;施工时不得任意更改;经评估否定的方案;应重新设计;重新评估..施工中如发现实际情况与评估时所提交的资料不符;应补充必要的资料;重新评估..11新建建设项目应根据其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预评估、方案评估和项目建成后现状评估..对于既有建筑物应定期实行现状评估;易燃易爆场所每两年评估一次;民用建筑每五年评估一次..12雷电灾害评估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1评估单位的资质和评估人员的防雷专业技术资格证书;2单位的评估委托书;3评估资料的原始来源;4评估的具体内容;5对策措施和建议;6其它资料..13大气雷电环境评价5.1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根据项目所在地气象卫星云图、雷达回波、闪电定位等资料确定其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确定雷电主导方向、次主导方向等..5.2雷电流散流分布特征根据现场勘测所得土壤电阻率资料分析项目所在地雷电流散流分布特征..5.3年预计雷击次数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及建筑物本身的情况;计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附录A..5.4进行建设项目预评估时;应根据该项目所在地大气雷电环境状况;对评估项目的选址及功能分区布局从雷电防护的角度提出意见..1.4规范性引用文件及其术语定义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IEC61024-1:1998 建筑物防雷第1部分通则IEC61662:1995 雷击损害风险的评估IEC60364:建筑物的电气设施IEC60479:人畜的电流效应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雷击损害风险评估evaluation of lightning strike risk根据雷击大地导致人员、财产损失程度确定保护等级、类别的一种综合计算、分析方法..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合..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目的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元件..防雷区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LPZ需要规定和控制雷击电磁脉冲环境的区域..土壤电阻率earth resistivity表征土壤导电性能的参数;为单位体积土壤的阻抗..损害概率P X probability of damage P X一次危险事件导致需保护对象受损的概率..损失L X Loss L X一次危险事件引起的与某种损害类型相对应的平均损失量;与需保护对象的价值人员和货物有关..风险R risk R雷击引起的年均可能损失量人员和货物;与需保护对象的价值总量有关..风险分量R x risk component R x取决于损害源和损害类型的部分风险..容许的风险R T tolerable risk R T需保护对象能够容许的最大风险值..第二章大楼易损性分析2.1 损害类型及损害成因1损害类型:①人身伤亡;②不可接受的对公众服务的中止;③不可复原的文化遗产的损失;④不包括人身、文化及社会价值的损失;⑤与第4类相同;但不包括灵敏设备..由于各种不同的成因;一座建筑物可能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类型的损害..损害类型及损害成因如上表所示;每一种类型的损害可能由不同的损害成因所引起..其中:S1:直接雷电闪击下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S2:直接雷电闪击引起的着火、爆炸、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S3:直接雷电闪击下设备上的过电压;S4:间接雷电闪击下设备上的过电压;S5:间接雷电闪击引起的着火、爆炸、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2着火、爆炸、机械作用及化学作用引致的损害概率此类损害可能由建筑物遭受直接雷电闪击S2成因或由于间接雷电闪击S5成因引起..所涉及的各个分损害的概率是:P t——引发着火或爆炸的危险火花放电的概率..P1——金属装置上危险火花放电的概率..P2——建筑物内部电气装置上危险火花放电的概率..P3——入户设施上危险火花放电的概率..P4——入户的外部导电部件ECP上危险火花放电的概率..分概率P1、P2及P4只与直接雷电闪击有关;分概率P3与直接雷电闪击有关也与间接雷电闪击有关..在直接雷电闪击情况下;着火、爆炸、机械作用及化学作用的损害概率为:P fd=1-1- P t P11- P t P21- P t P31- P t P4= P t P1+P2+P3+P4在间接雷电闪击情况下;着火、爆炸、机械作用及化学作用的损害概率为:P fi=P t P3分概率P t为:P t=K t P t'3过电压引致的损害概率损害可能由对建筑物的直接闪击成因S3或间接闪击成因S4引起..损害概率包括P2和P3两个分概率..此两个分概率都与直接雷电闪击有关;只有P3分概率与间接雷电闪击有关..直接闪击下由设备上的过电压引致的损害概率为:P od=1-1-P21-P3=P2+P3如果P2P3>>1 间接闪击下由于设备上过电压引致的损害概率为:P od= P32.2雷电闪击损害次数⑴损害次数公式:F=F d+ F i式中:F ——建筑物的年损失次数;F d——直接闪击导致的年损失次数;F i——间接闪击导致的年损失次数..Fa=Ra/δ式中:Fa——建筑物所能接受的损害次数的最大值;Ra——可接受的损害风险最大值;⑵损害次数具体计算公式对每种损害类型按直接闪击及间接闪击分别列出的各个损害次数分量对第一类损害;损害次数具体计算公式为:F d=H+A;F i=B+C对第二类及第四类损害;损害次数具体计算公式为:F d=A+D;F i=B+C+E+G对第三类及第五类损害;损害次数具体计算公式为:F d=A;F i=B+C式中:①H= N d P hH——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引致的损害次数分量;N d——建筑物遭直接雷电闪击的年平均次数;P h——直接雷电闪击下;由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引起的损害概率..其中:N d=N g A e ;P h=K h P h′N g——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Ng = 0.024Td1.3 Td:该地区年平均雷电日A e——建筑物等效截收面积..K h——与为减轻雷电后果而提供给建筑物的防护措施相关的缩减系数;P h——直接雷击于无防护措施的建筑物时;由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引起的损害概率..②A = N d P fdA——直接雷电闪击下由于着火、爆炸引致的损害次数分量;P fd——直接雷电闪击情况下;着火、爆炸、机械效应及化学效应引起的损害效率..其中:P fd = P t P1+P2 +P3+P4P t——引发着火或爆炸的危险火花放电的概率;P1——金属装置上危险火花放电的概率;P2——建筑物内部电器装置上危险火花放电的概率;P3——入户设施上危险火花放电的概率;P 4 ——入户的外部导电部件ECP 上危险火花放电的概率; 其中:P t =K t ×P t ′P 1=K 1×P 1′; P 2=K 2×P 2′ P 3=K 3×P 3′; P 4=K 4×P 4′P t ′、P 1′、P 2′、P 3′、P 4′——引起着火、爆炸等与直接雷电闪击相关的损害概率的建筑特性;K t 、K 1、K 2、K 3、K 4——防护措施相关缩减系数的值.. ③D = N d P odD ——直接雷电闪击的损害次数分量;P od ——直接闪击下由设备上的过电压导致的损害概率.. 其中:P od =1-1-P 21-P 3 ④B = N n P t P 3B ——邻近雷电闪击导致的损害次数分量; N n ——建筑物附近大地的年平均雷击次数..其中:N n = N g A g A g :建筑物周围大地的截收面积 ⑤31nt k kk C P N P ==∑C ——作用于n 个入户设施上的雷击;由于着火、爆炸导致的损害次数分量;N k ——作用于一个入户设施上的雷电闪击年平均次数..其中:N k = N g A kA k ——该入户设施的影响面积 其中:A k = A sk + A akA sk ——入户设施电源线、通信线或信号线;A ak ——通过设施而与所考虑建筑相连的相邻建筑物的有效截收面积..⑥E = N n P 3E ——邻近雷电闪击下过电压导致的损害次数分量..⑦31nk kk G N P ==∑G ——作用于n 个入户设施上的雷电闪击由过电压导致的损害次数分量..可能损失的平均数可能损失平均数δ表现为雷电引致建筑物受损的后果取决于下列各点: ——在危险地区的人员数量及他们所待的时间长短.. ——对公众服务的类型及其重要性.. ——所涉物品的价值..根据损害类型;δ值可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损害类型1:人身伤亡:δ=1-nt ⎪⎭⎫⎝⎛-87601一个人出现于危险地带的概率式中:n ——危险地带的人数..t ——这些人员每年出现于危险地带的时间;单位:小时.. ——损害类型2:不可接受的对攻中服务的中止:δ=8760''⨯t n t n 对每一损害;预期损失的相对数量式中:n ’——对每一损害;由于服务中止而受影响的用户平均数.. t ’——对每一损害;每年服务中止的时间;单位:小时..n t ——服务涉及的用户总数.. ——损害类型3:不可修复的遗产的损失:δ=tic c 对每一损害;预期损失的相对数量 式中:c i ——对每一损害;预期损失物品的投保值;按币值计.. c t ——所涉及的所有物品的投保值;按币值计..——损害类型4及损害类型5:不包括人身、文化或环境价值方面的损失:δ=vmc c 对每一损害;预期损失的相对数量 式中:c m ——对每一损害;建筑物、家具及物品预期损失的平均值;按币值计..c v ——所有建筑物、家具及物品的总值;按币值计..附1:安全允许距离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物质燃烧条件和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确定燃烧危害范围..易燃物品发生雷击引起火灾时;对周围的危害主要是由于辐射热产生的;易燃物品如储油品罐燃烧火焰的辐射热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式中:E ——受到的辐射热强度kJ/h.m;ϕ——与火焰倾角有关的系数;V ——燃烧速度mm/min ;ρ——易燃、可燃液体密度kg/m3 ;Hc ——油品最大发热量kJ/kg..计算出ϕ值;并通过下表算出雷击火灾范围角系数ϕ值注:S/D:从罐边沿算起与罐直径比值S/D易爆场所与周围建构物的安全距离要求爆炸物品仓库与周围建构物的空气冲击波最小安全距离Rm的计算公式如下:R=K q式中;K:安全系数;介于1.1~8之间;其具体要求如下:①从炸药库到居住区;主要公路线、铁路遍站、重要航道、化工厂或易燃易爆仓库的安全系数K取5~8;若炸药库有土围;K取2~4..②从炸药库到次要单位、单独房屋及建构物的安全系数K取2~4;若炸药库有土围;K取1.1~1.9..q:炸药重量㎏;若大型仓库是由若干个单库房组成;则炸药重量q应按单个库房设计储存量最大炸药量计算;外部安全距离是从该单个库房的墙根算起..R:最小外部安全距离m;当库房建在可减少一半;而平坦地形一面的R须增加一倍..炸药库安全距离计算系数K1值进行建设项目方案评估时;应通过对雷电闪击次数、雷电闪击损害概率、容许的雷电闪击次数、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等数据计算、比较及分析;确定评估项目的雷电防护等级和应采取的雷电防护措施;通过对危害范围的计算、比较及分析;确定评估项目雷击危害范围和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分析;对城市规划提出意见..附2:选择防护措施的程序防雷的目的是将损害风险R d降至低于可接受的最大值Ra;即建筑物的损害次数F应被限制小于Fa;即F=NP≤Fa;Fa=Ra/δ..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建筑物无防护措施时的直接闪击导致的年损害次数F d、间接闪击导致的年损害次数F i、建筑物的年损害次数F及建筑物所能接受的损害次数Fa 、然后将F d、F i、F与Fa比较;对各种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可能的防护措施有:①限制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以减小损害概率P h的措施;②防止火势蔓延以减小损害概率P t的措施;③减小LEMP效应以减小损害概率P1和P2的措施;④在入户设施上安装SPD以减小损害概率P3..⑤安装LPS以减小损害概率P h、P1、P2、P3及P4..建筑物需要采取防护措施时;计算防雷装置拦截效率;选择保护级别附录D;确定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级附录E、F、G;安装再计算采取拦截效率E的防护措施后的F d、F i、F新值;再与Fa 比较;直至满足F d<Fa ;F i<Fa ;F <Fa ..第三章风险分析和计算3.1雷击损害风险评估相关数据表D.1 与确定雷电闪击次数N相关的数据表D.2 与损害类型及损害程度相关的输入数据表D.3与损害概率P相关的输入数据3.2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K.1区域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承灾体的雷灾易损性是反映基于遭受雷电灾害前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对于一旦发生雷电灾害的敏感状况;与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也与雷电灾害可能造成的后果有关..雷灾易损性指标的选择根据以下4 种方法综合:1 根据雷电灾害灾后损失评估体系采用反推法确定指标;2 基于社会雷电易损性理解所构想的指标;3从区域宏观经济发展描述选取指标;4 有雷电灾害的个例采用信息量法确定指标..一般来说;由以下4个指标来反映区域受灾情况;评价区域易损性:1 雷暴密度M;2 雷电灾害频数P;3 经济GDP损失模数强度D;4 雷电灾害生命易损模数L..其中前两项指标着重于雷电灾害发生频率和次数的评价;反映承灾体的易损程度;后两项指标则侧重于雷电灾害损失的评估;反映承载体受损强度..K.1.1 雷击密度M雷击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所发生的雷电数量..它是反映雷电灾害次数的一个重要指标;雷击密度大的地区;说明区域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活跃;承载体易损性大..M=0.024N1.3N为区域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确定..K.1.2 雷电灾害频数P雷电灾害频数是指区域内每年发生的灾害次数;表示区域雷电灾害发生频率和次数的高低..它客观反映了区域的易损性情况;是进行承灾体易损性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P=N l/年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风险评估与预算
电子工程系 林刚
第一部分 雷电风险评估
雷电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考 虑当地的气象环境、地质、地理环境,建 筑物的重要性,结构特点和其内部结构、 外部邻近区域的状况等。雷击风险评估就 是将所有考虑到的诸多因素如雷击点的地 理环境,天气气候状况、建筑物的状况、 入户设施状况、电气电子系统状况,实体 活体状况等罗列出来,分级分类赋值,然 后用一定的算法将其集合,最后按其总的 指数来确定风险总量,将总风险值与可承 受的风险最大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经济损 失估算,来确定是否需要和需要什么等级 的防护工程的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复杂 的技术工作。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流程图 接受委托 资料收集 资料分析
现场勘测与调研
制定评估方案 计算与评估
编制评估报告 主管部门审查
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份完整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应主要包
括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评估目的 ——评估依据 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建设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文件;其他需要的资料 ——建设项目概况 ——评估内容 ——评估结论 ——其他重要附件 评估资质;评估技术人员资格;评估委托书;
1区爆炸环境的建筑物: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11区爆炸环境的建筑物:指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 合物的场所。
2区爆炸环境的建筑物:指短时存在爆炸性混合物的 场所。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国家级重要建筑物(或预计年雷击次数大 于0.06次/年省级、人员密集的建筑物)
(2)预计年雷击次数大于0.3次/年的一般建筑物 (3)具有1区、2区或11区爆炸环境的建筑物。
(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按建设项目规划、设 计和建设进度可分为预评估、方案评 估与现状评估三大类,其中: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雷电灾害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就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进行探讨。

一、雷电灾害的危害雷电灾害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

在雷电天气下,不仅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还容易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农作物的受灾、建筑物的倒塌等问题,所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针对人员的危害。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000人因雷电而受伤甚至死亡。

在我国,雷电灾害危害同样不容忽视。

尤其在夏季时,雷电天气非常频繁,导致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为此,需要高度重视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

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通过对雷电灾害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出潜在的风险并加以减缓的一项工作。

对于各类单位和个人来说,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来说,雷电灾害是一种风险,需要加以评估和减缓。

只有通过风险评估,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才能够对潜在的灾害风险进行及时掌握,做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这对于保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安全非常重要。

其次,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也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对不同地区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定量风险评估和定性风险评估两种。

1. 定量风险评估定量风险评估是通过建立风险模型、收集各种数据等方法,对风险进行科学精细的预测和量化。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具体的数据和参数,更加科学和准确。

但是定量风险评估需要专业人员和大量数据,相对比较复杂的计算方法,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场合的适用性也不同。

2. 定性风险评估与定量风险评估相反,定性风险评估是一种用言语和逻辑来描述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过多的数据和专业人员,适用范围比较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电风险评估报告第一章:雷击风险评估概论雷击风险评估的概念雷击风险评估的依据的原则雷击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1.4规范性引用文件及其术语定义第二章:大楼易损性分析损害类型及损害成因雷电闪击损害次数第三章:风险分析和计算雷击损害风险评估相关数据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第四章:防雷设计施工指导意见防雷的基本原则相关资料第一章:雷击风险评估概述雷击风险评估的概念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认识和评价风险,进而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得到与所关注的风险相关的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通过一个合适的评估模式对风险的大小进行判断,并且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强度的概率分布表示出来。

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决策服务以减少损失。

因而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风险描述、风险估计以及风险控制。

1.1.1风险评估规则和内容具体来讲,一个完整详尽的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损害范围:自然单元中的反作用力。

包括死亡、伤害、生产或经营损失等;例如雷电损害范围包括:生物伤害;物理损害;电气和电子系统失效。

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可能包括人员生命损失、公众服务损失、文化遗产损失和经济损失。

(2)发生概率:相关频率的估计,这些频率可以是连续的或非连续的;例如不同损害源以及不同强度损害源发生的频率、不同损失类型及不同损失严重程度的损失发生的频率等。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一般将雷击产生的风险分量分为八种,相应的概率类型也有八种。

(3)不确定性:计算信息化中、复杂系统中或评估风险预言的不确定性;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数据不全面、不可靠,评估方法不完善将导致风险评估结论吧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应该得到一定的评估。

(4)普遍性:损害的地理分布;例如,由于雷电主要发生在强对流天气系统中,而强对流天气系统的产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很大关系,因而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有着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

(5)持续性:损害的持续时间;(6)可逆性:损害的可恢复性;(7)延迟效应:起始时间和实际损害时间的延迟期;(8)潜在应用:广泛的社会影响,风险会产生社会冲突或暴行。

以雷电灾害为例,根据雷电灾害出现的先验分布和未来发生的条件概率分布以及建立是损失函数,应用统计决策理论可做以下三方面评估:一是损失频率的评估,如针对某区域的雷击引起损失的频数、针对某行业或某系统的雷击引起损失的频数、针对某具体的建筑物引起损失的年预计雷击次数等。

从防雷角度分析,地闪发生的频数是确定雷电对人畜和建筑物安全构成的最重要的参数。

二是灾害发生严重程度的可能性评估。

利用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判断风险的严重性。

国际上一般将风险划分为极高风险、高等风险、中等风险和低等风险的严重性。

三是如何以最少投资以换取防灾抗灾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决策手段评估。

1.2雷击风险评估所依据的原则实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应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结合当地雷电灾害预警能力、应急影响能力和现场勘测报告以及雷暴天气卫星云图、雷暴天气大气环流形式、雷暴天气雷达回波、闪电定位等相关资料和数据及评估对象所在地的地理信息系统资料,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应用数学模型对评估对象的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分析、处理、计算、评估,并编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1.2.1基本原则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时,明确评估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应掌握以下几个评估原则:(1)必须保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所依据历史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资料的完整性主要是雷电环境分析所用的历史资料必须有足够的年份。

目前,传统的雷电观测资料一般都有30年以上的资料积累。

由于历史数据量较大,统计分析出来的规律比较有意义。

根据这些数据建立的雷电风险概率分布,可以比较好地揭示雷电灾害发生频率的统计规律。

但由于传统的雷电观测资料只记录雷电发生的时间,没有雷电流强度的记录,并且不能区分云闪和地闪,所以雷电灾害损失程度与雷电流之间的关系等规律无法通过统计分析得出。

虽然近几年已经有了更全面的闪电定位系统观测资料,但由于年份太短,统计意义比较有限。

此外,由于闪电定位系统设备性能还不完善,标定工作也末有效进行,故测量数据的可靠性也不能得到保障,只可以作为参考资料使用来反映一些趋势性的规律。

(2)必须保证评估现场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在风险评估工作中,要认真调阅基建档案,仔细进行现场勘查,确保评估现场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为雷电易损性分析打下基础。

(3)应认真调查被评估对象雷击史,并加以认真分析,根据以往雷击史分析的结果最容易判断出雷电灾害危险源、雷电引入通道以及防雷话环节的薄弱处。

这有助于提高雷电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的标准度。

(4)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选择符合其使用范围的评估标准。

应该根据评估对象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处理问题。

一些风险评估注重人身伤害评估,一些注重公共服务损失评估,更多的需要同时考虑经济损失评估。

目前有多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可供使用,但每个标准或规范都有局限性。

评估时要选择合适的标准,有的标准甚至需要做到变通处理后才能使用。

由于各种技术和产品的更新于发展日新月异,评估方法和标准需不断更新和完善。

特别是LEMP危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时,通信、电子和网络等行业的发展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出了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5)重视风险承担者的参与。

风险对于不同的评估主体具有不确定性,风险评估应该考虑评估主体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

但涉及人身伤害和环境危害的除外。

(6)评估报告中风险控制对策应该考虑雷电防护的必要性和经济合理性,大多数情况下应进行费用的分析,是防雷工程涉及方案和设计参数的选择具备高效、合理和可操作性。

1.3雷击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1.3.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流程(1)工作流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在国家法律框架内进行,符合气象主管机构的管理要求。

在开展评估工作时,作为评估主体的评估者,以评价对象为中心,选择合适的评估标准,确定有效的评估方法,对评估椅子分析与计算,得出全面而标准的评估结论,按照评估结论提出适当的防护措施。

一般而言,评估工作的工作流程为:第一,接受委托,确定评估对象,明确评估范围;第二,收集资料,包括雷电环境资料、地理信息资料、建设工程土建资料以及设备资料;第三,进行工程分析,主要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第四,进行现场勘测与调研;第五,选择评估标准,包括评估体系、评估指标及其基准值,确定评估方法包括评估公式,制定评估方案;第六,进行分析与评估;第七,提供评估结论包括评估等级,编制评估报告,报告内需提出适当的对策与相应的措施;第八,提交报告给用户或主管部门。

(2)技术流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方程是:R=NPL所以风险评估的技术步骤应围绕危险事件的次数N,损害概率P、损失L来展开。

当选定了风险容许值的上限,风向评估技术流程允许选择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以把风险减少到容许限度之内。

对建筑物或服务设施进行防雷保护的决定、以及保护措施的选择应当按照IEC62305-1进行。

应当执行以下程序;(1)识别需要保护对象及其特性;(2)识别需要保护对象中所有类型的损失以及相应的风险R(R2到R4);(3)计算每种类型损失相应的风险R(R2到R4);(4)通过将建筑物风险R1,R2和R3与风险容许值R T作比较来评价保护需要;(5)如果需要保护,选择合适的保护措施;(6)再行计算采取保护措施后的风险值并与风险容许值R T作比较,直至符合要求。

1.3.2基本规定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工作分为预评估、方案评估与现状评估。

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程序如图: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工作包括现场勘测和资料的计算分析及结果评价,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应由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机构或具备相应评估资质的单位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应参加培训经考核并取得防雷专业技术资格证,持证上岗。

4评估单位接受委托后,评估单位应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制定评估方案,并报气象防雷主管机构备案后实施。

评估方案应包含人员组织、方案实施技术路线和进度以及相关的设备设施贮备等。

5委托方应根据评估需要,向评估单位提供以下资料:工程总平面图、地形图、地勘报告、工程初步设计图、初步设计说明等,并对其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6评估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并结合评估方案客观、公正的进行勘测等工作,搜集并获取相关技术资料;现场勘测数据应按规定格式用钢笔或签字笔认真填写,字迹要清晰、工整。

记录应具有唯一识别性并保存至少一年。

7评估单位应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结合现场勘测报告及气象卫星云图、雷达回波、闪电定位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计算,并撰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8评估报告必须结论准确、用词规范、文字简练,对于当事方容易混淆的术语和概念可书面予以解释。

9 评估人员应遵守委托方的保密制度,不得对外泄露委托方受法律法规保护的资料及信息。

10经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后的方案,施工时不得任意更改;经评估否定的方案,应重新设计,重新评估。

施工中如发现实际情况与评估时所提交的资料不符,应补充必要的资料,重新评估。

11新建建设项目应根据其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预评估、方案评估和项目建成后现状评估。

对于既有建筑物应定期实行现状评估,易燃易爆场所每两年评估一次,民用建筑每五年评估一次。

12雷电灾害评估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1)评估单位的资质和评估人员的防雷专业技术资格证书;(2)单位的评估委托书;(3)评估资料的原始来源;(4)评估的具体内容;(5)对策措施和建议;(6)其它资料。

13大气雷电环境评价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根据项目所在地气象卫星云图、雷达回波、闪电定位等资料确定其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确定雷电主导方向、次主导方向等。

雷电流散流分布特征根据现场勘测所得土壤电阻率资料分析项目所在地雷电流散流分布特征。

年预计雷击次数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及建筑物本身的情况,计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附录A)。

进行建设项目预评估时,应根据该项目所在地大气雷电环境状况,对评估项目的选址及功能分区布局从雷电防护的角度提出意见。

1.4规范性引用文件及其术语定义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EC61024-1:1998 建筑物防雷第1部分通则IEC61662:1995 雷击损害风险的评估IEC60364:建筑物的电气设施IEC60479:人畜的电流效应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