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近年来,幸福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幸福感的研究更加受到关注。
大学生是社会的脊梁,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们的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人,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如何被定义的呢?主观幸福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幸福感受和满足程度的主观体验。
主观幸福感是以个体心理体验为出发点,根据自己的期望与实际经历进行比较,得出的情感状态。
那么,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来源是什么呢?目前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例如,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爱情关系良好、家庭和睦等都会使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提高。
二、学习成绩: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成绩对其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水平的学习成绩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三、经济状况:经济状况是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足够的生活费用和经济来源,可以使大学生减少经济压力和日常生活的困扰,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四、自我认同: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可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自我认同感较高的大学生可以更快乐地生活,因为他们可以接受自己,并追寻自己的梦想。
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呢?以下是一些方法:一、合理安排时间: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适当休息、锻炼身体、学习、交友等。
合理安排时间可以帮助大学生减轻学习和生活压力,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二、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加入学生组织、参与各种活动和社交活动,可以让大学生拓展社交圈,丰富自己的社交经验,提高主观幸福感。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消极情绪。
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学会积极面对,调整心态,从而提高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四、认真对待学业:学业是大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认真对待学业可以提高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引言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精神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主观幸福感更是影响其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考。
一、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不同年级、专业和学校中进行问卷发放。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主观幸福感的评价以及可能影响幸福感的因素等。
调查期间,共有500份有效问卷被回收,有效回收率达到90%。
二、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自身主观幸福感的评价呈现出不同的分布。
有60%的大学生给自己的幸福感打出了70-80分的评价,25%的大学生给出了80-90分的评价,而仅有5%的大学生给自己的幸福感评价为60分以下。
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幸福感持有较为积极的评价。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在调查中,我们还分析了可能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家庭关系等。
结果显示,学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有近70%的大学生认为学业压力对他们的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人际关系,有60%的大学生认为人际关系对其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就业压力和家庭关系也是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别占比30%和20%。
四、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幸福感与其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
较高的幸福感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满意度,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而较低的幸福感则容易导致学习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问题,影响学业表现和生活质量。
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感,帮助他们增强幸福感,对于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其幸福感: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增强心理韧性,有效化解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幸福感也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与满足,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健康与稳定。
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
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通过调查研究的形式,深入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幸福感提升建议,旨在为大学生的幸福生活提供参考和帮助,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
本研究也旨在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幸福感的认识,引导他们更加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平衡和快乐。
通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可以为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于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应的幸福感提升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自我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结果,可以为心理学领域和教育管理领域提供丰富的实证数据,为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实践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以3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大学生性别角色、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结果发现:(1)大学生性别角色影响主观幸福感,双性化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
(2)自尊是性别角色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变量,即性别角色通过自尊对主观幸福感进行影响。
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教育中应当开展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同时要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标签:性别角色,自尊,主观幸福感,大学生1、问题提出性别角色是由一定的文化所认定的适合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系统,同时还包括那些被看作是构成男性和女性的基本的态度和情感(卢勤,苏彦捷,2004)。
Rossi提出了“双性化”的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和女性应该有的人格特质”,并认为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Ashmore,1990)。
Bem(1974)在此基础上,制定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认为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是相互独立的特质,仅在一个特质上得分高的是典型的男性化或女性化,两个特质分数都高的是双性化类型,而两个特质分数都低的则是未分化类型。
自从贝姆性别角色量表提出以来,国外许多学者对性别角色与心理适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Bassoff&Glass,1982;Dimitrovsky,Singer&Yinon,1989;Tarlor&Hall,1982),认为双性化是最有利于心理适应的性别角色类型。
国内学者蔡华俭、黄玄凤和宋海荣(2008)探讨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双性化个体主观幸福感最高。
赵文进(2008)、杜军和谢继红(2008)的研究也发现类似的结果,即具有双性化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自尊是对主观幸福感的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Diener,1984)。
Baumeister等(2003)认为,高自尊个体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课题研究计划书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课题研究计划书目录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计划书 (1)一、问题的提出 (1)(一)研究问题经验层面 (1)(二)研究问题概念层面 (1)(三)以问题形式呈现研究问题 (2)(四)研究意义 (2)(五)基本概念界定 (2)(六)分析单位 (2)二、文献综述 (2)三、研究假设 (3)(一)研究假设 (3)(二)因变量概念操作化 (3)(三)自变量概念操作化 (3)四、研究设计 (3)(一)数据来源、收集方法 (3)(二)数据资料处理的工具 (4)五、研究进程安排 (4)六、文章结构与创新点 (4)3 研究设计 (4)4 结果分析 (4)5 讨论 (5)结论 (5)七、参考文献 (5)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问题经验层面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事故案件频发,大学生出现冲突矛盾的情况较为常见,再加上大学生中生活习惯冲撞、缺乏深入交流、不良竞争心理,导致宿舍关系紧张。
一旦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冲突和矛盾。
因此,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通过促进其自我和谐来提升其对生活的满意度。
鉴于目前学术界关于自我和谐与主管幸福感的研究较多,但是缺乏对二者的关系研究,鉴于此,本文旨在了解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对其关系进行分析,从而为大学生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等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研究问题概念层面自我和谐状况可以反映一个人内心的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是个人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感受,两个指标都可以用来衡量人心理健康与否。
但两个概念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为了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可以通过实现自我和谐进行。
(三)以问题形式呈现研究问题本文的研究问题如下:(1)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情况如何?以及不同类型的大学生自我和谐情况如何?(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如何?以及不同类型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情况如何?(3)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如何?(四)研究意义研究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可以发掘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扩大了心理理论相关研究范围,并以自我和谐为突破,探究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心理机制。
某高校大学生性别角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某高校大学生性别角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和Bem性别角色量表(BSRI)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某高校215名大学生施测。
结果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为双性化(37.2%)、未分化(36.3%)、女性化(13.5%)、男性化(13.0%),且存在性别差异(χ2=13.932,P<0.01);双性化被试的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以及主观幸福感均显著地高于其他3种性别角色类型(P<0.01);女双性化者在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上和主观幸福感的得分均高于男双性化者(P<0.01)。
结论双性化是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双性特质对女性所起的作用要显著优于男性。
【关键词】性别因素;角色;幸福;对比研究;学生【中图分类号】 B 848 R 395.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08-03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Gender Roles on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YANG Mei-rong*, CHEN Ming-shan, NIU Zhou, et al.* Psychology Department of North China Coal University, Tangshan(063000), Hebei Province,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gender role typ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their gender roles impa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mental health work in colleges. Methods Totally 215 college students were measured by the Bem Sex Role Inventory (BSRI) and the well-being index scale.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of gender roles,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from high in the end as the androgynous (37.2%), undifferentiated(36.3%), feminine(13.5%), masculine(13.0%), and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χ2=13.932,P<0.01). Androgynous subjects" overall sentiment index, life satisfac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gender-role types(P<0.01). The women androgynous" overall sentiment in the index, life satisfac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men androgynous"(P<0.01). ConclusionThe androgynous gender roleis the ideal type; traits of androgynous on the role played by women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en.【Key words】 Sexual factors; Role; Happiness;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s1964年,Rossi提出了“双性化”的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和女性应该有的人格特质”,并认为双性化是最适合的性别角色模式[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众所周知,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环节。
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观幸福感的高低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越来越高。
然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如何呢?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普遍存在以下情况: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较高。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整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女生的主观幸福感要明显高于男生。
这一情况与大学生的知识水平、社交能力、精神层面等因素有关。
2.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
大部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明显的层级和等级特征,其中一些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较低水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3.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
外部因素,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因素等,都可能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果得不到家长、老师和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就会降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二、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之后,下一步是探讨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水平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们的经济状况、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提高经济状况、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2.社交因素。
社交能力和社交关系的建立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学业因素。
学业的成就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与研究分析方案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与研究报告摘要: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幸福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
在心理学界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课题,研究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改善与增进人类的生活质量。
本报告在对240名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生活满意感和情感维度上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大学生的幸福感模型、对幸福的归因及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主观幸福感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大学生生活满意感幸福感模型情感归因一、引言长期以来,心理学对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多,而对幸福、快乐、满意、乐观等积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少。
近些年来随着健康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兴起,心理学家逐渐意识到如何使人们感到幸福快乐并不等同于对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研究,心理学不仅应着眼于心理疾病的矫治,而且应研究与培养积极的品质。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幸福、快乐、满意、发展是人类的主要成就动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试图通过对人类理想心理机能和状态,如幸福、满足、乐观、快乐等的研究,发现促进个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从而增进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促进个体自由健康地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作为积极心理学的最主要的一个研究领域格外受到关注。
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以后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
目前,国外学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简单描述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理论进行整合。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摘要: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Ma Cunyan.The Col lege of Intensive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 ity , Beijing 100083,P.R.China 【Abstract,well-being; College students; Degree of li fe satisfaction 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我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Diener等人编制,严标宾修订的主观幸福感量表[2],该量表包括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4个分量表,共计24个项目【摘要】目的考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
方法使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09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①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倾向于体验到较高水平的积极情感、较低水平的消极情感,但在生活满意度上有待提高;②健康状况不同的学生其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在积极情感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生活满意度方面,性别、城乡差异显著;③主观幸福感由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组成,其中认知成分即生活满意度,情感成分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它们都是主观幸福感强有力的预测指标,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
其中情感成分的预测力大于认知成分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
结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大学生;生活满意度 A Survey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Ma Cunyan.The Col lege of Intensive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 ity , Beijing 100083,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 e students. Methods Based on a sample of 409 college students, th e subjective well-being was evaluated by questionnaire. Results①As a whole,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had the hyper-mean level . They were inclined to experience more po sitive affections and less negative affections, but the life satisfaction shouldbe improved.②Significant health condition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subjectivewell-being and significant grade differences in positive affections. There wer 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life satisfaction which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also differ in.③Subjective well-being consisted of cognitive component (l if e satisfaction) and emotional compon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ion). Theysignificantly predicted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emotional component had morepowerful prediction.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 l-being hadthe hyper-mean level. 【Key words】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 students;Degree of li fe satisfaction 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我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性别主义观念的逐渐转变,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从传统的男性“阳刚”、“强势”、“冷静”和女性“柔弱”、“温柔”、“感性”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到如今的“男性妇女化”、“女性男化”、“无性别化”等多元性别角色,人们对于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认知和评价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因此,研究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心理特征,也有助于促进性别平等和人类进步。
二、研究内容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认知、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探究其内在联系和影响机制。
2.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包括男女生。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问卷,从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
4. 研究步骤(1)文献综述。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研究现状。
(2)问卷编制。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设计合理有效的问卷,涉及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等方面。
(3)问卷调查。
在符合研究条件的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研究结果。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
(5)研究结论和建议。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为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和心理健康的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意义1. 增进对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认识,推动高校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教育。
2. 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3. 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创新能力,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四、研究计划时间计划:研究周期为3个月。
关于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关于 大 学 生 性 别 角色 与主 观 幸 福 感 的研 究
王 秀贵 , 薛书敏
( 聊城 大 学 东昌学 院, 山东 聊城 220 ) 50 0
摘要 : 为了探讨 大学生性别 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 系, 我们采用贝姆性 别角 色量表 与主观幸福 感量表对某 高校 大学生进 行 了测量。结果显 示: 大学生的职业主观 幸福感处于 中等水 平; 在很 多变量特征 上 , 女 性别之 间并没 有很 大差异 ; 男、 影响人 们幸福感的除 了性 别角 色因素外 , 还有人际关 系、 健康 、 知识 等因素, 而这 些因素都是非 常重要 的。
3 8
女生比例高于男生 ; 男生在男性化 中所 占比例高于 女性 ; 而对于未分化组 , 男女生所 占人数 比例的差异 性不是 很显著 。 2 不 同性 别角 色类 型大学 生在 主观幸 福感 上 的 .
基本情 况
化, 这一结果与先前的研究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钱 铭怡等人的研究表明 , 在全体被试中, 性别角色分布 不 存在显 著差 异 , 性 化 和未 分 化 的 个体 多 于男 性 双 化和女性化的个体 ; 在全体被试中, 双性化大学生所 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但是 , 对于典型性大学生来说 , 男性化和女性化组的大学生的比例却不存在高的显 著 性 。这 一结 果 与先 前 的研 究相 比, 典 型 化个 体 非
的人数 增多 , 能 的原 因 是 随着 社 会 经 济发 展人 们 可 的观念 不断 更新 , 对性 别角 色 的理解越 来越全 面 , 男 性与女 性都 可 以更 自由地 表 达 自己的看 法及 需 求 , 因此双 性化 大学 生 的 比例 比典 型的性别 角 色类 型 的 大学生 要高 出许 多 。
表明被试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程度越高。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特征研究

差学 风 必 加 ,则 会 成 业 配 难 平 的 ・习 气 须 强甭 便 造 毕 分 困 及 时
“ 精神危机” .
( 收稿时间:070一1 20一91)
① 中国.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重庆) 401 ②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075
万方数据
.4 4 . 1
两个维度组成[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l. 1 生活模式的
主观幸福感( bcv wn 咖9S ) ue e sj i e 一 , t b wB 即评价者根据
念 洲 ) )合 ) 勺> 。 ) 夕合 ,。 合 , ,合)口 心 闪 卜 之 , 今 ) , 七 七 》 合 心 )众
自 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童的整体性的评价, 情感和认知 它由
今,合 )合7) )合,合 )亡夕) ,合, 。7岛)合 7》 )合7 夕。 合 夕) ,合 夕办 )令 )
() 4 一 6 1 :54
〔〕 7季浏. 体育教育展望( . 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 拍蛇: 么 0 1
18 0
32 航海专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精神压力及心理倾向 。 问题中的学生兴趣与需要结果分析表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
〔〕 8梁建斩. 体育专科生心理倾向的研究 广西体育科技,9 ( : 1邹,2 )
euaoam e a od g s dn , edr i r c 。 dc i l o lc ri t t e sgne d e e t n d s e no u t e s f n
【 e w rs S ; odr i rne; nl 5 K y d】 WB G n e d e c A a 滋 o e f s y
2 结 果
人际关系满意度极显著高于男生。 出现这种情况, 从社会支持 的角度来看, 女性较更容易感受到社会支持, 更积极主动地利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群体成为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也有益于指导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就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通过数据分析和访谈调研,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
设计一份主观幸福感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幸福感评估、生活满意度、情绪体验等内容。
然后,通过在大学校园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大量的数据样本。
还将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具体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和感受。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二、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 大学生的幸福感评估普遍较高。
问卷调查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感到幸福,大部分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
而在访谈中,大部分大学生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和幸福感受。
2. 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以及情绪体验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是构成其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调查发现,生活满意度高和积极情绪体验的大学生更容易感到幸福,而生活满意度低和消极情绪体验的大学生更容易感到不幸福。
3.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多种多样。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学业压力、情感关系、社交活动等。
不同的因素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在综合分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个人因素。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7, 7(7), 961-966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7 in Hans. /journal/ap https:///10.12677/ap.2017.77120文章引用: 郝嘉佳, 牛宏伟(2017).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心理学进展, 7(7), 961-966.Gender Rol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Jiajia Hao 1,2, Hongwei Niu 31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Key Research Bas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ianjin 2Center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or Assessment and Promotion of Mental Health, Tianjin 3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enter,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Received: Jul. 5th , 2017; accepted: Jul. 24th , 2017; published: Jul. 27th, 2017Abstract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Gender role of college students, Index of Well-Being Scale and Sex Role Scales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were conducted to 1141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percen-tage of the four Gender role types in fresh students with each gender. With the growth of the grades, the female undergraduates whose Gender role is feminine are significant more than those of other three types. 2)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freshmen have higher subjective well-being than other undergraduates; 3)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androgynous ones and masculine on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two types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In conclu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role types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no matter the fact of being male or female.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Gender Roles, Subjective Well-Being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郝嘉佳1,2,牛宏伟3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2国民心理健康评估与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天津 3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天津收稿日期:2017年7月5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24日;发布日期:2017年7月27日郝嘉佳,牛宏伟摘要为了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与性别角色的关系,我们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114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
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_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

心 理 学 报 2008,40(4):474~486 A cta Psychologica S i n ica474收稿日期:2007-09-19*中山大学/985工程0队伍建设/百人计划0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支持。
通讯作者:蔡华俭,E-m ai:l huajian .ca@i g m ai.l com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蔡华俭1黄玄凤1宋海荣2(1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广州510275)(2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理学系,美国加州戴维斯,95616)摘 要 在西方文化下,关于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致性模型、双性化模型、男性化模型。
按照一致性模型,具有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是最为理想的;按照双性化模型,在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两个维度上得分都高的个体社会适应性最强而且心理最健康;按照男性化模型,男性化特质才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主要决定因素。
研究运用大样本的网络数据,探讨在中国文化下,上述三个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具体地,在性别角色类型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的适用性。
结果发现:双性化模型得到支持,同时具有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最高;男性化模型和一致性模型都没有得到支持。
这表明当代西方文化中的理想模型)))男性化模型并不适用于中国,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型具有文化特异性。
这一结果不仅增进和丰富了人们对文化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的认识,还对我国目前青少年良好个性品质的塑造和培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 性别角色,双性化,主观幸福感,中国,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分类号 B849:C911 引言过去十多年来,文化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存在着广泛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下的个体在心理和行为的许多方面存在巨大不同,比如:注意[1],分类[2],思维风格[3],归因[4],自尊[5],自我调节[6],对未来的预测[7],选择和动机[8],情感[9]以及主观幸福感[10,11]等等(详见相关综述文章[12,13])。
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

本研究发现,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出一个修正后的模型(如图1),以更准确 地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图1: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修正模型
在图中,我们用双箭头表示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双向关系。这种双 向关系表明,一方面,性别角色会影响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主观幸福感也会 影响个体对性别角色的认知和行为表现。此外,图中还加入了多个调节变量(如 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和自我认知等),以更全面地探讨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之 间的关系。
文献综述
在以往的研究中,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 国内外学者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探讨。有些研究表明,男性与女性在 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差异,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表现出主观幸福感的降低。然而, 也有研究指出,这种性别差异并不显著,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受到 文化、社会和个人多重因素的影响。
3、不同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 水平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
尽管整体上男女在主观幸福感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 异。例如,研究发现,相较于男生,女生在情感表达、关爱支持和自我价值等方 面的得分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女生更容易表现出情绪反应,更容易获得社会支持, 从而增加了她们的主观幸福感。
4、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 系模型修正或创新点
参考内容
在中国,性别、婚姻和主观幸福感是三个重要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它们对于 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 关系一直受到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本次演示将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的 数据,对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首先,性别和婚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复杂的。在CGSS数据中,我们发现, 总体上,男性的主观幸福感略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在家庭和工作中的角色有 关。然而,婚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却因性别而异。对于男性来说,结婚对主观 幸福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女性则没有这种明显的关联。这可能是因为社会期 望和家庭角色分配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不同。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摘要从心理学角度看,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遵照本身拟定的尺度对其生存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能综合权衡自我生存质量的主要心理指标,反映特定群体对生活状况的惬意程度【1】。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反映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人格又是预测幸福感最稳定的因素之一[2]。
本研究旨在探究主观幸福感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探讨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是否存在差异,总结大学生的幸福感近状。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由身心健康与心态平衡、自我成长与价值目标、家庭氛围与人际适应、知足充裕与社会信心四个维度构成。
(2)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
在自我发展与目标价值方面满意度越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越高,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各自的特征差异。
其中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要略高于男生,但是男生和女生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大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高,大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低,但内部感觉不一致,即有的人认为幸福,有的人认为不幸福;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高,但内部感觉不一致,即有的人感觉很幸福,而有的人却感觉不幸福;文科专业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最低。
(3)人格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在宜人性和神经质维度上得分越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越低;外倾性、开放性和尽责性均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目标价值极其相关,即这些特质上得分高的大学生,其自我成长和目标价值感也较高。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质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sychology,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evalu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itself to develop the scale of the survival of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main psychological index to weigh the quality of their lives, reflect the specific groups on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comfortable degree [1].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refl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ir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is one of the most stable factors to predict happiness [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to explore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gender, grades and majors, and to sum up the happ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composed of four dimension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mental balance, self growth and value goals, family atmosphere and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contentment and social confidence. (2) in general,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highe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self development and objective value, the higher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different gender, grade,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ense index slightly higher than boys, but boys and girls in the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of each dimension there is no differenc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senior students are the highest, freshm an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 the lowest, but the internal perception of inconsistencies that some people think happiness, some people think it is not happiness; Art Major Students'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was the highest, but the internal perception of inconsistencies, that some people feel very happy, and some people do not feel happy; liberal arts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ense is the lowest. (3) personality factors affect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 pleasant and neuroticism scores higher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of lower; extraversion, open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are with 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 growth and the target value is extremely relevant, namely these traits scored high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self growth and the target value is higher.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Personality traits1引言1.1主观幸福感的含义英文中,表达幸福感的词汇有许多,如:happiness,well-being,eudemonia,subjective等等。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一、本文概述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1、研究背景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年轻力量,其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基于自身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它涵盖了情感反应、生活满意度以及认知评价等多个维度。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仅有助于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还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为他们创造更加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这也是对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现有的心理学理论。
2、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积极情感的体验。
因此,深入探索和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仅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全面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以及探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研究成果将有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进而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研究还将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信息,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政策和社会支持措施,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这是一个涵盖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内心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整体评价,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情绪状态,更体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如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全面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引导、心理辅导、社会环境优化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揭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为提升大学生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在心理学领域,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主题,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日益受到关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仅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紧密相关,也与其学业成就、社交关系、未来规划等多个方面息息相关。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人们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消极情绪的缺乏等多个方面。
衡量主观幸福感的方法主要包括自我报告法、心理测验法等。
其中,自我报告法因其简便易行、结果直观而被广泛应用。
多数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这可能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拥有较多的机会和资源有关。
然而,也有研究发现,部分大学生由于面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其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对调查对象进行了选择。
我们选择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确保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要求调查对象实名填写问卷,并承诺保证调查结果的隐私性。
我们共向500名大学生发放了问卷,得到了300份有效问卷。
然后,我们分析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构成因素。
我们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分为五个维度: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经济状况、自我认知和生活满意度。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构成因素是人际关系和生活满意度,其次是学业成绩、经济状况和自我认知。
这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他们的社交关系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密切相关。
接下来,我们探讨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我们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分为个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个体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性格特点等,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
通过对问卷和个体背景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到个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性别、年龄和性格特点是个体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是外部环境因素中的重要因素。
这些结果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们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改善提出了建议。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大学生应加强社交活动,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大学生要关注自身的学业成绩和经济状况,积极提升自我认知;学校和家庭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这些建议有望帮助大学生改善主观幸福感,提高他们的整体幸福水平。
我们通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和生活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7, 7(7), 961-966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7 in Hans. /journal/ap https:///10.12677/ap.2017.77120文章引用: 郝嘉佳, 牛宏伟(2017).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心理学进展, 7(7), 961-966.Gender Rol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Jiajia Hao 1,2, Hongwei Niu 31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Key Research Bas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ianjin 2Center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or Assessment and Promotion of Mental Health, Tianjin 3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enter,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Received: Jul. 5th , 2017; accepted: Jul. 24th , 2017; published: Jul. 27th, 2017Abstract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Gender role of college students, Index of Well-Being Scale and Sex Role Scales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were conducted to 1141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percen-tage of the four Gender role types in fresh students with each gender. With the growth of the grades, the female undergraduates whose Gender role is feminine are significant more than those of other three types. 2)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freshmen have higher subjective well-being than other undergraduates; 3)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androgynous ones and masculine on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two types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In conclu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role types o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no matter the fact of being male or female.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Gender Roles, Subjective Well-Being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郝嘉佳1,2,牛宏伟3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 2国民心理健康评估与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天津 3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天津收稿日期:2017年7月5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24日;发布日期:2017年7月27日郝嘉佳,牛宏伟摘要为了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与性别角色的关系,我们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114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
调查结果表明:1) 大一年级男、女生中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均无显著差异。
随着年级的升高,女生中女性化性别角色的比例显著增加,男性化性别角色的比例显著减少;而男生的性别角色比例在不同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 男、女大学生总体上在主观幸福感上没有差异,大一年级的学生相对大二、大三年级学生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3) 双性化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性化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且两者均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个体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结论是:双性化和男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好,且不受性别本身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性别角色,主观幸福感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和适应行为模式(钱铭怡等,2000)。
早期的性别角色观念认为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位于性别角色行为连续体的两个极端上。
同时认为,性别角色行为越符合这个性别模型,心理就越健康。
但研究者很快发现传统的单一纬度模型存在问题。
此后,桑德拉 贝姆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来解释和识别性别角色行为,这种理论被称为双性化模型。
双性化模型(Bem, 1974, 1977)不认为男性化和女性化是一个连续体的对立的两极,而认为男性化和女性化是独立的两个纬度,彼此之间没有相关。
同时,双性化模型还反对适应良好的人是性别角色类型与性别类型相匹配的人这一观点,而是认为适应最好的人是同时具备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的人,即双性化的人。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Seligman, 2000),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
我国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生活事件等客观因素和自尊、神经质、内外倾向等广义的个性心理因素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考察。
已有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双性化模型,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其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发现双性化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相对较高(蔡华俭,黄玄凤和宋海荣,2008;耿晓伟和张峰,2012)。
大多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都发现随年级升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所下降(王元元,余嘉元,&潘月强,2012;陈开亮,2013)。
有研究者指出大学时期是中国大学生性别发展的重要时期(刘电芝,余捷婷,&黄会欣,2011)。
但是在大学生性别角色其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却往往均将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而忽视了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两者关系上可能存在的特异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群体中不同年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和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并进一步探讨个体的性别角色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以及性别角色类型与性别本身是否交互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郝嘉佳,牛宏伟2. 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师范大学和某工科大学中随机抽取12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有效问卷为1151份,有效回收率为95.9%。
其中男生685人(59.5%),女生466人(40.5%);一年级365人(31.7%),二年级399人(34.7%),三年级387人(33.6%);理科类425人(36.9%),工科类404人(35.1%),文科类322人(27.9%)。
2.2. 测量工具2.2.1. 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采用钱铭怡等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其中包括男性正性量表(20题),女性正性量表(20题),男性负性量表(20题),女性负性量表(20题)和中性干扰量表(20题)。
要求被试在“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5等级逐项评定量表中评定形容词符合自己的程度。
在本研究中,男性正性量表和女性正性量表的克隆巴赫(Cronbach) a系数分别为0.879和0.895。
2.2.2. 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该量表由Campbell et al.编制,用于测查被试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
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问卷。
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内涵;而后者仅有一项。
每个项目均为7级计分。
计算总分时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的平均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的得分(权重1.1)相加。
其范围在2.1 (最不幸福)和14.7 (最幸福)之间[8]。
在本次测量中,总体情感指数表的克隆巴赫(Cronbach) a系数为0.890,分半信度为0.857。
2.3. 实施施测由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为主试(对主试进行统一培训,以保证主试对问卷的解释和问题的回答保持一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
2.4.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管理和分析数据,分别进行方差检验、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
3. 结果3.1.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状况以被试在男性和女性正性量表上的得分为依据,用Spence的中位数分类法划分每个被试的性别角色类型,即计算男性正性量表得分(简写为M)和女性正性量表得分(简写为F)的中位数,然后以此为标准,把被试划分为四种性别角色类型:高M高F为双性化类型,高M低F为男性化类型,低M高F为女性化类型,低M低F为未分化类型。
各年级男、女生中不同性别类型的分布比例如表1所示。
以性别为行变量,以性别角色类型为列变量,分别对不同年级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
结果发现,在大二和大三年级,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男、女生中的分布比例差异显著(χ2 = 11.08, p < 0.05; χ2 = 25.25, p < 0.001),而在大一年级,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男、女生中的分布比例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