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合集下载

产业化发展思路及举措

产业化发展思路及举措

产业化发展思路及举措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产业化越来越成为必然的趋势。

产业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够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因此,如何加快产业化的进程,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

在思路上,我们应该坚持市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协同发展为基础。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注重培育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国际竞争力。

在举措上,我们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营商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进科技创新,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广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总之,产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 1 -。

广西锰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发展方案

广西锰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发展方案

广西锰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发展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着力强龙头、聚集群、补链条,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提高锰产业整体竞争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以及《广西冶金产业二次创业实施方案(2017—2025年)》总体发展思路,着力强龙头、聚集群、补链条,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加快推进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锰产业整体竞争力,特制定本方案。

二、发展目标优化锰产业结构和布局,实现采、选、冶、精深加工协调发展,形成锰矿开采、锰矿加工产业集群,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安全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力争到2020年,我区电解金属锰产能控制在60万吨左右;电解二氧化锰产能27万吨,硫酸锰产能10万吨左右;四氧化三锰产能2万吨、锰系锂离子动力电池4亿安时。

三、重点任务(一)规范开采,严格准入。

根据我区的环境承载能力、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等综合测算,按照限量、可持续开采和循环综合利用的原则。

以加工量确定开采量,坚持规划优先,做到有序开采、逐步推进,防止资源过度消耗。

要加大对现有采矿区整治力度,规范采矿秩序,同时保证区内锰加工企业原矿的基本供给。

加快建好锰产品交易市场,与国内外市场实现信息网络对接,提升锰产品及原材料交易能力和水平,拓展市场空间。

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对矿区的矿井、尾砂库等,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和管理,防止出现安全隐患,对采矿区要强化生态保护,对已破坏的生态、植被要及时恢复,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坚持节能环保优先,严格项目准入。

要选择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投资强度大的项目,坚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能耗评价,严格把握准入门槛,宁缺毋滥,杜绝新增和引进科技含量不高、低端加工、成长性差的项目。

项目建设要不折不扣地自觉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及安全生产要求,彻底消除环保和安全生产隐患。

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产业集群发展是指将相关产业、企业、机构和人才集聚在一个地区,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协同效应的产业生态系统。

以下是我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定位和特色:明确产业集群的定位和特色,发掘地区的优势和资源,确定核心产业和支撑产业。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和创新链条,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政策和环境:建立支持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提供相关的税收、财政和资金支持。

同时,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产业集群。

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加强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讯、能源等方面的配套设施。

提供完善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金融服务等支持,促进产业创新和人才流动。

合作和协同:鼓励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形成竞争与合作的良性循环。

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同时,与其他地区的产业集群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品牌和营销:打造产业集群的品牌,提升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组织展览会、展销会等活动,推广产业集群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加强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和拓展,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

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和创业环境。

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增强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机构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通过以上思路和建议,可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地区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展重点产业集群及产业链重大技术攻关工作思路与举措

开展重点产业集群及产业链重大技术攻关工作思路与举措

开展重点产业集群及产业链的重大技术攻关工作是推动产业发展、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一些思路和举措可以用于这方面的工作:1. 确定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首先,需要对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这可以基于国家的优势资源、市场需求和技术潜力等因素来进行选择。

2. 技术需求调研和分析:针对所选定的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进行技术需求调研和分析。

这包括现有技术水平、关键技术瓶颈、市场需求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技术攻关的重点和方向。

3. 建立技术攻关团队:组建专业的技术攻关团队,包括行业专家、科研机构、高校等相关人员。

他们将负责深入研究和解决技术难题,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

4. 加强科研合作和开放创新: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工作。

通过开放创新的方式,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5. 加大科研投入和支持力度:增加对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科研投入和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政策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

6. 推动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强对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

7. 建设创新平台和推动技术交流:建设创新平台,如技术研发中心、示范基地等,为技术攻关提供实验条件和支撑。

同时,加强国内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培育创新生态系统。

8.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提高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创新积极性。

推动知识产权的转化和运用,提升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是开展重点产业集群及产业链重大技术攻关工作的一些思路和举措。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思路和举措,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智慧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推进思路

城市智慧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推进思路

I G I T C W产业 观察Industry Observation1 研究背景城市的发展需要依托智慧产业集群建设,在未来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并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智慧产业集群的发展业态。

城市智慧建设和产业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

因此,在未来,需要更好地传承信息技术科技创新成果,发挥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优势,结合各地区政府和相关科研机构等优秀的社会资源,赋能企业,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2 城市智慧产业集群形成背景下相关概 念阐述2.1 智慧城市2010年,智慧城市的发展概念被首次提出,并强调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才能真正与城市化发展深刻融合。

在此背景下,城市建设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城市建设的每个环节都深刻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

2.2 智慧产业智慧产业随着智慧城市的兴起而崭露头角。

它主要指的是以知识生产为核心的产业,特别是在信息产品的生成和服务提供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机构。

一般来说,智慧产业呈现出集群分布的特点,这意味着智慧产业集群将成为未来相关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2.3 智慧产业群智慧产业群的形成是建立在相互联系之上的,这意味着在特定区域内集中了一批从事智慧产业相关领域的企业和机构。

智慧产业群可以理解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关产业和其他企业类型在地理区域范围内的汇聚,也是传统信息技术发展和传统产业发展的集群化体现,实现了深度融合的目标。

智慧产业群一般分为横向体现智慧产业和纵向体现产业智慧化两个方面[1]。

城市智慧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推进思路陈锦宏(浙江智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浙江 台州,317700)摘要: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智慧产业集群的形成标志现代城市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并且逐步构成了现代化城市经济高端发展的基本方向。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进,城市经济必然会不断进步。

重庆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与思路

重庆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与思路
重 庆 市 文 化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与 思 路
口 重 庆 张 博 张 晓蕾 余锦 丽
文 化产 业 已经 成 为 当代 经 济 发展 别 是建 立 完 善 的知识 产 权保 护 体 系对 及 各种 民族文 化 风情 等 ,具 有 古老 巴
的 新 方 向 , 在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中 文 化 产 业 的 发 展 尤 为 重 要 。 另 一 方 渝 文 化 所 特 有 的 深 刻 内 涵 ,为 重 庆
业 集 群 所 在 的 基 础 设 施 、 人 文 环 境 和 业 都 有密 切 的联 系 。一 般 意义 上 的文 出 占总支 出的6 %,比上年 提高03 . 9 .个 政策环境 。 化 产 业集 群 是 由核 心 文化 产 业与 文化 百 分 点 ;农 村 居 民文教 娱 乐 用 品及 服
发 挥 着越 来 越重 要 的作 用 ,而 文 化产 面 ,集 群 所 在 地 还 应 有 与 主 导 产 业 和 市 文 化 产 业 集 群 的 发 展 奠 定 了 坚 实
业 集 群 已 经 成 为 推 动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中 产 品相 关 的要 素 供 给 、产 品销 售 的环 基 础 。
集 群 这一 概 念是 由产 业 集 群发 展 而来
4 相 关 支持 产业 。相关 支 持 产业 支 出1 2 93 元 , 比上 年增 长1 .%, . 2 6 .2 28 的 。我们 可 以认 为 ,文化产 业 集 群 主 是 指 对 文 化 产 业 的 生 产 、 流 通 、 消 费 其 中 文 化 娱 乐 支 出 8 84 元 ,增 长 4 .9 要 由文化 企 事业 组 织 、相 关企 业 或 机 等 各个 环 节 提供 支持 的相关 产 业 。文 1 .4 86 %,其 增 长速 度 高于 收入 增 长速 构 、供应 商 组成 ,同 时还包 括 文 化产 化 产业 不 是独 立 的产 业 ,它与 各行 各 度 和 消费 支 出增 长速 度 。文 化 娱 乐支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船舶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及对策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船舶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及对策
业 园 和 君 山 船 舶工 业 园 。
( 二 ) 面 临挑 战
1 、总量规模偏小 ,社会地位不高 目前 ,湖南省船舶企业 总量 规模偏小 ,没 有产值 超过 1 O亿元 的大 型船舶企业 ,造成我省船舶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2 0 0 9 、 2 O l O 年湖南省 船舶工业总产值 占全 国船舶 工业 总产值 仅仅 只有 o .3 3 %和 o .3 7 %。 湖南省的造船完工量也仅 占o .1 8 %, 这 些数据说 明着 我省船舶 工业整 体处于低水平阶段 ,上升空 间还有很多。 2 、产业结构不合理 ,核心技术不足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船舶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 船舶 配套 企业相对较 少 ,配套级别低下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处于萌芽状 态。就沅江市船舶
工业 园来说 ,船舶设计 、技术配套 、物流信息等服务体 系尚未健全 ,缺 乏大规模的配件交易 和物 流配送 中心 ,由于 体制 和经济 发展 水平 的影 响,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留用 受到了制约 ,直接影响洞庭湖船舶工业 核心技术不足 ,整体技术水平不高。 3 、资本市场不健全 ,竞争 能力低下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内的造船企业大多 为民营企业 ,融 资困难 ,资本 市场不够发达 ,制约着船舶工业 的加速发展 ,致使竞争 能力 低下。这些 挑 战对 洞 庭 湖 造 船 业 规模 的 提 升造 成严 重 的不 利 影 响 。 三 、洞 庭 湖 生 态 经 济 区 船 舶产 业 集群 形成 机 制 竞争和合作是船舶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船舶产业纵向的合作与配 套企业横向的竞争形成一种强化机制 ,使船舶产业在该地 区的规模逐 渐变 大,当企业和生产数量达到一个临界值 时,船舶产业集群就此形成。 目前 , 洞庭湖区已经初步具备船舶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沅江市船舶工业园和岳阳 船舶产业园是其核心基础,长株潭重点发展船舶配套产业、技术研发,为逐 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洞庭湖船舶产业集群做出重要贡献。 政府导 向是船舶产业集群形 成的保 障机制 ,要使船舶工业 迅速发展 起来 ,仅靠少数船厂和相关企业 的资金 和技术力量是不行 的 ,必须在政 府 的引导下 ,以产业集群为长期战略思路 。从湖南省船舶工业 行业协会 得知 ,我省船舶行业 已确定为重点发展行业 ,未来几年 ,政府 将加快调 整船舶产业结构 ,打造以益阳 、长沙为重 心的游艇制造基地 ,以湘潭为 重点 的船用钢材生产基地 ,以长株潭为重点 的船舶配套基地 ,形成独具 特色 和市场竞争力的环洞庭湖船舶产业集群 。 四、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船舶产 业集群发展对策 ( 一 )技 术创新 ,培育发展后 劲。船 舶产业是 技术密集 型产业 ,因 此 ,企业要积极与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建 立各种合作机 制 ,开展技术创 新 ,大力推广现代造船模式 。从国外和沿海发达地 区,引进 船舶产业技 术 和管 理 领 军 人 物 ,在 园 区 内 ,充 分 利用 培训 中心 ,开 展 短 期 培 训 ,加 强造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 ,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实 际操作 经验 、适应船舶 企业 生产需要 的技工 队伍 。 ( 二 )纵横协作 ,完善船 舶产业链 。船舶是综合性产品 ,工序复杂 , 辅助类 配套件等专用性强 ,难以从市场上及 时购买 ,造船企 业应该与关 键配套企业订立长期合 同,联合协作。因此 , 需要加强船舶 企业间 的纵 向合作 ,完善船舶发 展的产 业链 。洞 庭湖 船舶产 业必 须顺应 时势 的发 展 ,加强内部经营管理 ,改变传统造船模式效率低 下、周期长 、竞争力 弱的缺陷 ,提 高企业 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 ( 三)统筹规划 ,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 ,在环 洞庭湖 区有 2个重 点 船舶产业园区,岳 阳产业 园区和益 阳产业园区。为促进 洞庭 湖生态经 济 区船舶产业集群发展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统筹规划,建 立和完善船舶工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将洞庭湖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船舶 市场发展相结合 ,找准时机,因地制宜 ,培养和形成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独 具特色的船舶产业体系。 ( 四)财政 支持 ,规范发展环境。在财政支 持方面 ,应加 大对船 舶 工业的财政扶 持力度 ,重点扶持船舶工业的发展 ,并建 立船舶工业专 项 资金。同时结合洞庭 湖船舶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加 强行业管理 ,督 促 设计单位和船舶生产企业完善条件 ,提升船舶设计建 造能力 ,维护行 业 利益 ,加强行业 自律 ,规范发展环境。 (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 ) 参考文献 : 『 1 ] 王 缉慈. 关于用 产业 群战 略发展 我 国造 船业 的政 策 建议 [ J ] .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集群构建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集群构建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集群构建的思路与对策一、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西部地区已出现各种形式的产业集群。

如,西宁的纺织产业集群,以重庆摩托车产业集群为代表的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等,这为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成长和快速发展树立了良好典范。

以重庆摩托车产业集群为例。

目前,重庆市有170多家摩托整车生产厂、3000多家摩托车配件厂,还不包括摩托车修理厂;有5家专利代理所,7家摩托车研究所(包括高校的),3家市属以上科技信息中心,14家区县级科技情报研究所等。

其中产值超过500万元以上的配件厂已达388家。

重庆摩托车已出口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区。

2002年摩托车产量达323.42万辆,占国内产量的28.1%。

截止2003年9月,重庆摩托车产量已达271.25 万辆,占国内产量的27.98%,已形成具有地方优势的摩托车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发展模式。

但产业内还未形成紧密的专业化分工,科研机构、公共管理等服务性设施还不能支撑摩托车(汽车)产业的发展。

嘉陵、建设、宗申、隆鑫、力帆等几大企业之间在品牌和市场开发上虽然有一定默契,但企业间在零部件生产上都是“小而全”的模式,专业化水平不高。

除较大企业外,遍布重庆的微型摩托车组装企业粗制滥造的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近几年我国各大城市对摩托车的限制,致使集群创新能力不足。

通过重庆摩托车产业集群的实例可看出,西部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带动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企业少。

西部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资企业少,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企业更不多,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

在西部地区虽然也散布着一些集群,但在集群形成上看,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明显,产业区内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基于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之上的相互认同与协同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的互补效应,更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动力。

我国流通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发展思路

我国流通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发展思路

流 通 产 业 集 群 的特 征
高度 的空间集聚性 。 业集群 的一个 产 重 要特征是空 间集聚性 , 流通产业 集群 而 的集聚程度远 高于其他产 业集群 。 这一特 征也 是由其行业特 性所决定 的。 从经营者
等服务M f 甚 至包括上游的生产部门和下 ],
游的消费部门。 企业在各部 门内部是相互竞 争的关系, 但在不 同的部 门之间是功能互补 的,它们共同构成 了流通产业集群。
存在着高度的竞争性。价格策略成为各商
业企业经常采用的竞争手段。就小商品交 易市场集群而言 , 集群 内部店铺众多, 高度 密集 , 信息扩散迅速。因此 , 只要有一家店 铺率先降价 , 其他店铺就会跟进 , 导致价格 战的发生, 最终导致 商品价格趋向于成本。 资源的共享性。流通产业集群内的企 业共同处于一个相对狭小而且稳 定的地理
将根植性 ( mb d e n s 区分为关系 e e d d e s) 根植性 (eain l mb d e n s 干结 r l o a e e d d e s) 口 t
构 根 植 性 ( tu trl mb d e n s , srcua e e d d e 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者指经济行为主体根植于个人关系之 中, 后者指经济行为主体不仅受个人 关系的影
我 流 产 集 的 国 通 业 群 形 及 展 路 成 发 思
■ 周 强 ( 安徽财经 大学国际经济 贸易学院 安徽蚌埠 2 3 4 ) 3 0 1
▲ 本 文是 安徽 省教 育厅 人 文社科 项 目 “ 于全球 价值 链 的 中小企 业 基
集 群 发 展 研 究 ( 0 7k 6) 的 阶 段 性 成 果 2 0 sl ” 2 ◆ 中 图 分 类 号 :F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73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思路一、引言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依托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构建起来的具有高度竞争力和韧性的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组成要素1. 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是高新技术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这些产业以其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创新能力强的特点,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2. 现代服务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包括制造业,还包括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

尤其是金融、信息、科技、文化和旅游等服务业,对于推动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创新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依托创新体系,包括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

只有不断加强创新体系的建设,才能保证现代产业体系的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和壮大,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三、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思路1. 突破核心技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先要突破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应当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要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

3. 建设产业生态建设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

这包括健全的市场环境、规范的产业准入机制、健全的产业链条和配套服务体系等。

4. 强化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

助推产业的发展的思路举措

助推产业的发展的思路举措

助推产业的发展的思路举措
助推产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加强产业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产业创新中心,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 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合理调整产业布局。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高附加值。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完善产业政策: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加大对重点产业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资源向优势产业和领域集中。

4.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

支持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5. 提升产业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产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市场拓展等服务。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6. 推动产业国际化: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

7. 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企业集聚发展。

8.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促进产业融合。

发展“互联网+”、“智能+”等新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上述思路和举措的实施,可以有效助推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措施

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措施

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措施
以下是乡村产业集群发展的措施: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提高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条件。

2. 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和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通过它们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3. 推动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4.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适应乡村产业发展的各类人才,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

5. 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6. 加强市场营销: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7.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乡村产业集
群的扶持力度,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8. 促进企业合作:鼓励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9. 加强环境保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10. 建立产业服务平台:建立涵盖技术研发、市场信息、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的产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政策体系:制定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补贴、技术贴息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强合作。

2.创新技术体系:加强科技研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水平。

3.加强协同合作: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联合体和产业集群,鼓励企业间合作,促进资源共享、智力合作和共同发展。

4.贯彻“绿色”理念:重视环保,推广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经济贡献和社会效益,实现“绿色增长”。

5.优化人才政策: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引进一流的专业人才,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这些措施可以加速一、二、三产业的互相融合,实现全产业链的提质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性。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路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路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其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变。

近年来,与新经济相关的产业快速发展,传统制造业的地位有所下降。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思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1.传统制造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尽管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发展,但是传统制造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业的地位依然重要,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很大一部分。

尤其是在一些人力成本较低的行业中,如服装、纺织、鞋业、家具等,中国的比较优势更为明显。

2.新兴产业的发展加速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快速推动,如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

特别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和5G网络领域已经占据了全球领先地位,这些新兴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3.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中国产业集群发展逐渐呈现出规模化和高端化的趋势。

比如广东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产业、江苏苏南地区的纺织业、浙江杭州的数字经济产业等,在国内外市场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随着产业升级和规模化的推进,中国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优化思路1.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主要方向,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研发更多高新技术,鼓励企业引入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和工作流程,提升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

另外,还需要加强国内以及国际上的合作,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环境。

2.发挥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强对产业集群的支持,通过降低税收、提供优惠融资和补贴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快集聚和协同发展。

同时,优化产业集群内部的环境和条件,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的水平,加快产业集群的升级和转型。

3.推进跨界跨行业的合作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企业加强合作。

政府应该鼓励不同产业之间的跨界合作,推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全面升级转型。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思路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思路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思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在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有效的发展产业集群,加强其管理,以提升产业的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产业集群发展工作的思路:一、确定发展重点通过市场调研、比较优势分析和前瞻性研究,确定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

这是保证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必须认真分析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确定最具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领域,加强对这些领域的扶持和引导,促进其发展壮大。

二、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引导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产业集群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促进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政策的制定应以产业集群为主要对象,同时还要考虑到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制定出能有效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

三、加强企业协同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协同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所在,必须鼓励和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资金共享、市场开发等方面积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加强企业协同合作,打破传统的业态桎梏,推动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四、强化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促进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升。

同时,还应该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强专利申请和技术转移合作,保护产业集群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关键,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

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

同时,还应注重人才培养,加强行业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六、完善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链群体,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

产业链群体可以在生产、销售、经营等方面进行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余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探索

余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探索
任务 。 2制 定 高 新 技 术 人 才 引 进 与 .
3制定鼓 励 支持 创 业创新 的 .
投 融资优 惠政 策。 设立区创业投资
军人才十分缺 乏。据统计 , 目前余 杭 区 企 业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不 到 1 0 0人 ,抽样调 查 2 50 O家高新技 术企业 , 结果显示具 有研 究生或 高
生创业资助 资金 实施办 法( 行), 试 》
鼓 励 区内外 高校毕 业 生在 本 区创 办企业 。高校毕 业生在余杭创业 , 符合 条件 的 , 给予商业贷 款贴息或
项 目无 偿 资助 。 是 加 大 海 外 留学 二
期 比较注重传统 家纺行业 的发展 , 引进 高新技 术企业和项 目偏 少 , 对 高新 技术企 业发展扶持 力度 不够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整体偏缓。 4研发 强度 弱。2 0 . 0 6年余杭
业资助 、 险补 助等 引导 方式对区 风
内电子信 息、 生物医药 、 能源、 新 新 材料 、 环保节 能、 知识型服务 业、 高 效 农业 等高 新技 术产 业领 域 的初
体也不足 , 区只 有两家企业博 士 全 后工作站 , 留学人 员创 业 园也 未挂
牌。
创期企业进 行引导投 资 , 为高新技 术 产业 发展 提供 良好 的金 融体 系
区规模 以上企业 研发投 入 72 .4亿
人 员创业 资助力度 。制定 《 余杭 区
海 外 留 学 人 员 创 业 资 助 实 施 办
元, 在全省排 名第 1 , 1位 企业技术
开 发 费 占 销 售 收 入 的 比 例 为 10 % , .9 位列全省第 5 O位 , 在杭州 市 1 3个 区( 、 ) 县 市 中位于第 8位 , 处于相对薄弱的水平。 企业研 发中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范文最新推荐------------------------------------------------------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1 / 14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

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整合优势人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

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产业园区工作总结和发展思路及措施

产业园区工作总结和发展思路及措施

产业园区工作总结和发展思路及措施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将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一、工作总结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首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我们通过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力度,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有效提升了园区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

其次,产业链条逐步完善。

我们积极引导企业间形成产业联盟,并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了资源优势的共享和互补,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产业链水平。

再次,企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我们建立了健全的企业服务机制,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包括政策咨询、资金扶持和市场拓展等,有效提升了园区的发展环境和企业的发展水平。

最后,园区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我们加强了园区的宣传推广工作,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和展会,提升了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投资。

二、发展思路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思路,以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首先,创新驱动发展。

我们要继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增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的深度合作,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其次,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我们要结合园区资源和优势,引导企业集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通过专业化分工、产业协同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园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再次,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人才是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竞争力。

我们要采取措施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并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和能力提升。

最后,深化改革创新。

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环境,简化行政手续,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指导思想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下,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把产业集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根据不同主体的具体目标,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方式,全方位地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从而有效地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强化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

(二)总体思路不同主体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的目标不同,其思路也不同。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的主要目标是形成一种有效的经济增长方式。

因此,其思路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宜的产业,尤其是产业链长、中间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明显的产业,运用产业集群方式加以培育与发展,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高税收。

对于农村地方政府来说,其目标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还有推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重任,因此,其产业选择必须适合农村比较分散、农民素质较低、将以家庭小工厂为主体这些特点。

对于提升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来说,当地政府主要是强化产业集群中的产学研更有效地结合,促使知识更有效地增长与扩散。

理论上讲,一个国家不可能在全部产业都具有竞争优势,并且某些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基于地点的竞争战略认为,某些产业在某些特定的地点发展时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

因此,作为行业协会,应该主动运用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提升本产业的竞争优势。

其基本思路:首先,认真研究分析本产业的特性,确认其是否对地点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其次,对于那些具有明显地域选择特性的产业,应根据本产业的发展现状识别出基于地点的成功关键因素;再次,根据这些成功关键因素扫描各地域,并筛选出若干地域作为产业发展的基地;最后,通过与企业及地方政府沟通,取得企业与地方政府的认同与支持,共同运用产业集群的方式加以培育与发展。

与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相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缺少明确的主体。

但是,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中小企业更是中坚力量;况且,任何一个国家对于中小企业发展都予以高度重视,即使像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国家,也在国家层面设有小企业管理局。

因此,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发展的主体既包括地方政府,也包括行业协会,还包括国家有关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其思路是在产业集群中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协调多方力量帮助中小企业克服自身固有的缺陷,并制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从而促使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

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改革与“大企业病”解决方案的产业集群发展的主体是企业自身与其所有者——国有资产管理局,其主要思路是选择一些“大而全”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中这些国有特大型企业,根据业务的重要性、资产的专用性和交易频率的大小,保留那些核心的、资产专用性高的和交易频率大的业务,而对那些非核心的、资产专用性低的和交易频率不大的配套业务运用资本运营的一些方式进行改革,将它们转变为就近发展的外部企业,从而利用产业集群的方式来提升这些企业的竞争力。

(三)主要方式1.一般方式一般来说,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有三类:一是自发形成,二是“自下而上”地培育与发展,三是“自上而下”地规划而发展。

其中,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是指有关企业与机构自发地在某地聚集成群,政府与有关单位只是被动地发挥作用;“自下而上”方式是指,政府与有关单位在产业集群的雏形出现后,即能够主动积极地运用产业集群发展方式加以培育,从而发展成为高效的产业集群;“自上而下”方式是指,政府与有关单位根据自身的目标,制定出清晰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并加以有效地实施,从而培育出产业集群。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在全面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过程中,主要是运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方式来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

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主要是通过关键性企业的衍生、裂变、被模仿与凝聚,逐渐产生与吸引一系列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在该地聚集而成群。

其中,关键性企业是该产业集群的“种子”企业。

一些学者将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类比为自然形成的森林(Pounder et al,1996)。

借此类比,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如同森林的栽植,其关键是根据自然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选择,并精心呵护。

2.具体方式一是利用本地的优势条件吸引外地关键性企业落户本地而逐步培育与发展。

这是珠三角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方式,如追溯东莞IT产业集群的形成可看出,它最初就是利用本地的自然条件与优惠政策吸引了台湾致伸实业股份公司于1989年10月在该地投资,致伸公司所创办的东聚电业有限公司成为东莞IT产业集群的关键性企业(杨建梅、冯广森,2002)。

对于内陆地区来说,吸引外资不易,但吸引内资还是可行的。

因此,有效的做法是,把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有选择性吸引关键性企业在本地落户。

关键性企业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其示范性与凝聚力,只是规模较大企业的凝聚力更强。

二是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和既有的企业基础,通过规划而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

如有着千年陶瓷生产集中历史的景德镇,目前已有17000多家制陶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有效地规划而发展出极具竞争力的陶瓷产业集群。

再如,“浩淼皖江八百里,巍峨铜官五千年”而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安徽省铜陵市,以铜立市、以铜兴市,“铜”的特色十分显著;目前该市已具备完整的电解铜采、选、炼和加工的生产体系,电解铜年生产能力25万吨,且已有为数不少的铜加工企业。

可以说,铜陵市具备了培育与发展铜加工产业集群的良好基础。

三是在一些专业化交易集散地建立大型专业化市场,通过市场的接近带来本地的生产,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这一方式是我国一些农村地区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方式。

如温州桥头镇的纽扣业集群最早就是通过贩卖纽扣,逐步形成纽扣大市场,进而形成了纽扣集群。

再如海城西柳纺织集群最早也是因当地农民卖裤子,而逐步形成今日名闻东北的西柳纺织服装业集群。

四是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与促进本地企业家创业而形成产业集群。

温州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这样形成的。

目前我国有1亿左右的流动就业农民,他们是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资源,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吸引他们中的部分回乡创业,不失为培育与发展农村产业集群的有效方法。

五是通过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分拆而形成产业集群。

“大而全”是一些国有特大型企业发展的沉重包袱,但通过分拆形成一系列“专而精”企业群,既是解决这类国有企业出路的有效办法,也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途径。

在国有特大型企业比较集中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方法可能更为有效。

六是在具有一定的企业基础但企业比较分散的地区,可以围绕几个核心企业建立工业园,通过一些措施促使分散的企业逐步“移植”而培育出产业集群。

七是对既有工业园区进行产业调整,明确主导产业,并制定一些针对性措施,尤其结合招商引资而制定出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同类与相关企业进驻,并补偿性地迁移出一些非相关企业,可以较快地形成产业集群。

四、全面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一)从经济发展战略方式的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发展作为一种盛行于世界各地的、行之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从经济发展战略方式的高度来认识产业集群,并在本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二)构建全国性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组织体系,对我国产业集群的规划发展实行综合管理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组织形态,它既有产业属性又有区域属性,同时它的微观构成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涉及面较广,需要有一个综合性的机构对其进行集中管理。

建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增设产业集群规划管理部门,并在各级政府的计委中增设相应机构,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综合管理。

(三)全面普查既有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绘制我国主要产业集群分布图谱,为我国产业集群的管理与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除浙江省与广东省境内分布着大量的产业集群外,我国其他地区也存在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至今也无人能说清我国目前到底有多少产业集群。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对其境内的产业集群进行统计,并绘制出主要产业集群图谱。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研究机构等,对我国既有的产业集群进行全面普查,统计出准确的数字,并绘制出主要产业集群分布的图谱,为我国产业集群的管理与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四)深入研究既有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从而促进既有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与优化升级我国的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自发形成的,并且长期受到学界及研究机构的漠视,集群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未能及时认识,理论研究严重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

建议有关机构组织力量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有效措施,从而促进既有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尤其是促进那些经过20多年发展的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五)认真总结既有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经验,归纳出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些主要方式并予以全面推广在我国诸多的产业集群中,一些产业集群发展得比较成熟,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一些颇有特色的发展方式。

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这些成功经验认真总结,归纳出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一些主要方式,并予以全面推广,以便其他地区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能够行之有方。

(六)各地根据本地情况制定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在刺激自发性产业集群不断出现的同时,实施“自上而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方式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它是通过本地特有的、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粘住在全国甚至全球流动的生产要素落户本地,从而形成资源的有效配置。

不同地区适合发展的产业并不相同,不同地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也不相同。

因此,各地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并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本地不可移动生产要素,在刺激自发性产业集群不断出现的同时,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七)建立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行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国际上的一些经济组织如UNIDO、OECD、DATAR与世界银行等有着一个共同的认识是,产业集群对于欠发达国家消灭贫困、发展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这些国际经济组织中都设有欠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发展的援助机构,通过资金与技术、知识指导等方式,帮助欠发达国家发展产业集群,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因此,我国也应积极与这些国际经济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

(八)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而系统调整相关政策产业集群是一个综合体,它的发展涉及到诸多的经济政策,如土地、税收、产业导向、外贸、科技、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审批、投融资体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