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渗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纲要”所提出的素质,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纲领和方向。
但就某个学科而言,应根据其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
笔者认为初中化学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心理素质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因此,素质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化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
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迎头赶上的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强化德育功能,培养现代意识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标志
进行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衡
量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
德育工作并不仅只是校长、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事,而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化学课也不例外。
第一: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
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追求真理,顽强不屈。
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严肃认真,敢于创新。
第二: 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品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
在化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应确定好知识传授和爱国主义的最佳结合点,潜移默化地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第三:依靠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主观能动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科学作风;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有了这些,就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科学探索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品
格。
第四: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
程度的重要标准。
在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
在教学进程中,注重环保问题,既可以强化知识,又能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
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
(三)结合课外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学生的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专家来校讲座、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等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
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重在于应用。
学生的化学素质不仅在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也不仅仅在于其能解多少难题,
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让学生从解释身边化学现象、处理身边化学问题做起,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例如,可结合消防常识介绍一些灭火器的类型、用途及操作方法。
对农村学生可提出如何科学使用化肥,各种不同的化肥对土壤酸碱性有何影响,使学生了解科学种田的重要意义。
第二: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化学
在现代科学技术、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从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撷取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材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应用化学知识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自觉性。
第三: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化学设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应有计划地给学生安排一些探索性的实验题目,在教师的
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选定、安装仪器,配制药品,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还可通过如制甜汽水,制取简单粘合剂,配制农药等简单实用技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养成思维习惯,学会思维方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诸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等。
求同思维是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应做到对一式或一题要多思、多变、多解、多联,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固定思维模式之中,受思维定势的束缚,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
逆向思维是从顺向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
在化学知识中,有大量的可逆思维的素材。
如各种不同浓度的互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逆向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联想思维是指对有相似特点的事物通过对比联想,推测其它方面相似性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似的结构特点,因而具有相似的化学特性。
学生一旦掌握了联想思维的方法,就可举一反三,减轻学生负担。
五、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
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可宝贵的素质。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
化学上,这种精神和能力培养的途径也是很多的。
比如化学史教育,在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化学家的任何一个发明创造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既体现了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又体现着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实践的科学精神
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些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最好例证。
总之,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创新精神和能力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
[2] 《化学教育》2004年1期
[3] 《化学教学》200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