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对生物学教师和生物学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生物学教师要通力打造一个融启发性、创造性、自主性、交互性于一堂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并达成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呢?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主体性教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训练学
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简述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将你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 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讨论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科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3)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在学习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了解遗传变异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而且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该知识内容不仅是必修2 的学习主线之一,还与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基因工程专题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学情分析】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根据下面几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
1、课前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
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2、情境创设
页1第
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古人驯化野生动物、栽培植物的图片资料制成的课件,按课件图片的顺序,先向学生展示古人驯化狗、马、牛、猪、鸡,培育玉米、小麦、水稻、各种蔬菜、水果的过程;再向学生展示现在的家禽、家畜、粮食、蔬菜、水果的各种优良品种的图片,弓I起学生的兴趣。

3、师生互动
这些优良的品种,都是人们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的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岀来的优良品种。

教师要提倡或维护生生、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的人际关系,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促进师生和生生
的思维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达到《标准》对知识、情感、能力目标的要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学生的资激发学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选择育种和杂交料展示和交流生的探育种的资料(以图片为主)
究欲望
和学习提出问题:
兴趣。

学生阅读1 •古印第安人是最早选择和培育玉米的,最突出的
资料,学生带贡献是选育了果穗硕大、淀粉含量高的玉米。

请分析古
着问题阅读教印第安人培育玉米的方法所隐含的遗传学原理及其优缺
页并作P98点。


答。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上述
问题。

学生作【】若学生不能较好地回答上述问题,教学情预设
师生共师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分解,实施进一步的引导:答:
同解决
((1)古印第安人培育玉米的方法称为。

1)选择问题,育种运用现
代遗传O)这里的“选择”的含义是(2
(2)汰劣学知识
(3)“用作祭祀的玉米是在隔离条件下种植的”其为学生留良
中“隔离”作用是阐明“选。

择育)防
)选择育种的优缺点质劣玉米与做
垫。

择的具有优
选择育种的局限性是:只能利用生物在自然环境养学性状的玉米件下产生的有限变异,在已有的性状组合中选育优良的概交,使优良种状得到不断能力理解积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问题探讨”并提出问题力
页2第
了。

现在我们来分析各方案是否科学规范。

引导学生讨论并
指岀其优点和不足,以及自己的疑问。

教师:点拨、解答
同学们的问题:)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就是:基因
的自由(1组合规律,即通过杂交,把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选育出的新品种必须是纯
合子,否则其后代就(2会因为发生性状分离而失去优势。

3)遗传图解有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即用我们在第(一章所学
的基因型的方式来表示。

单、容易操
作。

缺点:选择范
围有限,育种
周期长。

分组讨论。


生把设想描述
岀来。

听课的
同学对各方案
进行评价。

出示部分学
生的遗传图解
学生
疑问:)杂交1
(育种蕴含着
哪些遗传学规
律?
结合学
生的生
活经
验,引
导学生
思考相
关的育
种方
法。

充分发
挥学生
的主观
能动
性,
让学生
积极参2教师以课本的两个小麦品种杂交为例:如果小麦中,)培育(与讨)对抗病岀的一个新品)是显性,不抗病()对低产(高产(AaB种,如何判断论。

)是显性,我们
需要的疋冋产抗病的纯种,假疋两个|(b匕疋否付合预亲本小麦品种都疋纯合子,请绘
出育种过程的遗传图
期的要求呢?解:
)有没教师点评,并示范书与过程如下:(3
有更简洁的遗
传图解呢?P AABB X aabb
J J配子AB ab学生运用J J AaBb F11/16 AABB1/16 aaBB每人都在作业自由组F 基因型2本上尝试书合定律aabb 1/16 AAbb 1/16写,请两位冋的知识
学在黑板上和书写2/16 AaBB2/16 aaBb书写。

) 遗传图
不可(1以,解的技2/16 AABb4/16 AaBb2/16Aabb因为其中有能解释
2/16的植株是杂交育表现型9/16高产不抗3/16低产不抗杂合体,它的种中的3/16 1/16低产抗病高产抗病学情预设【】:根据自下一代会出基因重由组合定律,在现性状分离。

组的
现象。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
物因素)如黑农五87 号;卫星“ 2” 青椒、—号” 1“航育水稻、“豫麦13号小麦”等;青霉菌咼产菌株等。

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射因素
(如X射线、紫线、r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够提高突变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诱变育种的局限性是诱发突变的方向难以掌握,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理想性状。

要想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扩大诱变习埋下伏笔。

师生共同解决疑惑的问题,强化对概念的学习。

掌握基本概念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在反馈、思考中进一步突破难点。

【知识链接】
1、杂种优势与杂交育种的区别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亲本个体相互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
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杂种优势具有以下特点:杂种优势不是某一两个性状单独表现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合表现突出;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的遗传差异和互补程度;亲本基因型的纯合程度不同,杂种优势的强弱也不代以后逐渐减弱。

杂种优势在性状上表现F1代表现最明显,F2同;杂种优势在为不同
类型,如营养体发育较旺的营养型、生殖器官发育较旺的生殖型和对外界不良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的适应型。

育种实践上,人们常利用杂种优势获得较好的经济性状。

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用马和驴交配而获得体力强大、耐力好早在2019骡,首创了利用杂种
优势的先例。

杂种优势在植物中更是非常普遍的现的杂种一一会有优势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人们从多个方面象。

为什么杂交种F1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一种比较通俗的解释是:一
般来说,多数显性基因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而相对的隐性基因不利于生长和发育。

通过杂交,亲本双方带入子代杂合子中的显性(有利)基因掩盖了隐性(有害)基因,因而表现出有利于生长发育的杂种优势。

杂交育种通常是指把不同遗传类型的动物或植物进行交配,使优良性状结合于杂种后代中,通过培育和选择,创造岀新品种的方法。

它是动植物育种工作的两个或多个品种间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杂交育种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品种间杂交。

(种间以上的杂交)杂交),其次是远缘杂交
生产上,常常把用杂交方法培育优良品种或利用杂种优势都称为杂交育种,事实上,两者之间是
有区别的。

杂交育种过程就是要在杂交后代众多类型中选留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一步培育,直至获得优良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杂交育种不仅要求性状整齐,而且要求培育的品种在遗传上比较
稳定。

品种一旦育成,其优代的优良性良性状即可相对稳定地遗传下去。

杂种优势则主要是利用
杂种F1状,而并不要求遗传上的稳定。

作物育种上就常常在寻找某种杂交组合,通过年代杂交种用于生产的办法,取得经济性状,而并不要求其后代还能够年配制F1保持遗传上的稳定性。

、太空育种简介2
太空育种主要是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
等条件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发生变异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
后再进行种植,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而且品质也得到提高。

颗返回式卫98年月5日我国发射的第19871987我国从年开始太空育种。

星首次搭载了青椒、小
麦、水稻等一批种子,开始了我国太空育种的尝试。

至页8 第次进行了太空育种试验。


过太空育种的青椒、番茄、黄瓜、今,我国已先后8水稻等作物,高产优质、抗病性强。

美国曾
进行过玫瑰的太空育种,希望获得玫
【板书设计】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一、选择育种:利用自然条件下的生物变异,汰劣留良,长期选择,培育优良品种。

二、杂交育种
三、诱变育种
【设计思路】
【教学反思】
由于很多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以前都学过,所以我采用采用温
故知新一杂交育种的技术方法一诱变育种的技术方法一知识扩展一总结的方法来讲授新知识。

本节课的设计也能把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杂交育种技术的学习中,教师举例:利
用高抗和矮感的小麦来设计如何岀矮抗的小麦。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知识更能贴近生活,学
以致用。

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教师应具备对知识体系熟练,应对课堂教学要自如,教学中注重学
生的差异性。

在教学中教师能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例如在杂交育种的设计实验中,大部分同学不
太理解最后得到矮抗的比例,教师能放慢教学一步步解释。

同时,该教师教态自然、随和,给学生以亲近的感觉。

本节课有很多相似、相关知识点,学生易混淆。

我提岀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比较。

如“四种育种方式的区别”。

页9第
本节课失误也很多,在学习这两种育种方法时应注意承上启下,每一种育种方法有它的优点同时也存
在不足,从而引出另一种育种方法;提问太多导致浪费很多时间;板书不细致;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前松后紧;学生看书时间太多;课改思想体现的不多等。

页10 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