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面向未来“一基四协同”数学卓越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 成果科类:理学

申报等次:一等奖

成果名称:面向未来“一基四协同”数学卓越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完成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彭双阶 徐章韬 郑高峰 胡典顺 李书刚 吴成峡

近三年年均教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学工作量

彭双阶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280 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规划与实施 徐章韬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350 负责项目的日常运行、理论研究 郑高峰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256 协调建设规划的落实

胡典顺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80 负责项目的日常运行、理论研究 李书刚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20 负责项目的日常运行、理论研究 吴成峡 六级职员 华中师范大学 100 负责学生理想信念、职业规划等教育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①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创新:从数学卓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思想、能力、境界等方面协同考虑,进行顶层设计,整体处理各种矛盾,不断地进行理论知识实践化、实践知识理论化。

②探索到师德建设的新方式,发挥“德艺双馨”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用机制强化数学卓越教师的师德养成路径。协同处理了专业发展与师德建设之间的矛盾,探索到通过学问提升境界、升华气质,以学养人、治心养性的新路径。

③在数学教师教育基本理论上进行创新,提出既有学科性又有教育性的理论,指导学科卓越教师的培养。协同处理了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之间的关系,破解了“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实践表明,该理论有效地指导了学科卓越教师的培养。

④基于理论创新的成果,提出了不同于在职教师的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全程贯通而时有侧重的实践研习体系“化知为能、化知为识、化知为境”。应关注学科知识的发生发展,关注实践智慧、教育思想和教育境界的生成。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为解决师范生“不乐教,不善教”,现有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律、课程及资源建设机制、研修模式不得力等问题,更好地立德树人,培养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基础教育输送领军人才,在2011年组建“卓越班”,努力构建“一基四协同”数学卓越教师培养新体系,探索其专业认证标准。

“一基”: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能主动适应未来

需要,能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为国家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持续后备智力支持的数学卓越教师为基本定位和出发点;探索师范专业及数学卓越教师认证标准。“四协同”:(1)“协同”师德建设与专业发展,提高数学卓越教师的师德修养与境界;(2)“协同”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提高其学识修养;(3)“协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提高其实践智慧;(4)“协同”高校与教育科研机构、教学实践基地,提高其实践技能。

①创建了专业发展与师德建设同步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德艺双馨”名师引领示范,探索出“四个坚持”的长效机制,“以学促建、以践促建、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不断创新师德建设方式方法。人师比经师更重要。注重教师的引领示范,建成了1支坚持教学一线,教学科研成就突出,师德高尚的名师团队。在名师言传身教下,成效明显。发展学生党员50余人,获“青年书香号”、“红旗团支部”、“特色党日”一等奖、“最佳师范生集体”等荣誉,并在学校作《“六有经验”育卓越教师》的主旨发言。

②创新了数学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破解了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师范生”与“学术性”之争。把数学科学研究、教育理论、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融铸为一体,提出了既有国际前沿视野,又有中国经验的数学教师教育基本理论。其精要是数学知识自然地蕴含着教学知识,数学教育理念是深厚学科知识积淀之后的产物。成果代表作见《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等A类社科期刊的30余篇论文和科学出版社的2部专著。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曾辟专题并加“编辑手记”加以推介。

③理论成果实践化,构建了“一基四协同”数学教师专业化的路径和培养体系,规避了培养过程中的职业化倾向。实践经验理论化,探索到立足学科教育基本理论,名师导引、行动研究的实践模式。见9大本《成长记录》、《传授 导引 激发》、《中国大学教学》等上的论文。开设全英文课程10余门,认证数字化课程资源近40门;出版教师教育教材20余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百余篇,承担教学研究项目14项。培养了一批“种子教师”。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①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受中学名校肯定。95%的毕业生进入知名中小学校,成为学校骨干, 教学质量高,成长速度明显。80%的同学达到论文发表水平,85%的同学在优质课竞讲中胜出。

②社会认可度高。建构的理论受到学界认可,“提供了一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通法’而且打开了更为广阔的视野”,“打通了数学专业与教师教育之间的‘任督二脉’”。

“一基四协同”模式发表在专业期刊上,受到认同。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共享了培养方案和相关经验。“卓越班”作为典型案例收录在《师范生免费教育背景下教师教育“一本三化”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道。

③同行专家评价好。项目组成员,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彭双阶等,在全国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部属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上作系列有关数学卓越教师培养报告,在国内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同行专家如王光明教授等的好评。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