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猴出现了,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隆猴出现了,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2018年1月25日,中国科学家孙强及其团队登上了美国生物学杂志《细胞》(Cell)的封面,他们成功克隆出了两只食蟹猴“中中”和“华华”,这也是全球用体细胞克隆灵长类动物的第一例。

而今年3月,孙强的团队又公布了“中中”和“华华”的视频,已经3个月大的两个小家伙目前非常健康。

提起克隆动物,就绕不开22年前英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的那只叫“多利”的羊,它也创下了体细胞核移植哺乳动物克隆的先例。

克隆动物的主流技术有两种,分别是体细胞移植和细胞核移植,前者难度更高,意义也更大。

1952年,美国的科学家罗伯特?布里格斯(Robert Briggs)和托马斯?金(Thomas King),曾把青蛙的受精卵细胞核移植到卵细胞中,在104次移植后最终培养出35个胚胎,其中27个顺利长为蝌蚪。

青蛙卵有小米粒大、受精后扔到水里自动能长成蝌蚪的特点,让这次克隆的难度相对较小。

取材用的细胞核来自受精卵,本身就有发育成胚胎的能力,这种技术叫作细胞核移植。

发育成熟的体细胞,也能在移植后克隆出动物,这种方
法则叫体细胞移植。

1958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John Gurdon)将蝌蚪的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卵?胞中,也成功克隆出青蛙。

有“中国克隆之父”之称的童第周则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用类似的方法首次克隆出鲤鱼。

无论青蛙还是鲤鱼,都是较低等动物,体细胞移植克隆高等动物的首次成功,是著名的多利羊。

在277次移植、产生29个胚胎、放入13个代孕母体后,多利降生。

6年的生命里,她还产下过6个后代。

有了这样的经验,此后,无论在马、牛、猪等大型牲畜,还是在老鼠、兔子、猫、狗等小型哺乳类动物身上,这种技术都得到了成功应用。

比如2015年,韩国一家技术公司就曾经为一对英国夫妇克隆了他们已经过世的爱犬―其实早
在10年前,克隆狗技术就已经取得突破。

而优质赛马、已灭绝的布尔卡多山羊都曾克隆成功过。

然而,和人类最接近的灵长类动物的克隆却一直未能实现。

《细胞》杂志主编艾米莉?马科斯(Emilie Marcus)本来预计,克隆猴是一项全球科学家要花费20年时间才能实现的成就。

事实上,2010年,美国俄勒冈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曾经逼近成功。

他们成功移植培养出了克隆猴的胚胎,并进入了胚胎培养期,但在胚胎发育到第81天时,克隆猴流产了。

不让卵细胞提前激活和提高克隆胚胎的发育效率,
是他们没能攻克的两个难题。

中国团队则耗时5年―这样的研究速度已然大大出乎海外同行的意料。

成功克隆出猕猴“中中”“华华”的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孙强表示,克隆猴的难点主要有三个:猴的卵细胞核很难识别,想要去核为移植腾位置,需要用比头发丝还细的工具慎之又慎地操作;移植后的卵细胞很容易提前激活;即便激活时间准确,猴的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长大也非常困难。

孙强团队的一大贡献,是探索出了有效控制猴细胞基因表达的药物。

换言之,他们找到了将成熟的体细胞细胞核“打开”为胚胎细胞的方法。

反过来看,未来我们也更有机会知道如何将癌细胞无限增长的闸门“关闭”,让癌细胞变为正常的细胞。

搞清楚了这个称为“逆分化”的机制,人类距离明晰癌症的发病机理就近了一步。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就表示,突破了克隆猴技术难关,中国离建立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医药产业链也近了一步。

克隆猴的成功,还将为人类搞清楚某些重病―比如脑疾病―由哪些基因控制提供参考。

此外,很多新药的副作用可以在猴子身上率先得到验证,这也将加快一系列新药的上市速度。

当下,无论研发新药还是引进新的治疗技术,动物实验
都还是不可避免。

与人类的身体机制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小白鼠,易繁殖、价格低,历来是早期动物实验的首选。

但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作为低等动物的小白鼠并不会得,猴子等灵长类动物实验就成为研究的必须。

克隆猴的问世,让科学家有了从基因层面实验的可能。

另一方面,受到猴类繁殖特点的影响,这种小家伙的价格要卖到每只4500元甚至上万元,单伙食费每只每天就要吃掉几百元。

如何获得同质、稳定的猴源也影响着实验的成本和进度。

而抛开科学研究角度,单是为了吃,肉类市场也已经对克隆动物有了不小的需求。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201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为59公斤,且仍将不断增长。

未来20年,东亚人均肉类消费量将翻一番。

传统的畜牧养殖速度慢、成本高而且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克隆动物肉成为可行的替代方案。

为了平衡市场需求和公众接受能力,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从2003年开始暗示,将放开克隆动物的肉和奶制品进入市场,3年后宣布这类食品健康,最终在2008年正式批准。

不过,市场并不完全买账,美国消费者保护组织的抵制之外,欧洲议会在2015年也禁止了克隆动物肉的销售。

除了公众对克隆动物肉制品的安全担忧,欧洲禁令主要出于克隆技术有违动物伦理的原因:2008年,欧洲道德评议会的研究发现,在克隆牛的实验中,大约两成的小牛在出生24小时内就会夭折,15%会在断奶前死亡。

他们认为,这项技术对动物太过残忍。

对于克隆猴的诞生,或许很多普通人也会自然产生一种好奇:是不是很多科幻电影里出现的“克隆人”,也离我们不远了?
在多利降生后,全球各国就因这可能引发更复杂的伦理问题,均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的研究。

事实上,除了相关规定,至少可见的未来,这在技术上也难以实现。

2004年,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文称,已成功利用人类的体细胞克隆出胚胎细胞。

但第二年,黄禹锡就被揭发出其研究成果其实是造假,这个全球首位利用体细胞克隆出牛的科学家也因此锒铛入狱。

虽然同为灵长类动物,但猕猴与人类在卵子成长、受精时机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澳门镜湖医院一位从事相关研究的医师就表示,操作体细胞克隆的难度非常大。

“会克隆猴,不等于会克隆人。


至于克隆猴的出现,会不会导致像科幻电影《猩球崛起》系列里出现的情况―被当作实验对象的猴子智力大增,人类则几近灭亡?同样,现在的实验恐怕还无法产生如此巨大的
“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