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经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日本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国为4%,英国为2.5%。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西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战后十年经济的重建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宣告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民族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战争末期,包括惨遭原子弹袭击的广岛、长崎在内,全国共有119个城市化为废墟,毁于战火的住房达236万栋,900万人流离失所。近一半的工业设备、道路、桥梁、港湾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工矿业生产急剧下降,如果以战前1934—1936年平均水平为100,1945年的工矿业生产指数仅为60.2,1946年更跌到30.7。1945年农业歉收,大米产量只有常年的六成,酿成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由于物资极度缺乏,货币发行量激增,通货膨胀日甚一日。1945年秋到1946年初,主要消费物资的黑市价格暴涨为官价的30倍到60倍。

经济上的混乱状况一直持续到1947年。该年由著名经济学家都留重人主持编写的日本第一部《经济白皮书》承认“政府、企业、家庭皆有亏损”。这句话概括了当时日本经济的困难局面,以至成为名言。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是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走上轨道的。为了使日本经济摆脱瘫痪状态,日本政府于1946年8月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负责制订和实施有经济政策。当时日本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是能源不足。因为缺煤,高炉陆续熄火,全国有一半列车停驶,恢复生产急需的原材料运输出现障碍,工业生产日趋萎缩。

经济安定本部遂于1946年秋实行“倾斜生产方式”。所谓的“倾斜生产方式”就是在资金和原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集中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用生产出来的煤炭重点供应钢铁业,再用增产的钢铁加强煤炭业。首先,要努力造成煤和钢铁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以此为杠杆,带动整个经济的恢复。根据这个经济战略,政府专门设立的“复兴金融公库”在1947—1948年向煤炭业发放了475亿日元的贷款,占该公库全部贷款总额的36%。1946年日本产煤2,274万吨,1947年即达2,932万吨,增长近30%,同期的钢产量也增长了21%。

1948年,日本经济出现了初步好转的迹象。工矿业生产恢复到战前的54.6%,其中煤炭达到90%,钢铁49.2%。虽然有这些效果,但由于支付巨额的价格补贴和大量贷款,通货膨胀则如脱缰之马失去了控制。批发物价的上涨率,1947年和1948年分别为193%和167%之多。日本的经济恢复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按照波茨坦公告精神,推行了旨在铲除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民主改革,并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1948年后,随着东、西方冷战加剧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趋向于胜利,美国统治集团企图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堡垒,以对抗所谓的“远东的共产主义”,对日本的占领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到扶植日本恢复经济上来。

具体来说,首先是一再削减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到1954年5月干脆一笔勾销,已拆迁的工业设备也全部发还。其次是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从1949年到1951年,美国以“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名义,向日本提供的贷款和美援物资达23亿美元。美国还直接干预日本的经济结构的改组。美国国务院和陆军部于1948年12月联合发表声明,提出了“稳定日本经济九原则”,要求日本尽快结束财政金融上的混乱状态。次年2月,底特律银行董事约瑟夫·道奇以美国总统特使、占领军财政金融顾问资格赴日,向日本政府提出加强税收、冻结工资、削减财政补贴、停止“复兴金融公库”放款等主张,实行所谓“道奇整顿”。

日本1949年的财政预算被编成一个有大量盈余的“超平衡预算”,1美元等于360日元的汇率也是在这时确定的。“道奇整顿”使居民赋税加重,企业银根抽紧,货物积压,需求萎缩,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1949年度则首次由赤字转为盈余,货币发行量趋于减少,物价水平开始下降,猖獗一时的通货膨胀得到了缓和,为尔后的经济恢复创造了必需的前提。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毗邻的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维修卡车、坦克、舰艇等,这对当时苦于需求不足的日本经济无异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强刺激。日本从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的“特需”收入,1950年为1.49亿美元,1953年猛增为8.09亿。战争期间合计为24.7亿美元,占同期日本出口总额的一半。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促使西方各国扩军备战升级,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仅1950年下半年,日本的出口比上半年增加55%。1952年的出口额等于1949年的2.7倍。自1949年以来由于市场萧条积压下来的近1,500亿日元货物随之倾销殆尽。轻纺工业因为得到大量订货迅速恢复发展;钢铁、机械、造船、水泥等行业的生产也有大幅度增长。整个经济生活空前活跃起来。国民生产总值在1951年度达到战前水平。正如日本垄断资产阶级所说的,“朝鲜战争”成了促进日本经济复兴的“天赐良机”。

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订后,美国名义上结束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日本政府在实现“经济自立”的口号下,大力进行经济结构的改组和基础工业的建设,开始实施一系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措施。主要包括:制订钢铁、煤炭、造船、电力等行业的生产合理化计划,把私人投资的40%吸引到这些行业,加快改造旧设备的步伐;设立日本开发银行和日本进出口银行,对重点行业的设备投资和进出口提供长期低利贷款,并直接对铁路、港湾、电力等部门进行财政投资,支持基础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修订税制,对企业设备实行特别折旧制度,加速设备更新,扩大资本积累。

1953年日本政府规定,企业购入新设备的当年就可以提取相当设备价50%的折旧费,从利润总额中扣除,不须纳税。在政府的鼓励下,各企业竞相增加投资,更新设备。1951年,日本企业中使用期限超过6年的旧设备占71%,1955年便下降为42.8%。1950年日本开始实行《外国投资法》,1951年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利用外资,进口设备也逐渐增多。1951年至1955年,日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7%,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2.3%。这段时期,日本的农业也有所恢复和发展。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了农地改革,建立了以小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民经济,农民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再加上政府鼓励增产化肥,推广良种,兴修水利,使农业生产逐年上升。到1951年日本的农业生产已超过了战前水平。1955年粮食总产值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稻米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这一年,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从而标志着战后经济恢复的大体完成。1956年度颁布的政府《经济白皮书》在回顾战后10年的经济生活后,正式宣布:“现在已不再是‘战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