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原因》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进化的原因》说课稿
绵阳三中(二中教育集团协作体)杨娅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生物进化的原因》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第三节内容,是学生初步了解了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历程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又是生物进化的核心内容。在本章和本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的进化论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
依据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①模拟保护色形成的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②概述自然选择学说,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能力目标
①通过桦尺蛾事例的资料分析,初步形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②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③学会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有关实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养成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通过分析桦尺蠖体色变化,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②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③交流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的过程,认同科学探索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科学方法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模拟保护色形成的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概述自然选择学说,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有关实例。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物探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对生物进化也有所了解,但对生物为什么会进化还不清楚。其中“自然选择学说”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对部分学生可能有些困难。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游戏等活动,帮助他们学习本节知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
三、教学与学法
1、教法:减少老师的讲授时间,运用事例分析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指导教学法、归纳教学法,充分培养学生个性的生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学法: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导学案等
五、教学过程
本节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新课引入、新知学习、课堂小结、达标练习和课外延伸
1、新课引入
出示“生物进化树”,引导学生思考,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延续到现在?让学生意识到,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些物种会灭绝,而新物种又会不断产生。这是为什么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让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给学生以思维的冲击和震动,让他们就自己已有的知识贮量在脑海里形成雏形的解释,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顺势导入新课。
2、新知学习
第一环节: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出示桦尺蛾的对照图片,介绍桦尺蛾相关信息,生找出两幅图的不同,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师再指导学生自主阅读62页桦尺蛾的工业黑化事例。展示讨论题: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选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共同分析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教师对学生的解释作出及时的评价,并指导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利用讨论题4、5题,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进化的原因,完成导学案学习任务1。师板书:遗传和变异——基础,环境的改变——外在动力。
设计意图:以找找看提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及总结概括的能力。层层深入的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质疑: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的桦尺蛾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几乎都能想到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又
潜移默化的深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渡提问:桦尺蛾这种体色与生存环境相似,有什么作用呢?从而引入保护色的学习。生举例回答自然界中有关保护色的实例。师再以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出保护色的概念及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色是普遍存在的。在此基础上提问:动物的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呢?进入新课的第二个环节的学习。
第二环节: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小游戏《鸟吃虫》:
大彩色纸模拟动物生活环境
各色小彩色纸模拟动物体色的变异类型
学生模拟捕食者
为保证实验有效的顺利进行,师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纪律问题。生按要求有序进行实验,记录员记录数据,结束后学生根据统计表上数据独立完成导学案上学习任务2。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推测若干代后,各种颜色的幸存者数目变化,感知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从而分析得出:保护色的形成与周围环境有关,对生物进行选择的环境。
设计意图:对模拟实验进行了处理,一来节约时间,二来降低难度,三来减少刻意性。
结合讨论题在老师的引导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对保护色形成过程在感性
认识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将知识点化难为易,从而突破重难点。在分析实验结果和探
讨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处理数据和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和模拟探究活动,学生已经认识到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具有保护色的动物更容易生存下来。然后反问学生如果环境改变,它的保护色还具有保护作用吗?自然界的动物体色都和环境色一致吗?
生举例说明,教师出示图片,引出警戒色、拟态。这也是动物对环境的另一种适应方式,拓展说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各有绝招的,自然界对生物在不断选择,而生物也要不断的适应环境才能更好的生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生物适应性不仅仅是保护色,还有警戒色、拟态等其它形态特
征和生理结构的适应,全面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多样性,避免对知识片面理解。同时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深刻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人生也是如此,懂
得适者生存的人生观。
过渡:通过实例分析和模拟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观点,从而进入新课的第三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