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与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11月第22卷第6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Vocati onal I nstitute of Ecol ogical Engineering

Nov.2009

Vol.22No.6浅谈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与处理

关法强 马 超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40)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农村垃圾的产生特点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村庄收集、乡镇集中运输、县域内定点集中处理”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并提出了具体的收运、处理方式。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09)06-0007-02

近年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许多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还令人担忧,尤其是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紧迫。各地都把推进农村垃圾的收集和集中处理工作作为当前村庄整治的主要内容来抓。

1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落后,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大部分都未经任何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均由当地农民自行将生活垃圾倾倒在房屋、农田周围,造成了对当地环境的严重污染。

生活垃圾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随意四处堆放,无防渗处理,垃圾中的有害成分经风化、雨雪冲刷浸泡以及地表径流的侵蚀和作用,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严重,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生活垃圾的处理只是简单露天堆放,缺少必要的卫生防护条件,无法采取卫生防疫措施,在露天堆放的地方,恶臭扑鼻、蚊蝇滋生,塑料垃圾袋和细粒废

收稿日期:2009-06-23

作者简介:关法强(1978-),男,黑龙江穆棱人,工程师,从事给排水、环保工程研究。渣在风力的吹动下随风四起,污染周围的空气,造成病菌的传播。

生活垃圾过于分散,难以进行集中收集。由于农民倾倒垃圾时随意性很强,导致堆放点十分分散,在人口比较密集的村屯周围,垃圾堆放点更是四处可见,占用了大量农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垃圾堆放点一般都在房屋和农田附近,而农民取水多以分散式小水井为主,一般也在房屋附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垃圾渗滤液渗入地下,极易对水源造成污染,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

另外,农村经济条件落后,对垃圾处理的资金投入不足,无害化处理进展缓慢[1]。

2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的必要性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种类的日益复杂化,使得垃圾处理的负担也将日益加重,加快对农村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要求十分迫切。只有解决好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才能有效保护农村环境,保证农民身体健康,加快村庄整治工程,才能更加快速而有效推进生态村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将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但中国对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的关注还很不够。在西方国家,循环经济己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自从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有些国家甚至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进。为了紧紧跟踪这一世界经济发展新动向,中国必须用“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我国经济和社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等方面问题重重。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同时,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参考文献:

[1]余谋昌,王耀先.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

[2]刘耳.试论环境问题的社会维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12).

[3]王国聘.生存的智慧———环境伦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

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4]刘湘溶.生态文明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5]高健.论生态道德与人的全面发展[J].山东省农业管理

干部学院学报,2007,(1).

[6]王克敏.经济伦理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0.

[7]卢风,刘湘溶.现代发展观与环境伦理[M].石家庄:河北

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郭兴顺

7

3 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与处理

根据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和国家相关政策,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宜采用“村庄收集、乡镇集中运输、县域内定点集中处理”的方式。

3.1 垃圾的收集

垃圾的收集指将农民家中的垃圾收集至垃圾箱中的过程。垃圾宜进行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前提,垃圾分类越细,越是有利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处理。但是,垃圾分类过细,又会造成劳动强度大、操作成本高。因此,应综合考虑当地农村生活垃圾组成、农民生活习惯、垃圾的处理设施及处理方式等情况,然后确定垃圾分类标准。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成分为:(1)厨余垃圾,主要是一些有机易腐物质,包括厨房剩余物、果皮、蔬菜残渣等;(2)废弃物品,主要是废旧电器、油漆桶、过期药品、日光灯管、灯泡、废弃磁带光盘、发胶罐等;(3)有害垃圾,主要是废旧电池、过期农药以及各种废弃农药瓶等;(4)其他垃圾,即除去上述垃圾之外的剩余物,主要包括冬季燃煤的炉灰、建筑垃圾等[2]。

厨余垃圾在收集之前,尽可能将大部分用作禽畜饲料,直接实现减量化和资源化;对于未养殖禽畜家庭产生的此类垃圾、以及垃圾中难以用作禽畜饲料的部分,宜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废弃物品中有一部分可进行回收资源化处理,考虑到农村经济条件,废弃物品中可回收成分有限,对于其中难以回收的部分应收集后集中处理。对于有害垃圾,应设专门的收运系统,将其收集至指定地点统一处理。其他垃圾一般无利用价值,需收集处理。

根据上述垃圾成分分析,考虑到农民在丢弃垃圾前一般均将有用成分自行回收,因此,在垃圾收集时可按有害垃圾和非有害垃圾设置垃圾收集箱,进行分类收集。

3.2 垃圾的转运

垃圾的转运是指将农民家庭附近垃圾箱中的垃圾运输至处理地点的过程。由于我国农村家庭大多高度分散,且垃圾产量相对较少,若直接用车辆从垃圾箱中运走垃圾,运输频率高则成本高,运输频率低则垃圾易于腐烂,卫生条件差。因此,宜采用“村屯垃圾收集间、乡镇垃圾转运站”的转运模式。

(1)垃圾收集间。村屯之间的距离一般较远,宜在各个村屯或相近村屯设置垃圾收集间。收集间底部采用防渗处理,防止渗滤液下渗。村民垃圾经收集间集中后,再由垃圾车辆将垃圾运至乡镇垃圾转运站。

(2)垃圾转运站。农村人口分散,垃圾产量一般较小,垃圾转运站宜建在合理的位置,以服务周围多个乡镇,同时还需满足以下条件:符合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的要求;交通方便,运距合理,满足供水供电等要求;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位于居民集中点季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乡镇垃圾转运站一般规模较小,宜采用小型卧式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可以降低垃圾的处理成本,延长车辆的使用年限。

3.3 垃圾运输车辆

垃圾运输车辆的选择既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需要,又要符合农村的经济条件。农村垃圾的运输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将各户垃圾收集箱中的垃圾收集至村里的垃圾收集间,由于距离较短垃圾量较少,此类垃圾车辆选择人力三轮垃圾车;(2)将各村垃圾收集间中的垃圾运至垃圾转运站,运输距离一般较短,各村垃圾产量一般也较少,此类垃圾车辆可选择额定载重1.5t左右的密封式自卸垃圾车;(3)将垃圾转运站中的垃圾运至垃圾填埋场,此类车辆选择额定载重5.0t左右的压缩式垃圾车。

3.4 垃圾的处理

根据前述垃圾分类,主要包括有害垃圾和非有害垃圾。有害垃圾产量很少,宜专门收集至特定地点进行统一处理。对于非有害垃圾,目前国内常用的处理方式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卫生填埋是利用自然界的代谢机能,按照工程理论和土工标准,对垃圾进行土地处理和有效控制,寻求垃圾无害化和稳定化的一种处置方法。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最基本的方法。堆肥是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地、可控制地促进垃圾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堆肥是垃圾无害化、稳定化的一种形式,可将垃圾中易腐有机物转化为有机肥料[3]。焚烧是将垃圾进行高温热处理,在焚烧炉膛内,垃圾中的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转化为高温的燃烧气和少量性质稳定的固体残渣,焚烧技术具有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程度高的特点。

根据我国农村经济条件和实际情况,主要考虑卫生填埋和堆肥的处理方式。农村垃圾一般已由农民进行自行分类,可回收利用的成分较少,而其中的厨房剩余物、果皮、蔬菜残渣等易于处理的垃圾成分,一般也由农民自行用作农家堆肥、沼气利用、农田肥料或牲畜食料等,难以进行规模化的堆肥处理,即使收集后进行统一堆肥处理,也存在投资及处理费用较高,建设周期长、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较高、设备较复杂,对垃圾成分要求高、需进行预处理、不可堆肥物仍需进行另行处理,生产出的复合肥成本高、销售难等缺点。因此,农村垃圾的处理宜采用周围县城的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4 结论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种类的日益复杂化,使得垃圾处理的负担也将日益加重,加快对农村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要求十分迫切。只有解决好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才能有效保护农村环境,保证农民身体健康,加快村庄整治工程,才能更加快速而有效推进生态村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采用“村庄收集、乡镇集中运输、县域内定点集中处理”的方式是适合的,但还需要各级部门加大投入,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何水晶,李启彬,等.新农村建设中的垃圾处理对策探讨

[J].农村经济,2007,(12):114~116.

[2]王伦,伍松林.中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环境管理,2008,(6):3.

[3]赵金才.浅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沼气的利用[J].现代

农业科学,2009,(2):160~161.

责任编辑:郭兴顺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