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亚湾石化西区化学品公用仓储物流基地项目填海工程环评简本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
《惠州大亚湾石化西区化学品公用仓储物流基地项目海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工程概况
惠州大亚湾石化西区化学品公用仓储物流基地项目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内C1、C2及C3地块。位于石化大道南侧,西侧为规划的西三路,东侧为规划的西四路,在正在施工的D1、D2地块西侧。本项目主要建(构)筑物有办公楼、职工活动中心、甲类车间、乙类车间、丙类车间、甲类仓库、乙类仓库、丙类仓库、辅助设施区、罐区等。
回填施工时,需在南侧边界处设置临时围堰,长约1250m。在西侧鱼塘范围内的临时围堰采用充填大砂袋结构;东侧位于海域的部分采用充填土工管袋结构。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划分为Ⅰ区和Ⅱ区两个区。Ⅰ区陆域形成采用回填开山土石成陆。Ⅱ区采用回填砂和开山土石相结合的方案。Ⅰ区地基处理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Ⅱ区全部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处理。Ⅰ区回填过程中需清除约8.4万m3的挤出淤泥,拟吹填至靠Ⅱ区南侧纳泥区(Ⅱ-2区)内。本工程陆域形成共需土石方483.4万m3。其中回填砂82.4万m3,可从珠江口等地购买。其中开山土石401万m3。滨海三路及南风岭地区剩余约112万m3开山土石可用于本工程回填,其余289万m3可用石化区东部的精细化工区开山土石。本项目围填海工程建设工期为20个月。
项目的海域使用类型为工业用海中的其他工业用海。用海方式为填海造地用海中的建设填海造地用海。海域使用申请面积为46.8048公顷。
2、工程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临时围堰充填大砂袋和土工管袋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推填开山土石成陆过程中II区内纳泥区的吹填尾水溢流产生的悬浮泥沙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垃圾等。推填开山土石成陆过程中II 区内纳泥区的吹填尾水溢流产生的悬浮泥沙源强为0.097 kg/s,溢流源强性质为连续源。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应设置化粪池等简易有效的收集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后方可排放,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对附近海域水环境的影响不大。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送石化区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因此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不大。
营运期本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是生产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初期污染雨水等。本项目厂区内排水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生活污水中粪便污水经收集后排入室外化粪池,经初步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排出厂区之前设水封井。生产工艺过程中基本无废水产生,可能产生的废水主要是清洗地面污水以及机泵的滴漏或检修设备时清洗水。该部分废液、废水经初步预处理后,再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公司收集处理,不外排。雨水经暗管或沟收集后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排出厂区之前设水封井。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化工原料包装材料及员工日常生活垃圾等。废弃包装材料属危险废物,一般由供应商回收再利用,否则由有资质的单位或部门进行回收和安全处置。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并进行相应卫生填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程非污染环境影响主要是:(1)填海工程建设对水动力条件的影响;(2)潮流场改变对地形地貌、冲淤环境影响;(3)填海对海洋生态的影响;(4)填海工程建设对通航的影响;(5)填海工程建设对防洪的影响。
3、环境质量现状综合分析与评价
(1)水质状况
由丰水期(2012年7月)的调查结果可知,所有样品的评价因子DO、砷、铬、铜和镉的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未出现超标现象。pH、COD Mn、无机氮、活性磷酸盐、BOD5、石油类、汞、铅、锌含量在涨落潮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涨潮期超标率分别为12.5%、29.2%、25%、37.5%、16.7 %、28.6%、79.2%、79.2%、8.3%;落潮超标率分别为29.1%、33.3%、20.8%、29.2%、16.7%、61.9%、83.3%、100%、12.5%。
由枯水期(2012年1月)的调查结果可知,除无机氮有10.0%样品超标外,所有样品的评价因子pH、DO、COD、活性磷酸盐、汞、锌、镉、铜、铅、石油类和硫化物的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未出现超标现象。
(2)沉积物状况
由丰水期(2012年7月)的调查结果可知,所有样品的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镉、砷的评价因子的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未出现超标现象。铜有40%样品超标,铅有30%样品超标,锌有20%样品超标,总铬有20%样品超标,汞有20%样品超标。
由枯水期(2012年1月)的调查结果可知,除石油1个站点出现超标,超标率为
7%外,其余站点基本满足沉积物第一类标准要求。
(3)生物状况
①丰水期(2012年8月)调查结果
●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调查海区各站叶绿素含量变化于(0.96~19.9)mg/ m3,各站各层的平均值为7.77 mg/m3。各站海洋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为(1.17~6.21)×102mg·C/(m2·d),平均值为
3.25×102mg·C/(m2·d)。
●浮游植物
调查海域共出现浮游植物4大门类18科71种,其中硅藻门的种类最多。调查海区各站的浮游植物平均个体数量为231.77×104 个/m3,种类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05,均匀度平均为0.70。
●浮游动物
本次调查的浮游动物经镜检分析鉴定得共有7个生物类群,共29种。其中桡足类的种类最多。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为271.27 mg/m3,浮游动物的平均个体数量为349.36ind/m3。种类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83,均匀度平均为0.89。
●底栖生物
共鉴定出底栖生物9门14目23科35种,其中多毛类最多。平均栖息密度为115.69ind/m2,平均生物量为66.18 g/m2。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9183~3.0396之间,平均为2.2096;均匀度分布范围在0.7381~0.9329之间,整个海区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为0.8704。
●生物体质量分析
调查海域底栖贝类体内部分重金属含量超贝类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其生物质量状况较差;底栖鱼类体内少量重金属含量轻微超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其生物质量状况较好;底栖软体类体内所有监测污染物含量均未超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其生物质量状况良好;潮间带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普遍超贝类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其生物质量状况极差。
②枯水期(2012年1月)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