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Word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血管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肝血管瘤的 CT 诊断和鉴别诊断【摘要】目的:

分析肝血管瘤的 CT 表现,总结其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对 83 例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和 CT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83 例血管瘤中, 72 例为单发,其中右叶 52 例,左叶 20 例;多发 11 例,其中 4 例均位于右肝。

83 例共发现病灶 116 个,其中直径大于 5CM 者 12 例。

结论:

对于有典型的 CT 增强表现的肝血管瘤患者, CT 可做出明确诊断。

【关键词】肝血管瘤; CT 表现;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 R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9)11-0788-01 肝血管瘤十分常见,尸体解剖时发现率达 4%~7%。 50%~70%的肝血管瘤无临床症状,仅在查体或其它原因行 B 超或 CT 时发现,无症状的肝血管瘤临床上不需要进行治疗,因此与肝脏其它占位性病变的鉴别是十分有意义的[1]。

本文对 83 例肝血管瘤的 CT 表现进行分析、归纳。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肝血管瘤患者 83 例,其中女 39 例,男 44 例;年龄 21~85岁,平均 52.

3 岁。

其中,因右上腹部不适、隐痛就诊发现 15 例,住院期间发

现 23 例,余者为体检发现。

检查前 30 分钟患者空腹口服水 1000ml,扫描前 10 分钟再次口服水 300ml,以充盈胃肠道。

使用西门子 64 排螺旋 CT 扫描机,先扫描定位相,在定扫描范围,采用容积扫描,先平扫,设靶血管,进行动脉期/、门静脉区和平衡期扫描,部分病例增加延迟扫描。

造影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射速度为 4. 0~5. 0ml/s. 图像重建轴位均为7mm 和 1mm。

2 结果 2. 1 大小和部位:

83 例血管瘤中, 72 例为单发,其中右叶 52 例,左叶 20 例;多发 11 例,其中 4 例均位于右肝。

83 例共发现病灶 116 个,其中直径大于 5CM 者 12 例。

2. 2 CT 平扫:

在 116 病灶中,呈等密度者 15 个,呈高密度 1 例为脂肪肝,密度不均 15 个,余者均呈低密度。

2. 2 CT 增强:

17 个病灶为动脉期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密度; 3 个病灶动脉期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可见边缘点状强化并逐渐向中心填充; 86 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边缘强化,呈结节状、片状或环状,强化程度与腹主动脉相仿,门脉期强化向病灶中心扩展,延迟期后呈等或略高密度; 19 个病灶延迟中央见低密度区,呈不规则、裂隙状或星形。

5例病灶动脉期可见肝实质一过性强化, 2 例病灶动脉期可见门静脉早显。

3 讨论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无任何临床症状,为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

少数大的血管瘤因压迫肝组织或临近脏器产生腹部不适、腹痛或可触及包块。

本组 83 均符合上述表现。

文献报道本病以成年女性多见,但本组病例男女比例相当,发病年龄女性最早 21 岁,男性 35 岁,以 40~60 岁年龄组多见,与文献不一致,有待进一步发现。

本组 83 例血管瘤患者,平扫多为低密度、边界清楚;少数因脂肪肝呈高密度; 15 个病灶呈等密度,多为小病灶和脂肪肝所致,为 CT 增强扫描发现。

CT 增强典型表现为动脉期边缘强化,多表现为结节状、片状或环状,其强化程度极高,接近腹主动脉的密度,门静脉期强化区逐渐由病灶中央扩展,延迟后病灶呈等或略高密度[2]。

19 个病灶内低密度区未强化,呈不规则、裂隙状或星形,其原因可能为瘢痕或出血和血栓形成。

3 个病灶血管瘤动脉期无强化,随时间推移,出现点状强化,有学者认为,此 ct征象为血管瘤的典型表现,可明确血管瘤的诊断,不必进一步检查。

5 例瘤周动脉期一过性强化和 2 例门静脉早显,为动静脉瘘所

致,此种征象少见。

我们发现病灶的密度和填充速度和病灶大小有关,病灶越小,密度越均匀,充填速度越快,而病灶越大,密度越不均,充填速度越慢。

对于 CT 表现不典型的血管瘤,常需与肝内其它病变鉴别。

本组 83 例116 个病灶中,动脉期均匀强化 17 个,需和肝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腺瘤等鉴别。

原发性肝癌:

多有肝炎、肝硬化史,增强典型表现为快进快出,当发现有包膜、 AFP 阳性、门脉癌栓和肝门淋巴结转移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可有中心瘢痕延迟强化。

肝腺瘤:

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与口服避孕药有关,有包膜、血供丰富、易出血且脂肪含量高,CT 增强动脉期强化程度低,可见包膜延迟强. , MR 有助于进一步定性诊断。

3 个病灶动脉期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可见边缘点状强化,需与少血供病变鉴别,当强化程度和血管接近时,有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

总之,尽管肝血管瘤的 CT 表现多种多样,对于大部分病灶,依据其典型的 CT 增强表现,可做出肝血管瘤的定性诊断;对于少数不典型的病例,需结合 MR 检查,才能做出进一步诊断。

参考文献:

[1] 曹丹庆,蔡祖龙. 全身 CT 诊断学【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444. [2] 周康荣,严福华,曾蒙苏等. 腹部 CT 诊断学.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9.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