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好莱坞与新好莱坞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旧好莱坞电影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这里先把旧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电影生产方式)作一简要介绍:

一、制片厂制的特点

(1)把电影业变成大规模的垄断性企业,出于垄断的需要,八大公司规模巨大、设备齐全,建有众多的巨大摄影棚和拍摄场地,广泛收罗艺术和技术方面的人才,形成一个电影的“独立王国”;

(2)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实行的是工业生产流水线式的制作模式,制片厂强调集体的智慧和细密的分工,而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几乎被消解在集体的合作之中;

(3)制片人专权。所谓“制片人”其实就是公司的老板,他全权决定着电影的生产,把创作人员看作供随意调遣的雇员,他有权任意改变剧本的情节、决定演员的阵容等等;

(4)明星制度。这种制度更多的是出于商业化的需要,在此时期,明星制是争取票房成功的核心因素。这种制度直到50年代大制片厂制度的解体才衰落下去。

二、类型片的特征

制片厂制度生产的电影都是类型片。美国电影创作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归纳出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都是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因为这类影片有一些固定的模式,成为一种类型,所以大制片厂的生产流水线只需对素材稍加改头换面,便可不断复制出大量大同小异、适销对路的电影产品。一般来说,类型片有如下的特征:

(1)公式化的情节。类型电影几乎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题材领域,讲述一个大同小异的故事,如西部片中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或“白人开发西部,印第安人袭击”,强盗片里的“抢劫成功、最终落网”,科幻片的“怪物出世,为害一时,最后灭亡”。

(2)定型化的人物。情节的公式化决定了人物性格的定型化、模式化。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如西部片中的牛仔、警长、歹徒、印第安酋长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德性或兽性;如科幻片中大都有一个仇视人类的科学家以自己的研究和发明对人类造成巨大的伤害等等。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定型化的人物需要固定不变的外在形象的设计。如牛仔身挎连发枪或来福枪、头戴宽边帽、身穿皮上衣和紧身裤,肩挎子弹带的形象是任何一部西部片都不可缺少的。再如代表邪恶的森林,预示危险的城堡或塔桥,象征灾害的实验室里冒着气泡的彩色液体等等,都是灾难片中常见的视觉形象。

三、经典好莱坞的叙事模式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一夜风流》、《魂断蓝桥》。

2.类型片大都采用单一的线性结构,以时空转换为顺序,以事件发展为线索,较少使用闪回,平行蒙太奇手法,而着重讲述单向发展的故事。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3.以人物为因果关系的中心而展开剧情,这是叙事的概念依赖的基础。自然肇因(如洪水、海啸、地震)或社会因素(制度、战争、经济衰退)可以作为剧情的催化剂或前提。可叙事的重心却一成不变地放在人物的心理原因上(决定、选择)人物的性格特征。

4.通常推动叙事的重要特征是:欲望。由欲望形成目标,叙事的发展过程包括了目的达成的过程。比如在《绿野仙踪》(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代表作品)中桃乐丝有一连串的目标,首先是从高齐小姐那里救出小狗托托,然后离开奥兹回家。要回家的最终目标产生出回家途中的短期目标“到达翡翠城杀死巫婆”。如果这个达成目标的欲望是惟一呈现的因素,那么便没有什么会阻碍角色达成目的。但在经典叙事中大多有一种对立力量:制造冲突对立面。这一对立人物的特征和目的均与主角相反。桃乐丝返回堪萨斯的目的遭到巫婆的反对,而巫婆的目的是得到红宝石拖鞋。桃乐丝必须在她穿着鞋子回到家之前将巫婆除掉。起因和后果暗示改变。如果角色不渴求与叙事开始时的方式有所不同,那么任何变动也不会发生。因此,角色及其特征尤其是欲望,是因果最重要的来源。

5.以大团圆作为结局。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经典好莱坞的叙事影片都会呈现一个封闭性的结尾,不留下任何未解决的问题,寻找一个最后的结果来完成因果链。观众通常会知道每个角色的命运、每个秘密的答案和冲突的结果。

新好莱坞电影

一、新好莱坞运动

新好莱坞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一方面,这一时期是美国社会的多事之秋,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的民权斗争风起云涌,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使国内反战情绪不断高涨,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的反主流文化盛行。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美国电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冬,大的制片公司纷纷倒闭或转产,有的制片厂因财政困难放弃了使用知名导演和演员,而是大胆起用新人,还有的艺术家以较少的资金独立制片或合资经营电影公司,按照自己的意愿拍摄电影,这些电影人由于拥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度和较少的传统桎梏而使好莱坞电影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兴起于60年代的新好莱坞运动为美国影坛奉献了一大批杰出的导演,他们有卡萨斯特,阿瑟·佩恩,科波拉,丹尼尔·霍佩尔,马丁·斯科塞斯,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他们为70年代以后的好莱坞电影再辉煌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对照于旧好莱坞)

1.在影片主题与题材上:旧好莱坞电影由于受制片厂制度和政治的影响(美国当时有个《海斯法典》禁止拍摄接触社会的影片)因而在主题和题材上多为远离现实和政治的消遣娱乐内容,在创作上体现中产阶级的共性,中庸和保守的价值观,现实主义倾向的影片在这一时期所占的比重很极少。而新好莱坞电影却表现出对旧好莱坞电影的反叛,其电影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暴露、批评和抗议,对现实生活直面的广度和力度都给人以极深的震撼。如阿瑟·佩恩于1967年拍摄的被称为新好莱坞诞生的标志性影片《邦尼和克莱德》,故事发生在30年代的美国乡村,是某种意义上的“警匪片”,但却体现出当代青年反抗的主题:直接反抗社会不公平和禁锢个性的暴力的正当性。

新好莱坞电影比较有代表性的还的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遨游太空》(1968年)、《发条桔子》(1971年);约翰·施莱辛格的《午夜牛郎》(1969年),米洛斯·福尔曼拍摄《飞越疯人院》(1971年);马丁•斯科西斯的《出租汽车司机》(1976年),弗朗西斯·科波拉《现代启示录》(197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