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度中考总复习基础知识

2020学年度中考总复习基础知识
2020学年度中考总复习基础知识

中考01 2020学年度中考总复习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绪言+第一单元

1.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2.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未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吹灭蜡烛,出现大量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3.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比空气少,呼出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第二部分:空气、氧气

1.空气成分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是氮气,约占78 %;其次是氧气,约占21 %。

氧气质量分数约占空气的21%,对吗?不对,应该是体积分数。氧气有可燃性,对吗?不对。2.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用作霓虹灯等,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反应的保护气(不般不用作食品保护气)。

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反应对吗?不对。

3.氧气可用于气焊的原因是氧气具有助燃性,氮气可以作保护气或防腐的原因是化学性稳定。

用于磁悬浮列车制造低温环境,医疗麻醉,食品保护气的气体是氮气。

4. 空气质量指数计入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SO2、CO 、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等。是否包括CO2否。是否包括N2否。

5.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叫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先降温将空气转化为液态,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此过程属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6. 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故可用向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将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集满。

7.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说明气体已集满;

8.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时,装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要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中上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9.实验完毕时先撤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10.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的实验步骤用七个字概括是查、装、定、点、收、离、熄。

第三部分:氢气、水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过一会儿,烧杯内壁产生水雾。

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要验纯。

2.氢气的验纯操作: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是否纯净的判断:发出尖锐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较小则表示气体较纯。氢气验纯时没任何声音说明氢气已纯净,对吗?不对。

3. 明矾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杂质,利用活性炭净水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投药消毒是

化学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肥皂水法,现象是:硬水浮渣多,

泡沫少;软水浮渣少,泡沫多,生活上软化水方法是煮沸。

蒸馏时要在蒸馏瓶加入碎瓷片(沸石)作用防止液体暴沸。

第四部分:碳、二碳化碳、一氧化碳

1.在天然物质里,金刚石硬度最大,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

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但它们的化学

性质相似,它们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常温下碳的化学金刚石石墨C60

性质稳定。活性炭吸附是物理变化,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化学变化。

2.活性炭有吸附能力的原因是它的结构疏松多孔,常用来吸附色素和异味,吸附毒气,作脱色剂。3.木炭具有可燃性,通常用作燃料,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4.CuO被还原成为Cu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5.实验室制CO2的药品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为何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进行。为何不用Na2CO3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控制。为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CO2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检验二氧化碳用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用NaOH溶液

6.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其它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它相比,即知道密度大小比较。

7.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产生CO2的主要途径: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人与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吸收CO2,放出O2。低碳生活是指减少CO2排放。

第五部分:燃料及其利用

1.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只满足其一即可灭火):①清除或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不能降低)。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其中较为清洁的是天然气,称为工业粮食的是煤,乙醇汽油是化合物吗?不是,是混合物。

3.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4.天然气,沼气,瓦斯的主要成分是CH4,乙醇化学式C2H5OH,俗称酒精。

5.煤等化石燃烧燃烧主要带来的污染物是SO2,NO2,CO,炭粒,尘粉,造成酸雨的气体是SO2、NO2。6.氢气作为最理想的能源,但未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制取成本高,储存困难。

7. 列举两例人们正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或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

第六部分:金属和金属材料

1.产量最高,使用最广的金属是Fe ,产量第二的是Al,铝抗腐蚀性好的原因是: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层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2.合金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熔合吗?可以,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大,抗腐蚀性比纯金属强,熔点比纯金属低。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合金是不是高分子材料?不是。3.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焦炭的作用是:①提供热量②生成还原剂CO,

石灰石的作用是将铁矿石中的SiO2转化为炉渣除去;主要成分:赤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Fe2O3被还原的实验现象是红色的固体变黑色。

4.炼钢主要原料是生铁,通入纯氧,降低碳的含量。为何不通入空气因为氮气排出,带走热量。

5. 防止铁生锈的原理有隔绝空气或隔绝水)。具体方法有保持干燥,涂油,刷漆,镀其它金属,铁锈的化学式是:Fe2O3·xH2O,铁锈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或混合物)。

5.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是铜与空气中的O2、H2O 、CO2反应得到。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K钙Ca钠Na镁Mg铝Al 锌Zn铁Fe锡Sn铅Pb(H)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

7.铁为何可做食品的“双吸剂”易吸水和氧气生成铁锈。

8.在铁、铝、铜、锌、钛五种金属中:①用于电镀和作干电池负电极的金属是锌Zn;②常用于制造电线的金属是铜Cu ;③钢和生铁是碳和哪种金属的合金铁Fe ;④常用于航空工业制造飞机的金属是钛

Ti铝Al ;⑤用于人造骨头的是钛Ti ;⑥粉末状是黑色的金属是铁Fe

第七部分:溶液

1.均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吗不一定,如:水不是溶液;花生油与水混合,牛奶等叫乳浊液

2.食盐、KCl、蔗糖溶于水后溶液温度不变;NH4NO3、NH4Cl(铵盐)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NaOH固体、CaO、浓H2SO4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其中CaO是与水反应放热)

3.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油污,而汽油除油污是溶解油污。

4.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为①增加溶质;②降低温度;③蒸发溶剂。使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

5.饱和溶液不一定是很浓的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很稀的溶液。

6.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把CaO投入到Ca(OH)2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会减少。溶液质量减少。

7.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CO2气体从水中逸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人喝了饮料后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8.使物质结晶析出的方法有:①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较多的固体,如:KNO3等,此方法一般表述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②蒸发结晶:适宜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如NaCl。此方法表述为:蒸发结晶,洗涤,干燥

9.混合物分离:①一种物质可溶,一种物质不可溶,如泥沙和食盐用溶解、过滤方法分离;

②分离两种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选用的结晶方法要适合量多的那种,

如:KNO3中混有少量NaCl,提纯KNO3,用降温结晶

NaCl中混有少量KNO3,提纯NaCl,用蒸发结晶

10.饱和溶液升温变为不饱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第八部分:酸、碱、盐

1. 打开浓盐酸瓶盖可看到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HCl气体跟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减小,质量分数会减小。浓盐酸与大理石制CO2会带来杂质HCl 气体。

2.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而使其质量增加,质量分数会减小。同时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可干燥H2,O2,CO,CO2等,不可干燥NH3。

3.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4.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停搅拌。

5.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解了空气中的CO2生成H2CO3,酸雨是pH<5.6的雨水。

SO2形成酸雨的化学方程式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6. 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规律是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溶液的变色规律是遇酸不变遇碱变红。

7.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用PH试纸,pH的范围通常为0~14;(广泛PH试纸精确到整数);PH

试纸不能直接放入溶液中;不能湿润PH试纸,这样测酸偏大,测碱偏小;用PH试纸测不到浓硫酸的PH。

8. 厨房可用食醋除水垢(CaCO3 Mg(OH)2)

9.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暴露在空气里易吸水而潮解,还会吸CO2而变质,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NaOH易潮解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用天平称时,应将NaOH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中称量,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可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SO2、HCl等酸性气体。

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

10.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俗称为熟石灰、消石灰,其水溶液叫石灰水,石灰乳,在空气中易吸CO2而变质,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11.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一开始没

有气泡产生

12.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不能用铁桶装的原因CuSO4+ Fe=FeSO4+Cu 古代发明的“曾青(CuSO4)得铁化为铜”的湿法炼铜原理:CuSO4+ Fe=FeSO4+Cu

13.酸碱中和的实质:酸中的H+和碱中的OH-作用生成H2O的过程。

14.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用熟石灰中和,中和工厂排出的酸性污水,一般用熟石灰,治疗胃酸过多一般服用的碱是Al(OH)3,一般服用的盐是NaHCO3,判断:服用苏打或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错,碱性太强!蚁虫叮咬是分泌了酸性物质蚁酸,可涂呈碱性的稀氨水,肥皂,

15.盐类物质是指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是对的。写盐的化学式:碳酸铵(NH4)2CO3 硝酸铵NH4NO3硫酸钾K2SO4氯化铝AlCl3

16.食盐主要成分NaCl,可以消除积雪的原因:降低水的凝固点;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工业用盐是亚硝酸钠NaNO2有毒。

17.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可用于建筑和补钙剂;

Na2CO3,俗称为纯碱、苏打,水溶液呈碱性,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工业,洗涤剂等;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属于盐类,俗称小苏打,除了治疗胃酸过多症,还用作食品发酵剂。碱面的成分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8.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其溶液呈碱性,不能与铵态氮肥混用,这样会让化肥失去肥效。

19.植物生长需要量较大的元素是N 、P 、K ;如果含其中的两种或以上元素叫复合肥氮肥促进茎叶浓绿;磷肥增强抗寒抗旱能力;钾肥增加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是尿素CO(NH2)2,一般难溶于水的肥是磷肥。

20.氨水NH3·H2O ,属于碱类。是NH3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溶液中有的离子是:NH4+和OH—

21.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易分解出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可通过闻气味来鉴别,碳酸氢铵属于盐类物质。分解的方程式是NH4HCO3=NH3↑+H2O+CO2↑

第九部分:化学与生活

10.人类所需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六大类。其中能提供能量的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糖类只由CHO元素组成;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Na,K,Ca 等元素在人体内一般以无机盐形式存在。大米主要提供的营养素是:糖类;水果蔬菜主要是提供:维生素;食盐中加碘是指:加碘元素。

11.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缺少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少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12.人体的元素含量超过0.01 %的,称为常量元素,有:K,Ca,Na,Mg,Cl,C,H,O,N,P,S,其中最多的是O ;含量在0.01%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如:铁Fe,钴Co,铜Cu,锌Zn, 铬Cr,锰Mn, 钼Mo,氟F,碘I,硒Se;有害元素汞Hg 铅Pb 镉Cd。

13.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14.(1)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的元素Ca 。(2)Fe元素是血红蛋白的成分,摄入量过低会引起

贫血(3)缺乏氟元素易产生龋齿。(4)缺少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的元素Zn 。(5)摄入碘不合理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15.甲烷CH4甲醇CH3OH乙醇C2H5OH葡萄糖C6H12O6属于有机小分子;

淀粉,蛋白质,塑料,聚乙烯等属于有机高分子。

判断:有机物都易燃烧。错。面粉是有机物面粉是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糖类,属于有机物。

16.区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是用火烧,如果无特殊气味的是棉花,棉线;有烧焦羽毛味的是羊毛,真丝;如果有异味,臭味则是合成纤维(涤纶,锦纶,腈纶),塑料,橡胶等。

17.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而多数网状结构的材料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热固性。

聚乙烯塑料有热塑性可否修补?可以;开关插座是电木,能否修补?不可以

18.用作浸制动物标本的是甲醛,它对人体有害;地沟油,霉变大米含有毒的黄曲霉素。

聚乙烯塑料用于食品包装,聚氯乙烯却不行,有毒。

19.复合材料是指由基本材料和增强材料组成的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素陶瓷、钢筋混凝土。有机玻璃是有机高分子材料,而不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纯金属和合金,常见合金:黄铜,青铜,硬铝,不锈钢,生铁,钢

三大合成材料(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判断:合金属于合成材料错,属于金属材料;羊毛属于合成材料错,属于天然材料。

纤维素属于合成材料错,属于糖类,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

第十部分:小实验题

1.用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松开止水夹后,烧杯内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1/5。

导致结果偏小的原因是①红磷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实验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而导致集气瓶中一些空气逸出。为何不能用碳,硫代替红磷:碳、硫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使压强变化不大,水不倒流;

该实验同时说明氮气具体的性质是: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如右图,图1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导管

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

图2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弹簧夹,向

长颈漏斗中加水,若产生一段稳定的液柱,则气密性良好。

3.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放出氢气,正极放出氧气,

体积比为2:1,此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2)电解时加入少量硫酸钠,氢氧化钠或稀硫酸,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4.看以下实验图回答问题:

(1)如图:倒了适量水后,旋紧盖子,观察到的现象是矿泉水瓶变扁了,得到此现象的原因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瓶压扁了。

(2)如图: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CO2可用于灭火。

(3)如图:用CO还原CuO为何要先通气体排尽空气?防止发生爆炸,实验结束后要继续通气体至装置冷却,原因是防止石灰水倒吸,玻璃管炸裂和防止灼热的铜被再次氧化。

为何要点燃尾气CO有毒,污染空气。

(4)图中足量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水分。

5.右图,蜡烛的作用是引燃面粉,(煤粉也可能会爆炸)

鼓吹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与空气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6. 如图: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该实验所观察到现象是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所应用的实验方法叫对照(对比)法。

7.看以下实验图回答问题:

(1)图1:铜片上的白磷是否燃烧是,水中的白磷是否燃烧否,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铜片的白磷是否燃烧是,铜片上的红磷是否燃烧否,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图2:由①②对比可知铁生锈与氧气有关,由①③对比可知铁生锈与水有关。

8.由NaCl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步骤一般是: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贴标签;

注意:取药品时瓶塞应倒放,托盘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9.粗盐提纯:步骤是: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④计算产率。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搅拌加快溶解、引流、防止局部受热不均,液滴飞溅;蒸发到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就要停止加热,不要蒸干

误差分析:若将粗盐直接倒入水中,会导致粗盐未完全溶解,产率偏低等

10.(1)写出仪器名称1 铁架台 2 长颈漏斗 3 锥形瓶 4 分液漏斗 5 干燥管6 U 形管 (2) 装置C 的优点是方便添加液体药品 ;装置D 和E 的优点是:可以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得到稳定的气流;装置F 、G 、H 、I 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必须用块状固体);

(3)装置C 要注意长颈漏斗要伸到液面之下,否则气体会逸出;装置D 如何减慢滴加速度: 关小活塞

11.实验室制O 2时,装KMnO 4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原因是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试管破裂 。铁夹应夹在 试管中上部 处,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防止KMnO 4颗粒进入导管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导管要伸到 瓶底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观察到 导管口的连续均匀的气泡时 开始收集氧气;实验完毕

时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是防止试管冷却后水倒吸,试管破裂。 方程式:2KMnO 4==K 2MnO 4+MnO 2+O 2↑ 2KClO 3 ==== 2KCl+3O 2↑ 2H 2O 2==== 2H 2O+O 2↑ 12.实验室制CO 2的药品 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方程式: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为何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生成的硫酸钙会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为何不用Na 2CO 3与稀HCl 反应速度太快,不易于收集 ;为何不用浓盐酸 挥发出大量HCl ;

13.实验室制H 2的药品是锌粒和稀硫酸(或稀盐酸)。Zn+H 2SO 4=ZnSO 4+H 2↑ Zn+2HCl=ZnCl 2+H 2↑ 不用镁制氢气的原因是:镁与酸反应太快,不易操作,不用铁的原因:反应太慢

14.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一般方法:NaCl(Na 2SO 4,MgCl 2,CaCl 2) (其中步骤3必须要在1后面)(1)先加过量的BaCl 2除去SO 42- (2)再加过量的NaOH 除去Mg 2+ (3)加过量的Na 2CO 3除去Ca 2+ ,和步骤1过量的Ba 2+ (4)这时滤液中含有NaCl 和NaOH,Na 2CO 3,再加适量的稀盐酸,除去过量的NaOH,Na 2CO 3

15.基础实验题气体的检验或除去

1)、证明CO 2:Ca(OH)2 溶液 出现白色浑浊

2)、除去CO 2,HCl,SO 2: NaOH 溶液 无明显现象

3)、证明H 2O :无水CuSO 4, 由白色变蓝色(第一步先证明水的存在)

4)、除去H 2O :浓H 2SO 4 无明显现象(最后除去水蒸气)

5)、证明CO :先将原CO 2除去,通过灼热的CuO ,再通过Ca(OH)2 溶液(粉末变红色,石灰水浑浊 )

6)、除去CO 2中的HCl :通过饱和NaHCO 3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7)、除去H 2中的HCl :可用NaOH 溶液除去

MnO 2 △ △

MnO 2

第十一部分 说法正误——易错点集锦

1. 关于说法是否正确: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烟雾。(×)(白烟)

(2)氧气具有可燃性,用作燃料。(×)(助燃性,用作助燃剂)

(3)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体积分数)

(4)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不和任何物质反应。(×)(比较难反应)

(5)空气污染物CO 2是引起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 (×)(CO 2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

(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现象不能直接描述物质的名称!)

(7)降低物质的着火点,是灭火的方法之一。(×)(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不能降低)

(8)除去CO 2中少量的CO ,可能燃烧法除去。(×)(不能!难以操作,难以分离)

(9)室内着火,要打开门窗通风。(×)(会提供大量的氧气,燃烧更旺)

(10)家用电器着火,喷水浇灭。(×)(不能,可能会触电)

(11)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要说明在化学变化中)

(12)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是同种元素。(×)(常见的微粒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等,如:H 2O 与Ne

的质子数都是10,但不是同种元素, 元素的定义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3)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带电的微粒有离子,电子,质子)

(14)水结成冰,则水分子停止运动。( × )(分子在不断的做不规则运动)

(15)Fe +3表示铁离子。(× ) (表示正3价的铁元素)

(16)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 2和O 3组成的是混合物)

(17)过滤可以将硬水转换成软水(×)(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生活中用煮沸把水软化)

(18)反应前后质量没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就没参与反应的物质)。

(19)制取CO 2的药品是CaCO 3和HCl (×)(注意不能填化学式,因为混合物不能用化学式表示,应该是

大理石和稀盐酸)

(20)金刚石、石墨、C 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因为C 60是由C 60分子构成的)

(21)石墨转变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因为石墨变成了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

(22)扇子扇蜡烛一扇就灭,是因为降低了石蜡的着火点。(×)(把热量带走,温度低于着火点)

(23)氢气与氧气混合,遇到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H 2,CO,CH 4等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或空气混合,

遇到明火,达到爆炸极限,才会爆炸)

(24)室内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并开窗通风。(×)(不能开灯,有火花,应关闭开关,开窗)

(25)纯铁比生铁的硬度更大,熔点更高。(×)(生铁是合金,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高)

(26)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所有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普通氢原子无中子)

(27)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能制取CO 2,则稀硫酸也能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 2。(×)(反应生成的硫

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

(28)把质量相同的铁粉与锌粒放入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中比较反应快慢。(×)(表面积不一样)

(29)用燃着的木条伸进某瓶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CO 2 。(×)(可能是N 2)

(30)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均生成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

(31)盐和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盐和碱中的阳离子也可以是铵根,如NH4Cl、NH3.H2O)(32)无机盐、蛋白质、水都是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素。(×)(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糖类、油脂、蛋白质)(33)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

(34)CO2中CO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35)H2O2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

(36)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钙。(×)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37)点燃可燃性气体一定会引起爆炸。(×)(可燃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爆炸)

(38)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可将其放在纸上称量。(×)(氢氧化钠是强碱,有强腐蚀性,需要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

(39)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40)原子不显电性,故原子内一定不存在带电的粒子。(×)(原子内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41)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43)白色物质造成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指废弃塑料引起的污染)

(44)催化剂一定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有些是加快,有些是减慢)(45)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应该用锅盖盖灭)

(46)进入废弃的沼气池,先进行灯火试验。(×) (沼气是可燃性气体,做灯火试验可能会引起爆炸)(47)生铁中含碳量为2%~ 4.3%。(√)(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的含碳量为0.03%~2%)

(48)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导致实际体积偏小。(×) (仰视实际体积偏大)

(49)玻璃钢、碳素陶瓷、石棉网、钢筋混凝土均属于复合材料。(√)

(50)反应结束后,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一定会减小。(×)(不一定)

(51)用固体药品配制溶液时,若量筒中的水没有倒干净,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无影响)(52)维生素对人体有益,可大量摄入。(×)

(53)纯碱属于盐,火碱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火碱是氢氧化钠)

(54)钢铁、硬铝和黄铜都是合金。(√)

(55)氧气、铁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铁粉是由原子构成)

(56)棉花、羊毛、塑料都是天然材料。(×) (塑料是合成材料)

(57)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会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5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硅。(×)(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位:O Si Al Fe Ca)

(59)铁、硒、钙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钙是人体必需常量元素)

(60)铁制品在沿海地区比在沙漠地区生锈快。(√)(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较容易生锈)

(6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描述现象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62)铜粉在空气中加热质量增加,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增加了参与反应氧气的质量)

(63)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就是氧化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

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KClO3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呢)

(64)澄清透明的水可以直接作为饮用水。(×)(澄清透明的水中可能含有可溶的对人体有害的杂质)(65)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

(66)软水一定是纯净物,硬水一定是混合物。(×) (软水是含有较少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可能是混合物。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一定是混合物)

(67)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68)原子可以构成分子,故原子一定比分子小。(×)(无法比较)

(69)水果富含维生素,牛奶富含蛋白质。(√)(蔬菜水果主要含维生素,牛奶鸡蛋肉类主要含蛋白质)(70)缺碘和碘过量均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71)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均属于碳单质。(×)(木炭、活性炭是混合物)

(72)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混合,PH=7。(×)(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

第十二部分:推断题突破口

1.不溶于酸的沉淀是BaSO4AgCl ;

2..红褐色沉淀是Fe(OH)3,蓝色沉淀是Cu(OH)2;

3.蓝色溶液是含有CuSO4CuCl2Cu(NO3)2;黄色溶液含有FeCl3Fe2(SO4)3Fe(NO3)3;

浅绿色溶液是含有FeSO4FeCl2Fe(NO3)2;紫红色的溶液:KMnO4溶液

4.黑色固体可能是 C Fe粉末CuO MnO2Fe3O4 ,两种黑色固体高温反应是C+CuO

5.红色固体可能是Cu Fe2O3 (或红棕色) ;红色单质是Cu ;暗紫色(紫黑色)固体是KMnO4

6.年产量最高,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是:Cu

7.绿色固体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可分解Cu2(OH)2CO3===2CuO+H2O+CO2↑

8.如果条件是通电,应该是电解水;高温的分解反应,可能是煅烧CaCO3;

9.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常见的有毒气体CO

10.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常见的无色液体H2O ;

11. 三大还原剂是:C CO H2;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是CH4;

12.制作馒头的发酵粉是NaHCO3;用于制造玻璃的是Na2CO3;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Na2CO3 13.相对分子质量是100的不溶物是CaCO3;14.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用的碱是`:熟石灰

15.三种可燃性气体是(火焰蓝色)H2CO CH4;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是C2H5OH 。

16.加入稀酸,产生气泡,则原固体可能是活泼金属或碳酸盐;

17.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常用的建筑材料CaCO3Ca(OH)2CaO ;

18.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白色沉淀是CaCO3;配制生理盐水的盐是:NaCl

19.常温下为气体,组成元素相同,我想到是CO CO2;常温下为液体,组成元素相同,我想到是H2O H2O2;其中有消毒杀菌作用的是H2O2 。

20.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般是NH3SO2;能使红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气体是:NH3

21.汽车蓄电池里含有的酸是:硫酸;浓溶液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酸是:盐酸;胃酸中含有的酸是:盐酸(HCl);炉具清洁剂含有的碱是:氢氧化钠;用于制造玻璃的盐是:Na2CO3

?

第十三部分:初三方程式汇总

一、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1.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 2H 2O 2 MnO 2 2H 2O +O 2 ↑ (二氧化锰起 催化 作用)

2.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 2KClO 3 MnO 2 2KCl +3O 2↑ (加热一段时间才产生O 2)

3.加热高锰酸钾 2KMnO 4 ? K 2MnO 4+MnO +O 2↑(加热一段时间才产生O 2, 在试管口 塞一团棉花)

4.实验室用 大理石或石灰石 和 稀盐酸 制取CO 2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现象:产生大量 气泡 ,固体逐渐 溶解 。所制得的CO 2会带来的杂质气体除了水蒸气,还有 HCl )

5.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Zn +H 2SO 4=ZnSO 4+H 2 ↑ (现象:产生大量 气泡 ,固体逐渐 溶解 )

6.工业高温煅烧大理石制取CO 2 CaCO 高温 CaO+CO 2↑ (《石灰吟》所包含的反应)

二、物质的燃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7.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5O 2 点燃 2P 2O 5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反应,现象:发光,生成 白烟 )

8.硫燃烧 S +O 点燃 SO 2 (现象:在空气中 淡蓝 色火焰,在氧气中 蓝紫 色火焰,生成 剌激性 气味的气体)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 +2O 2 点燃 Fe 3O 4(现象: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 黑 色固体)

10.镁条燃烧 2Mg +O 点燃 2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 白光 ,生成 白 色固体)

11.铝在氧气中燃烧 4Al+3O 2 点燃 2Al 2O 3 (铝在常温下也和O 2反应,形成致密的 氧化铝保护膜 )

12.铜在空气中加热 2Cu+O ? 2CuO (紫红色的固体变 黑 色) 13.木炭不充分燃烧 2C +O 2 点燃 2CO (当碳和氧气质量比为3:4时,则生成CO )

14.木炭氧气中充分燃烧 C +O 2 点燃 CO 2 (现象:发出 白 光。当碳和氧气质量比为3:8时,则生成CO 2)

15.CO 的燃烧 2CO +O 2 点燃 2CO 2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CO 作为尾气时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烧掉)

16.氢气燃烧(爆炸) 2H 2+O 2 点燃 2H 2O (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 )

17.甲烷的燃烧(天然气) CH 4+2O 2 点燃 CO 2+2H 2O (现象:产生 蓝 色火焰)

18.乙醇的燃烧 C 2H 5OH +3O 2 点燃 2CO 2+3H 2O (乙醇俗称 酒精 )

三、还原反应(三大还原剂是 C 、CO 、H 2 ,它们在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

19.木炭还原氧化铜 C +2CuO 高温 2Cu +CO 2↑ (现象:黑 色的固体变成 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

20.木炭还原氧化铁 3C +2Fe 2O 3 高温 4Fe +3CO 2↑

21.CO 还原氧化铜CO +CuO ? Cu +CO 2 (先通一会CO ,才加热,防止加热CO 与空气混合气,可能爆炸 )

22.CO 还原氧化铁 Fe 2O 3+3CO 高温 2Fe +3CO 2 (现象: 红 色的固体变成 黑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3.CO 还原四氧化三铁 Fe 3O 4+4CO 高温 3Fe +4CO 2(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吗? 不属于 )

24.氢气还原氧化铜 H 2+CuO ? Cu +H 2O (现象:黑色的固体变成 红色 ,试管内壁有 水雾 )

25.氢气还原氧化铁 3H 2+Fe 2O 3 ? 2Fe +3H 2O

26.木炭还原CO 2 C+CO 2 高温 2CO (此反应 吸收 热量,记住是CO 2转化为CO 的方法)

四、金属与溶液的反应(均属于 置换 反应)

27.锌与稀盐酸Zn+2HCl=ZnCl2+H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28.镁与稀硫酸Mg+H2SO4=MgSO4+H2↑ (此反应放出热量)

29.镁与稀盐酸Mg+2HCl=MgCl2+H2↑ (此反应放出热量)

30.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所得溶液呈浅绿色)

31.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所得溶液呈浅绿色)

32.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33.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34.铜片投入硝酸银溶液中Cu+2AgNO3=2Ag+Cu(NO3)2 (铜表面出现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35.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Fe+CuSO4=FeSO4+Cu (铁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36.铝片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Al+3CuSO4=3Cu+Al2(SO4)3 (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37.铝片投入硝酸银溶液中Al+3AgNO3=Al(NO3)3+3Ag

五、酸碱盐的反应

38.稀硫酸溶解氧化铜CuO + H2SO4 ==== CuSO4 + H2O 固体慢慢溶解,溶液蓝色

39.硫酸除铁锈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40.氢氧化铝中和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41.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水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42氢氧化钠溶液变质2NaOH + CO2Na2CO3 + H2O(是否属复分解反应否)

43盐酸中和氢氧化钙2HCl + Ca(OH)2 ==== CaCl2 + 2H2O(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44.向纯碱中加入盐酸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属复分解反应)

45.向小苏打加入盐酸NaHCO3 + HC l NaCl + H2O + CO2↑(属复分解反应)

46.小苏打受热分解NaHCO3?NaCl + H2O + CO2↑

47.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2NaOH + CuSO4Cu(OH)2↓ + Na2SO4沉淀蓝色

48.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3NaOH + FeCl3Fe(OH)3↓ + 3NaCl沉淀红褐色

49.氨水与硫酸反应H2SO4 + 2NH3·H2O = (NH4)2SO4 +2H2O

50.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51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2NaOH+(NH4)2SO4=== 2NaCl+2NH3↑+2H2O产生刺激性味气体

六、要掌握的其它反应

5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生成白色沉淀)

53.正常雨水呈酸性的原因CO2+H2O=H2CO3 (将CO2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54 .打开汽水瓶有气泡冒出的原因H2CO3 =CO2↑+H2O (将通了CO2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回紫色)

55.水通电分解2H2O通电2H2↑+O2↑ (负极放出H2,正极放出O2,体积比为2:1 )

56..生石灰(CaO)与水反应CaO+H2O = C a(O H)2(此反应放出热量。记住是由CaO制备Ca(OH)2的方法)

2020年我们改变思路认清方向重新寻找制定了定位点,硬件以环境场地和基础设施为切入点,软件提高人文服务为辅助,以点带面的突破去改变现状。第二个问号,企业的发展首先是从管理团队开始,领导的高度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和员工前进的步数,我们的管理团队要有高瞻远瞩的前瞻意识,积极协作的团队意识、有容乃大的格局意识、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