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KTY83-121-阻温特性R-T表0.5摄氏度高分辨率
KTY84-150中文资料
handbook,3h0alfpage ∆T (K)
20
10
0
−10
−20
−30
−100
0
MCD399
KTY84 - 150
KTY84 - 130 - 151 - 152
KTY84 - 150
437
460
483 ±6.16
428
460
492 ±8.65
0.79
474
498
522 ±6.07
464
498
532 ±8.61
0.77
514
538
563 ±5.98
503
538
574 ±8.58
0.75
555
581
607 ±5.89
544
581
618 ±8.55
0.74
577
603
629 ±5.84
0.34
2384 2542 2700 ±18.26
100
200
300
Tamb (°C)
Fig.2 Maximum expected temperature error (∆T).
handbook, h3alfpage R
(kΩ)
2
MCD398
1
0
−100
0
100
200
300
Tamb (°C)
Icont = 2 mA.
Fig.3 Sensor resistance as a function of ambient temperature; average values.
KTY84-150硅热敏电阻产品规格承认书
名 称
材料规格
1
杜美丝
镍铁合金
2
芯片
硅芯片
3
玻壳
Ф外2.0mmmax,Ф内0.8±0.05mm
2、电气参数
序号
电气参数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标准值
最大值
单位
1
25℃电阻值
R25
恒温25±0.05℃
565
603
641
Ω
2
100℃电阻值
R100
恒温100±0.05℃
950
1000
1050
Ω
3
耗散系数
δ
静止空气中
781
826
872
±8.37
80
176
0.64
835
882
929
±8.31
90
194
0.63
891
940
989
±8.25
100
212
0.61
950
1000
1050
±8.17
110
230
0.60
1007
1062
1117
±8.66
120
248
0.58
1067
1127
1187
±9.17
130
266
0.57
SPECIFICATION FOR APPROVAL
承认书
客户名称(CUSTOMER):
产品名称(PRODUCT ITEM):正温系数硅温度传感器
、
客户料号(CUSTOMER PART NO):
规格型号(PART NO)KTY84-150(Ⅱ型)
基于空间参数的空调温度传感器位置优化研究
2024年第1期(总第52卷㊀第395期)No.1in2024(TotalVol.52ꎬNo.395)建筑节能(中英文)JournalofBEEʏ暖通空调HV&AC引用本文:刘魁星ꎬ黄一凯ꎬ邸越强.基于空间参数的空调温度传感器位置优化研究[J].建筑节能(中英文)ꎬ2024ꎬ52(1):78-83.doi:10.3969/j.issn.2096-9422.2024.01.012收稿日期:2022 ̄07 ̄08ꎻ㊀修回日期:2024 ̄01 ̄19基于空间参数的空调温度传感器位置优化研究刘魁星aәꎬ㊀黄一凯aꎬ㊀邸越强b(天津大学a.建筑学院ꎻb.国际工程师学院ꎬ天津㊀300072)摘要:㊀由传感器测量并反馈的室温数据是房间空调器运行控制的重要参数ꎮ建筑空间内温度分布的差异导致同一时间传感器位于不同位置时的反馈结果不同ꎬ最终影响室温控制的稳定性和空调能耗水平ꎮ研究了建筑空间内不同位置的传感器对室温控制的稳定性和空调能耗水平的影响ꎮ实验选取住宅空间内20个测点ꎬ在实测温度数据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用于分类测点类别ꎬ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他不同尺寸的房间情况进行了仿真模拟ꎬ建立了传感器最优位置的搜索模型ꎬ提出用修正参数来调整传感器初始位置的方法ꎮ为改善室内空调器的运行状况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ꎮ关键词:㊀空调器ꎻ㊀位置优化ꎻ㊀温度传感器ꎻ㊀热舒适性ꎻ㊀室内温度中图分类号:㊀TU831.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2096 ̄9422(2024)01 ̄0078 ̄06OptimizationofAirConditionerSensorPositionBasedonSpatialParametersLIUKuixingaәꎬHUANGYikaiaꎬDIYueqiangb(a.SchoolofArchitectureꎻb.InternationalEngineeringInstituteꎬTianjinUniversityꎬTianjin300072ꎬChina)㊀㊀Abstract:Roomtemperaturedatameasuredbysensorsisacrucialparameterfortheoperationalcontrolofroomairconditioners.Asymmetricandstratifiedtemperaturedistributionoftheindoorspacecanleadtodifferentdatafeedbackfromsensorsatdifferentlocationsatthesamepointintimeꎬwhichultimatelyaffectsthestabilityofroomtemperaturecontrolandthelevelofairconditioningenergyconsumption.Theinfluenceofsensorsatdifferentlocationsinthebuildingareexpoundedonthestabilityofroomtemperaturecontrolandtheenergyconsumptionlevelofairconditioning.Twentymeasurementpointsintheresidentialspaceareselectedfortheexperimentsꎬandclusteranalysisisusedtoclassifythemeasurementpointcategoriesbasedonthemeasuredtemperaturedata.SimulationsarecarriedoutforroomsofdifferentsizesusingFEAsoftwareꎬandasearchmodelfortheoptimalsensorpositionisestablishedꎬwhileamethodofcorrectingparameterstoadjusttheinitialsensorpositionisproposed.Thereforeꎬitprovidestheoreticalandpracticalsupporttoimprovetheoperationofroomairconditioners.㊀㊀Keywords:airconditionerꎻpositionoptimizationꎻtemperaturesensorꎻthermalcomfortꎻroomtemperature0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ꎬ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ꎬ房间空调器在创造舒适环境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ꎮ房间空调器市场极大ꎬ仅在我国 夏热冬冷地区 便有约5 5亿个目标用户[1]ꎮ然而ꎬ空调器的大量使用也会带来较大的能源消耗ꎬ据统计家用空调器耗电量约占国民总电耗的50%[2]ꎮ因此ꎬ在提高生活环境舒适度的同时ꎬ空调器的能耗指标和高效运行不容忽视ꎮ目前学者们对于家用空调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备本身ꎬ例如:制冷剂选型㊁压缩机能效㊁换热器效率㊁室外机翅片设计㊁室内机安装位置及气流组织ꎮ李敏霞等人对新型制冷剂R32在管道内的流动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ꎬ证明该制冷剂换热系数是传统制冷剂的1~2倍[3]ꎮ孙钊等人提出了一种可卸载的变频87刘魁星ꎬ等:基于空间参数的空调温度传感器位置优化研究双转子压缩机及系统运行方案ꎬ并进行了模拟仿真ꎬ结果表明了采用双缸可卸载压缩机后的机组APF(AnnualPerformanceFactorꎬ全年能源消耗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4]ꎮ赵运超等人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ꎬ对某房间内壁挂式空调器的安装位置㊁送风角度㊁送风温度及风速进行了优化ꎬ最终房间内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达到了更为舒适的效果[5]ꎮ对于空调系统运行而言ꎬ一般由位于回风格栅的温度传感器测量回风温度ꎬ并将温度数据上传至控制器与设定温度相比对ꎬ当二者存在差异时ꎬ根据不同厂家的内置控制逻辑进行压缩机转速㊁风速等进行综合调控[6ꎬ7]ꎮ然而ꎬ随着技术的进步ꎬ信息互联使得空调运行控制环节开放成为可能ꎬ空调可以接收外部数据ꎮ建筑空间中不同位置的温度不一样ꎬ由此不同位置的室温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不一样ꎬ这会直接影响空调的运行控制ꎬ最终影响室温稳定性和能耗变化ꎮ如果可以通过调整传感器的位置改变温度输入参数ꎬ最终提高室内舒适性和空调效率ꎬ便可以实现一种低成本的多目标优化ꎮ目前对于家用空调器温度传感器布置位置的研究较少ꎬ阳必飞提出了一种能够代表空调器截面环境的合适位置的方法[8]ꎮ刘巧玲等人研究了3种不同传感器位置对室内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PredictedMeanVote)的影响[9]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闫秀英教授等人采用基于修正误差学习的加权融合算法对室内多个测点传感器测量的数据进行融合ꎬ分析了变风量中央空调系统不同室内测点的有效吹风温度㊁空气分布特性指标及系统能耗情况[10]ꎮ潘黎等人运用计算机仿真及流场模拟方法ꎬ分析在超低能耗建筑内温度传感器位置对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的影响ꎬ结果发现在冬㊁夏两季当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回风口处ꎬ检测到的温度高于实际工作区域温度ꎬ会引起空调控制系统正向反馈ꎬ增大风量或降低送风温度ꎬ使得工作区域温度低于设定值ꎬ令人体体感偏冷ꎬ能耗偏高[11]ꎮLiuYanzheng等人提出信息监测的准确性对提高温室环境控制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ꎬ并利用CFD模拟方法确定了传感器数量和最佳传感器位置ꎬ但在实际建筑情况下ꎬ该位置并不适合放置传感器[12]ꎮDuZhimin等人认为使用室内平均温度来简化热舒适性的空调系统节能优化控制ꎬ通常导致室内温度分布不当ꎬ并提出了一种将能量模拟和热舒适性计算耦合在一起的联合仿真策略ꎬ利用室内温度分布改善终端控制ꎬ获得了更低的能耗和更好的热舒适性[13]ꎮ葛宣鸣等人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的变风量空调系统送风控制策略ꎬ较好地改善人体热舒适性环境且系统能耗会因为优化作用而降低[14]ꎮ国内外现有研究理论成果较为丰富ꎬ但对能够满足节能与房间舒适双重条件的温度传感器的最佳测点位置还尚未有较好的解决方案ꎮ此外研究方法大都为仿真模拟ꎬ缺少模型检验与实际数据验证ꎬ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有待探索ꎮ由此ꎬ本文选用家用空调器作为实验对象ꎬ通过布置温度测点ꎬ更换温度传感器布置位置进行实际测试ꎮ通过数据特征分析和模拟仿真的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传感器位置对于室温控制和能耗水平的影响ꎬ最终找到能够同时兼顾舒适和节能的最优位置ꎮ1㊀研究方法及试验设计1 1㊀研究方法为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可靠ꎬ本次试验采取试验测试加模拟验证的方式ꎮ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ꎬ共分成试验设计㊁测试及模拟数据分析㊁综合评价及结论三个部分ꎮ图1㊀技术路线1 2㊀试验设计1 2 1㊀测试地点及初始条件实验场所选定于天津市某6层住宅楼的4楼ꎬ房间尺寸为5m(南北方向)ˑ3 5m(东西方向)ꎬ层高约2 6mꎬ实验房间墙面均为内墙ꎬ空调位于房间西南角ꎬ房间模型如图2所示ꎮ中间房间为实验区域ꎬ右下方有外墙的朝南房间作为恒温室ꎮ为确保控制变量ꎬ将实验房间的温度与临室平均室温保持一致ꎬ确保无临室传热ꎻ恒温室模拟室外ꎬ同时控制温度恒定以避免变化的温度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ꎮ实验房间空调设定温度为24ħꎬ与实测临室温度接近ꎻ依照«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2012)中天津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ꎬ恒温室使用控温设备维持在29~30ħꎮ同时为了避免太阳辐射带来的影响ꎬ本实验一般于下午开始ꎬ同时有厚布窗帘遮阳ꎮ在实验过程中ꎬ空调器97LIUKuixingꎬetal.OptimizationofAirConditionerSensorPositionBasedonSpatialParameters的温度传感器将被依次布置在20个温度测点ꎬ并以此为输入温度反馈控制运行ꎮ图2㊀房间模型1 2 2㊀设备布置及实验流程温度测试设备选用HOBO热电偶式数据记录器ꎬ以1 5m为间隔将传感器均匀布满整个房间ꎬ共计20个测量位置ꎬ如图3所示ꎮ即纵向(南北方向)共4排ꎬ横向(东西方向)共3列ꎬ垂直方向共2层(0 3m和1 8m)ꎬ因室内家具影响ꎬ5个位置无法布置ꎬ同时添加1个位于空调回风口的测点(空调传感器的原始位置)ꎬ所以共20个实际测点ꎮ编号顺序为先高层再纵向ꎬ1号测点位于房间西南角1 8m高处ꎬ19号测点位于房间东北角0 3m处ꎬ20号测点位于回风口ꎮ为保证足量的有效数据ꎬ测试时间设定为20dꎬ数据采集间隔设定为1minꎮ图3㊀测点布置㊀㊀实验过程为首先开启空调和恒温室控温设备进行ꎬ空调设置模式为制冷ꎬ设定温度24ħꎬ使用默认风速ꎬ默认朝向ꎬ不摆风ꎮ在1h后ꎬ恒温室温度恒定且室内温度进入周期变化ꎬ可以认为此时实验内各状态稳定ꎬ使用HOBO测量并记录20个测点的实时温度ꎮ空调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电性良好的铜线进行延长ꎬ布置于测点之一ꎬ之后每接近1hꎬ空调停歇时(为确保空调运行周期的完整性)ꎬ移动空调的温度传感器至另一个测点重复试验ꎮ1 2 3㊀数据分析方法本项目将实际测量的温度数据进行聚类ꎬ得到的聚类结果用来分析温度传感器位于不同测点对空调性能的影响ꎬ得到较理想的空调温度传感器测点位置ꎬ通过聚类后的结果ꎬ可以用之训练分类器ꎮ之后采用模拟软件模拟了不同空间参数房间的温度分布ꎬ使用训练好的分类器进行分类ꎬ得到归属于理想传感器测点位置类别的温度测点ꎬ以此给出不同参数房间的推荐测点位置ꎮ本项目的聚类分类等算法均运行在Ubuntu系统中ꎬ算法程序采用Python语言编写ꎮ(1)归一化处理:本文将从温度曲线中提取幅值和周期两个重要指标ꎬ作为温度曲线的特征进行计算及后续分析ꎮ因为选取的两个特征并不是同一量纲ꎬ分布也不在同一区间ꎬ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ꎬ即按比例进行放缩ꎬ使之落在0~1之间ꎮ归一化后的数据更加便于处理ꎬ聚类分类结果也更加准确ꎮ本项目采用Min-Maxnormalization方法进行归一化ꎬ如式(1)所示:xᶄ=x-MinMax-Min(1)(2)聚类分析:聚类是指将数据集合按着相似程度分成多个类别ꎬ其是一种无监督学习ꎮ本项目采用了应用比较广泛且聚类效果较好的K-means聚类方法[15ꎬ16]ꎮ对于聚类过程中的样本之间的距离采用最简单的欧氏距离ꎬ聚类性能的评估采用轮廓系数ꎬ轮廓系数越接近1ꎬ则说明聚类结果理想ꎮ轮廓系数计算公式如下ꎬ对任一元素iꎬ其轮廓系数如式(2)所示:s(i)=b(i)-a(i)max{a(i)ꎬb(i)}(2)通过该式计算出所有数据点的轮廓系数后ꎬ求其均值即可获得平均轮廓系数ꎬ选择平均轮廓系数最大的K值即是最合适的聚类个数ꎮ分类是指根据已分类的样本信息ꎬ对未分类的元素进行分类ꎮ本项目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ꎮ该算法对缺失数据不敏感ꎬ在数据较少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使用该方法ꎬ而且相比逻辑回归等分类算法ꎬ朴素贝叶斯可以处理多分类问题ꎮ(3)仿真模拟:本研究采用ANSYS软件进行两种不同工况下的模拟ꎬ分别为一个验证工况和一个推广工况ꎮ在验证工况下ꎬ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评价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ꎬ当二者之间具有极强的相关性时ꎬ说明该模型可以准确计算室内温度分布情况ꎬ进行后续的推广工况ꎻ在推广工况下ꎬ将房间尺寸改为10mˑ7mꎬ使用DesignModeler建立模型ꎬICEM-CFD生成计算网格ꎬ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瞬态模拟计算ꎬ时间步长设置为2sꎮ2㊀数据分析及建议2 1㊀数据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整理发现ꎬ在20d的测试中ꎬ其温度波动曲线基本一致ꎬ因此本文选取测试时段内的部分时段作为典型数据进行研究ꎬ将不同测点位置的温度数据绘制成折线图ꎬ如图4所示ꎮ从图中可见ꎬ所有测点的温度波动趋势基本一致㊁周期与振幅略有不同ꎮ提取所有测点数据的振幅及周期特征做聚类分08刘魁星ꎬ等:基于空间参数的空调温度传感器位置优化研究析ꎬ当聚类数为3时ꎬ轮廓系数达到最大值ꎬ此时聚类效果较好ꎬ聚类数与轮廓系数对应结果如表1所示ꎮ图4㊀温度测试曲线表1㊀聚类数与轮廓系数对应结果聚类数轮廓系数20 96130 98240 94550 792㊀㊀由此将20个测点共分成3类ꎬ每一类与其对应温度测点位置的编号如表2所示ꎮ为便于表述ꎬ后文中将与空调器位于同一墙壁上㊁地面2m㊁空调器1的位置称为α位置(对应传感器位置2)ꎮ表2㊀数据聚类结果测点位置测点编号Cluster15ꎬ9ꎬ10ꎬ13ꎬ20Cluster24ꎬ7ꎬ8ꎬ12ꎬ14ꎬ17ꎬ19Cluster31ꎬ2(α)ꎬ3ꎬ6ꎬ11ꎬ15ꎬ16ꎬ18㊀㊀3类测点的典型温度曲线如图5所示ꎮ图中明显可见ꎬ类别1(Cluster1)对应测点温度波动幅度最大ꎬ全天温度最高相差约2 4ħꎬ整体温度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类ꎻ同时该类测点距离空调近ꎬ几乎都是空调直接吹风的位置ꎬ所以温度波动大ꎬ反应快ꎬ对空调的反馈强烈ꎮ类别2(Cluster2)温度波动幅度最小ꎬ全天温度最高相差约1 1ħꎬ整体温度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类ꎮ且相比于类别1和3ꎬ类别2出现最值的时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ꎮ归其原因在于类别2的测点多位于远离空调或者房间角落的惰性区ꎬ空气流动不图5㊀三类测点的典型温度曲线畅ꎮ类别3(Cluster3)温度曲线介于前两者之间ꎬ这些测点的位置比较适中ꎬ而且处于比较开阔的位置ꎬ其波动比较均衡ꎮ三类测点的平均指标如表3所示ꎮ表3㊀三类测点的平均特征参数测点位置平均温度/ħ振幅/ħ周期/sCluster123 542 4342Cluster223 931 1361Cluster323 791 6552 2㊀传感器位置变动分析从上述实验结果来看不同种类的测点之间对应的温度表现存在明显差异ꎬ当空调器温度传感器位于不同测点位置时ꎬ会反馈给空调控制器不同数据ꎬ最终会产生不同的室温分布及能耗表现ꎮ实测数据如图6所示ꎬ当传感器位置从第3类测点对应位置变换到第1类测点对应位置时ꎬ房间整体室温下降ꎬ室温波动周期变小ꎬ房间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减小ꎻ当传感器从第3类测点对应位置变换到第2类测点对应位置时ꎬ如图7所示ꎬ房间整体室温上升ꎬ室温波动周期延长ꎬ房间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增大ꎮ图6㊀传感器位置从第3类变至第1类图7㊀传感器位置从第3类变至第2类2 3㊀评价方法2 3 1㊀一般评价指标本次实验用温度波动方差㊁温度分布方差和耗电量3个参数来评价不同传感器位置对空调器运行的影响ꎮ温度波动方差用来衡量室温在时间维度的变化情况ꎬ温度分布方差来衡量室温在空间维度的分布情况ꎬ这两个参数直接关系到室内舒适度ꎬ参数数值越小表明室温波动稳定㊁温度分布均匀ꎬ室内舒适度高ꎻ耗电量通过空调运行时的智能电表人工读数获取ꎬ用来衡量单位时间内空调能耗水平ꎮ为了更好地18LIUKuixingꎬetal.OptimizationofAirConditionerSensorPositionBasedonSpatialParameters比较ꎬ将3个参数转换成3个指标:温度波动方差指数(TTVI)㊁温度分布方差指数(TDVI)㊁功耗指数(PCI)ꎮ3个指标计算方式如式(3)~(5)所示:TTVI=ðCiS2i(ðC1S2i+ðC2S2i+ðC3S2i)/3(3)TDVI=ðCiS21~20(ðC1S21~20+ðC2S21~20+ðC3S21~20)/3(4)PCI=ðCiP(ðC1P+ðC2P+ðC3P)/3(5)式中:Ci中i的取值为1㊁2㊁3ꎬ分别代表三类测点ꎻS为测点温度数据的方差值ꎻP为空调器耗电量ꎮ式(3)中方差下标i为1~20个测点位置ꎮTTVI的计算方式为ꎬ当温度传感器位于某类测点时ꎬ所有测点的数据方差值之和除以传感器位置分别位于3类测点时的方差数据之和的平均值ꎻ式(4)中方差下标取值范围为1~20ꎬ表示某一时刻空间内20个测点位置温度数据的方差值ꎮTDVI的计算方式为ꎬ当温度传感器位于某类测点时ꎬ所有测点的数据方差之和除以传感器位置分别位于3类测点时的方差数据之和的平均值ꎮPCI的计算方式为ꎬ当温度传感器位于某类测点时ꎬ空调器的耗电量除以传感器位置分别位于3类测点时耗电量之和的平均值ꎮ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ꎮ从计算结果来看ꎬ第1类测点对应位置在控制室温稳定性方面突出ꎬ温度波动方差和温度分布方差均为最小值ꎬ但功耗指数最高ꎻ而第2类测点对应位置与1恰好相反ꎬ室温稳定性控制较差ꎬ但功耗指数最低ꎻ第3类测点对应位置各项均位于前两者之间ꎮ表4㊀三种位置对应指标测点位置TTVITDVIPCICluster10 880 931 14Cluster21 371 190 81Cluster30 991 020 982 3 2㊀综合评价指标因温度参数与能耗参数非同一量纲参数ꎬ为综合比较空调运行的性能ꎬ故将运行情况的综合评价指标(EI)的计算方式定义如式(6)所示:EI=22TTVI+TDVI+1PCI(6)式中:TTVI为温度波动方差指数ꎻTDVI为温度分布方差指数ꎻPCI为功耗指数ꎻEI为平衡状态下的一个谐波平均值ꎬ该指标综合考虑了室内舒适性和空调耗电量ꎬ数值越低表明空调运行效果越好ꎮ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ꎬ从数据中可见ꎬ当空调传感器位于第3类测点时ꎬ运行效果优于其他两类ꎮ表5㊀三种位置综合指标测点位置EICluster10 981Cluster20 986Cluster30 9732 4㊀推广工况模拟将房间实际参数及室内空调器设定参数输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室内温度场进行求解ꎬ室温模拟如图8所示ꎮ对比验证20个温度传感器测试点的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差别ꎬ由前文可知温度特性曲线通过温度振幅与延迟周期进行描述ꎬ故将验证工况下的模拟数据和实际测试数据归一化后进行对比ꎬ纵坐标为归一化后的测试数值㊁横坐标为测点编号ꎬ如图9所示ꎮ从图中可见在验证条件下ꎬ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高度一致ꎬ仅位置13㊁14㊁15处的温度数据存在明显偏差ꎬ经分析是因为模拟中没有考虑到家具摆放ꎮ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 82ꎬ属强相关ꎬ且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ꎬ说明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应真实室内温度场ꎮ图8㊀室温模拟图图9㊀温度数值对比㊀㊀在验证工况成立的基础上ꎬ进行推广工况的模拟计算ꎬ在推广条件下ꎬ利用之前聚类结果训练的分类器ꎬ根据模拟室温的振幅和周期两项指标ꎬ将20个测点位置分为3类ꎮ分类结果如表6所示ꎮ同验证工况下的结果对比可见ꎬ随着房间面积的增大ꎬ测点的28刘魁星ꎬ等:基于空间参数的空调温度传感器位置优化研究位置特征发生变化ꎬ聚类结果改变ꎮ类别1和类别3对应的点位变少ꎬ类别2对应点位增加ꎬ前文设定的位置α仍属于类别3ꎮ表6㊀实验及模拟工况聚类变化测点位置实验工况推广工况Cluster15ꎬ9ꎬ10ꎬ13ꎬ201ꎬ5ꎬ20Cluster24ꎬ7ꎬ8ꎬ12ꎬ14ꎬ17ꎬ193ꎬ4ꎬ6ꎬ7ꎬ8ꎬ11ꎬ12ꎬ14ꎬ15ꎬ16ꎬ17ꎬ18ꎬ19Cluster31ꎬ2(α)ꎬ3ꎬ6ꎬ11ꎬ15ꎬ16ꎬ182(α)ꎬ9ꎬ10ꎬ132 5㊀房间区域划分及传感器位置校正建议2 5 1㊀房间区域划分建议通过对聚类结果进行特征分析ꎬ针对温度传感器的布置位置ꎬ可将房间内的区域划分为直接区㊁惰性区和缓冲区ꎮ特征如下:(1)直接区:该区域测点距离空调器较近ꎬ受空调直接吹风影响ꎬ温度波动大ꎬ响应快ꎬ对空调运行状况的反馈作用较明显ꎮ一般情况下ꎬ该区域在空调器送风口3 2m范围内ꎬ风速或房间大小变化时ꎬ该区域的边界在距空调器送风口2~4m之间变动ꎮ(2)惰性区:该区域测点距离空调器较远或位于房间角落ꎮ空气流动缓慢ꎬ温度波动较小ꎬ对空调运行状态不敏感ꎮ因此ꎬ该区域内测点温度对空调的反馈作用较小ꎮ风速或房间大小变化时ꎬ该区域的边界变动较大且不规则ꎮ(3)缓冲区:该区域位于其他两个区域的中间ꎮ它处于相对开放的位置ꎬ温度波动相对适中ꎮ缓冲区是空调传感器布置位置的理想选择ꎬ它既能保证室内舒适性ꎬ又能兼顾节能ꎮ2 5 2㊀传感器位置校正建议本文推荐的空调温度传感器的位置是前面定义的α位置ꎬ它与室内空调器位于同一面墙上ꎬ高2mꎬ距空调器1mꎬ属于缓冲区ꎮ该测量位置位于墙面上ꎬ便于放置且不受人为活动的影响ꎬ从理论计算和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明显优势ꎮ传统室内空调器的温度传感器位于回风格栅处ꎬ属于直接区ꎮ通过分析比较推荐测点温度曲线与原始测点温度曲线的波动振幅和周期特性ꎬ发现周期缩短了25sꎬ波动幅度提高约35%ꎮ这可以通过增加一个RC电路来校正温度传感器的输入参数ꎬ以达到调整传感器位置的效果ꎬ对于既有的室内空调器系统来说ꎬ这是一种低成本㊁高效率的优化方案ꎮ3㊀结语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同空间参数下寻找理想的空调器温度传感器位置的方法ꎬ通过实验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不同位置传感器反馈情况下的室温表现ꎬ对各个点位进行聚类和分类ꎬ得到最佳传感器布置位置ꎮ基于此结论ꎬ在以后的实际工程中不需要对房间尺寸进行实际测量ꎬ仅通过调整房间参数就可以进行仿真模拟ꎮ这不仅适用于设计阶段ꎬ也适用于实际的施工阶段ꎮ同时ꎬ本文给出了空调温度传感器的推荐位置 α位置ꎬ该位置可使空调运行在舒适与节能的平衡点上ꎮ此外ꎬ还有很多可变因素ꎬ如不同的回风形式㊁房间形状㊁空调器朝向及家具摆放位置等ꎬ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位置ꎬ这是未来研究的方向ꎮ其次ꎬ由于测量点之间的距离较大(1 5m)ꎬ精确的α位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ꎮ参考文献:[1]董旭娟ꎬ闫増峰ꎬ王智伟ꎬ等.夏热冬冷地区典型城市住宅供暖模式选择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4ꎬ46(6):865-870.[2]Perez ̄LombardLꎬOrtizJꎬPoutC.AReviewonBuildingsEnergyConsumptionInformation[J].EnergyandBuildingsꎬ2008ꎬ40(3):394-398.[3]李敏霞ꎬ党超镔ꎬ飞原英治.R32在水平细管内的流动沸腾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ꎬ2013ꎬ34(1):129-132.[4]孙钊ꎬ卢玥明ꎬ常萌萌ꎬ等.使用可卸载变频双转子压缩机提高空调器全年能效[J].制冷技术ꎬ2018ꎬ38(5):65-69.[5]赵运超ꎬ朱萌萌ꎬ刘小生ꎬ等.家用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气流组织数值模拟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4ꎬ39(4):948-954. [6]杨晓ꎬ王健ꎬ刘丙磊ꎬ等.PID调阀在变频空调器中的应用[J].制冷与空调ꎬ2019ꎬ19(4):76-80.[7]曾石ꎬ曾阳.变频空调器的控制原理和运行模式[J].电气时代ꎬ2001ꎬ(4):24-25.[8]阳必飞.从传感器位置和风速设计上提高一拖多空调的舒适性浅析[C]//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ꎬ中国天津ꎬ2009:286-289.[9]刘巧玲ꎬ杜志敏ꎬ晋欣桥.VAV空调系统室内温度传感器位置的影响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ꎬ2013ꎬ32(1):11-14.[10]闫秀英ꎬ翟志伟.变风量空调房间温度传感器最佳位置预测[J].制冷学报ꎬ2019ꎬ40(3):60-65.[11]潘黎ꎬ聂悦ꎬ杨建荣.超低能耗建筑用空调系统多参数联合控制技术[J].制冷与空调ꎬ2020ꎬ20(8):70-76.[12]LiuYanzhengꎬChenJingꎬLvYazhouꎬetal.TemperatureSimulationofGreenhousewithCFDMethodsandOptimalSensorPlacement[J].SensorsandTransducersꎬ2014ꎬ26:40-44.[13]DuZhiminꎬXuPeifanꎬJinXinqiaoꎬetal.TemperatureSensorPlacementOptimizationforVAVControlusingCFD ̄BESCo ̄simulationStrategy[J].BuildingandEnvironmentꎬ2015ꎬ85(2):104-113. [14]葛宣鸣ꎬ杜志敏ꎬ晋欣桥.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空调系统变风量优化控制研究[J].制冷技术ꎬ2016ꎬ36(6):28-33.[15]MilliganG.AnExaminationoftheEffectofSixTypesofErrorPerturbationonFifteenClusteringAlgorithms[J].Psychometrikaꎬ1980ꎬ45(3):325-342.[16]汪雨清.K-means聚类分析在识别办公建筑运行能耗特征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建筑ꎬ2020ꎬ12(6):44-48.ә作者简介(通讯作者):刘魁星(1985)ꎬ男ꎬ满族ꎬ吉林白山人ꎬ毕业于天津大学ꎬ供热㊁供燃气㊁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建筑节能㊁智能建筑(Liukuixing1@sina.com)ꎮ38。
MIL-STD-810和MIL-STD-461和IP等级
MIL-STD-810和MIL-STD--461和IP等级实验室简介广电计量—环境可靠性与电磁兼容试验中心(),创建于1958年,专业从事汽车、船舶、电工电子、机电、通信、铁道、航空等行业产品的检测和环境试验测量分析。
在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试验技术、环境条件测量分析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实验室遵循ISO/IEC 17025和GB/T 15481管理体系。
技术能力与设备性能满足GJB、GB、CB和MIL、IEC、ISO、IMO、ASTM、ISTA、EN、NEBS等环境试验相关标准要求,在试验检测业务上具有独立性、公正性,可为各行业提供公证专业的环境及可靠性试验服务。
特色设备:35T大推力低频液压振动台;超大型气候试验箱(100m³-470 m³);大型机柜防尘箱;10m³步入式盐雾和霉菌试验箱等。
实验室先后获得以下认可和授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CNAS)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认可(CMA)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DILAC)解放军总装备部军用认可实验室中国船级社认可(CCS)。
技术咨询服务产品机械环境评估与分析:为客户提供产品在振动、冲击等机械环境条件下的仿真分析、试验评价和改进设计,为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和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提供帮助,根据我们的经验帮助您改正潜在的结构弱点以节省时间和成本;产品故障模式分析:运用我们的技术和经验,帮助客户找出产品的故障原因,提出改进设计的建议,完善您的产品质量;试验夹具的设计和制造:本实验室曾为用户设计上百种夹具,并且能帮助你设计满足试验条件的夹具;试验规范的制定和评估:我们曾经编制及拥有数量众多的各类试验规范和标准,并在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对设计和工艺进行规范和试验以节约时间和成本;培训研讨会:我们经常组织培训和研讨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智慧和经验.。
ZLG立功科技TPS02R双通道热电阻隔离测温模块产品数据手册V1.04
产品数据手册
Data Sheet
引脚功能
引脚功能
PIN
NAME
NO.
VDD
1
GND
2
SCL
3
SDA
4
A0
5
ALERT
6
RA1
9
RB1
10
RC1
11
RA2
12
RB2
13
RC2
14
绝对最大额定值
供电电压 I/O 输出低电平 I/O 输出高电平 I/O 输入低电平 I/O 输入高电平
精度参数
VDD3.3V U1
PT100 PT100
14 RC2
13 RB2
12 RA2
11 RC1
10 RB1
9 RA1
VDD
1
10uF
2
GND
GND
SCL
3
IIC_SCL
SDA
4
IIC_SDA
A0
5
IIC_ADR0
ALART
6
ALART
TPS02R
图 1 TPS02R 双路温度采集典型电路
2.单路测温应用电路 TPS02R 双路热电阻测温模块兼容单路温度采集,使用单路温度采集,另一路热电阻需要短接,使用通道一做单路
0.65 (0.026)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电话:400-888-4005 E-mail:power.sales@ 网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我司同意,不正当使用我司产品数据手册,我司保留追 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产品数据手册更新时恕不另行通知,如需查看最新版本的信息,请访问我司官方网站或联系我司 人员获取。
RC-系列温湿度记录仪产品目录
温湿度记录仪
型号:RC-HT701A
1,测量范围:温度-20~+70℃,湿度0~100%RH
2,测量精度:温度±0.5℃,湿度±3%RH
3,分辨率:温度0.1℃,湿度0.1%RH
4,规格:双路液晶显示
5,传感器:温度PT1000,湿度HIH4000(霍尼威尔)
6,记录容量:30000个记录
7,记录间隔:1秒-10小时连续可调
接,下载数据及报表曲线
15,外接温湿度探头,无报警
型号:RC-DT618B
1,测量范围:温度-40〜+100℃
2,测量精度:温度±0.5℃
3,分辨率:温度0.1℃
4,规格:双路液晶显示
双温度记录仪
5,传感器:温度NTC
6,记录容量:30000个记录
7,记录间隔:1秒-10小时连续可调
8,计算机接口:PC机RS-232(同时RS-232转USB线)
型号:RC-T701A
1,测量范围:温度-20〜+70℃
2,测量精度:温度±0.5℃
3,分辨率:温度0.1℃
4,规格:单路液晶显示
5,传感器:温度PT1000
单温度记录仪
6,记录容量:30000个记录
7,记录间隔:1秒-10小时连续可调
8,计算机接口:PC机RS-232(同时RS-232转USB线)
4,规格:无液晶显示
5,传感器:温度NTC
6,记录容量:30000个记录
7,记录间隔:1秒-10小时连续可调
8,计算机接口:PC机RS-232(同时RS-232转USB线)
9,电源:3.0V锂电池,典型使用寿命3年
10,尺寸:55X33x10mm
11,材质:灌封树脂
KTY84-150温度传感器中文资料,KTY84温度传感器中文资料
南京华巨电子有限公司Sinochip(Nanjing)Electronics Co.,LTDSKTY84‐150硅温度传感器中文资料 KTY84温度传感器中文资料产 品 规 格 书文件编号 Q/SC.G-49.07.031-2015产品名称 KTY84-150温度传感器, KTY84/150温度传感器产品代码 49007031产品型号 SKTY84-150-S2(520)版 次 A/0拟制: 王立志审核: 张建军批准: 唐成刚2015年11月27日发布 2015年11月27日实施1、产品名称、型号、代码、型号规则 (2)2、主要参数2.1产品执行标准 (2)2.2外形尺寸,结构 (2)2.3性能参数 (3)2.4温度特性曲线图 (3)2.5S Y84-150分度表 (4)3、包装 (5)1、产品名称、型号、代码、型号规则名称:硅温度传感器型号:SKTY84-150-S2(520)代码:49011027型号规则:2、主要参数2.1产品执行标准IEC601342.2外形尺寸、结构Q/SC.G-49.11.027-2015版次: A/0 共 5 页 第 3 页 2.3 性能参数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1 常温电阻(R25℃) 603±38Ω2 100摄氏度电阻(R100℃) 1000±50Ω3 温度系数(100℃) 0.61%K4 温度范围(压接式) -40℃~210℃5 标准工作电流 2mA6 最大工作电流(环境温度25℃) 10mA(max)7 热动作时间(τ) 在静止空气中τ=20s 在静止液体中τ=1s 在流动液体中τ=0.5s(注:热动作时间τ是传感器的环境对应的阻值,要上升到某一温度的度数。
63.2%转移到环境温度所用的时间。
)2.4温度特性曲线图Q/SC.G-49.11.027-2015版次: A/0 共 5 页 第 4 页 2.5 KTY84-150分度表R-T特性参数表摄氏度华氏度KTY84-150℃℉ %/(K)(Ω)(K)MIN TYP MAX‐40 ‐40 0.84 332 359 386 ±8.85 ‐30 ‐22 0.83 362 391 419 ±8.76 ‐20 ‐4 0.82 394 424 455 ±8.70 ‐10 14 0.80 428 460 492 ±8.65 0 32 0.79 464 498 532 ±8.61 10 50 0.77 503 538 574 ±8.58 20 68 0.75 544 581 618 ±8.55 25 77 0.74 565 603 641 ±8.54 30 88 0.73 587 626 665 ±8.53 40 104 0.71 632 672 713 ±8.50 50 122 0.70 679 722 764 ±8.46 60 140 0.68 729 773 817 ±8.42 70 158 0.66 781 826 872 ±8.37 80 176 0.64 835 882 929 ±8.31 90 194 0.63 891 940 989 ±8.25 100 212 0.61 950 1000 1050 ±8.17 110 230 0.60 1007 1062 1117 ±8.66 120 248 0.58 1067 1127 1187 ±9.17 130 266 0.57 1128 1194 1259 ±9.69 140 284 0.55 1191 1262 1334 ±10.24 150 302 0.54 1256 1334 1412 ±10.80 160 320 0.53 1322 1407 1492 ±11.37 170 338 0.52 1391 1482 1574 ±11.96 180 356 0.51 1461 1560 1659 ±12.58 190 374 0.49 1533 1640 1747 ±13.20 200 392 0.48 1607 1722 1837 ±13.85 210 410 0.47 1863 1807 1931 ±14.51Q/SC.G-49.11.027-2015版次: A/0 共 5 页 第 4 页 温度特性曲线图3、包装产品放入塑料袋内,并放入质检证后塑封;包装箱内附有检验报告、送货单。
基于RDC的高精度智能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基于RDC的高精度智能温度测量系统设计田海军;张鋆;王健;张鑫【摘要】传统的温度测量系统采用恒流源电路和信号调理电路,降低了电路稳定性和精度.为了解决此缺陷,研制了一款高精度温度测量装置.该温度传感器采用德国贺利氏薄膜铂电阻PT1000芯片.利用基于电阻数字转换技术的专用电阻测量芯片PCap01进行电阻高精度测量.测量结果通过SPI通讯接口传送给单片机,经过单片机数据处理之后,通过16位D/A转换芯片AD5420输出标准的三线制4mA~20mA信号.并同时应用HART调制解调芯片AD5700-1芯片在4mA~20mA模拟信号的基础上叠加数字音频信号进行双向数字通讯.在三线制4mA~20mA接口上实现了HART通信功能,解决了两线制HART变送器对整机功耗的限制.由于系统采用电阻单芯片测量方案,实现了微型化,具有自检功能并支持HART协议实现了智能化.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测量系统测量,符合工业标准,误差小于0.006°C,实现了温度的高精度测量,并解决了的两线制HART变送器的功耗问题.【期刊名称】《制造业自动化》【年(卷),期】2015(037)023【总页数】5页(P139-143)【关键词】温度测量;热电阻;PCap01;电阻测量;HART协议【作者】田海军;张鋆;王健;张鑫【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吉林 132012;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吉林 132012;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吉林 132012;国电南瑞(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开发部,北京 1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12.90 引言温度测量,在工业、医疗、军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温度测量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1]。
目前电厂等工业现场中大都采用热电偶和热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然后通过仪表测量热电偶的电势值或热电阻的电阻值,再结合相应的分度表,通过查表的方式,得到温度测量值。
这种方法十分不方便,降低了现场人员的工作效率。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DL T774-2004.
目录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计算机控制系统4.1基本检修项目及质量要求4.2试验项目与技术标准4.3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行维护5检测仪表及装置5.1基本检修与校准5.2通用检测仪表检修与校准5.3温度检测仪表检修与校准5.4压力测量仪表检修与校准5.5液位测量仪表检修与校准5.6流量测量仪表检修与校准5.7分析仪表检修与校准5.8机械量仪表检修与校准5.9特殊仪表检修与校准5.10称重仪表检修与校准6过程控制仪表及设备6.1控制器单元检修与校准6.2计算单元检修与校准6.3操作和执行单元检修与校准7共用系统、电气线路与测量管路7.1共用系统检修与试验7.2取源部件检修7.3机柜、电气线路、测量管路检修与试验8数据采集系统8.1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8.2校准项目与技术标准8.3运行维护9模拟量控制系统9.1基本检修项目与要求9.2给水控制系统9.3汽温控制系统9.4燃烧控制系统9.5辅助设备控制系统9.6机炉协调控制系统10炉膛安全监控系统10.1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10.2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10.3检修验收与运行维护11热工信号与热工保护系统11.1系统检查、测试及一般要求11.2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11.3运行维护12顺序控制系统12.1基本检修项目及要求12.2热力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12.3发电机变压器和厂用电系统试验项目与要求12.4运行维护13汽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13.1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13.2系统投运前的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13.3系统各功能投运过程及质量要求13.4系统的动态特性试验与质量指标13.5DEH系统运行维护14汽动给水泵控制系统14.1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14.2系统投运前的试验项目与质量要求14.3系统功能投运过程试验及质量要求14.4系统动态特性试验与质量指标14.5汽动给水泵控制系统运行维护15高低压旁路控制系统15.1基本检修项目与质量要求15.2试验项目与技术要求15.3系统运行维护16热工技术管理16.1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管理16.2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硬件管理16.3技术规程、制度与技术档案管理16.4热工指标考核、统计指标16.5备品备件的保存与管理附录A(规范性附录)热工设备检修项目管理附录B(规范性附录)考核项目、误差定义与计算、名词解释附录C(资料性附录)抗共模差模干扰能力测试附录D(资料性附录)热工技术管理表格前言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编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070号)}安排,组织编制本标准。
kty81-121正温系数硅温度传感器参数
-58
0.98
495
510
524
±2.92
-40
-40
0.96
547
562
576
±2.74
-30
-22
0.93
603
617
632
±2.55
-20
-4
0.91
662
677
691
±2.35
-10
14
0.88
726
740
754
±2.14
0
32
0.85
794
807
820
±1.91
10
50
0.83
865
1305
±2.19
70
158
0.69
1355
1378
1402
±2.49
80
176
0.67
1447
1475
1502
±2.8
90
194
0.65
1543
1575
1607
±3.12
100
212
0.63
1642
1679
1716
±3.46
110
230
0.61
1745
1786
1828
±3.83
120
248
0.58
2、电气参数
序号
电气参数
符号
测试条件
最小值
标准值
最大值
单位
1
25℃电阻值
R25
恒温25±0.05℃
980
990
1000
Ω
2
100℃电阻值
KTY84 硅温度传感器 数据手册(中文版)
KTY84/150
2. 引脚信息
表 2 引脚信息
引脚
说明
KTY84/151 示意图
1
阴极(k)
长期稳定性 几乎线性的特点 镀镍导线
最小 典型 最大 单位
970
-
1030
Ω
950
-
1050
Ω
950
-
1000
Ω
图形符号
2
阳极(a)
3. 订货信息
表 3. 订购信息
型号
包装 名称
KTY84/130
‐
说明 玻璃密封封装,轴向引线,2 脚
6. 特征
表 6 特征
Tamb=100℃,在液体中,除非另有规定。
符号 参数
条件
最小
典型
最大
单位
R100
传感器电阻 Isen(cont)=2mA
KTY84/130
970
‐
1030
Ω
KTY84/150
950
‐
1050
Ω
KTY84/151
950
‐
1000
Ω
TC
温度系数
电阻比
R250/R100
Tamb=250℃和 100℃
0.54
1282 1334 1385 ±7.1 1256 1334 1412 ±10.8
160
320
0.53
1350 1407 1463 ±7.59 1322 1407 1492 ±11.37
170
338
0.52
1420 1482 1544 ±8.1 1391 1482 1574 ±11.96
180
[KTY84 系列 硅温度传感器]
胶带保持力检测仪器的相关介绍
胶带保持力检测仪器的相关介绍
胶带保持力检测仪器的相关介绍胶带保持力检测仪器主要用于测试
试样的抗粘连性,测试压敏胶带持粘性,静态负荷试验,将胶带粘于试验板上,下端悬挂标准荷重,经一段时间自动计时后,测量胶带下滑距离或胶带粘着时间用来评定胶带粘着的持久性;本机可模拟高温高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高
温/低温等不同的环境条件,更搭配容易操作及学习的高准确性之程序设计控制及定点控制系统,提供最佳测试环境。
符合标准:
GB/T2423.1-4,GJB150A1/4,IEC68-2-30,GB/T4851
技术参数:
内部SUS #304 不锈钢板,外部高级钢板烤漆处理
保温材质:超细玻璃棉+ 聚胺脂泡沫(PU 发泡)
试验钢板厚:1.5mm~2.0mm,宽40~50mm,长60~125mm,
材质:SUS#304
温度范围:-20℃~150℃
湿度范围:20 %RH~98 %RH
载入荷重:1kg
温湿度控制精度:±0.5℃;±2.5%RH(需于温度感测稳定30 分钟后量测)
温湿箱内均匀度:±0.5℃~±2.0℃;±3%RH(需距测试区之每一壁面1/6 位置量测,且需于温度稳定30 分钟以后量测。
)
胶带保持力检测仪器的重要作用:胶带检测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
标准,判断胶带产品以及原材料质量、性能合格与否的主要手段。
胶带检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