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上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梧桐村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云南民族大学 人文学院ꎬ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促进城镇化等政策出台的背景下ꎬ“ 农民上楼” 问
题已然成为社会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ꎮ 通过深入了解梧桐村“ 农民上楼” 的过程ꎬ发现主要存在农民
土地财产权受到侵害、生活成本上升、社区认同度低等问题ꎬ提出完善土地补偿机制、加强社区基础设施
的研究ꎮ 如廖瑀通过研究村庄合并对村级组织带 进行访谈和问卷ꎮ 家庭户主及其配偶不在家的ꎬ
来的负面影响ꎬ发现村庄合并后出现诸多治理难 访谈其他成年家庭成员ꎮ 梧桐村“ 农民上楼” 涉
题[5] ꎻ俞日恒通过调查发现ꎬ在经济欠发达的苏 及 98 户人家ꎬ调查中随机走访发放问卷 40 份、并
北地区推行农村集中居住进程中存在许多难以解 进行访谈(见表 1)ꎮ
府在农村住房建设是否采取“ 集中居住” 的问题 研究ꎮ 学者们也提出不少建议ꎬ如多渠道筹集资
上ꎬ要以农民的需求和意愿为本ꎬ并结合当地经济 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低保体制、注重文化
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考虑[4] ꎮ
建设等ꎮ
二是关于 “ 农民上楼” 模式与过程的研究ꎮ 学者们提出多种模式ꎬ如“ 村企合一” 模式ꎬ是通
庄发展ꎮ 有关“ 农民上楼” 过程方面的研究也有
梧桐村 全 村 约 257 户 706 人ꎬ 耕 地 面 积 约
很多ꎬ如村庄合并的规划、方法及步骤、实施策略、 900 亩ꎮ 村庄呈带状分布ꎬ包含梧桐村、茹子窊两
应注意的问题等ꎮ
个自然村ꎮ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ꎬ以家庭作为基本
三是关于“ 农民上楼” 带来影响及存在问题 的调查单位随机走访ꎬ对家庭中的户主或其配偶
决的问题ꎬ如土地调整问题、宅基地置换问题、基
表 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N = 40)
变量
变量属性及百分比
年龄
30 岁以下 7. 5%
30 ~ 45 岁 27. 5%
45 ~ 60 岁 45%
60 岁以上 20%
文化水平
小学以下 5%
小学 17. 5%
初中 62. 5%
高中及以上 15%
家庭收入
二、梧桐村“ 农民上楼” 情况调查
过村党委与企业党委合并等方式ꎬ实现企业和农
带着“ 农民上楼” 诸多问题ꎬ笔者以问卷调
村共同发展、和谐发展ꎻ“ 迁村并点、建设中心村” 查、访谈法为主要方法ꎬ深入调查了梧桐村“ 农民
模式ꎬ则是发挥中心村的辐射作用ꎬ带动周围小村 上楼”的前前后后ꎬ发现确实存在不少现实问题ꎮ
2 万元以下 25%
2 ~ 4 万元 57. 5%
当前ꎬ我国学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 农民上 楼” 、农民集中居住、大村庄制、整村迁移、合村并 居等问题的研究ꎮ 虽然这些研究使用的称谓并不 统一ꎬ但所研究的现象本质上 是 相 同 的ꎮ 关 于 “农民上楼” 问题的研究ꎬ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 富ꎬ视角也是比较多元的ꎮ
概括来说ꎬ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 农民上楼” 动力机制和农民意愿 的研究ꎮ 在动力机制方面ꎬ学者们提出不仅要重 视外部因素ꎬ也要关注内部因素ꎻ既要考虑推动因 素ꎬ也要考虑阻碍因素ꎮ 如刘传江认为ꎬ我国村庄 合并重组分为自下而上的自发模式和自上而下的 计划模式:自下而上的自发性村庄合并包括社区 拓展式兼并和社区联合式合并两种形式ꎻ自上而 下的计划性村庄合并包括扶贫开发式兼并和工 程、灾害移民安置型合并两种形式[2] ꎮ 郭丽丽则 通过比较分析江苏省农民集中居住的推动因素和 阻碍因素ꎬ建立农民集中居住的动力系统模型ꎬ具 体分析了利益动力、产业动力、制度阻力、农民排 斥力和 资 金 阻 力 在 农 民 集 中 居 住 中 的 作 用[3] ꎮ 有关农民意愿的研究也有很多ꎬ如孙宇杰等在对
第 18 卷 第 1 期 2019 年 3 月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Vol. 18 No. 1 Mar. 2018
“ 农民上楼”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梧桐村为例
冯 钰
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等措施ꎮ 唯有因地制宜ꎬ尊重民意ꎬ提升农民社区认同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
的“ 上楼” ꎬ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ꎮ
关键词: 农民上楼ꎻ土地财产权ꎻ社区认同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 - 0342. 2019. 01. 003
中图分类号: D422. 7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18 - 09 - 07 作者简介:冯钰(1993—) ꎬ男ꎬ山西晋中人ꎬ在读硕士ꎬ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ꎮ
13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江阴农民的调查基础上ꎬ探讨了影响农民对于集 础设施及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等[6] ꎮ
中居住积极性的主要因素ꎮ 郑风田指出ꎬ地方政
四是关于解决“ 农民上楼” 存在问题的对策
文章编号: 1672 - 0342(2019)01 - 0013 - 06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引言
一、“ 农民上楼” 问题研究现状
“农民上楼”最初来自上海的“ 三集中” 实践ꎮ 所谓“ 三集中” 是指农村人口居住向城镇集中、农 村工业企业向乡镇工业园区集中和农业耕地向农 场或农业大户集中ꎮ “ 三集中” 模式由上海市土 地局、农委等政府部门于 1985 年率先提出ꎬ是关 于上海市郊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建立现代农 业的指导模式[1] ꎮ 这一模式在上海市实施十多 年取得了巨大成功ꎬ随后在苏南、温州及其他地区 推广开来ꎬ被证明是内生型农村城镇化的成功经 验ꎮ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阶段ꎬ国家为 缩小城乡经济社会方面的差别、统筹城乡发展推 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ꎬ “农民上楼” 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关注 的热点问题ꎮ “ 农民上楼” 是指将农民搬离原来 家宅ꎬ集中居住在仿照城市建立的农村社区ꎬ村民 从原来村落住宅统一搬入单元式楼房ꎮ 如果涉及 土地增减挂钩政策ꎬ原有的宅基地将被平整复耕 为耕地ꎬ节约出来的耕地指标用来换取城市建设 用地指标ꎬ以便提高土地利用率ꎬ增加经济发展所 需要的建设用地ꎬ同时改善农民原有居住条件ꎬ提 高生活质量ꎮ
摘 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促进城镇化等政策出台的背景下ꎬ“ 农民上楼” 问
题已然成为社会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ꎮ 通过深入了解梧桐村“ 农民上楼” 的过程ꎬ发现主要存在农民
土地财产权受到侵害、生活成本上升、社区认同度低等问题ꎬ提出完善土地补偿机制、加强社区基础设施
的研究ꎮ 如廖瑀通过研究村庄合并对村级组织带 进行访谈和问卷ꎮ 家庭户主及其配偶不在家的ꎬ
来的负面影响ꎬ发现村庄合并后出现诸多治理难 访谈其他成年家庭成员ꎮ 梧桐村“ 农民上楼” 涉
题[5] ꎻ俞日恒通过调查发现ꎬ在经济欠发达的苏 及 98 户人家ꎬ调查中随机走访发放问卷 40 份、并
北地区推行农村集中居住进程中存在许多难以解 进行访谈(见表 1)ꎮ
府在农村住房建设是否采取“ 集中居住” 的问题 研究ꎮ 学者们也提出不少建议ꎬ如多渠道筹集资
上ꎬ要以农民的需求和意愿为本ꎬ并结合当地经济 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低保体制、注重文化
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考虑[4] ꎮ
建设等ꎮ
二是关于 “ 农民上楼” 模式与过程的研究ꎮ 学者们提出多种模式ꎬ如“ 村企合一” 模式ꎬ是通
庄发展ꎮ 有关“ 农民上楼” 过程方面的研究也有
梧桐村 全 村 约 257 户 706 人ꎬ 耕 地 面 积 约
很多ꎬ如村庄合并的规划、方法及步骤、实施策略、 900 亩ꎮ 村庄呈带状分布ꎬ包含梧桐村、茹子窊两
应注意的问题等ꎮ
个自然村ꎮ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ꎬ以家庭作为基本
三是关于“ 农民上楼” 带来影响及存在问题 的调查单位随机走访ꎬ对家庭中的户主或其配偶
决的问题ꎬ如土地调整问题、宅基地置换问题、基
表 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N = 40)
变量
变量属性及百分比
年龄
30 岁以下 7. 5%
30 ~ 45 岁 27. 5%
45 ~ 60 岁 45%
60 岁以上 20%
文化水平
小学以下 5%
小学 17. 5%
初中 62. 5%
高中及以上 15%
家庭收入
二、梧桐村“ 农民上楼” 情况调查
过村党委与企业党委合并等方式ꎬ实现企业和农
带着“ 农民上楼” 诸多问题ꎬ笔者以问卷调
村共同发展、和谐发展ꎻ“ 迁村并点、建设中心村” 查、访谈法为主要方法ꎬ深入调查了梧桐村“ 农民
模式ꎬ则是发挥中心村的辐射作用ꎬ带动周围小村 上楼”的前前后后ꎬ发现确实存在不少现实问题ꎮ
2 万元以下 25%
2 ~ 4 万元 57. 5%
当前ꎬ我国学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 农民上 楼” 、农民集中居住、大村庄制、整村迁移、合村并 居等问题的研究ꎮ 虽然这些研究使用的称谓并不 统一ꎬ但所研究的现象本质上 是 相 同 的ꎮ 关 于 “农民上楼” 问题的研究ꎬ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 富ꎬ视角也是比较多元的ꎮ
概括来说ꎬ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 农民上楼” 动力机制和农民意愿 的研究ꎮ 在动力机制方面ꎬ学者们提出不仅要重 视外部因素ꎬ也要关注内部因素ꎻ既要考虑推动因 素ꎬ也要考虑阻碍因素ꎮ 如刘传江认为ꎬ我国村庄 合并重组分为自下而上的自发模式和自上而下的 计划模式:自下而上的自发性村庄合并包括社区 拓展式兼并和社区联合式合并两种形式ꎻ自上而 下的计划性村庄合并包括扶贫开发式兼并和工 程、灾害移民安置型合并两种形式[2] ꎮ 郭丽丽则 通过比较分析江苏省农民集中居住的推动因素和 阻碍因素ꎬ建立农民集中居住的动力系统模型ꎬ具 体分析了利益动力、产业动力、制度阻力、农民排 斥力和 资 金 阻 力 在 农 民 集 中 居 住 中 的 作 用[3] ꎮ 有关农民意愿的研究也有很多ꎬ如孙宇杰等在对
第 18 卷 第 1 期 2019 年 3 月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Vol. 18 No. 1 Mar. 2018
“ 农民上楼”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以梧桐村为例
冯 钰
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等措施ꎮ 唯有因地制宜ꎬ尊重民意ꎬ提升农民社区认同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
的“ 上楼” ꎬ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ꎮ
关键词: 农民上楼ꎻ土地财产权ꎻ社区认同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 - 0342. 2019. 01. 003
中图分类号: D422. 7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18 - 09 - 07 作者简介:冯钰(1993—) ꎬ男ꎬ山西晋中人ꎬ在读硕士ꎬ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ꎮ
13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江阴农民的调查基础上ꎬ探讨了影响农民对于集 础设施及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等[6] ꎮ
中居住积极性的主要因素ꎮ 郑风田指出ꎬ地方政
四是关于解决“ 农民上楼” 存在问题的对策
文章编号: 1672 - 0342(2019)01 - 0013 - 06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引言
一、“ 农民上楼” 问题研究现状
“农民上楼”最初来自上海的“ 三集中” 实践ꎮ 所谓“ 三集中” 是指农村人口居住向城镇集中、农 村工业企业向乡镇工业园区集中和农业耕地向农 场或农业大户集中ꎮ “ 三集中” 模式由上海市土 地局、农委等政府部门于 1985 年率先提出ꎬ是关 于上海市郊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建立现代农 业的指导模式[1] ꎮ 这一模式在上海市实施十多 年取得了巨大成功ꎬ随后在苏南、温州及其他地区 推广开来ꎬ被证明是内生型农村城镇化的成功经 验ꎮ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阶段ꎬ国家为 缩小城乡经济社会方面的差别、统筹城乡发展推 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ꎬ “农民上楼” 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关注 的热点问题ꎮ “ 农民上楼” 是指将农民搬离原来 家宅ꎬ集中居住在仿照城市建立的农村社区ꎬ村民 从原来村落住宅统一搬入单元式楼房ꎮ 如果涉及 土地增减挂钩政策ꎬ原有的宅基地将被平整复耕 为耕地ꎬ节约出来的耕地指标用来换取城市建设 用地指标ꎬ以便提高土地利用率ꎬ增加经济发展所 需要的建设用地ꎬ同时改善农民原有居住条件ꎬ提 高生活质量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