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14、15世纪中西方绘画线条运用的比较——以画家波提切利与唐寅为例

合集下载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线条,作为绘画中基本而重要的表现手法,在中西绘画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探讨。

尽管中西方文化背景、审美观念和绘画材料存在显著差异,但线条这一元素在两种绘画体系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传达出不同的视觉体验与内在精神。

本文将对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进行初步的探索和比较,以深入理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的共同点和差异。

首先,我们要明确线条在中西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画中,线条不仅仅是造型的手段,更是表达画家情感、展现意境的重要媒介。

中国画中的线条讲求力透纸背、流畅而富有变化。

通过毛笔蘸取墨汁在宣纸上的干湿、浓淡、粗细、快慢的灵活运用,中国画家能够表现出山水的气势、花鸟的生机以及人物的形态。

而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则更多地被用于勾勒轮廓、表现体积和质感。

尤其是在素描和油画中,线条的运用更为常见和重要。

线条的粗细、明暗、质感等特性在西方绘画中被用来塑造对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中国画中的线条讲究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通过对毛笔的控制,中国画家能将线条运用得出神入化,使其呈现出万千变化。

而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则更注重透视与比例,通过线条的透视变化来表现空间与深度。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运用方式,体现了中西绘画在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上的根本差异。

在比较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时,我们不能忽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借鉴。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艺术交流的深入,中西绘画的界限逐渐模糊。

中国画家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尝试运用西方的绘画技巧来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法。

而西方画家则开始关注并借鉴中国画中的线条运用,以求得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例如,当代的艺术家徐累便将东西方的绘画语言融合得十分自然,其画面中的线条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情趣,又蕴含着西方绘画的空间意识。

这种跨越文化背景的艺术探索与实验,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中西绘画艺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可能性。

而在实践层面,理解并掌握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对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线条艺术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可以制造出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让人感受到画面的动态、节奏和节拍。

中西两种绘画风格虽然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但在线条艺术的运用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本文将会从中西两种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艺术进行比较研究,具体分析其中的异同之处。

一、中式绘画中的线条艺术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其线条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传统的中国绘画中,线条被视为最基本的绘画元素之一,它不仅是构成画面的基础,也是表达心情、情感和意境的重要途径。

线条在中国绘画中的运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笔触硬朗。

中国绘画中常用骨法、点、勾、状、挑、劈、钩等各种笔法,使线条流畅、静谧或有节奏感。

所谓“骨法”就是要在长短、粗细、轻重上分明,透露出形体的内在结构和特定的性质。

在绘画中,由于西方繁复严谨的线条勾勒,笔触多以光滑柔和为主,而中国传统的笔触却是强烈有力的,笔画有着非常鲜明明显的个性。

2、追求生命力和情感表达。

中国绘画注重生命力和情感的表达,所以线条在画面中的运用经常表现出人物或动态的情感,比如武侠小说中经常提到的“气势盎然”,就是通过线条的粗细、灵动或硬狠来形成的。

这种大气磅礴与人物个性化的融合,成了中国绘画中线条的体现。

3、对“虚实”处理流淌。

中国绘画对于形与神的虚实处理上有很深的研究。

由此,中国绘画中线条的运用也有相应的特点,能体现神却不失实体,能应景而变化,也不失整体的外观上的和谐。

二、西方绘画中的线条艺术西方绘画的发展不同于中国,它主要是从古希腊文化传承而来,并在众多的艺术家的创作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在线条的使用上,对照中国绘画中硬朗与有力的线条,西方绘画更注重流畅性和柔和性,在线条的运用上也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1、线条在空间构建上的作用。

西方绘画注重对物体、空间的建构和透视关系的表现,无论是卡拉瓦乔和达芬奇的油画、米开朗基罗的雕塑,都表现了线条在立体感的游走,是其在空间维度和形体维度上连续起伏的展示。

波提切利与唐寅在绘画线条表现上的异同

波提切利与唐寅在绘画线条表现上的异同

波提切利与唐寅在绘画线条表现上的异同作者:徐超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在绘画中,线条的表现是造型语言的重要因素。

画面中线条的不同表现能够传达画家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的情感。

因此绘画的线条把握对于绘画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在绘画中由于中西方在文化传统、美学的观念、绘画的表现方法以及使用材料等方面的差异,所以线条在中西方艺术家的绘画中也各具自己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绘画线条;线条表现;异同;比较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058-02线在中西方绘画中都是为造型服务的,但是中西方文化和审美的不同,画家所表现的线条形式也不尽相同。

因此中西方在绘画线条表现上也有很多不同,本文通过文艺复兴时期波提切利与明代画家唐寅两位绘画大师在人物作品中用线的不同,来进一步了解绘画中线的表现形式。

一、西方绘画中的线条线条的运用是造型的重要应用,线条在西方绘画中强调身体结构的表现,用一种科学的、严谨的手段来塑造物体本身,是为了更形象的展示和解释事物形体结构。

在西方绘画中通过线条的运用、画面整体语言来体现作者自己内心的感受。

西方绘画中线条的运用在其绘画史上起着重要作用。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开始对绘画线条本身的表现及节奏韵律进行融合。

二、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在中国绘画技法中,线描是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

线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基本起主导作用的造型语言。

中国绘画中的线是基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中国画和书法,所以线条包含了中国绘画的诸多元素。

它不仅可以显示对象本身,而且还可以赋予它更多的内容。

使中国画有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波提切利和唐寅在绘画艺术的线条表现上的差异分析随着中西方的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的意识形态在审美观念上的不同,中西方绘画线条艺术,在特殊的意识形态和使用线的方法上也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虽然唐寅与波提切利对线条的理解、对衣纹处理的方式上有所区别,但我们从中感受到两位画家有自己独特的线条表现形式,并能够通过线条体现对物象塑造的精神内涵,形成丰富多彩的节奏与韵律,从而使作品产生独特的美感。

浅谈中西方点线面在绘画中的运用

浅谈中西方点线面在绘画中的运用

浅谈中西方点线面在绘画中的运用作者:李松铎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01期摘要:点、线、面在任何绘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大多数的时候是具有共生关系的,两个位置不同的点相连是一条线,而线的秩序排列可以形成一个面。

同时如果在一个足够大的观测角度去看任意一个面也是一个点。

只有将这三者巧妙而灵活运用才能形成良好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具体反映。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客观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辨别美丑的标准和方法,并且通过长期的实践创作,总结了许多审美经验和绘画技巧。

西方绘画早中期对点线面都没有系统的阐述,把它作为草稿的构成方式,在绘画中很少凸显这些元素的存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基本元素的构成。

关键词:美学思想审美点线面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1-0040-04中国绘画离不开点线面的存在与发展,如果说西方绘画是光与影的交融,那么点线面就是中国绘画的乐章,西方直到近代才发展了点线面的理论,而中国绘画可以说是一脉相传的。

王维提出的,苏轼将之发扬光大的文人画有盛如此,画家们在点线面中载入的是个人情感和情绪,这是中国画中点线面的升华。

西方1920年康定斯基在绘画创作中运用了点·线·面创作了一系列的图案,有的规则,有的是通过规则图形的变形产生,还有直线以及扭曲程度与起伏程度不一的曲线,这些都大胆尝试在自己的画作中。

由于在当时抽象几何主义的巨大影响下,瓦西里·康定斯基的绘画从一开始的自由奔放,大胆创新的画风变成遵守规矩、安静死板的画风,其中充斥着状如枯树枝的线,还有大量轮廓分明的扭曲高明度、高纯度的彩色图案,就算这样,在瓦西里·康定斯基的绘画画面中依旧存在着刻进灵魂的剧烈韵律感,并且依然保持着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形式感与装饰性。

如此剧烈的韵律从此刻不再是瓦西里·康定斯基创作之中充满强烈情绪化的图案与线条,而是包含了更鲜明的理性成分,很显然这经过了作者更多的思考。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线条艺术是绘画中的基础技能,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手法,它具有自身的语言和形式,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一个物体的形状、轮廓、纹理、质感等特征,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如何运用好线条艺术,是中西绘画的一大关键。

一、中西线条艺术的不同点中西方的线条艺术有不同的特点。

西方绘画中,线条的运用更多的是表现和强调物体的形状和轮廓。

无论是自然风光、人物、静物、抽象作品等,都会用线条来构成整个画面的骨架和主体,强调物体的形状和轮廓,这种线条比较简洁、明快、厚重,在表现物体的清晰和鲜明的同时,也增强了色彩的对比度。

在中国绘画中,线条和色彩一样重要,线条更多的是强调物体的神韵和气质。

中国画的线条以韵味与神韵为重,画中的线条更注重变化和节制。

通过线条的中央及左右分化与逐渐皴染的运用,达到渲染色彩和表现画面气息、品位等独特的符号意义。

因此,中国画的线条通常比较细腻、柔和、含蓄,能够深刻地表现出非物质的美感。

二、中西线条艺术的互补性中西方的线条艺术在形式上有差异,但是在实践和理解上是互补的。

在中国画和西方绘画中应用线条时,可以根据画面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进行选择和运用。

在中西方线条艺术交融的过程中,可以开拓新的艺术路径,产生新的艺术形式。

可以通过运用西方线条艺术的语言,加强中国画色彩的表现和鲜明度。

在中国画中,加强线条在画面中的重要性,可以强调物体的特性和个性。

同时,也可以将中国画线条中的柔和、含蓄与西方线条中简洁、明快的特点相结合,使线条更充满生命力,更具有语言的表现力。

因此,在绘画中,中西方线条艺术的相互融合,不仅可以体现出不同艺术家以及不同时期的独特艺术审美,更可以使绘画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三、线条艺术在现代绘画中的应用在现代绘画中,线条艺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大胆运用各种线条技法,既表现出物体的外形和轮廓,也能够在画面中表现出特殊的情感、气氛和意境效果,使画面形式更加简练美观。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线条是绘画艺术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是视觉和触觉的连接,通过线条的运用,艺术家能够表达各种情感和思想。

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本文将对其进行浅谈。

一、中式线条艺术中式绘画追求“形神兼备”,将画家的意境和情感转化为线条形象。

传统中式绘画注重线条的“意境”,追求线条的曲直变化,表达出画家内心的情感。

对于中国绘画来说,线条以其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绘画作品中的线条往往富有生机、流动以及自由的表现形式。

中国画的线条注重“以少胜多”,追求“几点细勾,关头见真意”。

在传统山水画中,画家运用粗细不一的线条,通过简练而精准的几笔,勾勒出山水的轮廓,以及山和水之间的联系。

山水画的线条以其简洁而蕴含深意的特点,引发了人们的想象空间,使观者能够从画中感受到一种自然、宁静和神秘的美感。

此外,中国画的线条注重“神韵”,通过“用笔行气”来表达画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在花鸟画中尤为突出,画家通过流畅而有力的线条,刻画出花鸟形象的姿态和生机。

线条在中国画中起到了联系和提神的作用,使整个画面充满活力。

二、西式线条艺术西方绘画中的线条艺术有着与中国画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和风格。

西方绘画中的线条更注重物象、轮廓和层次的表达,画家使用线条来定义形状和空间。

在素描和速写中,西方绘画中的线条被用于描绘物体的轮廓和细节,形成形象的结构和表面的纹理。

这种线条通常是精确和细腻的,通过线条的排列和连续性,观者能够感知到立体的效果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在现代派和抽象艺术中,西方绘画的线条被用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图。

画家使用线条来创造抽象的、非现实的形式,通过线条的排布和曲直来表达内在的能量和动态。

在这些艺术作品中,线条是构成整个画面的基本要素,它们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展现出来,有时粗重、有时细腻,有时曲线优美、有时激烈纠缠,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活力和节奏感。

与中国画相比,西方绘画的线条更加几何化、有节奏感和运动感。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线条艺术是绘画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既是表现形态美的手段,又是表达情感和主题的方式。

在中西绘画中,线条艺术有着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点,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本文将对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进行浅论,以探讨其价值和影响。

首先,线条艺术在中西绘画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绘画中,线条被视为传神表达意境和感情的重要手段。

中国绘画强调笔墨的精神气韵,线条通常用来勾勒物象的轮廓描写、线条的变化与韵律;而在西方绘画中,线条则更多地用来建立透视关系、创造空间感。

线条的运用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形象生动,画面更具有力量和张力。

在中国绘画中,线条艺术常常表现为“骨法”。

骨法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色,它强调线条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勾勒精妙的线条展现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有名的画家如吴冠中、徐悲鸿等都善于利用线条表现物象的神韵与生动。

例如吴冠中的画作《踏雪寻梅图》,他运用线条勾勒出树枝的曲线和层次感,既表现出了树枝的轻盈和柔软,又表达了寻觅梅花的思绪和情感。

而在西方绘画中,线条艺术更多地强调形象的逼真和形态的准确。

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常常通过绘制人物的肢体、服饰和背景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并通过精巧地运用线条表现出人物的形象和个性。

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他通过绘制蒙娜丽莎的面容和微笑,利用线条的细腻勾勒出人物的表情和气氛。

其次,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在中国绘画中,线条艺术强调的是笔墨的灵动与留白的神韵,追求的是一种超越形式的精神和意境上的抒发。

中国绘画注重神韵和意境的表现,通过线条的妙用来传达画家的情感与思考。

例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山水画中,他通过线条的渲染和点染的手法,创造出浓郁的意境和神韵,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

而在西方绘画中,线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物和物象的精确表达和刻画上。

西方绘画强调的是形式的真实与逼真,要求线条的勾勒与构图的准确。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追求写实的艺术家们,他们通过精确的线条描绘,呈现出了《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和使徒们的形象和感情。

线条的精神——中西方绘画语言对比研究

线条的精神——中西方绘画语言对比研究

线条的精神——中西方绘画语言对比研究作者:***来源:《收藏与投资》2021年第09期摘要: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

艺术的功能就是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来准确把握抽象的情感。

自文明初始,线条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传递文明之薪火,其内涵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和扩容。

然而,由于东西方文明的差别,东方传统绘画艺术注重线条的意蕴和气韵,更倾向于感性的审美意识,而西方古典绘画对于线条的运用更倾向于观照物象的严谨和准确,是一种理性的审美。

通过中西方绘画艺术语言的对比研究,能够深入窥析线条的本质与精神。

关键词:线条;元语言;中西方绘画一、线条在绘画艺术中的发展历程人类最早的绘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人们用石头或骨头等坚硬的物体刻画出线条,在洞窟石画上勾勒生活场景。

其中法国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壁画,是众多洞窟壁画中的杰出代表。

我国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中的纹饰都是稚拙的线条所组成。

因此,线条是最原始的视觉语言。

随着文明的发展,各种绘画语言和材料不断丰富,绘画所表现出的形式、种类鳞次栉比,使得绘画的可读性愈加丰富,但线条依旧是绘画的核心语言,是中西方绘画中重要的视觉符号。

因此,无论是东方传统线描还是西方古典绘画,线条都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绘画的元语言。

绘画是由形体、色彩、线条、空间等元素组成的视觉艺术。

无论是东方传统绘画还是西方绘画艺术都是如此。

通过对线条语言的正确使用可以使绘画作品更具艺术氛围,表达出更热忱的创作情感。

东方传统绘画一向有书画同源的传统,因此绘画中的线条十分强调书写性,通过线条的本身质感和表现力构建画面的形象与空间,成为画面的主要形式语言。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科学的体块、造型以及色彩和空间的科学运用,因此西方绘画中的线条会受此影响,成为色彩、空间、体块的附属,成为画面中最基础的形式语言。

在几何学的领域中,线条只是由点带动的轨迹,但是线条却是人类最初记录世界、表达世界观的元语言。

线的艺术——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中线的历史表现及异同

线的艺术——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中线的历史表现及异同

具有一定的格式化和强烈的节奏感。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3一1 世纪), 6 提倡
人康定斯基(俄国,866一1944)和蒙德里安 , (荷兰1872一1944 十分注重绘画中线的构 )
成和精神的表达, 使线的本身意义发挥到了 一种极致, 线已经从西方传统的造型功能中 彻底的解放出来, 它既是一种表现形式 , 同 时也就是表现的内容。 线条本身已成为一种 纯粹的视觉审美语言。 二、 中国绘画艺术中“ 的历史表现 线” 作为东方绘画艺术的代表。 中国绘画艺 术中的线不仅有“ 应物象形” 的功能意义, 更 具有对物象内在的本质表现, 并赋予了 “ 线” 在质感, 力度、 律韵方面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的线最早可 以追溯到仰韶时代 的彩陶纹样, 在其彩陶作品中, 多用鲜明、 生 动、 简洁有力的线条去描绘旋涡以及人形, 鱼虫, 鸟兽等形象, 表现了原始绘画艺术的 朴素, 雅拙的线条美。 出土于湖南长沙南部的陈家大山战国 墓中的帛画 人物夔凤图》以中国画“ 《 , 白描” 勾线的手法, 线条简洁细腻, 表现了人物的 神态情感。 秦汉时期, 其墓室帛画和壁画中, 物象 仍以线描勾勒为先, 后再染色, 线条随笔而 流畅, 《 如 漆面罩彩绘鸟兽云气图冷 。 东汉 时期的画像石和画像砖虽人物多为点面表 现, 但其中的树草, 田禾, 水溪用线却精细而 又概括。吠盐并画像砖九 女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受其佛教的影响画面 色彩鲜明, 但人物服饰线条描绘有飘逸秀神 之感。 这个时期涌现了我国第一批确有历史 记载而具有很高绘画才能的著名画家。
毕加索(西班牙, 1881一1973), 作为立
体主义的代表人物 , 其绘画中的线简法有 力, 通过线对形的平面概括处理, 传递出丰
富 思 涵。 斯(法国, 的 想内 马蒂 1869一1954),

浅议中西方绘画用线的比较

浅议中西方绘画用线的比较

浅议中西方绘画用线的比较作者:许磊韩爱霞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8期[摘要]线,在中西古今绘画中一直是被视为造型语言的重要因素。

由于文化传统、美学观念、观察与表现方法、使用材料等方面的差异,它们在艺术面貌中各具神采。

文章以中西古今用线造型的历史演变为切入点,比较中西绘画用线造型的观念、源流、功能、特性、以及审美取向等因素,通过绘画用线造型异同的比较,更多地认识各自民族艺术的精粹。

[关键词]中西绘画线描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是多方面的,表现在创作手段上就是:中国为延迟模仿,西方为写生模仿。

延迟模仿即是以线条为主的意象造型,而西方艺术的写生模仿是以块面为主的写实造型。

“线”在中西方绘画中作为造型手段都是为造型目的服务的,但文化和心理结构的不同,审美意境的不同,决定了用线形式的不同。

因此中西方绘画在“线”的运用上也有着诸多的不同。

一、西方绘画中的线西方的生存方式注重自然科学,善于以理性思维认识世界。

因而西方的艺术崇尚自然客观的真实,要求艺术形式准确再现客观对象。

达·芬奇说:“可见性即确实性。

”西方绘画运用了科学的观察方法,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绘画精研了光影、透视、解剖等,是集面、体、光、色于一体的艺术,“线”是一种辅助的表现手段。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绘画和雕塑就以对现实的模仿准确而真实著称,线的运用以当时的瓶画为代表。

中世纪拜占庭马赛克镶嵌壁画,深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影响,代表作是意大利拉文纳圣·威塔尔教堂中的纪念查士丁尼大帝和皇后西奥朵拉的两幅壁画,壁画构图造型采用象征与装饰手法,突出了绘画中线的作用和节奏,线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轮廓造型。

十五世纪,绘画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意大利画家波堤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以平面处理来突出图案化与装饰性特征,人物均以明晰的线条描绘,充满了诗一般的抒情,并在线表现的方法上,注重多种表现形式的运用。

十六世纪是西方文艺复兴盛期,涌现了一批具有鲜明用线特点的绘画。

唐寅和波提切利绘画中线条运用的比较研究——以《牡丹仕女图》和

唐寅和波提切利绘画中线条运用的比较研究——以《牡丹仕女图》和
这就 导致 他 们 的表现 手 法也 不 同 。下面 主要 是 以唐 寅和 波提 切 利 ( 二 )波提 切利 绘 画 中的线条
在 西 方传 统 绘 画中 ,线 条 是来 辅助 造型 和 界定 轮廓 的,和 中 国传 统绘 画截 然 不 同的 。波 提切 利 的线 条是 感 性 的 。他 经 常用 黑 色 的轮 廓 线表 达 出细 致 复杂 的心 情 。画 中将 线 条 的节奏 感 与形 体 的 圆润修 长 结合 的 非常 完美 ,给人 一种 飘逸 的感觉 ,使观 者犹 如
当。 《 牡丹 仕 女图 》可 以充分 的体现 。
( 二) 《 牡 丹仕 女 图》
五 、二 者线 条 的共性 线 条 依赖 于绘 画 的形 式 ,通 过线 与 线之 间 的排 列组 合 ,来 表
《 牡 丹 仕 女 图》 立 轴 、 纸 本 、设 色 ,横 是 5 7 . 8 厘米,纵为 达 客观 的世 界 。不 同的线 条会 给 人 的视 觉效 果 也不 同。所 以表 现 1 2 5 . 9 厘 米 。作 品 中描 绘 一位 仕 女 ,梳 着 高 髻 ,右 手 挚扇 , 左 手 力 也不 同,通 过线 条 的变 化 来体 现 作者 的绘 画 风格 和他 的思维 观 拈 花 并 向上擎 ,姿态 丰盈 ,举 止 优雅 端庄 ,描绘 头 部时 线条 极 为 念 。波 提 切利 在 绘 画中将 寓 情 于画 体现 的淋 漓 尽致 ,唐 寅 则是 更 细 腻 ,眉 毛 的画法 用 线也 是 非常 细腻 ,头 发 晕染 工整 ,仕女 头 部 彰 显诗 画一 律 。 的发饰 以及 首饰 都刻 画精 致 ,色 调和 谐统 一 。脸 部刻 画运 用 工 笔
线 条是 绘 画中 的轮 廓线 。由于 东方 和西 方 的文 化背 景 、宗 教 意 味 。并且 完全 是 以线 作 画 ,用笔 非 常潇 洒 。线条 和 墨色 变 化很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线条是绘画中最为基本的要素之一,它不仅用于勾勒形象、描绘纹路,还可塑造形状、表现空间、刻画情感等。

对于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究它的表现特点、文化内涵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等,以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一、线条在中西绘画中的表现特点1. 线条的形式细腻多样中西绘画的线条形式各具特点。

中国画的线条常常以节奏感和节制感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笔道的厚薄、稠密、轻重、湿润、干燥等方面变化,表现出柔和、流畅、灵动、有机的性格特征。

西方绘画的线条则更偏向于表现形式的精细和立体感,既有平面感,又有空间感。

在细节处理上,尤其强调线条的细腻和精细,如利用铅笔粉刻画人物的皱纹和绢纹等。

2. 线条具有审美价值和情感色彩线条艺术不仅仅是画面上的形象线条,更是通过色彩、形态、规律、间隙之间的关系所展示的审美趣味和情感内涵。

中西画家在作画过程中,往往会注重搭配线条和颜色,提高画面的整体美感。

比如在中国画中,经常使用的“含章口罩线”、“浮屠状”、“水墨渲染”等线条形式可以不仅仅写实描绘纹路,更可以传达出情感和意境。

3. 线条与其他艺术要素相融合绘画艺术要素具有互动和相互影响的特点,线条在绘画中同时受到色彩、构图、形态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进而相互融合,共同展示出画面的美观和立体感。

比如,中国画家常常会将线条与水墨的渲染效果相结合,创造出惊艳的即视感和视觉冲击力。

在西方绘画中,线条和色彩通常相互补充,即在刻画物体的形态时,运用颜色来对线条进行强化和丰富,提高画面的层次感。

二、线条在中西绘画中的文化内涵1. 中国画的线条文化内涵中国的文化中,线条即寓意着一种“儒家精神”。

儒家精神强调人的情感、品德修养、礼仪、追求心中真正的理想,这些还体现在了中国画的线条风格中。

中国画的线条之所以能够表达出基于儒家精神中的人文观念,其实是由于中国画的线条形式是经过严格的传统规定的。

这些规定既体现了儒家精神,也凝聚了千年的民族文化底蕴。

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条艺术探析

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条艺术探析
结语
西方古典绘画在线条艺术表现方面 如此丰富多彩,不仅得益于时代发展因 素,还得益于画家对于模仿说、古希腊雕 刻艺术的深刻研究与文化反哺影响。笔 者对不同时期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条艺 术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希望更多人在欣 赏和研究西方古典美术作品时能够品读 到它们的线条艺术之美,感受到更深层次 的西方文化艺术内涵。
一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西 方 古 典 绘
画中线条艺术的表现形式
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条艺术见证和 代表了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与时代文化历 史背景,所以它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动态变 化的,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线条艺 术表现形式,各具特色。为了深层次理解 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条艺术,我们有必要 分析不同时期线条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乔国锋.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线条艺术探
析.艺术百家,2017(1). [2]王丽丽.多样化的线条语言——浅谈线
条在西方绘画中的艺术体现.辽宁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6.
(作者单位:延边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杨 婷
22
二 、巴 洛 克 时 期 西 方 古 典 绘 画
中线条艺术的表现形式
从巴洛克时期到新古典主义时期,欧 洲的绘画艺术也在快速发展,此时绘画中 的线条艺术更注重形象塑造与客观再现, 风格趋向于写实。鲁本斯是早期巴洛克 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他依靠灵感创作, 通过笔触塑造将某些幻想画面写实化。 在鲁本斯的作品中,人们能看到他笔触运 动轨迹的扎实感与表现力的朴实感,也可 以了解他所追求的更多的是构图的动势 特征,更加强调美术透视在实际绘画作品 中的灵活运用,包括对色彩与明暗的写实 表现。鲁本斯的油画作品相比于其他早 期巴洛克绘画作品,在色层运用上更加丰 富,运笔更加铿锵有力,有着较强的笔触, 而在绘画线条表现的情感律动表达方面 有所欠缺,大部分表现为曲线形态,这可 能与他更加奔放、扎实的绘画风格有关。

浅谈东西方绘画中用线的异同

浅谈东西方绘画中用线的异同

浅谈东西方绘画中用线的异同作者:曲琳来源:《美术界》 2017年第5期【摘要】线在中西绘画艺术中,一直起到绘画造型的重要作用,由于中西方思想文化、美学观念的差异,艺术家的思考方式以及材料、媒介的运用不同,使得线也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

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绘画中线条运用的差异性,寻找其中的不同之处,以求在绘画中融合“西方的形式规律”以及“东方的意境韵味”,为贯通中西绘画搭建艺术之桥梁。

【关键词】东西方绘画;传统绘画;线在绘画创作中,线条的使用最为简便,变化也最为丰富。

对线的定义是仅存在于头脑中的抽象认识,人们用线描绘出事物的外形特征以此来分辨物体之间的区别,其次,通过线形态的变化来传递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线条在一张绘画作品中包括了画面中的轮廓线,形与形之间的边线,也包括由笔带动的各种形态的线,这一切线的组合都是作品的一个极具表现力的因素。

不同的艺术家都会运用具有表达自我世界观感受的线条组合,以此来传达自我对世界的看法。

一、东西方绘画中线的运用(一)东西方绘画的艺术观念由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民族审美情趣的影响下,对美的认识和感受也不相同,这样的差异性形成了中西方艺术家绘画作品各自不同的特征,艺术家通过个人的语言形式展现民族化的作品,体现出不同艺术观念。

我们发现西方人在对世界的认知上往往表现出独立的倾向,在教育中重视独立性和个性的培养,使得他们强调在相互竞争中才能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结果的追寻。

而东方人却不一样,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东方人是在和谐的状态下完善自我,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注重对事物内在精神的表现,凡事更在乎事物发展的经过,更为注重对生命和精神上认识的把握。

传统绘画在描绘对象时,主张“静心关照”使得心灵融入客观对象力求达到精神和主题契合的境界,这是中西地域环境和思想文化差异情况下所出现的不一样的面貌。

(二)西方绘画用线的特点在西方的绘画作品中,画家运用更为理性的处理方式归纳线的作用,他们所运用的线主要是为了光线变化和形体结构的把握而服务的,力求用线塑造三维立体的画面形象。

中西方人物画的比较研究——以《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春》为例

中西方人物画的比较研究——以《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春》为例

中西方人物画的比较研究——以《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春》为例□杜林蔚摘 要:唐朝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世界艺术史上重要的时间节点。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与波提切利的《春》分别是这两段时期绘画的代表作。

该文通过案例分析、对比论证的研究方法,比较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分析二者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 色,从现代的视角认识和理解中西方人物画成因的异同,从而探索中西方人物画作品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人物画 中西方对比 虢国夫人 游春图 春人物历来是绘画艺术的重要题材,但中西方的人物画创作存 在诸多不同。

文章选取两幅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一《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春》作为研究对象,指出虽然它们都描绘了“春天里的 人们",但拥有迥异的春意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差异, 影响了“春之味道”笔者通过对比论证、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新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两幅作品中共同运用的绘画特征一 线条、色彩、技法,探索中西方人物画不同的创作渊源。

—'代表画作概述1. 张萱和《虢国夫人游春图》(1) 创作背景简介张萱是盛唐时期的画家,他常以宫廷游宴为题展开创作,《虢国夫人游春图》(图1)是他的传世名作之一。

原作已遗失,目 前现存的版本是由宋徽宗临摹的。

(2) 画作场景描述这幅画描绘了虢国夫人一行人春日出游的场景。

画面上有八骑九人:最右侧是一位身着深色男装的人,手持缰绳;此人身 后有两位仕女,稍前的女官骑着青色的马,身穿红色袖衫,马上系着红球;偏后的女官身着白色圆领窄袖衫,骑一匹黑马;中间两位女子分别驾乘淡黄色的马匹,马身挂红绣球,其中偏画面下 方的女子头梳高发髻,身着浅青色窄袖上衣和红裙,旁边的女子在和她窃窃私语;画面最后一排共四人,中间的妇女怀抱女童, 她梳高发髻,马匹上也挂着红绣球m o2. 波提切利和《春》(1)创作背景简介《春》(图2)创作于1477年,如今收藏在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世人认为《春》是波提切利根据诗人波利蒂安的长诗为主题创作的。

论中西方绘画中线条运用的差异

论中西方绘画中线条运用的差异

论中西方绘画中线条运用的差异内容摘要:在绘画中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是人们认识和反应自然形态时最简洁、最明确的表现形式,是构成各种视觉艺术形象的基本因素之一。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它都具有这样无可替代的功能。

它的作用可以说是人类与生具来赋予的天赋。

但由于文化传统和美学观念的不同,观察与表现方法、使用材料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绘画对线的认识和运用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中西方绘画中线条运用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不同点,以求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促进线条运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线条差异世间万物我们都可以用线条对其归纳,以形成各种不同的最简洁,最直接,最准确的造型。

线是构成各种视觉艺术形象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

它可以千变万化,任意变化成任何一个事物,凡有型者,亦有线。

无论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亦或是抽象的,都离不开线。

从最原始的时期,人类用各种不规则的线条作记录之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线条的功能已不再仅仅作为记录之用,它开始演变成为一种“风情万种”的艺术。

到今天逐渐发展成为绘画的一种最基本的手段。

随着历史长河的发展,线条在中西方美术家的画笔下不再只是单纯的作为创作形象之用,更是一种美术家用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艺术语言。

但由于文化传统不同、地域不同和美学观念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中西方绘画对线的认识和运用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西方人注重的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追求的是自然的再现,注重对现实事物的客观描绘,我们可以概括的理解为“写实”,他们把线看做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外力的作用。

而中国人主要是表达主观的情结,追求的是意象的表现。

更加注重的对意境的追求,一副画所表达的东西不仅仅是画里所画的物,往往通过所描绘的物来表达画外的东西更多一些。

中国画的线条与西方画的线条的区别在于中国的写意观与“西画”的写实观的差异。

一、中西方对线的认识不同(中西方用线表现事物的区别)“绘画艺术最初都是以线造型的,中西方艺术家都很注重线条在作品中的作用。

中西方绘画用线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绘画用线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绘画用线的比较研究吴黎丽笔者小时候曾对中国画进行过较为系统的培训,深知中国画的线条是不拘泥于造型的“写意”和“抒情”式的表达,通过不同的作画者,线条或细腻,或粗犷,或潇洒大气,或平静稳重。

而正是由于在国画培训中锻炼出的对事物形态造型和线条运用的把控能力,为日后西方绘画中素描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而今以中西方绘画用线的比较为研究对象,以其各自绘画中线的运用及发展过程为中心线索,实现对中西方绘画中的线在运用上异同的总结。

中国绘画中线的运用及发展中国绘画是更注重于意象的艺术,意象造型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要特征。

由于儒家、道家对中国绘画的影响,画家们特别强调内心世界的表现。

因此,在中国传统绘画里,形似是次要的,是为情感服务的,有时为了表达情感,对形象是要弱化的。

因此,线条成了画家表达情感最好的工具,笔墨等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语言也在此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舍弃了“线”的运用变化,忽视了“墨”的多种施用,等于否定了中国画。

中国画早期的发展,就是线条的发展。

例如:早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即是运用了墨线勾勒的技法。

两汉到魏晋,线条的表现形态已有了粗壮、细挺的变化。

唐末至宋代“白描”这一纯线性表现形式的出现,加强了线条的情感表现力。

在唐末五代之前,中国画线条有笔无墨,只讲究骨法用笔,少有墨的变化。

五代、宋以后,画家们开始注重线条与墨色变化相结合的运用,笔墨在宣纸上的渗透与晕染也随之丰富了线条的美感。

元以后文人画的兴起,使线条的自身审美语言愈加丰富,其线条结合浓、淡、干、湿、焦不同的墨色,形成了或长或短、或肥或瘦、或干或湿等不同效果。

经过历史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对线条的基本审美要求,那就是要求线条要有起伏、圆厚、笔力三要素。

西方绘画中线的运用及发展西方善于以理性思维认识世界,因而西方的艺术崇尚自然客观的真实性,要求艺术形式准确再现客观对象。

西方绘画从观察的角度出发,自文艺复兴以来精研了光影、透视、解剖等,是集面、体、光、色于一体的艺术。

论草书线条和西方速写线条的比较性研究

论草书线条和西方速写线条的比较性研究

论草书线条和西方速写线条的比较性研究
钟雨涓
【期刊名称】《河北画报》
【年(卷),期】2022()8
【摘要】笔者作为美术生从事草书创作,近年来一直在草书和速写中摸索,有一些体验感受。

速写简练的表现方法能迅速将生活中的场景、人物形象、姿态动作等主要特征概括表现出来。

草书也是以线条迅速地将文字内容表现在纸上,无动而有舞蹈之神形,俗称纸上的舞蹈。

二者在运用表现的技法上各有各的特色,但同样达到了以线赋形、形神兼备、生气盎然的艺术效果,呈现出视觉张力,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分析草书线条和西方速写线条各自不同而又彼此相通的艺术特征,以期为书画爱好者提供一点参考。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钟雨涓
【作者单位】成都市温江区文化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
【相关文献】
1.浅论14、15世纪中西方绘画线条运用的比较——以画家波提切利与唐寅为例
2.浅析以园林景观钢笔速写技巧为基础提升钢笔画创作的线条性
3.吴冠中的书法性
线条与西方块面4.工具线条痕迹提取方法及效果比较研究5.线条的精神——中西方绘画语言对比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方绘画用线探究——吴道子与波提切利之比较

中西方绘画用线探究——吴道子与波提切利之比较

中西方绘画用线探究——吴道子与波提切利之比较
李帅;徐辉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年(卷),期】2022()12
【摘要】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表达语言之一,也是画面的主要构成元素。

中西方在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所以艺术家对线条的认识和运用
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意境美,而西方绘画往往讲究表现自然本身,中西方
绘画艺术的差异是多方面的。

线条在中西方绘画中都为造型服务,但文化和心理结
构的不同、审美的差异,决定了线条表现形式的差异,因此中西方绘画在线的运用上
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立象传神和抒情达意是中国画中线条艺术表现语言的精华所在。

以线造型能充分展示中国画的神韵,也能体现中国画的内涵。

纵观中西绘画发展史,
无论从题材、绘画技法上看还是从审美习惯上看,都不太相同。

希望通过二者之间
的对比,找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以便今后作画过程中能更熟练地使用线条。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李帅;徐辉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
【相关文献】
1.浅论14、15世纪中西方绘画线条运用的比较——以画家波提切利与唐寅为例
2.中西方绘画中女神形象的比较研究——以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与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为例
3.波提切利的绘画艺术
4.完美艺术的缔造者——波提切利的绘画艺术
5.波提切利绘画中的寓言和图像隐喻——西蒙内塔的“尼禄印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元 素 , 如线条 的弯 曲、 垂直、 尖锐 、 粗细 、 长 短都能传达 出画
条 具有界形 的功 能, 以构成 明暗, 体现 客体 的结构 , 在 表达上注
重 写实 , 用 线条 准确地表现 出三维体块 的客观存在 。 因此 , 线条
是 依附 于客 体存在 、 为客体服务 的。而唐 寅的《 牡丹仕女 图》 完 全 是 以线作 画 , 用不 同的线 区别皮肤 、 衣服 、 头发 、 树 叶, 用不 同 的墨色表现 物体 的深浅 , 画面体 现 出客体 是依 附于线条表现 出 来 的, 虽然在 画面 中没有西 画体块概念 , 但我们也可 以看 出人 物 的姿 态, 欣 赏到女性 的美丽。
中国传 统绘 画一直 用线来 造型 , 并形 成 了一整套用 线笔 法 , 如
染, 似 富贵人 家少妇 。 画脸 、 手 等处流 畅圆润 , 而在衣 裙 、 披肩、
腰 带处则 以飘举 方折 之笔 出之 , 这 种方 圆兼施 富有对 比的笔 法,
将 不 同物体 的质感相 区别 , 增 强了这位少妇轻移莲步 的动态美 。 通 过对 比, 我们不难发现 中西绘 画用线造 型功 能的差异 , 波
的样 式可供 借鉴 。笔者 以“ 绘 画线条” 作 为切入 点 , 探 究这 一时
期 中西绘 画艺术在 线条运用 方面的异同。

不 同的是 , 中 国画的线条偏 重于主观感 受, 表达 上着重 于写意 , 能运用游 离感极 强的线条表现 出实 实在在 的形 式。 中国绘画里
的传 统观念 是“ 气 韵生 动” , 即把 生命 的律 动作 为刻 画 的对 象。 谢 赫提 出的“ 骨法用 笔” 作为绘 画的指导 思想 , 是 通过笔 法的运 用去把 握物象的骨气, 以此来表现生命 的动态。
美 术时 空
ART ED U CAT1 ON R ES E ARCH
浅论 1 4 、 1 5 世 纪 中西方绘画线 条运 用 的比较
— —
以 画 家波 提 切 利 与唐 寅为 例
口邵天 逸

要: 文章运 用文献资料法 、 逻辑 分析 法 , 对1 4 、 1 5 世纪 中西方绘 画线条进 行 了比较 , 结果认 为 : 在肯定这一 时期 中西绘 画线条
运 用共性 的基 础上 , 中西方绘 画线条的差异 性主要 体现在 中西绘画 用线造型的功能差异 、 中西绘 画用线造 型的思想观念 差异 、 中西绘
画 用 线造 型 的 文化 差异 等 方 面 。
关键 词 : 1 4 、 1 5 世 纪 中国 西方 绘 画线条
“ 绘 画线条” 是 一种简洁 、 质 朴并 富于表现 力 的造 型手段和
2 . 中西 绘 画 用 线 造 型 的 思 想 观 念 差 异
者绘 画不同的特点 以及不 同的情感 , 表达 出不 同的艺术感观 , 因
此, 绘 画线条 能唤醒人们的心灵 , 进而为人们 的情感世界重新 营
造 一种超越 于客观世 界 的艺术氛 围。 因此 , 对“ 绘 画线条” 的把 握和 运用 对 于绘 画而 言是极 其 重要 的。但 由于 中西 方 文化传 统、 美学观念 、 观察 与表现 方法、 使用 材料等方面 的差异 , 线条运 用 的技法在 中西方 艺术面貌 中也各具神采。 1 4 、 1 5 世纪, 欧洲 正处 于文 艺复兴 时期。欧 洲各 国新兴 的 资产 阶级 中的一些先进 的知 识分 子借助研 究古希 腊 、 古罗马 艺 术 文化 , 通过 文艺创作 , 宣扬人文精 神。此时的 中国大致处 于明 代, 明代是 一个艺术流派纷 呈的时期 , 所有的风格创造都 有前代
形成 中西绘 画用 线造 型功能差异的原 因是造 型思想观念 方 面 的差 异。 西方 绘 画风格 与欧洲绘 画传统不 可分 割, 西方绘 画 从“ 逼 真” 出发 , 求“ 真” 、 求“ 美” , 把模 仿 自然看做艺术 的“ 内容” , 西方 画家 的线条 多具 一种客观 的物理感 以及理 性的思考。与之
中代表 爱与美 的女神维 纳斯从 大海 中诞 生 的场 景 , 其 绘 画风 格
在 当时颇 为 与众 不 同, 波提 切利 画 增 强 了设 计上 的美 丽与和谐 , 有浅浮雕 的感
觉。 中国明代名 画家唐寅 的作 品《 牡丹仕女 图》 表现 出一位梳 着 高髻 的仕 女 , 右手持 扇 , 微微下 垂 , 左手拈花 上擎 , 姿态 丰满 , 举 止 安详优 雅 , 头部 勾勒 的线条细腻 , 用 墨均匀干净 , 脸 部稍加 渲
笔触对 于油 画来说 毫无 意义 , 西方 的表 现手段 主要是 明暗和体 块, 表现 的手段 主要是透 视 与解剖 , 由此 线条 的作用 必然会 弱
化, 而 中 国 绘 画则 侧 重 于 线 条 本 身 。 中 国绘 画从 元 代 开 始 就 强
各 自的认识 和理解 , 这从他 们各 自的名作就 能看 出端倪 。l 4 8 5 年 波提切利 完成 了《 维纳斯 的诞 生》 , 该 作 品表 现 的是 希腊神 话
调 以书入 画, 追求 线条 的形 式美感 , 就元代 文人 画来看 , 绘画的
美不仅在 于描绘 自然 , 而且 在于描绘本身 的线条色彩 , 也 即所谓
笔 墨本身 , 绘 画的过程很 大程度就是写书法 的过程。
3 . 中西 绘 画 用 线 造 型 的 文 化差 异
中西文化方 面的差异是形成 中西绘 画造 型思想观念差异 的 原 因所在 。从波提切利和唐寅 的作 品中可以看到 中西绘画存在 较大 的 中西 文化差异 。从 中国绘 画用线造 型的历史 演变来看 ,


中西 绘 画线 条的 差异性 分析
1 . 中西 绘 画用 线 造 型 的功 能差 异
提 到线条 , 我 们 自然会联想 到文 艺复兴 时期西方 的用线 大 师波提 切利 以及 中国明代 的吴 门派 画家唐 寅。他们对于 线条 有
西方 的画家不在 意线条本 身 的作 用。安格 尔说过 , 线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