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占位性病变的医学影像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占位性病变的医学影像诊断

发表时间:2015-12-22T16:50:06.19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作者:刘聪

[导读] 山东省聊城市妇幼保健院讨和分析CT检查、X线平片超声检查和磁共振(MRI)等影像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颅脑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山东省聊城市妇幼保健院 2520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CT检查、X线平片超声检查和磁共振(MRI)等影像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颅脑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收治的颅脑占位性病变临床患者50例,根据其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等情况进行CT、MRI或超声检查,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对其病变种类和分级进行确诊。结果:各种类型的占位性病变其影像学特征不同,诊断医师应该根据其影像特征和临床资料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判断。结论: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颅脑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和对患者的预后判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高了诊断水平。

【关键词】颅脑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诊断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the clinical value of imaging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craniocerebr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Methods:Choose 50 patients as our subjects who receive diagoisis with various imaging diagonosis methods.Collect and analyse their clinical information and finally confirm the lesion types and classification.Results:Various types of space-occupying lesions have different imaging features.Conclusion:Imaging examination of craniocerebr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linical diagonsis and prognosis,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diagonsis level.

【keywords】craniocerebr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Imaging diagnosis;

颅脑占位性病变涵盖的范围较广,种类较多,不同种类的病变情况其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措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对颅脑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平片超声检查、CT检查和磁共振显像(MRI)检查等[1]。本研究选取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颅脑占位性病变患者共50例,对其CT、MRI和超声影像学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颅脑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扫描、X线平片、B超和磁力共振(MRI)诊断。被选取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1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岁。被选患者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均怀疑有颅脑占位性病变。

1.2.诊断方法

1.2.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中采用的是超声诊断治疗仪,在颅脑占位性病变诊断手术中使用的是专用的凸阵和线阵探头,探头的频率范围在3.6~12.0MHz之间,通常使用的频率为5.0~8.0MHz。患者取左右侧卧位,按照常规开颅,取出骨瓣,将超声专用的耦合剂涂搽于探测部位,外套无菌的塑料套,将探头直接放置双侧题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探测,探测时注意上下前后反复多次移动进行对照。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边界、回声等进行及时记录。

1.2.2.CT检查

CT扫描时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通过CT扫描,能直接显示患者脑内的病变大小、位置和病变密度等。首先,对患者进行平扫,然后再静脉团注增强扫描,注入剂量为1.5ml/kg体质量的碘海醇对比剂,注射的速度控制在2.6ml/s。

1.2.3.磁共振显像(MRI)

磁力共振诊断采用的是超导型扫描仪,其最大梯度场是33.2mT/m,其梯度切换的频率为199T/(m.s)。诊断时使用的是标准的头线圈,先进行自旋回拨序列的T1WI,然后进行FSE和T2WI或者是H-MRS,接下来进行T1WI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增强扫描,注入量为0.1mg/kg的对比剂钆贲替酸葡甲胺,注射的速度控制在2.0ml/s,获得三维图像并对病变部位进行定位[2]。

2.结果

50例患者经CT扫描、超声检查和MRI等影像学诊断后发现,星形细胞性肿瘤患者有13例,转移瘤患者有6例,脑膜瘤有7例,室管膜瘤有8例,少枝胶质瘤患者有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有3例了,脑脓肿患者有4例,蛛网膜囊肿初学合并硬膜下血肿患者有2例。

3.讨论

颅内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对其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检查手段较多,包括气脑造影、头颅平片、脑血管造影、CT、、PET和MR等。近年来,随着我国诊断水平的提高,气脑造影和头颅平片的诊断手段基本上不在临床上使用。脑血管的造影的目的主要在于对肿瘤滋养动脉、引流静脉或主要血管结构受压移位情况作出判断,给手术治疗提供参考,因而其诊断方法也不常用。目前,CT 和MR是颅脑占位性病变的最常用的诊断方法。脑瘤的生长在一定年龄有其好发部位,如,婴儿或儿童通常是幕下肿瘤较为多见,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在这个年龄层段的发生率较高。成年人的颅内肿瘤一般位于幕上,容易发生胶质瘤和脑膜瘤,老年人的脑瘤一般发生在脑膜瘤和转移瘤。一些较常见的脑瘤在CT和MRI诊断中会有非典型表现发生,同其他非肿瘤病变情况容易发生混淆,因而给确诊增加难度。因此,诊断医师应该在诊断中认真观察患者的影像表现、病变位置和周围的水肿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年龄、性别、病程长短、合并症情况等临床资料尽量对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脑外科的开颅手术后应用超声进行检查对颅脑占位性病变进行确诊也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应用颅二维超声对其进行诊断往往因为其颅骨影响的关系在临床诊断中收效甚微。在外科开颅手术中超声能够将颅内结构清晰的显示出来,而且我们可以根据超声的不同表现情况来判断每种形式的了颅内占位性病变情况[3]。比如,颅内的动静脉畸形的超声表现为彩色的镶嵌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